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征象在诊断BI_RADS4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_王庆红.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60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征象在诊断BI_RADS4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_王庆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声征象在诊断BI_RADS4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_王庆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征象在诊断BI_RADS4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_王庆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征象在诊断BI_RADS4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_王庆红.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 著 Thesis 超声征象在诊断 BI-RADS 4 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 王庆红 方法 : 分 析并探讨超声征象在诊断BI-RADS 4 级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 选取经超声检查的 BI-RADS 4 级乳 腺外科患者 368 例(病灶 412 个),对比超声检查结果与 病理检查结果差异 。 结果 : 超声检查后, 412 个 病灶中 BI-RADS 4A 级 246 个,其中病理结果良性率为 88.21%; BI-RADS 4B 级 105 个,其中病 理结果良性率为 72.38%; BI-RADS 4C 级 61 个,其 中病理结果良性率为 21.31%。 不同超

2、声征象敏感度与特异度有所差异,其中毛刺征 、 后方回 声衰减是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特异度分别为 98.37%、 90.20%。 结论 : 超声的不同征象对单独诊断 BI-RADS 4 级乳 腺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表现才可以综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 临床 借鉴 。 关键词 超声征象; BI-RADS 4 级;乳腺病变;诊断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318; R4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868( 2015) 04-0083-03 DOI: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4.083 Clinical va

3、lue of ultrasound findings for diagnosis of BI-RADS 4 breast lesions WANG Qing-hong ( Medical Imaging Center, Laiwu City Peoples Hospital, Laiwu 271199,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findings for the diagnosis of BI -RADS 4 breast lesions.

4、Method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368 patients with BI-RADS 4 breast diseases involving 412 lesions, and the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ll the 412 lesions, there were 246 BI-RADS 4A ones with the rate for benign pathological result

5、s being 88.21%, 105 BI-RADS 4B ones with the rate being 72.38% , 61 BI -RADS 4C ones with the rate being 21.31% . Ultrasound findings varied i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 Spicule sign and posterior echo attenuation were two kinds of ultrasound findings with high specificities of 98.37% and 90.20%

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Ultrasound findings may of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BI -RADS 4 breast lesions, although behave not so well in specificity, and thus have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2015, 36( 4): 83-85 Key words ultrasound

7、 sign; BI-RADS 4; breast lesion; diagnosis 0 引言 相关数据表明,近 40 a 全球流行病学统计中, 为 53 岁,平均年龄( 42.454.11)岁。以上患者均经乳 腺外科手术或穿刺进行病理检查,且所有患者均自 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在美国的发病率尤 其高,高达 13%左右 1。在与疾病 不断斗争的过程中, 如果可以对乳腺病变 及早、准确地作出诊断,对于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能力、质量等指数会有很大 改变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式于 2003 年正 式进军乳腺疾病诊断领域,其中乳腺影像学报告及 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

8、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诊断为 4 级即表明恶性的可能,当然,最 终的诊断仍需要活检确诊 。选取我院经超声检查的 BI-RADS 4 级乳腺外科患者 368 例,其中病灶 412 个, 对比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 结果之间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 月我院经超声检 查的 BI-RADS 4 级乳腺外科患者 368 例,其中病灶 412 个。男 0 例,女 368 例。年龄最小为 31 岁,最大 作者简介 :王庆红( 1981),女,医师,主要从事医 学影像诊断方 面的研究 工作, E-m

9、ail : 。 作者单位 : 271199 山东莱芜,莱芜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王庆红) 愿配合本次研究。 1.2 实验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将双臂上举,使乳房以及腋 窝充分暴露 。选择 7 a 以上临床执业影像医师进行 超声 检测,使用 彩色超声 诊断仪,探 头频率为 7 14 MHz。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有无钙 化、有无血流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2。最后,结合病 理检查,观察超声征象的诊断意义。 1.3 判断标准 BI-RADS 4A:超声检查有恶性征象,操作者更 倾向于良性; BI-RADS 4B:超声检查有恶性征象,操 作者无法判断性质; BI-RADS 4C:超声检

10、查有恶性 征象,操作 者更倾向于恶性 。 1.4 评定指标 敏感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 进行分析,计 量资料采取 t 检验,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医疗卫生装备 2015 年 4 月第 36 卷第 4 期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Vol 36No 4April 2015 2 3 1 Thesis 论 著 2 2.1 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超声检查后, 412 个病灶中 BI-RADS 4A 级 246 个,其中病理结果良 性 217 个,良性率为 8

11、8.21%,恶 性 29 例,恶性率为 11.79%; 412 个病灶中 BI-RADS 4B 级 105 个,其中病理 结果良性 76 个,良性 率为 72.38%,恶性 29 个,恶性率为 27.62%; 412 个 病灶 中 BI-RADS 4C 级 61 个,病理结果良性 13 个,良性 率 21.31%,恶性 48 个,恶性率 78.69%。具体结果见 表 1。 表 1 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组别 总数 /个 病理良性(个 /%) 病理恶性(个 /%) BI-RADS 4A 246 217/88.21 29/11.79 BI-RADS 4B 105 76/72.38 29/27

12、.62 BI-RADS 4C 061 13/21.31 48/78.69 BI-RADS 4 级 412 306/74.27 106/25.73 2.2 不同超声征象敏感度及特异度 不同超声征象敏感度与特异度有所差异。其中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是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特 异度分别为 98.37%、 90.20%,特异度均在 90%以上。 毛刺征特异度高于后方回声衰减( =18.95, P0.05), 后方回声衰减特异度高于血流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 RI) 0.7( =33.77, P 0.05),但是 RI 值 0.7 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具体结果见表 2、图 1。 表

13、 2 不同超声征象敏感度及特异度 超声征象 敏感度 /% 特异度 /% 形态不规则 90.57( 96/106) 80.72( 247/306) 毛刺征 06.60( 7/106) 98.37( 301/306) 分叶状 29.25( 31/106) 73.53( 225/306) RI 值 0.7 34.91( 37/106) 85.62( 262/306) 后方回声衰减 04.72( 5/106) 90.20( 276/306) 病灶边界不清 87.74( 93/106) 15.03( 46/306) 肿块内部血流 79.25( 84/106) 20.59( 63/306) 微小钙化 26

14、.42( 28/106) 78.76( 241/306) 3 讨论 相关数据表明,虽然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并不 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近些年的增长速率却逐渐超 过其他国家,有抬头之势 。 2009 年的国家疾病中 心调查中显示,现有登记的肿瘤发病中,乳腺癌已经 升至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 。乳腺癌已经逐渐成为目 前全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 随 着普查、筛查的推广以及人们健康防范意识 的增强,乳腺癌的死亡率已经有所降低 。且随着对 乳腺癌的研究,对其治疗方式愈加综合化、立体化, 这也从另一方面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和复发率 9。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式,于 2003 年正式进军 乳腺疾病诊断领域,指

15、导乳腺影像诊断的权威诊断 标准 BI-RADS 同时颁布,其中评判标准涉及形状、 长径方向、边界、回声 类型、后方回声特征、血流分 布、钙化等多种数据指标。运用超声进行乳腺组织诊 注:右侧乳腺在 距离乳头 4.16 cm 处可以看见一个 1.77 cm1.55 cm2.02 cm 的 低回声区域,边缘呈毛刺样,周边回声增 强,后方回声衰减 ,并可 见彩色血流, 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图 1 超声征象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断,可以得到比传统方式(如乳腺钼靶等)更加清晰、 动态的图像,且信息来源丰富,不同的超声征象对判 断乳腺病变分级特异性更高,诊断更加准确、简便。 同时由于超声技术的不

16、断发展,高频探头逐渐应用 及普及,对诊断乳腺深处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分辨率 更高。当 BI-RADS 诊断 为 4 级即表明恶性的可能, 但性质难以界定,诊断标准难以确定,最终的诊断仍 需要活检确诊 。为了使超声诊断工作继续深入研 究,进一步确定超声在诊断 BI-RADS 4 级及其对乳 腺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研究 选取我院经超声检查的 BI-RADS 4 级乳腺 外科患 者 368 例,其中病灶 412 个。对比超声检查结果与 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超声征象的 敏感度、特异 性,从而探究每种超声征象结果的可依赖度对于正 确判断乳腺疾病分级十分重要。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412

17、 个病灶中 BI-RADS 4A 级 246 个,其中 217 个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良性 率为 88.21%。该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诊断 BI-RADS 分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判断患者良性病灶,防 止过度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经济、心理上不必要的负担。 412 个病灶中 BI-RADS 4B 级 105 个,同病理检查结 果相比较发现 76 个被确诊,良性率为 72.38%,恶性 29 个,恶性率为 27.62%。 412 个病灶中 BI-RADS 4C 级 61 个,病理结果良性 13 个,良性率 21.31%,恶性 48 个,恶性率 78.69%。不同超声征象敏感度与特异 度有所差异。 当具

18、体分析超声征象时,涵盖的征象包括形态 不规则、毛刺征、分叶状、 RI 值 0.7、后方回声衰减、 病灶边界不清、肿块内部血流,分析后发现其中毛刺 征、后方回声衰减是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特异度 分别为 98.37%、 90.20%,均在 90%以上。毛刺征特异 度高于后方回声衰 减( =18.95, P0.05),后方 回声 衰减特异度高于 RI 值 0.7 =33.77, P0.05),但是 医疗卫生装备 2015 年 4 月第 36 卷第 4 期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Vol 36No 4April 2015 2 2 4-5 6 7 8 论 著

19、 Thesis RI 值 0.7 的敏感度相对较高。该结论表明,毛刺征 与后方回声衰减在临床诊断时特异度最高,提示乳 腺癌的准确性也相对较高,这与相关文献中所提及 的数据基本相符 。这主要是因为一旦癌细胞形成, 则会从导管基底膜突破至间质处,以刺状浸润周围 组织,无法通过肉眼分清二者,即形成毛刺征。相对 而言,微小钙化毛刺征特异度高于后方回声衰减, 该结果提示毛刺征在诊断乳腺癌时特异性更高,且 在不同种类乳腺癌分型中毛刺征均可出现,明显程 度与病灶大小直接相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毛刺征的 表现不一定均为尖锐形状,不要因为 “毛刺 ”作出主 观性判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密 切相关,当

20、乳腺癌癌灶中胶原成分超过 3/4,则会在 超声检测中提示后方回声衰减。如果癌灶中含有胶 原成分相对较少或出现出血坏死等情况时,则不会 表现出此种超声信号,因此后方回声衰减具有的特异 性相对稍低,在诊断时不可作为决定性依据 13。除上 述 2 种超声征象外, RI 值 0.7 特异度也相对较高, 为 85.62%,这主要是与癌灶及癌组织周围供血相对 良性组织多有关。由于乳腺癌的异常增 殖导致新生 血管增多,同时由于淋巴网络的相对缺少及癌组织血 管的异常生长,最终导致其 RI 值增大,特异性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参考文献 李艾卓,王 学梅,耿晶,等 . 超声诊断 BI-RAD

21、S 4 级乳腺 病灶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11, ( ): 2 231-2 233. 郭国强,李泉水,罗长锐, 等 . BIRADS 超声与 钼靶分级以及两 者联合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 ( 9 ): 790-794. 朱庆莉,姜玉新,张璟,等 . 乳腺影 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 4 和 5 级 的触诊不清 乳腺肿块 的超声 特征 J. 中 国医学 科学院 学报, 2010, 32( 4): 456-460. 高军喜,余小琴 ,姚兰辉 . 超声 直接及间接征象 的乳腺图像和报 告数据体系评分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 价值 J. 中华肿瘤杂

22、志, 2011, 33( 6): 465-469. 周帅,胡敏霞,朱强,等 . 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征象术语 在乳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 子版, 2013, 10( 8): 662-664. 林欢,林汉生,梁红 . 超声和钼靶 X 线联合诊断 2 cm 以内乳腺 癌 的 meta 分析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 11, ( ): 1 699-1 703. Evans A, Whelehan P, Thomson K, et al.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solid breast m

23、asses : value of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ac- cording to lesion stiffness combined with greyscale ultrasound ac- cording to BI-RADS classifi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Cancer, 2012, 107( 2): 224-229. 田云霞,孟庆春,刘怡培,等 . X 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J. 河北医药, 2012, 34( 7): 1 021-1 022. 马娜, 戴维德, 任俊红, 等 . 超声 弹性

24、成像 在乳腺 BI-RADS 4 级 病 变中的 应用价 值 J. 山 西医 科大学 学报 , 2013 44 11, ( ): 886 - 889. 但相对较低的敏感度又提示评价 BI-RADS 4 级病 灶中具有的主观性相对较强,建议在未来检测 RI 值 时可以选择多位点进行取样,总体分析,防止局限性 思维影响判断。 综上所述,超声的不同征象对单独诊断 BI-RADS 4 级乳腺病变虽然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并不具有特异 性,且样本中乳腺病变形态不典型,通过传统的诊断 方式无法简单判断乳腺组织性质,需要结合其他征 象,如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 RI 值等,同时根据临 床实际经验方法及患者情况综合

25、判断,才可以进一 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10 Satake H, Nishio A, Ikeda M, et al. Predictive value for malignancy of suspicious breast masses of BI-RADS categories 4 and 5 using ul- trasound elastography and M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 Amer- 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011, 196( 1): 202-209. 11 郑雅兰 ,郑媛媛 ,宋会明 ,等 . 超

26、 声征象在 诊断 BI-RADS 4 级 乳 腺 病变 的临床 价值 J. 中 国临 床医学 影像 杂志 , 2014, 25( 2 ): 124-126. 12 李弥,张云飞, 李艾卓 . 超声与 钼靶联合应用于 乳腺影像学报告 及 数据系统 4 级乳 腺病 灶的诊 断价值 J. 山西医 药杂志 :上半 月, 2012 41 6, ( ): 573-574. 13 孔程,傅建民,郑爱秋,等 . 超声 在老年女性钼靶 BI-RADS 级 乳 腺小 肿块诊 断中 的应 用 J . 中国老 年学 杂志 , 2013, 33( 7 ): 1 563-1 565. (收稿: 2014-06-29 修回

27、: 2014-10-07) ( 荨荨 上接第 74 页 荨荨 ) liver dysfunction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2006 , 38: 801-802.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协作组 . 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 J. 中 华传染病杂 7 熊炬,张金辉,张朝霞,等 .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 的预 志, 2006, 24( 6): 422-425. 测与术后评价 J. 肝胆外科杂志, 2007, 15( 2): 93-96 2 Sheung Tat Fan. Liver functional reserve estimation: state of

28、 the art 8 劳向明,张亚奇,关远祥,等 . 肝癌术前 ICG_( R15)测定对肝 脏储 and relevance for local treatmentsJ.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备功能的评估 J. 癌症, 2004, 23( 10): 1 213-1 217. Pancreatic Sciences , 2010, 17( 4): 380-384. 9 李哲夫,陈 孝平 . 肝脏储备 功能的检测方法 及意义 J. 中华肝 胆 外科杂志, 2006, 12( 10): 714-716. 1 916-1 917 , 1 919. 5 Imai T,

29、 Takahashi K, Goto F, et al. Measurement of blood concentra- 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by pulse dye densitometry-comparison with 12 张文淼,王巧 桂,陆天宇,等 .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价肝储备 功能 the conventional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J. Journal of Clinical 与拔管时间的研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7): 3 300-3 301. Monitoring and Computin

30、g, 1998 , 14( 7-8): 477-484. (收稿: 2014-02-15 修回: 2014-05-23) 医疗 卫生装备 2015 年 4 月第 36 卷第 4 期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Vol 36No 4April 2015 12 6 Faybik P, Hetz H. Plasma disappearance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参考文献 3 邢古生,王爽,欧阳汉, 等 . CT 与 MRI 增强 扫描诊断肝细胞 癌的 对比分析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1): 1-4

31、. 10 赵雪峰,吕海龙,张示杰,等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脏血 液动 4 封海龙,李彩英,冯平勇,等 . 3.0T MRI 肝脏磁共振弥散 加权成像 力学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J.农垦医学, 2011, 33( 1): 38-41. 定量表观弥散系 数值影响因素的 初探 J. 临床 荟萃, 2010 ( 21 ): 11 FazakasJ , Mndli T, Ther G, et al. Evaluation of liver function for hepatic resection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 2006, 38: 798-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