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5447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概述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21.3 编制原则32工程现状42.1 水库现状及运行效益42.2除险加固工作展开情况5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6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6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72.3.3大坝抗震能力分析142.3.4 渗流能力分析142.3.5水库运行管理152.3.6综合结论163水库报废理由及依据173.1水库灌溉、供水、防洪等效益基本丧失173.2水库建成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173.2.1水库对气候的影响173.2.2水库对水质的影响183.2.3水库对周边生物的影响183.3水库淤积严重,无经济有效措施恢复193.4水库设计存在缺陷,存

2、在安全隐患193.5结论204水库报废风险评估214.1水库报废对环境的影响214.2水库报废对经济的影响214.3水库报废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215水库报废规划方案225.1规划原则225.2规划标准225.3水库报废前期思想工作225.4水库报废方案设计236水库报废后善后事宜处理256.1水库报废后农田灌溉、饮水及防洪问题的处理256.2水库报废后泥沙处理256.3水库报废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256.4水库报废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266.5水库报废环境问题处理267结论与建议277.1结论277.2建议27黑潭沟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气象1洪水设计洪峰流量m3/s99

3、.52校核洪峰流量m3/s151.312泥沙多年平均淤积量104m34.56水库淤积总量104m30.33气象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s16.7年蒸发量mm1156最大冻土深度m0.5二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度三水库特征库容万m310.4死水位m1318.05防洪限制水位m1322.05正常蓄水位m1322.05设计洪水位(P2)m1323.7校核洪水位(P0.2)m1324.42四主要建筑及设备1大坝坝型重力坝坝顶高程m1322.05最大坝高m11.3坝顶长度m16.12输水管设计最大流量m3/s0.05管径mm150钢管1概述1.1 编制目的黑潭沟水库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并兼

4、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年调节拦蓄式水库。距成县县城38km,现有简易道路通往水库,路面为黄土结构,坝址两岸山坡陡峭。2010年水库遭遇特大洪水,将水库下游灌溉农田以及水库供水管道冲毁;由于黑潭沟除险加固处理方案无法经济有效实施,实施后的防渗效果有很难保证,所以加固处理技术不可行;而且受当时财力、物力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存在着防洪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管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加上近40多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并接近了正常使用年限。从各方面考虑,黑潭沟水库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还存在防洪风险,对下游构成洪水威胁。根据水利部发出的18号令,颁布施行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将黑潭沟水库报废处理,

5、以保证其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号,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2)甘肃省小型水库报废管理办法(3)甘肃省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编制的黑潭沟水库震损应急除险方案(4)施工现场勘查与调查资料2、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5)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 (6)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7)水库管理通则(8)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9)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0)爆破安全规程(11)有关工程设计规范1.3 编制原则本方案是在

6、现有的工程设施下,参照甘肃省小型水库降等报废管理办法,针对黑潭沟水库进行报废拆除的论证报告。在论证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突出重点,采取有效工程措施确保黑潭沟水库安全报废,最大限度减轻因水库报废而产生的灾害。具体原则如下:(1)水库报废工程的实施,要从保障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2)水库报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库报废规章条例,维护社会稳定。(3)工程实施方案具体设计时需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并复核河道水位,一方面保证排水安全,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投资。(4)工程实施方案要对水库报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工程报废后的影响以及补偿措施。2工程现状

7、2.1 水库现状及运行效益黑龙潭水库于1978年12月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并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年调节拦蓄式水库。水库大坝为浆砌块石、砼重力坝,主要由大坝、副坝及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大坝与副坝平面布置为“L”形,主坝长16.1m,高11.3m,副坝长10.2m,高13m。坝体坐落于基岩之上,原重力坝为浆砌石坝体,因大坝无任何泄洪工程设施,建成后一直满库运行,遇有大雨,洪水直接从挡水重力坝溢流坝段漫过后泄入下游河槽,沥 涝灾害频繁发生。1997年成县锌宇集团公司为解决该公司下属企业选矿厂的生产生活用水,选择该水库为供水水源,对水库迎水面及坝高进行了简单改建并加高坝体11.3m。2008

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黑潭沟水库一定程度损害,为使水库能够安全度汛,避免水利工程出现震后次生灾害,针对危及工程度汛安全的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将黑潭沟水库原有重力式大坝主坝改造为溢流坝面,同时加高副坝至1324.92m;对消能防冲设施进行改造加固处理并改造原有输水管道。结合水库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又制定出应急防洪度汛预案,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实现迅速、及时和有效地控制险情。2010年成县遭遇暴雨灾害,洪水将下游灌溉农田以及水库向下游供水管道冲毁。水库大坝无明显裂缝,但主、副坝下游坝面及坝肩接合部位有明显渗漏迹象,对于2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100年一遇校核洪水,均不满足其应急度汛的要求,一旦

9、遭遇暴雨就容易形成山洪,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严重制约着库区周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库不能发挥蓄水兴利功能,使周边群众的安全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2.2工程地质结构库坝所在区域位于大地构造西秦岭褶皱构造带,水库位于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西汉水流域东河支沟(黑潭沟)下游,地层属于西北岷峨山东麓分区。山岭走向东北西南。岸坡陡峻,岩层裸露清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青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粉砂岩、千枚岩,夹薄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区域内广泛分布有泥盆系及第三系地层,泥盆系岩性以巨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灰岩、千枚岩为主;第三系岩性为砾岩及粘土岩,呈青灰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根据中国地震动峰

10、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附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50年超越概率10)。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已建大坝沟谷两岸“V”字型对称分布,河流在坝址处突然变窄,坝址区基岩为青灰色巨厚中厚层灰岩及薄层灰岩、千枚岩。两岸坝肩表面基岩裸露,岸坡陡立,河谷在此束窄,左、右坝肩地层为新泥质、钙质胶结的砂砾岩、粉砂岩,结构较致密。坝肩及坝基基岩为巨厚层灰岩,少量为中厚层、薄层灰岩,岩体多呈块状。坝肩岩体较稳定,未见滑坡及崩塌现象。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2.3.1

1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黑潭沟水库工程原设计资料,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除险加固补充设计资料及工程记录。二是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复核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外部质量以及运行情况等是否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和功能。三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了解水库情况。黑潭沟水库已经运行35年,在其运行过程中暴漏出来的问题已能充分反映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1、坝基坝基基础处理不当,在清基时不彻底,回填土料,并存在粘土防治层厚度过薄,起不到理想的效果。2、坝体及坝肩由于施工前地质勘探工作不足,没有进行周密的施工设计,施工时存在抢时间赶进度,从而忽视质量,坝体经C20混凝土加高后在与原浆砌石接缝

12、处出现明显渗漏。两坝肩覆土很薄,甚至没有覆盖层,全部岩石裸露。在水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沿节理裂隙溶蚀,久而久之就发育成渗水通道而渗漏,局部薄层覆盖土被水压穿而出现漏水。3、水库淤积由于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所以水土流失严重,并且水库本身缺少排沙底洞等原因,导致水库淤积严重,大幅度降低了水库防洪能力。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黑潭沟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8km2,主河道长约3.67km,河床平均比降123。水库上游植被条件较好,水土流失较轻微。由于黑潭沟水库缺乏资料,本次库容曲线,根据1:10000地形图及实测资料推求得到水位库容曲线见图2-1。图2-1 黑潭沟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

13、线设计洪峰流量计算黑潭沟水库所在地区无实测水文资料,水库设计洪水分析根据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中的“铁一院简化法”进行计算。“铁一院简化法”的参数量算和计算过程如下:1、流域几何特征参数量算由五万分之一地形图量算得黑潭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几何特征参数如下:集水面积F=9.8m2,主河道长度L1=3.67km,山坡平均长度L2=0.613km,主河道比降I1=123,山坡平均坡度I2=456。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得主河槽流速系数A1=0.165,山坡流速系数A2=0.009,损失等级确定为类,前期土壤中等湿润的损失参数R=1.02,r1=0.69。流域暴雨参数即流域中心处的点雨量均值及Cv值由2

14、004年出版的甘肃省暴雨特性研究中暴雨参数等值线图上查得,各历时不同频率点雨量乘以点面折减系数,再乘以流域形状改正系数得到相应历时的不同频率的面雨量:Sd,0.5%=87.8,Sd,1%=78.5,Sd,2%=69.2,Sd,5%=56.7,d=0.19,n1=0.464,n2=0.761,nd=0.79。2、设计洪峰流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按铁一院法的“简化公式法”进行计算,产流因子:k1=0.278SdF,损失因子:k2=RSdr-1,主河槽汇流因子:K1=0.278L1/A1I10.35,山坡汇流因子K2=0.278L20.5F0.5/A2I21/3。经计算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见表5.1-1。

15、3、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根据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中的铁一院法的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黑潭沟水库各频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表见表2-1、2-2、2-3、2-4、2-5、2-6。成县黑潭沟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2-1频率P(%)15102050设计洪峰Qm(m3/s)151.399.578.558.633.3设计洪量(万m3)58.638.830.625.714.6黑潭沟水库铁一院法100年一遇洪水过程线成果表表2-2序号时段(h)Q(m3/s)顺序时段(h)Q(m3/s)10.1725.2142.444.720.3588.1152.612.530.52136.4162.791

16、.540.70151.3172.960.950.87139.6183.140.561.05115.9193.310.371.2288.1203.490.281.3963.7213.660.191.5743.6223.830.1101.7429.3234.010.03111.9218.9244.180.02122.0912.1254.360.01132.277.1264.530.01黑潭沟水库铁一院法50年一遇洪水过程线成果表表2-3序号时段(h)Q(m3/s)顺序时段(h)Q(m3/s)10.219.3122.513.920.4249132.722.230.6387.2142.931.040.

17、8499.5153.140.551.0589.8163.350.361.2670.4173.560.171.4749.3183.770.181.6832.3193.980.0391.8919.9204.190.02102.1011.7214.400.01112.316.5黑潭沟水库铁一院法10年一遇洪水过程线成果表表2-4序号时段(h)Q(m3/s)顺序时段(h)Q(m3/s)10.234.2112.543.320.4633.6122.771.530.6966.2133.000.740.9278.5143.230.351.1570153.460.261.3951.7163.690.171.62

18、34.1173.920.0381.8520.6184.150.0192.0811.7194.380.01102.316黑潭沟水库铁一院法5年一遇洪水过程线成果表表2-5序号时段(h)Q(m3/s)顺序时段(h)Q(m3/s)10.263.2102.644.420.5324.8112.902.130.7949.7123.160.841.0558.6133.430.551.3251.9143.690.261.5838.4153.950.171.8525.3164.220.182.1115174.480.0492.378.3184.740.01黑潭沟水库铁一院法2年一遇洪水过程线成果表 表2-6序号

19、时段(h)Q(m3/s)顺序时段(h)Q(m3/s)10.330.592.664.220.678.7102.991.731.0026113.330.6541.3333.3123.660.2351.6627.7133.990.0862.0017.6144.320.0272.339.1154.660.01本水库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的洪峰流量为99.5m3/s,1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的洪峰流量为151.3 m3/s。4、大坝泄流能力复核大坝为重力坝,无泄洪设施,遇洪水时从坝顶溢流。坝顶高程1322.05m,由坝顶、下游坝坡、简单的消力池三部分组成。大坝泄流能力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 Q流量

20、,m3/s m流量系数,取0.46。 侧收缩系数 B宽度,m H0堰上水头,m计算结果见图2-2。图2-2大坝水位流量关系曲线5、水库泄洪能力复核由于黑潭沟水库总库容为10.4万m3,已淤积8.9万m3,目前蓄水量仅为1.5万m3,总坝高11.3m,且为重力坝,虽为满库运行,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坝体渗漏及消能防冲问题,水库危险等级定为一般等级。震后水库未放空,调洪起调水位为坝顶高程1322.05m,放水钢管采用有压泄流方式运行,最大泄量0.05 m3/s,调洪演算中可忽略不计。根据现状泄流规模条件下调洪计算结果,以坝顶高程1322.05m做为起调水位,黑潭沟水库20年一遇设计洪水调洪后水库最高水位

21、为1324m,100年一遇校核洪水调洪后水库最高水位为1324.71m。因此,对于2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200年一遇校核洪水,均不满足其应急度汛的要求。2.3.3大坝抗震能力分析在2008年地震后,县水务局将原主坝改造段长16.1m,改造为WES标准堰型,对上游坝面淤积面以上及大坝下游坝面加固加厚,采用0.5m 的C20钢筋砼护面,较之前抗震能力有所提升。2.3.4 渗流安全分析从坝体、坝基渗流控制措施方面,大坝长期满库运行,坝与两坝端岸坡、副坝C20混凝土与坝体接合部存在渗水现象,大坝整体防渗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3.5水库运行管理1.大坝运行黑潭沟大坝未编制防洪调度和兴利调度

22、计划,也没有水文测报设施编制水文预报方案;仅有专门工作人员巡查监测大坝水量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县水务局制定了防洪应急预案。2.大坝维护1997年,成县锌宇集团公司为解决该公司下属企业选矿厂的生产生活用水,选择该水库为供水水源,对水库迎水面及坝高进行了简单改建。由于处理过于简单,在浆砌石与砼接缝层面形成渗漏通缝,渗漏情况未进行系统的观测。具体改建加固措施有:(1)迎水面进行了防渗处理;(2)采用C15砼加高坝体11.3m。2008年震后按应急度汛方案,对水库做了以下出险加固,具体加固措施如下:(!)大坝将原有重力式大坝主坝改造为溢流坝,面的设计方案,同时加高副坝至1324.92m,加高0.5m,高于

23、校核洪水位0.5m。主坝改造段长16.1m,改造为WES标准堰型,对上游坝面淤积面以上及大坝下游坝面加固加厚,采用0.5m 的C20钢筋砼护面。(2)消能防冲设施坝脚现浇C20钢筋砼消力池,宽8m,长15m,厚度0.3m。其后衔接堆石海漫体,材料就近开采。(3)输水管改造 改造原输水设施,保障安全输水。(4)进场路 目前进场路部分为土路面,雨天道路泥泞,给应急度汛工程施工和汛期抢险交通带来很大影响,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加固措施主要拓宽路面以及对路面铺设石渣进行简易硬化。3、大坝安全监测 黑潭沟水库在日常运行中,建立了大坝安全管理制度、水库水情监测报告制度等。鉴于多方面原因,水库自建库以来未设置

24、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以及水文测报系统。大坝日常的安全监测主要靠感性判断。 2.3.6综合结论以上各专项安全评价表明,水库工程质量、水库防洪能力、水库抗震安全、结构、渗流5项均不满足相关要求,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00)大坝安全性为C级,安全类别为3类。建议作水库报废论证。3水库报废理由3.1水库灌溉、供水、防洪等功能基本丧失黑潭沟水库总库容为10.4万m3,因大坝无任何泄洪工程设施,建成后一直满库运行,泥沙淤积严重。目前水库淤积8.9万m3,蓄水量仅为1.5万m3,约为总库容的1/10,已无法经济有效除淤。依据甘肃省水利工程震损应急除险加固工作指导意见,水库危险等级定为一般

25、。又由于2010年汛期库区发生洪水,导致库区下游灌溉农田被冲毁以及水库为成县锌宇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选矿厂的生产生活供水管道被冲毁,水库已基本丧失灌溉、防洪及供水等功能。而每到汛期为确保水库及下游的防洪安全,当成县水务局还需要安排人员进行防汛巡查、准备防汛物资,致使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3.2水库建成影响周边环境3.2.1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修建水库后原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等影响。此外,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一般夏季水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水库水面上部大气层结构较

26、稳定,使降水量减少;冬季水面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大气结构不稳定性增加,降水略有增加。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库区及其上游建库后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域降雨则有所增加,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3.2.2水库对水质的影响水库蓄水后一方面吸纳流域汇流带来的污染物,另一方面原流动的水体滞留在库内,这些变化使得库区水质发生了变化。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沉降,可使水体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Ca2+、Mg2+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降低了水体硬度。此外,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迁移扩

27、散能力,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藻类大量生长致富营养化。3.2.3水库对周边生物的影响大坝建成后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库区淹没对其范围内的陆生生物会造成直接破坏。此外,局部气候的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也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3.3水库淤积严重,无经济有效措施恢复黑潭沟水库运行时间长,没有设置有效的清淤设施,淤积十分严重,

28、并且淤积量还在逐年增加,从而给水库以及水库上下游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水库淤积可能引起以下危害:(1)水流挟沙能力减少,流速降低,泥沙及污染物淤积在河床和堤岸上,库容减少,降低水库的调节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效益。(2)在水库上游河道,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水位升高,坡降和流速减小,河槽过水能力降低,增加了防洪困难,河水位抬高还会引起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渍化。(3)当河流的淤积向水库推进时,也会向上游延伸,即所谓的“翘尾巴”现象,造成上游地区的淹没和浸没。(4)水库泥沙淤积会增加库区的淹没面积,不仅带来大量损失,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波动。(5)加重水库水质污染。大量细颗粒泥沙比表面积大,会吸附大量污

29、染物质。(6)在水库下游河道,在水库淤积并拦截泥沙时期,水库下泄清水,下游河床由于冲刷而普遍下切,水位随之下降。如果要对水库进行清淤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水库已经丧失了基本功能,即使清除了水库中的淤泥也没有太大经济效益,而且通往水库道路主要为简易黄土道路,路面结构不好,坝址两岸山坡陡峭,施工条件相对较差。虽然2008对黑潭沟水库进场路面进行拓宽以及对路面铺设石渣进行简易硬化,但交通还是不方便,而且通讯只能靠对讲机,实施操作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理。3.4水库设计有缺陷,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前期工作不深入,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缺乏或不齐全、不准确,水库无设计或设计不规范,导致水库无溢

30、洪道,虽后期加固除险增加了溢洪道,但是与原来坝体未紧密连接依然存在渗漏现象,防洪标准偏低。受当时技术、经济等限制,水工建筑物布置不合理,水库坝内仅布置了放水涵管,大坝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运行管理观测设施缺乏。年限久远,大坝内部结构因常年渗漏破坏严重,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使黑潭沟水库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水库局部发生渗漏,其安全可靠度逐步降低,虽经过抢险加固,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5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成县黑潭沟水库库区泥沙淤积严重,蓄水防洪功能基本丧失,且水库存在局部渗漏问题,对水库进行的除险加固处理方案无法经济有效实施,即使实施防渗效果也不理想,且加固处理技术不可行。从各

31、方面考虑,水库不但不能发挥潜在效益,还存在防洪风险,对下游构成洪水威胁,为改善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消除防洪隐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 号的规定,成县黑潭沟水库符合该条令第八条中的第(1)(2)(3)条,建议对水库进行报废处理。4水库报废风险评估4.1水库报废对环境的影响1、改善生态环境。 该水库如果被拆除,该地区的水体水质必然会有所改变,有利于该地区鱼类的洄游产卵,给该地区鱼类的繁殖提供便利条件,这对周边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带来有利影响。2、改善土地资源。水库在建设施工期间占用也一部分土地,包括施工器械的停放,建材的堆放,开挖土石的安置,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生活区所

32、占用的土地等。但这部分被占用的土地在水库拆除后是能恢复的,但水库建成使用后由于浸没土地,给土地带来突发性损失是永久不能恢复的。3、改善土壤盐渍化。水库运行后,通过长期的、缓慢的累积作用渐渐引发了土壤的盐渍化。水库在蓄洪时,其水位急剧抬升,引起水库附近地下水水位升高,导致土壤返盐。当以漫灌方式灌溉农田时,大部分水分随着蒸发作用散失,大量盐分存在于土壤中,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当水库被拆除后,该水库附近村庄的土壤盐渍化现象将得到进一步改善。4、改善土壤沼泽化、潜育化。由于库区地下水位升高,周围土地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和地下水浸润,出现土地沼泽化、潜育化,而产生的腐泥和沼泽土对植物生长是极为不利的。水

33、库水位对沼泽化的快慢有着影响,在丰水年水位高并且稳定时会使沼泽化加强,而低水位时则会削弱。因此该水库若被拆除,则对于水库周围土壤沼泽化、潜育化现象将会得到大幅度改善。5、改善土壤肥力。水库蓄水后,河流上游的泥沙在库区内发生沉积,河流下泄速度减低,河流向下游的输沙量减少。河流侵蚀河岸与淤泥沿河岸沉积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下游土壤得不到原有水平肥沃淤泥的补充,土壤质量下降。但是如果该水库一旦被拆除,水库下游的土壤肥力将渐渐得到改善。6、改善水库上游淤积作用。水库运行以后,上游河道水流速度减慢,造成泥沙不断淤积,河床由此不断抬高,进而使得水库库容减小,防洪标准降低,水库的使用寿命缩短,加剧库区周围地区的

34、盐碱化。若是水库被拆除后该地区上游河道的淤积问题必然得到改善和清楚。7、改善库区水体污染状况。水库修建后,流速十分缓慢,水体在库内滞留时间延长,水温发生变化,污染物进入水库后发生的变化必然对水库产生不利影响,水库拆除后以上存在的不利影响都将得到改善。8、改善上游水土流失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着水库修建后由于灌溉作用,进而很好的保护了农田免受淹没、雨水冲刷等灾害,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的流失。4.2水库报废对经济的影响黑潭沟水库报废的经济花费主要包括水库报废费用、基础设施的改建费用、以及水库报废后不可预知的危险处理费用。其中水库报废费用包括水库报废的评估、申请许可、规划设计和施工等费用,基础设施

35、的改建费用主要是提防工程改建费用,水库报废后不可预知的危险处理费用主要指水库报废后潜在的威胁处理费用。虽然水库报废后没有了水库大坝的维修费用以及水库的运行管理费用,但是经济上水库报废的费用可能要比水库修复的费用要高。不过从长远利益来看,黑潭沟水库报废工程还是可行的。4.3水库报废对社会的影响黑潭沟水库报废后,产生的变化可能影响相关人群,从而发生社会影响。水库报废后,水库下游会受到一定的洪水威胁,如果处理不好防洪问题,会引发社会矛盾;由于水库的管理房已经废弃很久,而且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什么档案资料需要转移,不存在水库管理人员及相关资料的安置问题。2010年特大洪水将原水库灌溉耕地及水库向工

36、厂供水管道冲毁,原灌溉农田废弃不耕种,工厂也迁址其它地方,水库报废后灌溉、供水等功能的消失不会给相关人群的生活造成影响。水库报废后,可能会对当地群众饮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水质还会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经综合分析,黑潭沟水库报废后没有较大的社会影响。4.4结论黑潭沟水库的防洪、灌溉、供水及旅游等效益基本丧失,无进一步恢复利用的价值。该水库报废后,对改善库区环境有着积极作用,如改善水库上游淤积、改善土壤肥力、土壤沼泽化和潜育化,长期来看改善水质及河道生态环境,同时水库报废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社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水库报废后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如短期内对水

37、质造成一定影响,占用附近村民土地以及爆破水库费用较高等。总体来说,黑潭沟水库报废利弊共存,利大于弊。5水库报废规划方案5.1规划原则(1)水库报废前应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使报废工程能平稳有序的进行。(2)充分利用固有排水渠道、消能防冲设施及已修建的导流堤,维持原排水渠系布局,以减少水库报废实施方案的工程投资。(3)统筹考虑库区内、外泥沙的排放,不影响库区下游河床的排水功能,并促进库区土地的合理利用。(4)考虑水库报废后,原有的农田灌溉、防洪、饮水等功能如何平稳国度,解决好替代工程问题,确保安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全。(5)工程实施方案要对水库报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案的合

38、理性。5.2规划标准黑潭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并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年调节拦蓄式水库。水库总库容10.4万m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黑潭沟水库属小(2)型水库。水库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峰流量为99.5m3/s,校核洪峰流量151.3m3/s。根据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报废后工程级别为5级。5.3水库报废前期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黑潭沟库实行报废,不少当地群众在思想上还有模糊认识,有些群众可能认为这项工程是过去花大力气修建的,现在就要报废,从感情上比较难以接受,一些群众在不明真相的

39、情况下,认为水库的报废会影响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强烈度抵制情绪,这样展开工作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水库报废是一项安全管理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治水新理念。5.4水库报废方案设计根据黑潭沟水库及大坝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号文件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根据现状坝体质量及坝前淤积情况,对水库报废处理拟定两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采用机械松动,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操作。具体拆除方法是在坝体上测放出每拆除层的范围,先用风镐钻孔松动坝体砌石,然后用人工用撬杠和铁镐把已松动的砌石体撬开,搬下。对未松

40、动的砌石体和风镐难以松动到位的部分,仍需人力用铁镐和铁锤另行拆除,直至拆除到位,安全干净拆除,最后把拆除的旧料和残渣,全部清除出施工场地,拆除一层清理一层,不留余渣。拆除顺序是先拆除主坝,后拆除副坝。方案二采用分层爆破拆除。黑潭沟水库黑潭沟水库主要由大坝、副坝及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最大坝高11.3米,坝顶长16.1米,下游河道由窄变宽,且建有相应的防洪堤,可通过分层爆破拆除,对下游河流和居民产生最小影响。经方案比选,由于通往水库交通不便,坝体两岸施工不便,且水库周边无居民区,下游居民手水库爆破影响较小,爆破拆除经济而且施工方便,故采用方案二。6水库报废后相关事宜处理6.1水库报废后农田灌溉、饮

41、水及防洪问题的处理由于2010年特大洪水将原水库灌溉耕地及水库向工厂供水管道冲毁,原灌溉农田废弃不耕种,工厂也迁址其它地方,故不考虑水库报废后灌溉、饮水问题。黑潭沟水库下游经过白家村、王庄村需要设置防洪设施,水库以下河道总长30.0km,防洪措施设计重点在河道的各拐弯处以及威胁村庄安全的部位进行浆砌石护砌,起到减少冲刷、保护村庄的作用。防洪堤均采用仰斜式重力式挡土墙,墙体采用细粒混凝土砌石护砌。6.2水库报废后淤积泥沙处理水库报废后,库底的泥沙运动的障碍去除,库区静水条件向动水条件转化,建坝后形成的河流形态将会改变。这为库底泥沙冲刷提供了动力,库区泥沙向下游扩散,水流携沙能力增加,使河水混浊度

42、增大,下游河流中推移质增加。水库回水效应和顶托作用的消失使上游河道的水利坡度增大,流速加快,可能发生冲刷作用,河床下切,堤岸也可能坍塌,淤沙的无控泄放可引起淤积波向下游移动,数年堵塞各类取水口,河道横向变形而展宽,淤沙还会抬高下游河床,改变支流的汇流状况,影响未来洪水位,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因此水库报废后,要对坝后淤积泥沙进行处理,主要分为三种方法,河流冲蚀、机械挖除、固置原处。由于黑潭沟水库库容较小,泥沙淤积量不高,下游水流河道由狭窄逐渐变宽,水流由湍急变的缓慢,有利于泥沙的沉降,且下游河床较低,可能形成的洪水危害不大,只要对危险地段适当加高防洪堤即可排除洪水隐患,故不考虑水库报废

43、后淤积泥沙处理问题。6.3水库报废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黑潭沟水库报废处理后,当地水管理部门应及时合理处置水库管理所的财产,水库报废后的可利用土地属国家所有,由成县水务局统一管理,可用于河道整治,但不得耕种或挪作其它用途6.4水库报废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由于黑潭沟水库修建年限久,以前修建的水库管理房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并且已经破败不堪,无固定的水库管理人员值守,也没有任何档案资料。成县水务局在汛期防洪检查时才会派遣职工对水库进行临时管理。不存在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6.5非工程措施1、制定防洪应急预案防洪预案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明确的防洪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2)落实信息传递和报告

44、制度,加强决策的制定与执行;(3)组织抢险队伍,作好抢险物资准备;(4)做好水库下游人员转移的应急措施;(5)防洪预案的检查和落实。2、监测监测及报告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1)在汛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巡查监测工作;(2)监测河道水位变化情况;(3)遇到险情,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防治洪水提供依据。7结论与建议7.1结论(1)水库报废的实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维护社会稳定。(2)工程实施方案要对水库报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工程实施前应安排必要的工程测量,复核河道水位,进一步研究提防工程布置及规模的合理性。(3)工程实施方案具体设计时需对拟建提防工程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并复核计算其排水规模,一方面保证排水安全,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投资。7.2建议水库报废的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应当妥善安置原水库管理人员,库区和管理范围内的设施、土地的开发利用要优先用于原水库管理人员的安置。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水利工程设施整治,尽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