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第八课 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50820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第八课 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第八课 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第八课 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第八课 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课助词的用法及兼词的意义【知识概说】一、助词的用法1、结构助词“之”。“之”在古代汉语中除经常起指代作用外,另一重要的用法就是在句子结构中起标志作用,具体是: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是修饰语的标志;(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取消句子 独立性的标志;(3)用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4)用在时间副词和形容词之后,是 凑足音节,舒缓语气的标志;(5)用在主语和介宾结构之间,是加强语气的标志。例句可详见图表示意。2.发语词“夫”。“夫”在古代汉语中经常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要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又称发语词,现代汉语没 有对应的词,一般不必译出。例如:(1)夫

2、战,勇气也。(曹刿论战)(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3.词尾助词“然”、“假设”、“尔”、“如、“焉”。在古代汉语里,“然”、“假设”、“尔”、“如”、“焉”经常粘附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作形容词 或副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或“地”。例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一一汪然:泪汪汪的样子。(2)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诗经氓)沃假设:肥润的样子。(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铿尔:铿的一声。(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晏如:安然的样子。(5)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一一盘盘焉:回曲环绕的样子; 国

3、困焉:曲折回旋的样子。二、“者”与“所”的用法古代汉语里的“者”、“所”是两个特殊的词,它兼有助词和代词的特征,所以也有人把它们归为特 指代词。但从语法意义上讲,助词是主要功能,其指代义是在它们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后才 明确的。1、“者”字通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这时“者”字具 有指代意义,可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等,或者中心词省略,简单译为“ 的”,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作用。例如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者”分 别与动宾短语“新沐”、“新浴”构成名词性短语,就译为“新洗过发的人” “新洗过澡的人”。在古代汉语里

4、,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句法,就是“者”字所指代的对象就出现在“者”字结构的 前面,这种情况下,“者”字的助词功能更为明显,只起指示作用。例如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这句里的“者”字指示的指代对象就是前面的“宾客”,“宾客知其事者” 就应译为“知道那件事的宾客”。值得注意的是,“者”字并不都具有特指意义,有的只是语气助词,起提示与停顿作用,如“北山愚 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假设用在时间词后面,那就是舒缓音节,如“今者” “近者”等。2. “所”字通常放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所”字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这时“所”字指代动词 所涉及的行为对象,可译为“(所)西”

5、等,或简单地译为“(所)的”。有时候,“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就出现在“所”字结构后面,这时“所”字只起指示作用,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之八7、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2)(3)8、以下各项,不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项为哪一项()A、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B、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C、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D、(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48、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1.B(1)惊讶,感到惊讶;(2)同“稀”,少;(3)拉住马缰绳;(4)原为兵器名,此代指战争;(5)取代; (6)

6、帮助(7)特别;(8)(句译为:连酒精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饱,因而在于过早地去世了)2 .C3 .D5 . (1)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尊养老人,(心想)为什么不去前往归附他呢?(2)神农、虞舜、夏 禹的时代迅速地消失了,我将最终到哪里呢?(3)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该是怎样呢?6 .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孔子的不一样7 . (1)兄弟之间相互恭谦礼让,相互推辞君位。(2)劝阻周武王讨伐商纣。(3)隐居首阳山坚持节操, 不吃周朝的粮食。8 .B【图表梳理】以结构助词、兼词为主的常见虚词词词类用 法可对译的词例句之兼词相当于“焉”在那里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笄之。(游褒禅山记)相当于“诸”之于坎坎

7、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伐檀)结 构助 词用在定语和中心 语之间可译为“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蹇叔之子与师。(秦晋肴殳之战)用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一般不译邻之薄,君之厚也。(烛之武退秦师)用在前置宾语和 谓语之间一般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 说)/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用在主语和介宾 结构之间可译为“对于”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 也)用在不及物动词、时间副词之后,凑足音节, 起舒缓语气作用。不必翻译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10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之八11然结构助词作

8、词尾可译为“地”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与“假设” “如”呼应,表示比较像似的, 像一样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核舟记)连词表示转折然而,但是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焉兼词用在动词或动宾 词组后面,作补语相当于“于是”、“于 之外永之人争奔波焉。(在这件事上。捕蛇者说)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向他们。论语)语 气 助 词陈述语气用于句尾,带有提示夸 张意味。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疑问语气用于句尾,表示反问, 译为“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停顿语气表示语气舒缓,相当于 “也J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结

9、助 构 词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词尾,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 “地”盘盘扃,国国扃,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用于句中,表示兵*37 1 ,1 Z , CXX3语刖置不译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为助词表示反问或疑问 的语气吗,呢,读w6i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鸿 门宴)夫发语词用丁句首,4X小要 发议论一般不译。读代。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代词用于句中,表示近 指或远指这,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以岳阳楼记扔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语气 助词用丁句末,仅小感 叹啊、呀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那么足以拒秦。 (阿

10、房宫赋)嗟夫:唉呀用于句末,表示疑 问可译为“吗”问者嘻曰:“不亦善夫?”(种树郭聚驼传)者结 构 助 词用在动词后的人的事的东西的地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用在形容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 纳)用在动宾短语后假舟揖者,非利足也,而绝江河。(劝学)用在所字结构后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用在主谓短语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用在数词后五田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之八和“如” “假设字 组成短语像样子似的百之,貌假设甚戚者。(捕蛇者说)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气助词提顿语气用在主

11、1 口后,住小提示 和停顿。有蒋氏者,专其利二世矣。(捕蛇者说)用在分句后面,表7F解 释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在分句后面,表示假 设的条件,翻译应在分 句前加“如果”。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顿缓语气用在时间词后面,以舒 缓音节。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触龙说赵太后)所结 构助 词用在动 词前面代人没有亲近的人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代事情听说的事情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代地方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代物佩带的玉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用在动 宾短语 前代处所避风雨的地方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秦晋成之战) 代对象缺乏的人民

12、,有余的 土地杀所缺乏而争所有余,小可谓智。(公输) 用在介 宾短语 前面代处所掉下去的地方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代手段用来对付你的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后。(公输) 代原因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代对象用来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12并使“所”字结构带有定语的性质。例如荆轲刺秦王“取舞阳所持地图”,“所持地图”就应译成“所 拿的地图”。三、兼词的意义所谓兼词,就是指古汉语里兼有两个音节(词)的意义的单音节词,因为它是兼有两个音节意义 的词,所以也叫合音词。较为常见的兼词主要有“焉”和“诸”,还有“盎”。例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3、(劝学)(2)(宰)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4)那么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例 的“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两个词的意思,译为“从那里”;例 的“诸”兼 有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的意思,“献诸”译为“把它献给”;例(3)的“诸”兼有介词“之” 和语气词“乎”两个词的意思,“有诸”译为“有这回事吗”;例(4)的“盎”兼有代词“何”和否认 副词“不”两个词的意思,句子翻译为“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阅读训练】4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荀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 器。”

14、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那么欹,中那么正,满那么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 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注】鲁桓公:春秋时鲁国国君。 庙:宗庙,这里指祭祀鲁桓公的庙。 欹(qT):倾斜。欹器:倾斜易翻倒 的器皿。 宥坐:置于座右。宥,同”右二 挹(yl):舀。孔子到祀鲁桓公的祭庙去参观,看到了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在那里。孔子问看守祭庙的人说:“这是什么 器具? ”守庙的人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放在座位右 边的器具,空着时就会倾斜,装入一半水就会端正,而灌满水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

15、面 灌水吧。”学生舀了水去灌它,倒了一半水时敬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欲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 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有装满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1、依次说明文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1)之: (2)焉: (3)之:(4)者: (5)焉: (6)然: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此盖为宥坐之器()(2)孔子顾谓弟子曰() 3、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3)弟子挹水而注之A、(1) (2)相同,(3) (4)相同C、(1) (2)不同,(3) (4)相同(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3)弟子挹水而注之A、(1) (2)相同,(3)

16、(4)相同C、(1) (2)不同,(3) (4)相同(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4)恶有满而不覆者哉B、(1) (2)相同,(3) (4)不同D、(1) (2)不同,(3) (4)不同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5、孔子让弟子给宥坐之器注水,其寓意是什么?4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兼词,在那里。于,在;之,代庙中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4)结构助词,起提示与停顿作用(5)兼词,往里面。于,往;之代欹器(6)形容词尾的样子1 . (1)大概(2)回头.D2 . (1)空着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

17、(2)哪里有装满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3 .人决不可以骄傲自满.但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栽跟头的。44、赵人养猫【明】刘基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 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假设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那么窃吾食,毁吾衣,穿 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那么已耳,去饥寒犹远,假设之何去夫 猫也? ”【注】中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垣墉:墙壁。 假设之何:为什么。44.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讨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和鸡。过了一个 多

18、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忧,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 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 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 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区分并说明以下各组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思。(1)乞猫于中山()*(2)不在乎无鸡()*(3)夫有鼠,那么窃吾食(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赵人患鼠()不病于无鸡乎()不病于无鸡乎()假设之何去夫猫也()(2)不病于无鸡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并说明加点词的助词的用

19、法。(1)盍去诸? (2)是非假设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3)无鸡者,弗食鸡那么已耳,去饥寒犹远,假设之何去夫猫也? 4、找出文中写出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句子是:意思是:5、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6、读了这那么语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4、赵人养猫. (1) a.介词,表对象,向;b.介词,表比较,比”于*表对象;b.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吗(3) a.发语词,不译;b.指示代词,那. (1)忧虑(2)更有害1 . (1)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2)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3)如果没有鸡,只是

20、不吃鸡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2 .句子是:窃吾食,毁吾衣,穿吾桓墙,坏伤吾器用。意思是:偷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打穿我的 墙壁,破花我的器皿和用物。3 .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主张把猫赶走。赵人之子那么反对养猫, 认为是“盍去诸”,要把猫赶走.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但凡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不能患得 患失,因小失大。45、宓子贱治亶父吕氏春秋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 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

21、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 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日:“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日:“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日:“何故?”对日:“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 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日:“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 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日:“自 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注】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亶父:鲁国地名。 有:同“又”。宓子贱治理亶父,担忧鲁君听信小人谗言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他)诸求鲁

22、 君派两名身旁亲近的人,和他一起到立亶父。(到了亶父),当地官员都来参见。宓子贱让那两人作记录。 他们(每次)刚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地摇动他们的手肘,他们书写不好,宓子贱就对此很生气。 那两人对此很为难,请求辞职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紧回去吧!”两个人回去 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好好写字。”鲁君问;“怎么回事? 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作 记录,却又时常拽摇我们的手肘,书写难看他就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话宓子贱,这就是我们要求辞别而 离开(他)的原因啊。”鲁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讽谏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工作,让 他不能够推行他的治理方法,肯定有

23、很屡次了。如果不是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派出亲 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方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1、对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属于同一类的一项为哪一项(1)恐鲁君之听谗人*(4)子之书甚不善A、(1) (4) (6) B、(1)(2)宓子贱为之怒(5)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日(2) (4) (6)C、(3)(3)(6)(5)而时掣摇臣之肘亶父非寡人之有也*D、 (1) (3) (5) (6)2、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子勉归矣(4)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1)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3)子之书甚不善()3、用现代汉语

24、翻译以下句子。(1)微二人,寡人几过!(2)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4、二吏书写时,“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贱”,其原因是()A、宓子贱对待鲁君派给他的“二吏”心存不满,故意戏弄,使其出丑B、宓子贱故意为难鲁君的“二吏、是为了发泄他对鲁君的不满C、宓子贱对“二吏掣肘,是为了向鲁君提意见,批评鲁君用人的过错D、宓子贱对“二吏掣肘,是为了挖苦鲁君,让鲁君从中悟出道理5、读了本篇“宓子贱掣肘”的故事后,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45、宓子贱治亶父1 .A(1)实施(2)尽力,尽快(3)难看(4)不贤,不才2 (1)如果不是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2)有利于亶父的治理方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3 .D.

25、领导者任用部下,应该充分信任,放手让他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46、农夫与行者【明】张狮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日:“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日:“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 ” 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夫日:“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日:“耕曷难乎?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夫子 一息而数锄,那么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那么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 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

26、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行者服而退。【注】甫田:大田。 移时:一个时辰(2小时)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 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 ”农民听了,扬手招 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1、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 ”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 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 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

27、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农夫说:“种 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像你这样快速地耕种,大概是显得难了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 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 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 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者”作为助词,有时兼有指代意义。以下“者”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两项是()()行者 子之速耕者 作者行者 子之速耕者 作者2、A、都兼有指代意义,指代人 C、是结构助词,表提顿

28、 说明以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1)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 (3)喘喘焉,不能作声(辍者 所常多者所常少者B、兼有指代义,且只有指代人D、不兼指代义,兼指代义,且指代人(2)(4)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今而后知耕之难也3、写出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数息而后一锄(3)且仆于田(5)耕曷难乎((2)(4)(6)而莫知所以耕( 徐谓农夫日(4、F列句中的“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子之速耕者,阳难也()A、数息而后一锄(而:才)C、一息而数锄(而:就)A、数息而后一锄(而:才)C、一息而数锄(而:就)B、而莫知所以耕(而:可是)D、行者服而退(而:去Q5、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翻

29、译成现代汉语。(1)找出一个主谓倒装句:译文:(2)找出一个判断句:译文:(3)找出一个选择疑问句:译文:6、这那么语言告诉我们:46、农夫与行者1.B C2 . (1)兼词,何不(2)词尾助词,的样子 (3)词尾助词,地 (4)结构助词,相当于“的”.(1)喘息 (2)的方法,怎样 (3)倒下 (4)慢慢地 (5)同“何 什么 (6)大概,恐怕.D3 . (1)甚矣,农夫之情也!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2)子之速拼者,殆难也。像你这样快速地耕种,大概是显得难了吧。(3)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4 .做事一定要亲身实践,不能跟高手低。47、

30、唐太宗论治天下【宋】司马光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久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 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 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假设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 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那么欲真诸怀,退不肖,那么欲推诸壑;朕见贤者那么敬之,不肖者那么怜之, 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 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注】翠微

31、殿:唐翠微殿正宫。戎狄:古代少数民族的泛称。西称戎,北称狄。践祚:登上帝位。种落: 种族部落。唐太宗驾临翠微殿,问陪侍在身边的臣下说:“自古帝王虽然平定了中原华夏,却不能降服周边戎狄。我 的才能赶不上古人,成就的功业却超过古人,我自己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大家各自随便按实际想法谈谈 吧”。群臣都称“皇上功德大如天地、多如万物,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太宗说:“不对!我能成就这些 功业,只是凭借了以下五方面而已:自古帝王多妒忌别人超过自己;我见到别人的优点,就像自己也有了 这个优点。人的品行,能干和不能干兼而有之,我常常舍弃人的短处,择取人的长处。(自古)国君往往 进用贤人就想把他放置怀里,斥退不贤的

32、人就想把他推到山谷中去,而我看见贤能的人就敬重他,不贤的 人便怜悯他,贤人和不贤的人能各自获得他们适当的位置。(自古)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 杀无辜,没有哪个朝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自古君主 都推重华夏,轻视夷狄;独独我一视同仁予以保护,所以各个种族部落都像对待父母那样归依我。这五方 面就是我成就今日功业的原因呀。”1、具体说明文中的“诸”和“者”字的用法和意义。(2)置诸杯:.(2)疾胜己者(4)此五者(3)推诸壑诸:(1)诸公: 者:(1)能及此者 (3)朕见贤者2、以下句中的“之二在用法上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C、

33、朕见贤者那么敬之3、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不能眼戎狄()(3)自不谕其故()(5)人主多群正直()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A、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C、朕见贤者那么敬之3、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不能眼戎狄()(3)自不谕其故()(5)人主多群正直()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B、朕见人之善D、阴诛显戮,无代无之(2)朕才不逮古人(4)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6)正直之士,比肩于朝()5、对“万物不得而名言”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万物都不能得到陛下的名言B、天下所有的人都无法用语言表达C、天下所有的人都得不到这一名言D、天下万物都不能说清陛下

34、的名言6、这段文字,唐太宗论治国之道的五条经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谦虚谨慎 取人之长 善用人才 唯偏正直 保护少数民族B、谦虚谨慎仁贤容众用人唯贤不带偏见保护少数民族C、心胸开阔 用人所长 善用人才 不带偏见 注意民族团结D、心胸开阔取人之长用人唯贤唯偏正直注意民族团结47、唐太宗论治天下1.诸(1)代词,众,各位(2)兼词,之于(3)兼词,之于。者(1)结构助词,用在动宾短语后,功 绩(2)结构助词,用在动宾短语后,的人(3)结构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人(4)结构助 词,用在数词后,条2.B3 .(1)使归顺(2)及,比得上;(3)明白;(4)妒忌;(5)之于;(6)并。4 .

35、自古以来都是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保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5.B6.C48、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汉】司马迁孔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尸“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 异焉。其传日: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 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

36、下宗周,而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 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闲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 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假设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 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 其何如哉?【注】是用:因此。 孤竹:古国名。 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时为西方诸侯之长,故称。 木主:牌位。 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 爰:就;及:发动。 宗周:尊奉周王室为宗主国。 于(xu)嗟:叹词。表

37、示悲叹。 徂:同殂 死亡。 七十子:指孔子门下弟子。孔子受徒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七十,是举其成数。 回也屡 空:回:颜回,孔子的门徒;屡空:经常贫困。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恨。”又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怨恨什 么呢? 我悲怜伯夷的心意,读到流传民间的佚诗而感到孔子说的是令人奇怪的。他们的传记里写道: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之八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 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孤竹君的 二儿子(为君)。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奉养老

38、人,(心想:)“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 ”等 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追封西伯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 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 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土啊!” 扶起他们,让他们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坚持节 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蕨菜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 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暴力代暴力,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谁!可叹死

39、期近,生 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是没有偏私的,总是帮助善人的。”像伯夷、叔齐可以称作善人呢,还是不能称作善 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到达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唯独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穷困潦倒,连糟糠都难得饱足, 人的说法,又怎么样呢?是好学的人,但颜渊穷困潦倒,连糟糠都难得饱足, 人的说法,又怎么样呢?终于过早地天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1、1、对以下句中“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1)睹轶诗可异焉A、(1)呢(2)于之(3)C、(1)哪里(2)然 写出以下加点字

40、的意思。(2)哪里 呢盍往归焉B、D、(3)(1)(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于之(2)呢(3)然 他(2)呢(3)哪里3、4、5、(1)(3)(5)(7)睹轶诗可异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对以下句中加点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及父卒,叔齐让伯夷(3)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A、(1) (2)相同,(3) (4)不同C、(1) (2)不同,(3) (4)不同以下句中加点字中与“左右欲兵之”的“兵”A、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C、孔子师郑子、骁弘、师襄、老聃(2)(4)(6)(8)(2)(4)不念旧恶,爰及干戈, 天道无亲,糟糠不厌,糟糠不厌,由此观之,如早田羌可谓孝乎常与善人 *而卒蚤夭而卒蚤夭怨邪非邪B、(1)相同,(3) (4)相同D、(1) (2)不同,(3) (4)相同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B、而伯夷、叔齐耻之D、义不食周粟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并说明加点字的用法。)(1)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译文:(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闲归矣?译文:(3)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译文:6、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