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72866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教案大全 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1 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理清情节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

2、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老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板书:最后一课 都德)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三、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进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进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进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3、然后作细致的人物分析 过渡:本节课我们力求从情节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杂读熟悉内容,解决字词 1.字形: 哽住 惩处 祈祷 后悔 惊诧 纵身 惨白 糊涂踱来踱去 2.词义: 惩处:严厉地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惊诧:觉得十分奇怪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3.学生任选以上词语中的两个词语,自由说话 提示:既要准确地运用所选词语,又要让所说的话富有意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简明) 五、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三

4、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甲:朗读1-10段; 学生乙:朗读11-23段; 学生丙:朗读24-29段 学生听前明确任务,听后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知识放射:告诉学生,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爱国主义的交响乐是这两个人物用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奏响的 2.复述故事情节(两名学生) 提示:学生复述时突出记叙的六要素即可 学生分组讨论,用简要的文字表达文章的思路 明确:根据课前、上课、下课时间顺序来行文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3.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发生(1-

5、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进展(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完成了两个学习任务:一个任务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个任务是整体感知全文,从宏观上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准确地说,我们学习了小说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为我们下一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了铺垫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主要情节 课前上课下课 发生进展高潮和结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主要人物,联读相似作品,感受爱国情感 一、

6、导入 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举止是这首交响乐的主旋律,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从而理解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板书: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二、品读-定格人物,体味感情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总体上把握) 明确:有这样三个变化: 一是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二是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三是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组讨论: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用例举法具体回答一个问题 A组从贪玩、不爱学

7、习到热爱语法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学习的态度有变化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后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组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态度有变化如:“我忘了他给我的惩处,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组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祖国的情感有变化如: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

8、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里万分难过!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明确: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板书:生性顽皮,要求不严,但热爱祖国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学生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9、的句子 A 品外貌:“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感情? 明确:表示他“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之情 B 品神态: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 明确:脸色苍白是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苍白 C 品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监狱大门”比方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方法国语言其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

10、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D 品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韩麦尔先生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极为强烈,集中体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文,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边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经常让学生丢下功课替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

11、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这堂课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答案可以多样,有理有据就行) 板书:穿着随便,自己要求不严格,但教学水平较高,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生质疑(老师应答预案)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如:挂在铁杆上的字帖、飞进来的金甲虫、鸽子、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等,有何作用? 学生提出讨论后明确: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正如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

12、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是小弗郎士的联想,这联想无情地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作品中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巧妙点明时代背景这些细节对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着很大作用 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写了很长一段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匠心何在? 学生提出讨论后明确:总的说来,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进展作了巧妙的铺垫具体表现在:一是让小弗郎士的表现和下文形成对比,同时描写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又展示了他对敌人的恨,为下文埋下伏笔二是通过小弗郎

13、士的内心活动,间接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平时,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烘托作用三是作者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战争中表现爱国主义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别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小角落? 知识放射: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选材的匠心也正在此,大家可要记住哟! 画外音:当然,可能还有一些老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智慧性,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应答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过渡: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人民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

14、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三、联读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四世同堂简介 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2.比较阅读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节选附在资料宝藏中) 知识放射:比较阅读的方法,关键是要寻找出比较点,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两篇文章可以从作品作家、写作背景、中心事件、主题思想、线索人物、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 明确:(小黑板) 最后一课

15、n, bsp;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手法 烘托 烘托 四、生活链接有理有据地说话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过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体验吗?当你听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的时候,当你听到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的时候,当你看到我国“神六”成功返回的时候你感受如何呢? 提示:学会用规范的句

16、式说话,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 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四世同堂片断也是这样这是两篇充满活力的文章,最容易走近我们读者的心灵,最能够引起我们读者的共鸣 六、作业 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小弗郎士 生性顽皮,要求不严,但热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 穿着随便,自己要求不严格,但教学水平较高,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2 教

17、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 2、进一步学习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 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育热爱和平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习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 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中对于二战中纳粹的暴行可以有适当的介绍,当有助于学生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贝尔格莱(

18、 )德、(f )( )晓、瓦(l )( )、地(ji o)( )、(p f )( )、衰( )老、( )( )头、屏( )障、颤(w i w i)( )、(j )( )躬、赞(y )( )、绸(du n)( )、(f l ng)( )、惊(h i)、( )、晨(x )( ) 2、辨析下列多音字: (1)散:散( )文;散( )步 (2)削:削( )去;剥削( ) (3)间:间( )距;间( )歇 (4)迫:迫( )击炮;急迫( ) (5)晃:晃( )眼;摇晃( ) (6)堡:堡( )垒;十里堡( ) (7)揣:揣( )在怀里;揣( )测; 挣揣( ) 3、辨析形似字: (1)瓦砾( );闪烁(

19、 );众口铄( )金 (2)契( )约;挈( )带;锲( )而不舍 (3)地窖( );窑( )洞;窟( )窿 (4)枝柯( );孟轲( );坎坷( ); 苛( )刻;百舸争流( ) (5)揣( )测;踹( )开;喘( )气; 湍( )急;祥瑞( ) 4、词语积累 (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

20、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尊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宁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5、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

21、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了解对比手法 3、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示标 三、新授: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 2、课文中几次写到闰土? 3、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 讨论: 少年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 少年闰土的动作语态是怎样的? 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22、 少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神情) 讨论: 闰土的外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闰土的动作语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闰土对“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闰土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中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6、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 讨论: 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纳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 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纳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

23、) 7、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 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 8、“我”这一人物在文章中又是怎样变化的? 9、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 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 四、板书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4 教学目的: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2.

24、根据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导读-点拨-背诵-拓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课件展示:“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 二、预习情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示)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示) 全石

25、以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写景顺序: 根据游览的顺序,即:游踪 发现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考:(课件展示) 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那么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26、小结: 作者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 背诵向导 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 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结全文: 本

27、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课件展示:景物图片) 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美情凄 情景交融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5 教材分析 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班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制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

28、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美美地听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化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

29、: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沟通沟通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播放完以后,学生们已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眼。) 师:信任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大部分学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学生四处张望寻找闭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

30、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适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 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

31、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我的童年。记起了童年在农村度过的春天,我跟伙伴们在河边放牛的情景。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我们不时在草地上打滚,不时又爬

32、到牛背上。河里的鸭子也在悠闲地浮水,还不时地把头一咕噜扎到水中呢。 师:这个同学由作者的描绘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错,联想力较强。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沟通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日记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信任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

33、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顺序编排。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沟通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沟通。) 师:

34、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宁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宁静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 师:说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 生3: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35、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风原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壮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妙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方,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 师:从整个文章结构入手,找

36、出了美点。很好! 生5:“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写得好。他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就这些?(生点头)运用了修辞手法就是写得好吗?(有的学生笑了起来) 生5:不是。(显得不好意思) 师:那好在哪里? 生5:好在好在 师:看来要再仔细想想。那你先坐下来。我们说它好肯定要说出一定的理由才能让别人信服吧!有没有哪个同学跟他找的是同一句?(生6举手)好,那你来说说理由。 生6: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 师:对。我们只有这样说才有说服力。不能只顾着讲好,一定要有理由哦。恭鹏同学(刚才没

37、说出理由的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位同学点头)好的,那我们再继续。 生7:我认为迎春图写得好。因为前面的四幅图画都是写景,给人的感觉总缺点什么,就像欣赏一幅没上色的山水画,很单调。而迎春图却写了人,就像给这幅画一个很好的点缀,给它涂上了色彩,把春的活力,把人对春的喜爱表现了出来。 师:嗯。见解独到。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可说,美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分组讨论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

38、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方、拟人、排比随处可见。 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生2:我们觉得文章一个的特点就是语言美。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我们以前学的那些文章那么难懂,特别是像“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些词语,感觉就像在说话,显得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师:语言美,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生3:我们觉得文章的结构严密。就像前面惠璇(前面讲结构美的那个学生)所讲的一样。这也该算是它的一个特点吧。 师:算!怎么不算呢?好,结构精美、严密。 生4:我们觉得作者是抒情高手。表

39、面上看描绘了许多春天的景物,但处处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作者抒情并不是像我们平时写的“啊!我爱你春天!”这样,而是显得含蓄,蕴抒情于描绘之中。总之,要不是作者对春天有这么喜爱,我想是难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制造情景交融的境界;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边读边稍作分析。) 四、美美地写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

40、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妙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41、(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制造美!下课! 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两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42、、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前两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化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放飞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乐观制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乐观性,给学生自由进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放开学生的手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老师用自己的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