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493156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叙事类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 卷上作答无效)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苛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兜婺(mo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渠:他。前(shD 未匝:指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蔚,移栽、种植。匝,布满、普及。照管: 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1.以下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一、二句描绘出插秧时节全家老少分工配合、抢农时插秧的忙碌场景。B.三、四句写农人虽然穿戴雨具,却依然从头到胛被淋湿,

2、可见农事艰辛。C.五、六句写农夫对歇息用餐的呼唤未做相应回答,再次表现抢插的紧张。D.七、八句写农夫事事操心,不仅担忧田未插完,更担忧无人看管鹅鸭。2.以下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插秧时的齐心协力。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使人联想到战斗,突出抢农时的紧迫。C.本诗运用不少口语词汇,语言通俗而活泼,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D.本诗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表达了构思的新奇巧妙。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采莲方干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梯轻拨蒲根月。兰舟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A

3、.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错,红楼梦以浪漫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非现实主 义。应选Ao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判曲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终身误中的金玉良缘是在讲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姻缘,而木 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凄美爱情。喜冤家以贾迎春亡魂口吻对孙绍祖作血泪 控诉:先诉其不念当初、忘恩负义;再诉其淫荡成性,直把公府千金作践得魂散香消。曹雪 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 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说明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 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

4、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 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是说迎 春丈夫有如忘恩负义、不讲情面的豺狼野兽。诗歌引用“中山狼典故,其含义暗指迎春丈夫 孙绍祖有如狼一样恩将仇报。都运用了比照手法。宝钗聪明,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 虐至死。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 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比照,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不同点:终身误运用第三人称,主要描写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写贾宝 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

5、那么终身寂寞。通过 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命运,迎春婚嫁后一年就被丈 夫孙绍祖作贱而死去,迎春的婚姻是不幸的,其结局是悲惨的,从而揭露了迎春婚姻的悲剧。五、1. A2.表达角度上,以挽舟者口吻表达,写出了挽舟者的悲惨遭遇,使表达更加真实,便于 调动读者的感情。表达顺序上,以时间顺序来表达事情开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清楚, 清晰而深刻。表达手法上,虚实结合,前半局部是对自己现状的描写,后面是对自己死 后的想象,身前死后都很凄凉,突出了主题Q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

6、指出统治者穷兵数武是造成百姓悲惨命运的根源说法错误。分析全诗可知,本诗主要是 通过自己的悲惨遭遇来说明百姓悲惨命运的根源是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疑武和骄奢淫逸,而非仅是穷兵疑武。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角度上,以我一一第一人称即挽舟者口吻表达,写出了挽舟者的悲惨遭遇,真实地 揭露了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疑武,骄奢淫逸给百姓带来的极其深重的灾难,使表达更加真 实可信,便于调动读者的感情。表达顺序上,从今我前去可以看出,以时间顺序展开表达事情开展过程,哥哥饿死青 山、全家悲哀欲绝,如今自己困在隋堤道,死大于生,故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叙事层层深入,脉络清楚,清晰而

7、深刻。表达手法上,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 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表达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 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 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以上为实写。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 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 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是虚写,是对自己死后的想象,身前死后都很凄凉,虚实结 合,突出了主题。六、1. B2. (1)诗歌首联意为:深夜里,突然响

8、起刁斗急促的报警声,军中将士心惊胆寒,军旗被 强劲的秋风吹动。(2)这一联运用了烘托手法(答衬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也可以),通 过军中急促的刁斗声,以及吹动军旗的强劲秋风,以景衬情,烘托了楚军已被汉军重重围困 的紧张气氛,为下文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的悲壮做铺垫。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技巧的能力。B.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楚地的歌声错误,四面闻歌声是 刘邦指使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来扰乱楚军军心。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赏析诗歌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首联的含义。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前一句中,刁斗白天是做饭的器具,夜间是敲击巡 更报警的物

9、品,乍意思是突然,刁斗乍急是说夜间军营突然响起急促的报警声,营垒 惊是响起报警声后的反响,将士心惊胆寒;后一句是描写秋风中的军旗,由横可知风大, 深夜的军旗被吹动横展。然后分析技巧和效果。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前一句写刁斗声,这是听觉,后一句写旗尾,这是视觉,视听结合;这两句主要是写景, 描写的对象是深夜的刁斗声和秋风中的军旗,由乍急横可知刁斗声音之急促以及吹动 军旗的秋风之强劲,结合诗歌内容来看,诗歌描写的是楚汉垓下之战,用这样的景烘托了当 时楚军被汉军重重包围的紧张情形,这是烘托手法,而诗歌下文月明四面闻歌声拔剑相 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写四面楚歌以及霸王别姬,首联的景为下面这些

10、内容做了很好 的铺垫。七、1. D2.不卑不亢的风骨。积极用世的进取之心。对崔尚书的尊敬和恭维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悲伤落寞的心境错,作者渴望自己能施展报复,具有鸿鹄之志,应是积极乐观的心境。 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假设许登门换髻鬣,必应辛苦事风雷意思是如假设允许我换一匹马(改换到你的门庭之 下),一定会为你积极效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作者虽然希望得到崔尚书的援引,但不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讨好,而是要辛苦事风雷, 为崔尚书效力,这也表达了作者不卑不亢的风骨。登门换髻鬣”,想投到

11、崔尚书的门下,表达了作者对崔尚书的尊敬和恭维之情。八、1. B2. (1)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之 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2)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 的好感。(3)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消除友人的疑虑。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能力。B. 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水成 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 事。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是作者请求陈季张家里砍竹竿来引水入厨

12、,诗写的巧妙有趣,表达出作者充分考虑友人 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的特点。在诗的颔联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中,作者说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 还可以在夜间谛听流水之声,这是多么高雅之事啊,如果引水成功,朋友也可以享受这种高 雅了。颈联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是说砍竹做成引水管后能让厨房清洁,而所砍的竹 子也不会对朋友家的风景形成破坏。引水之后,再也不要去井旁担水,所以厨房中也不会有 洒落的水迹,而所砍之竹并不多,并不会对朋友家的竹林美景造成破坏,这是劝友人不必为 砍竹所造成的影响担忧。尾联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是说自己砍竹时会轻手轻脚,尽量少产生噪声, 但即使自己再注意

13、,还是免不了对朋友造成一些惊扰,还望朋友包涵。九、1. A2.琵琶行并序运用大量笔墨对琵琶乐本身进行铺陈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运用大量比喻修辞等;夜筝那么从侧面落笔,以听者的感受衬托筝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J嘈嘈切切,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错误,嘈嘈:弦音沉浊舒长。切切:弦 音 轻幽细切。两种旋律交错运用,表现琵琶声轻重缓急,抑扬起伏。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比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方法多样,对琵琶声进行了铺陈描写,并采用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14、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式地写出来, 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 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衬托的方法,用听众的反响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 高超。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 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消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方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 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 不可言。而本诗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

15、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起。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 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 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 的寂静。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 情一万重”。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 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十、1. D2.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本诗以观者在舞蹈结束后才听得呜呜的画角声来烘托

16、 舞者舞技的超绝,白诗以东船西舫的人们都陶醉在琵琶声中的情景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D.而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对象错误。扬眉动目指胡腾儿舞蹈时的面部表情,不是指 观众的神态。句意:胡腾儿踏着花毡,扬眉动目,舞得脸上的汗水伴着红粉流淌,头上所戴 的饰有珠宝的帽子都偏了。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 白秋月影。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 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

17、感受 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说伴奏的丝桐(弦乐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结束; 舞蹈结束,方听得画角呜呜,又见看客们因全神贯注于音乐舞蹈,其他音响均不得入其耳, 烘衬出了舞技的超绝,引人入胜: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岂止边地沦陷,京畿 亦有烽火相照。时代气氛如此,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沉的感慨。可见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注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 采莲。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

18、雪两句诗意思相近。 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 倒影。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的生动 场景。2 .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结合诗经卫风氓,完成下面小题。有所思汉佚名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飓,东方须臾高知之!1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

19、人唏嘘的悲剧故事, 表达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 就在玳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 爱情。C.妃呼稀,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 了那一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 好教训负心汉。2 .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下面小题。终身误清曹雪芹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终不忘,世 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缺乏今方信。

20、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喜冤家清曹雪芹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 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1.以下对两首判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终身误喜冤家是对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 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8 .终身误以“山中高土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 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高洁中见冷淡,端庄处显无情。C.喜冤家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来喻指孙绍祖,又化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遭遇,喜为虚妄,恨为实情。D.终身误

21、以宝玉口吻自诉,喜冤家以迎春亡魂口吻控诉,两首判曲基调 哀怨,满含愤懑,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吃人本质。9 .宝钗聪明,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 死。试分析两首判曲在慨叹两位女子不幸命运时所运用手法的异同。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挽舟者歌隋代佚名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开篇点题,通过兄长的命运,指出统治者穷兵薮武是造成百

22、姓悲惨命运 的根源。B.三、四两句以由“兄到我,由征辽东到隋堤道,说明了这种灾难是接二 连三的。C. “些小和”三千程构成比照,说明活下来的希望很小,使后文的内容合情合 理。D.这首诗以质直的语言、直赋的手法,诉说了挽龙舟的苦难,抒发了百姓对昏 君的控诉。2.本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鸿门宴(节选)刘翰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士。注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可供一人 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23、项为哪一项()A.本诗语言直白浅近,善用想象,描写生动,再现了楚汉战争的背景下,项羽 面临垓下之围的绝境,不得已泪别虞姬的悲壮场面。B.第二联写到月夜之下,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楚 地的歌声,玉帐中的虞姬也紧张不安,难以入眠。C.第三联通过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项羽慷慨悲歌, 虞姬以舞相和,二人泪如雨下。D.最后一联,写到了垓下之战的最终结果:项羽被迫自刎乌江,刘邦统一了长 江南北,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2.诗歌首联如何理解?在写作手法上有何鲜明特色,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投江上崔尚书杜荀鹤此生

24、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假设许登门换髻鬣,必应辛苦事风雷。【注】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早有才名,屡试不第。髻鬣8什位), 借指马。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作者虽然希求援引,但豪气干云。B.首联谒字点题,中才指中人之才,是作者的自谦之语。C.颔联的“闭户十年“仰天无处那么表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D.颈联景中含情,叙写自身悲伤落寞的心境,为结尾情感做铺垫。2.尾联表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及情感?请简要概括。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黄庭

25、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表达了诗人的恳切之意。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26、析。九、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琵琶行并序(节选)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 了听觉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涩描写了乐声愈来愈消沉,以至停顿, 感情也转为凄

27、楚难言,以至无声。C.夜筝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暗示出弹筝者修饰 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照应了题目中的“夜。D.夜筝三、四句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的是相近意思; 而一万重的深情,也相当精妙地影射了弹琴者心中的“忧愁暗恨。2.有人认为,假设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 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 精妙的缩本。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胡腾儿(节选)李端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

28、舞。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注】本诗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当时,河西、陇 右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 画角:古管乐器,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二句点明胡腾儿籍贯,并运用比喻,描写他肌肤洁白如玉,鼻端高耸如 锥的外貌特征。B.三、四句描写胡腾儿朴素的服饰:身穿桐布制成的轻衫,腰间系着绣有葡萄 图案的长带。C.五、六句写胡腾儿表演前的自述和表演的开始:他用其本土语言诉说着家乡 沦亡的悲苦之事。D.七、

29、八句描写胡腾儿踏着花毡,舞得脸上的汗水伴着红粉流淌,而观众目瞪 口呆,惊叹不已。2.诗歌最后两句“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2. B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更担忧无人看管鹅鸭说法错误。照管鹅儿与雏鸭的意思是你回家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 鸭,提防着小鹅和小鸭来糟蹋秧苗。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B. 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分析错误。将笠蓑说为盔甲,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应选Bo二、1. D2.勤劳能干:凌晨就出发去采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青春美丽:

30、指如葱,腕如 雪;活泼要强:比赛行船赌东西,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不计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及采莲的生动场景错误,诗歌没有直接写采莲的场景。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画税轻拨蒲根月,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热,凌晨就 出发去采莲。她们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可见采莲 女儿勤劳能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指剥春葱腕似雪,手指想春天的葱白一样细腻洁白,手腕洁白似雪。可见她们青春美丽; 兰舟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她们比赛划船赌 东西,到了河湾处却

31、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一点不计较。可见采莲女儿活泼要强不计较。三、1. D.两首诗都用第一人称,都以女性视角来表达遭遇爱情曲折时的情感。两首诗都采用比照手法,都将女主人公热恋时的缠绵俳恻和知晓郎君有二心时的悲哀愤 怒进行了比照。两首诗都采用了赋比兴手法,都以直陈其事为主,加以比兴烘托。有所思以秋风肃 肃晨风飕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氓三次写淇水,见证了两人的爱情,桑之未落和桑 之落矣”暗示了女子容貌和爱情由盛而衰的变化。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错。本句意思:女子忆昔 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假设断绝,

32、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 如何解释? 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氓中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都采用第一人称。氓 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二者都是从女性视角来写在爱情中遇到的曲折。氓表现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 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前后态度进行了比照,表达了她悔恨 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有所思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曲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开头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 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涌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 发生偏转,激

33、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前后态度形成比照。 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曲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两首诗都采用赋比兴手法,都以直陈其事为主。氓三次写淇水,见证了两人的爱情,桑 之未落和桑之落矣暗示了女子容貌和爱情由盛而衰的变化。有所思以秋风肃肃晨风 飕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都写了女子容颜由盛转衰的变化,以及男子变心后女子的态度。四、1. A2.相同点:(1)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 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 象进行勾勒。(2)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喜冤家 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3)都运用了比照手法。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 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比照, 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不同点:终身误运用第二人称,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 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 命运。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判曲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