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设计说明(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7459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设计说明(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属于市中心城区北 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

2、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总体规划1. 总平面布局生活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三个组团,形成单身宿舍组团、居住组团以及商业服务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道路紧密相连,形成景观轴

3、线和广场空间。2. 功能、结构形式生活区西侧为打工楼,东侧为商业区,而南侧居住用地。为了合理布置生活区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该区中心布置商业,而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建布置于南北两侧沿路的位置,力图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中心商业区设有广场,三个组团环绕广场布置,设有简单的金融服务部门,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3. 交通组织规划地块北侧西侧南侧为市支路,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区内道道路系统分为组团路、宅间小路,组团路宽8米,宅间小路宽3米。为了减少汽车对区内居民的影响,停车场主要设为地下,有指示性标志,组团路为通过式与尽端式相结合。为避免过分单一,相应的组团路与宅间小路设计为多种样式,尽可能地形成韵率

4、感,增加节奏感。4. 住宅布局生活区内住宅建筑以组团路为分界分为两个组团,为分满足其日照间距,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住宅多为近南北向布置。建筑布置虽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多种组合与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5. 公建布局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6. 绿化景观规划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

5、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五、住宅设计1布局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

6、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2户型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入自然风,流穿全户,创造很好的户内气候。住宅充分依据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进行设计,采用大面宽(主卧3.9m开间、厅4.8m-5.4m开间)、小进深、大厅、大主卧、小次卧的合理功能布局,并保证所有户型都实现 “动静分区”、“餐客分厅”、“洗卫分区”,卧室全部采用新型的低窗台凸窗手法,使具有优良的观景效果。(1)“四明”设计。尽量做到每户明厨、明卫、明卧、明厅“四明”布局。(2)每户均保证两到三间居住空间朝南;每户均

7、保证两间居住空间朝向主要景观。(3)卧室设置低窗台大玻璃窗、内加防护栏杆,起居厅至阳台为落地玻璃门,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及优美的景观视野。每户进户处大都有玄关作为过渡空间,并结合储藏空间,避免开门见厅,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层次效果。起居室开间均保证在4.2M以上,卧室开间除少量小卧为3.3M外,均保证在3.6M以上。厨房面积大于7.0M2、卫生间面积大于5.0M2,以保证足够的操作和使用面积。(4)大阳台。每户68平方米的大阳台,引进澳洲生活新理念,提供主人活动、休闲、阳光浴等多种活动空间,结合绿化形成立体绿化。 高层顶层设计为跃层房型,利用屋顶平台设置屋顶花园,既增加了屋顶利用率,又丰富了建筑的

8、外观。所有厨房均设集中排烟道,卫生间设集中管井,避免管线明露。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立面造型,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置。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每层公共走道处均设垃圾临时收集面积,由物业统一定时清收,避免杂乱无序,方便居民。引入“生态环境”设计手法,每层窗外飘板既有遮阳、防噪之作用,又可放置空调室外机组及布置立体绿化,同时也美化了立面效果。顶部大型屋面板除装饰作用外,亦为太阳能集热装置,为大楼提供干净、清洁的能源。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也体现在了单体的设计中。绿化阳台所形成的垂直绿化,使得即使在高层上的住户,窗外也是绿意盎然,并且使建筑的外形丰富多彩。住宅层高控制为3.0m,顶层采用复

9、式布局,于屋顶处退台,给顶层住宅以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3建筑风格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以线条与块面的构图方式和材料的对比做造型组合,本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均充满现代都市气息,以全新的思维及手法最求“现代”之美感,令人耳目一新。以现代、简洁、典雅的风格形成了清新而具鲜明个性。本设计立面造型于现代手法中适当运入古典的比例控制思想,在构图和均衡方面细加推敲以至完美。建筑轮廓线丰富了现代立面设计,强调横向水平线条。屋顶飘板反映住宅的特性。屋顶飘板既能遮阳保温,又能成为生活区的标志性符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中部简洁明快,充满韵律感;底部处于距人最近范围内,造型典雅大方,通过对细部细致入微

10、的雕琢,和材质及颜色恰当地控制和运用,营造出优雅统一又不失温馨浪漫的社区氛围。各单体建筑间的高低错落及其本身的退层处理,使整个生活区的城市天际线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优化,形成了生活区高雅华贵的风格特色。六附录:一、规划用地统计表二、经济技术指标表三、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参考)1.规划用地统计表项目用地面积(公顷)人均用地面积(平方米/人)占地比例(%)居住建筑用地7.7922.859公共建筑用地2.189.416道 路 用 地1.732.9613公 共 绿 地1.602.7412总 计13.3026.951002.经济技术指标:项 目计 量 单 位数 值居 住 户 数户1560居 住 人 口人

11、5835总 建 筑 面 积万m231.79住 宅 建 筑 面 积万m225.04公 建 面 积万m26.80住 宅 平 均 层 数层11.6人 口 毛 密 度人/hm2438.7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hm21.88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hm23.21容 积 率万m2/hm21.9停 车 率%40总 建 筑 密 度%17绿 地 率%35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1.)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2.)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下表控制。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

12、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道路宽度建筑高度小于24米24-50米大于50米40米以上5101530米以上40米481520米以上30米361520米及以下0515注: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3.)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4.)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5.)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6.)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7.)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8.) 具体建筑工程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需同时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