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118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精品学案设计 【文本解读】 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诵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素养目标】 1.了解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疏通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 4.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学习重

2、难点】 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

3、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2.相关背景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3.解题 与, 妻, 书, 二、初读感悟 (一)

4、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眷()卿()彀() 恸()栖()肖()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5、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

6、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7、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

8、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思考2】理清层次,把握线索 1.根据文意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2.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思考2】理解内容 1.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

9、与妻书却写得如此委婉,“汝忆否?”一段近乎闲情逸致。你怎么看? 2.文章第2段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而第5段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 【思考3】品味语言 1.针对与妻书中“一念”和“一恸”这两个词语,一般都解释为“一个念头”“极悲痛”;但有人指出对两个“一”的含义理解有误,“一念”的“一”应作“专一或纯正”解。“一恸”的“一”则应作“都、全”解。你认同哪种解释?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考4】品味情感 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讨论此题旨在了解本文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的写法。

10、) 2.有人说,这是千百年来最感人的情书,感人的原因在哪里? 【思考5】赏析艺术手法 1.为了表达“吾至爱汝”而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试找到并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分析反衬、对比两种修辞手法在本文中运用的效果。 【思考6】对比阅读 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11、,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刺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借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

12、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梏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有删改) 问题:本文你最欣赏哪个地方?试分析。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阅读 铁血柔情

13、林觉民 萧萧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

14、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

15、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

16、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

17、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

18、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 (删节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 问题: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的投身光复的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六、素材积累 1.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

19、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2.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励志文章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论崇高与滑稽 3.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丘吉尔 4.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若不爱一个人,便无权要求他无条件奉献,更不忍看着淌血的人守护身旁,欠不起这样深情。张小娴 5.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今道友信 6.太当心了,做人没有意思。放松一点,给人家利用一下,人家自然会拿东西来交换,彼此得益。一定要板着面孔等别人来真心奉献,不问报酬,肯定活

20、该失望,世上哪有这种事。亦舒 7.一旦热爱艺术,什么奉献也不难。欧享利 8.爱情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把情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斯韦登伯格 9.万事民为先、做官先做人、为政守清廉。要做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做为民、亲民、利民,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人,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李克强 10.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3.解题 与,给。 妻,在这里指林觉民的妻子。 书,书信。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眷(jun)卿(qng)彀(gu) 恸(tng)栖(q)肖(xio) 三、文

21、本研究 【思考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意映卿卿如晤(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完成)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同“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扩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体谅,体察)吾此心,于啼泣之

22、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与其)吾先死也,无宁(不如)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经受)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表示感叹)!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

23、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已经)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有身孕)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指笔)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但是)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还是)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

24、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多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任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像)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今后的日子)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靠近)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

25、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实在,的确)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婚配,嫁给)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想象,揣摩)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大恸)。辛未三月念(俗同“廿”,二十)六夜四鼓(四更天),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各位伯母、叔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思考2】理清层次,体会线索 1.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及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5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

26、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68段),作为遗书的结尾,是第二部分的补充与加深,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2.明确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时,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段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4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的“即此爱

27、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7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思考2】理解内容 1.明确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伟大。 2.明确这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思考3】品味语言

28、1.明确(1)“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句中的“一念”是文言词语,“一”的词性相当于形容词,是修饰“念”的,解释为“专一”或者“纯正”,就是指抛弃杂念,思想纯正专一。 因此,这个句子可译成“我极爱你,正因为这纯正专一的念头,才使我勇于去献身”,这令人想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2)“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层写了“吾今不能见汝”而“恸”,一层写了“汝不能舍吾”而“恸”。可见“一恸”的“一”囊括了“吾”与“汝”两个方面,作范围副词“都、全”讲。因此,“一恸”意即“都极悲痛”,表明“恸”的不仅是“吾”,还有“汝”,这

29、充分反映了林觉民处处想着妻子,此刻还在为妻子分忧,这种痛上加痛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思考4】品味情感 1.明确(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2.明确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儿女情长,英

30、雄志坚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思考5】赏析艺术手法 1.明确本文的表达特色是以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事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记述夫妻生活的三件往事,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量。 2.明确课文: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应为“司马青衫”。

31、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太上之忘情” 解析: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课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语出孟

32、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课文: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解析:a.“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语出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意思是极目远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b.“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c.“破镜能重

33、圆?”,“破镜重圆”,事见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

34、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课文: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解析:“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3.明确(1)反衬。如作者以昔日夫妻的甜甜蜜蜜的幸福反衬今日永诀之悲。“回忆后街之屋,及今思之,空余泪痕。”第一句,详细叙述了“双栖之所”的位置:“入”什么地方,“穿”什么地方,又“过”什么地方,又怎样“折”如此不避琐碎,是

35、为了突出这“双栖之所”,因为这里是凝聚着最为珍贵的幸福回忆的地方。 (2)对比。为了让妻子明白自己“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道理,作者就“死”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对比。首先以“愿”与“今日事势”对比。接着“天灾可以死,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接受这个道理是十分困难的。这个排比句接连用了5个“死”字,有力地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摆在善良人民面前的只有一条死路。经这一对比,说明“相守以死”的“愿”,在今日之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进一步引导妻子赞同自己所做的选择。其次用“即可不死”和“死”对比。“不死”将会是怎样的情况?“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这种痛苦与“死”的痛苦相比如何呢?“较死为苦”,

36、经这一对比,结论当然不言而喻:生不如死;死,不如为革命而死。第5段主要用了对比说理,但“理”中寄寓了作者的“情”。其他段落也用了对比。如:“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用“幸”和“不幸”的反复对比,既突出了对妻子的依依难舍之“情”,更突出了不得不舍之“理”。 【思考6】明确观点一:信的开头,作者先回顾了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的错误。 观点二:第段中,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的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的切身之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

37、的疑惧。 观点三:第段中,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北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处境危险。 四、明确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五、明确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 林觉民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

38、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林觉民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如妻书中,光复的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为天下人谋福。 观点二:林觉民斗争方式值得商榷。 林觉民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林觉民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革命成功又如何;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牺牲只能让家人蒙受痛苦,对于整个的光复事业意义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