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38743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须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化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缘由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

2、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夫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缘由,从而熬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实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育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供应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

3、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视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立了大量的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加深对宏大祖国的酷爱之情。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相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建议:(1)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

4、后在老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2)第一目“神农的传闻”,主要从“神农”传闻和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两方面阐明远古时代已经存在农耕。在讲解并描述中可利用幻灯片打出“神农氏”的画像和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3)其次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出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的详细经过。老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爱好。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起

5、先,古代中国的农业始终都运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4)“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两目内容主要阐述古代中国农夫担当着赋税和徭役,在讲授中只须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农夫负担沉重,处于社会的低层即可。(5)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须要依据课程标准,补充介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在讲解并描述“土地兼并”问题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几个相关的例子,切身感受古代农夫受到地主的沉重盘剥,由此引导出土地兼并严峻必定会导致王朝动乱。(6)第六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只须要根据教材介绍,可以补充大禹、都江堰

6、等图片资料。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 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牛耕在当时 得到了推广中国传统步犁形态基本定型东汉 绘画技术超群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B CD 2视察下图并阅读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其次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

7、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4.右图是现存的古代某水利浇灌工程照片,它能反映该工程修建时所在地区文明特征的是 农耕文明大河流域 国家管理科技进步 A B C D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6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 7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

8、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时常,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 8“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 济现象应当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9在一座古墓中发觉了黑亮如漆的黑陶,雪白如雪的白瓷,著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 10.右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

9、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据此,可以推断其主要用料是 A麻B丝C棉D化纤 11近日,广东省在阳江海疆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行能有 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ABC.D 1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BCD 13.自明代中期起,全国各地接连兴起 一支支地域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徽商浙商闽商晋商 ABCD 14电视剧乔家大院中,“走万里茶路,打开货运通道,创南北票号,实现汇通天下和货通

10、天下,为国强盛为民造福。”是主子公乔致庸经商的最终志向。下列关于晋商的兴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起于明清时期B反映了城镇经济空前旺盛 C晋商为全国性的商人群体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5、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改变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16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行能出现的是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特地的“市”里卖瓷器D、他的商业活动受特地机构的监督管理 1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

11、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改变趋势。这事实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 1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 ABCD 19、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海禁政策 20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12、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B、市场狭小C、劳动力缺乏D、原料不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干脆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 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实行激励垦荒等政策,主动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 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常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新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进暑 热,秋不得避

13、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时常,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策?历代封 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表明在封建社会农夫的实际生活状况怎样?封建社会农夫要对国家担当哪些 负担?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

14、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

15、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到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夫“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夫,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

16、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旺盛,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改变。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分。“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旺盛说明白什么? 24.阅读材料: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 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 实是,宋朝

17、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 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 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 业的旺盛,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气。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 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 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

18、限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 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 商业经营上的巨大改变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 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5BCDDD 6-10ADCDB 11-15CACBA 16-20AA

19、DCA 21.(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夫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干脆关系到封建经济的旺盛和国家的安危。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缘由。(3)农夫要担当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倍受水旱之灾;遭遇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以至卖田宅卖子孙。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 22.时间:春秋时期。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

20、简陋;精耕细作。 23(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肯定范围,交易有时问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区分:“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意义:便利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24.(1)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随意写出五点)(2)前者没有变更原有生产方

21、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3)本问分两个层次评分:(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一层次,依据已学学问进行归纳: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心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

22、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石刀,石斧,石犁(原始社会)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曲辕犁)2、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浇灌工具:曹魏时: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速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2)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实行精

23、耕细作(3)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汲取了波斯织法和图案;宋代:品种繁多,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2、冶炼业: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旺盛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独创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制瓷业: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江西景德镇窑发展成名窑清代:彩瓷工艺突出(如粉彩瓷)三、古代中国的商

24、业经济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闻名商帮3.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朝: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汉代:市有特地的管理机构六朝时期:出现“草市”(农村集市)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坊市分区规定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闻名商帮(1)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唐代:长安、洛阳;广陵、益州(各为今日扬州和成都)明清时期:出现苏州等一批名镇(2)闻名商帮:出现时间:明清时期特点:按地域结成商人群体。闻名商帮:晋商和徽商3“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时间:战国商鞅变法中,最早确立“重农抑商”的

25、政策;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基本含义: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影响: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2)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概况: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忧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下令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对外贸易。清朝初年,为了应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厉行海禁,“无许片帆出海”。康熙中期,担忧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危及封建统治,规定:禁止华商去南洋贸易;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贸

26、易。含义:严格限制中外沟通。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未能刚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起先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学问与实力 (1)驾驭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驾驭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相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

27、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奇妙地引导学生主动相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化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探究历史; (3)激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肯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供应机会和平台。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相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才智为中国古代文明创建了巨大财宝,但是广阔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探究历史; (3)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

28、程中,使学生相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缘由,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4)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相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才智为中国古代文明创建了巨大财宝,是历史的创建者。 1讲解并描述; 2依据历史资料探讨问题; 3启发式教学。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灰烬成了自然的肥料) 人们生活: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常常迁徙;这种方式也严峻破

29、坏环境。 (2)商周时期的农业 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最早的耕作农具: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耜(形态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起先走向定居。 (3)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

30、作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起先运用铁农具与牛耕并渐渐推广;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的垄作法;西汉时的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头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浇灌工具的应用 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31、 浇灌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5)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志气和才智。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洁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注意精耕细作,相对简洁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简单满意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小农经济是我国

32、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1土地政策的演化; 2农业生产的发展。 1.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验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2.人们在早期农业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两个阶段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 3.我国的农业经验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才智,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悠久,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距今大约有一万年左右。从考古学家的发掘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居

33、民,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学问与实力: (1)驾驭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驾驭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致,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青出于蓝;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观赏一些精湛的

34、手工业艺术品,并留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爱好;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留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相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才智的结晶,培育民族骄傲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慧与才智,相识到古代很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加爱惜文物、爱护文物的意识 1针对本章特点,可采纳分类讲解并描述法或分阶段讲解并描述,以便利学生记忆; 2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大量图片,使同学位对手工业的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利用表格方法

35、,归纳我国手工业发展概况,使学问点更系统。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建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建,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独创了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纳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2纺织业: (1)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曹魏时期

36、: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特地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著名遐迩。 (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很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汲取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陶瓷业: (1)原始社会出现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致的工艺品;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拓了广袤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闻名

37、的秘色瓷。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闻名的瓷都。 4造船业: (1)秦汉时期,造船业发展快速,汉代时独创了撸、舵和布帆,还运用锚,表面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2)唐朝时,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还能制造运用推动器的各型战舰,这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3)两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长江航船最大的可载万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造的远洋海船,可载粮食几万石; (4)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超群的造船技术。 5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

38、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造纸业: (1)西汉独创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 (2)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3)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4)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四大独创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记,造纸术的独创,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7冶铁业: (1)西周时起先运用铁器;春秋战国时期,独

39、创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2)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独创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独创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和巩是闻名的冶铁中心; (3)隋唐时期,普遍采纳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4)辽宋时期,辽和金的冶铁业水平较高;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在古代的手工业中,除以上七大行业外,还要留意制漆业、制盐业等。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工商政策,它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

40、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是产生了消极影响。 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2官营手工业产品精致,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青出于蓝;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发展特征。 2.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4.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从新石器时代起先,中国手工业彻底从农业中分别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

41、时的手工业主要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须要相关的部门,如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等。汉代的手工业以千姿百态的陶制器皿和明器、陶俑的制造为主。此外,漆器、铁器和铜镜铸造业也旺盛起来,造纸和丝织业也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官营手工业产品精致,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青出于蓝;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学问与实力: (1)驾驭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肯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缘由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相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相识柜坊

42、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化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缘由。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探讨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相互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限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实力。 1.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如古代货币或都城平面图或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品)展示形式加深学生印象。 2.要注意培育学

43、生理清线索的实力,要求学生能按时间依次,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进行探究学习。并指导学生就中国货币发展史、商业都市和城镇的发展史、海外贸易的发展史等进行课后操作,既激发学生爱好,又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实力。 3.教学中,要注意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联系,不行孤立地看问题。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商人”的来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商朝人擅长经商,运用贝为货币。商业由官府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旺盛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很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缘由: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