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8485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 学教 案年 级 : 五年级 执 教 者 : 陈舒梅 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石狮市蚶江镇 蚶江中心 五年级下册教材书目第一单元 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缘由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竞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消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探讨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 昼

2、夜交替现象2 人类相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隐私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说明第一单元 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推断物体沉浮有肯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更。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料,并用试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探讨沉浮变更。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到用试验验证猜测,能刚好订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更。【教学难点】扶植学生刚好订正自己的

3、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试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试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试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试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试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试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细致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试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试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教学过程】一、视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

4、: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刚好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好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爱好。)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视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视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推断沉浮的标准。)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视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揣测塑料块的沉浮。再依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局部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局部露出水面,就

5、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实力,短暂回避“悬浮”概念。)二、视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探讨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料”、“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料”、“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试验器材,分工合作,进展试验视察,完成试验记录表。5、组织沟通:把我们的预料与试验结果相比拟,预料正确的有哪些,预料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料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态、

6、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展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料和思索沉浮理由小组试验视察”的依次进展,因为视察前的预料是科学探讨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定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构造的材料,既有简洁推断沉浮的,也有难以干脆推断沉浮的,比方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表达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索。三、视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试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解除无关材料的

7、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爱好,并对小刀的平安运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开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索: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想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想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料”、“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试验操作,记录试验结果并思索其中的缘由。(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状况,这是水的外表张力的缘由,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教学,会变更活

8、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4、组织沟通,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变更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状况有没有发生变更?通过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变更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变更的。)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索: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亮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假设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

9、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供应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试验。7、组织沟通,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变更的。8、小结:把刚刚切分和叠加这两个试验联络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试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变更的。)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 浮揣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态、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变更的。材料搜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

10、,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试验运用。教学后记: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设体积一样,重的物体简洁沉;假设质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简洁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缘由。2、学惯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看法、价值观:1、在试验中理解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宏大作用。【教学重点】用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缘由。【教学难点】学惯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

11、小组试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组试验二:水槽,一套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试验报告单。小组试验三:水槽(与试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试验报告单。【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动手实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试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便利操作。【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12、,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依次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依次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特地支配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展比拟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限制其他因素进展探讨:1、引导:当遇到这种状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纳限制其他因素不变

13、的方法,来探讨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日教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盼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2、出示材料:一套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想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试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削减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供应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试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展交换,既可进步活动效率,又培育了学生合作意识。)“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试验报告单 第( )小组试验一: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小球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觉:预料结果试验二: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

14、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觉:预料结果3、小组领材料,试验视察,记录分析。4、组织沟通:从这两组材料的试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设体积一样,重的物体简洁沉;假设质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简洁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简洁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简洁沉。)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展比拟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展探讨时可以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示学生对探讨过程进展反思,相识到变量限制试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探讨方法的重要性。)三、用小瓶子接

15、着探讨: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试验。2、供应试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试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试验报告单 第( )小组小瓶子状态大局部浮小局部浮沉究竟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终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探讨,比方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3、组织探讨:这个活动变更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变更的?(变更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变更。)4、学生尝试用这个试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根底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

16、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翻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翻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场上浮。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 限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教学后记: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更。2、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缘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

17、制作成不同的形态,使之可以浮在水面上。3、依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推断。情感、看法、价值观:1、相识到细致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缘由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更。【教学难点】相识到细致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教学过程】一、视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方法变更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视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4、分析:变更

18、橡皮泥形态,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更?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更?(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变更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变更橡皮泥的形态,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变更。)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方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旧是变更橡皮泥的形态,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2、探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态,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缘由呢?(在学生充分探讨的根底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变更,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更。)三、比拟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19、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展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常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分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准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肯定要细致,特殊是视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视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态,视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了什么?(沉的形态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态排开的水

20、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橡皮泥浮起来的缘由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说明了吗?假设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形态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沉的形态200浮形 1200浮形 2200浮形 3200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变更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教学后记: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简洁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

21、增大。2、科学与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过程与方法:1、探究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良船的形态,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2、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良。情感、看法、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良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建独创的历程,激发创建欲望。【教学重点】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简洁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究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良船的形态,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搜集船的开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特性船须要的各种材料。【教材处理】本课教材支配了5个活动

22、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拟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竞赛”,把原教材“船的开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终,可以比拟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竞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宏大独创。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便利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日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运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竞赛。2、集体制订竞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

23、分钟内。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示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限制时间。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视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时机,提示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匀称,一开场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刚好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5、让几个装载量比拟大的小组上台介绍阅历。二、船的开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依次):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

24、己搜集的关于船的学问,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三、造特性船:1、学生说说理解了船的开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探讨如何制造自己喜爱的特性船,重点探讨: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盼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须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支配,学生分组按支配进展特性船的制作。一、准备1.确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须要的材料。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良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须要改良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须要改良的地方?4、沟通: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须要改良的地方?四、拓展活动:进展一次特性船展

25、示会,实行各类奖项的评比。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竞赛造特性船我的造船支配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良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简洁浮 装载量增大教学后记:5、浮力【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看法、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良有利于探讨的顺当进展。2、懂得数据在分析说明现

26、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小组试验一:准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试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准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小组试验三:在试验二的材料根底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 1、视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状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

27、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绘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场的根底。教师要供应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接着探究沉浮的隐私打下根底。)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探讨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更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28、大小吗?2、教师依据学生探讨的状况,演示标准的测量方法,讲解留意的地方。特殊要讲清晰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肯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依据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小局部浸入水中大局部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

29、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料:假设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小泡沫塑料块中泡沫塑料块大泡沫塑料块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展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

30、的关系()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板书设计:5、浮力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教学后记: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试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看法、价

31、值观:1、体验试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说明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设计试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准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络生活情形,并进展推想。假设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

32、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想呢小组探讨设计验证方法,特殊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沟通学生的设计支配,并依据支配验证,汇报结果。探讨的问题:试验方法:所需器材:试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展比拟,找出其中的联络。(发觉: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下沉物

33、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小局部浸入水中大局部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展比拟,找出其中联络。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说明沉出现象: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34、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说明沉浮的缘由,并协作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缘由。(详细见教师用书)板书设计: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教学后记: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变更物体的沉浮。2、肯定浓度的液体才能变更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过程与方法:1、经验一个典型的“视察发觉推想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究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情感、看法

35、、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须要很多的证据。【教学重点】经验一个典型的“视察发觉推想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须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演示试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小组试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教材处理】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试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纳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开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1、视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想马铃薯放人水

36、中是沉还是浮。(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视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视察它的沉浮。怎样说明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缘由是什么怎么说明马铃薯的沉出现象二、视察比拟两种液体:1、视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试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拟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视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视察比拟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拟明显的白色颗粒物。)3、视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

37、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留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假设这样,学生就探究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马上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

38、薯才浮起来。)试验记录水的量食盐的量沉浮状况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3、假设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展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展检验。(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试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测,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扶植。)4、思索:从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四、阅读资料: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视察发觉推想验证肯定浓度的液体才能变更物体的沉浮教学后记:8、探究马铃薯沉浮的缘由【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

39、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洁的推想、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育逻辑思维实力。2、整理所学的学问,进展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到物体的沉出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相识的。【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教学过程】一、测

40、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探讨: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探讨:怎样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展探讨。依据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展比拟,验证原来的推想。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4、依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状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想。(建议:在这个分组试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试验材料,又不影

41、响验证的结果。)二、推想与验证:1、思索: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缘由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拟会有什么结果比拟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索要在同体积的状况下比拟重量。)3、推想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一样,进一步推想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拟,重量是否一样。4、假设要验证我们的推想,那么怎样比拟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拟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拟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隐私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小结:马铃薯比

42、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更的缘由。三、推断塑料块的沉浮:1、视察教科书供应的资料,推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并说说推断的理由。2、视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依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推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留意:推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四、沉浮原理的应用: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协作讲解。五、整个单元的总结: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洁到困难进展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展梳理。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展整理: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说明物体的沉出现象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

43、沉浮有什么规律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拟有关)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拟有关)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拟有关)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拟有关) 板书设计:8、探究马铃薯沉浮的缘由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测力计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

44、计试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视察、记录、分析试验现象并由此形成符合逻辑的试验结论。情感、看法、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爱好。2、敬重客观事实。【教学重点】自主设计试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试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方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索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探讨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缘由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方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探讨沟通(教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干脆赐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缘由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赐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