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32582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表星期节次 科目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科学 第四节下午 第五节科学 第六节皇城双语小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整体概述: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

2、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导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

3、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改革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四、教学进度第一单元 三月份第二单元 四月份第三单元 五月份第四单元 六月份第 一 单元导学计划一、导学内容物体在水中是

4、沉还是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造一艘小船浮力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二、 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5、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按一定要求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 4.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5.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6.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7.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8.经历观察方法的设计、改进,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9.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和概括,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

6、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能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 5.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6.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7.学习利用数据分析解释现象,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8.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第一节五年级科学导学案课前反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基础。本课在引导学生认识

7、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意义上,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除了特殊的悬浮状态),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大致能够清楚判断。但是,根据生活经验所得,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重的物体下沉而轻的物体上浮。而这一表述过于简单化,生活中不难找出与这类说法相悖的例子。 如何从这一矛盾点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本单元面临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开始探索的任务。从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开始,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授课时间2.13授课班级教师课 题第一单元 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习目标1.同种材料构成的

8、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重点)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难点)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阅读导入:(2分钟) 1.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35分钟) 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1分钟)1砖块和木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探究活动二: 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1分钟) 1.检查准备好的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

9、卜、橡皮。 2.根据实验记录卡完成实验, 3.交流汇报: 探究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3分钟) 1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 小组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出示回形针和木块,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

10、浮? 4. 根据实验记录卡进行实验。 5. 交流概括实验结果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三、达标检测:火眼金睛我能行。(3分钟)1. 下面哪种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A. 小石头 B. 萝卜 C. 橡皮 2. 把橡皮切得很小,放在水中,它会( )。A. 浮起来 B. 沉下去 C. 一会儿浮,一会儿沉3把四块木块黏在一起,增加了体积和重量,放入水中( ) A.木块会沉下去 B.木块还会浮起来 C.木块不可能浮起来4同一种物体,改变他的体积和重量,( )改变它的沉浮状况。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会也可以按教

11、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总结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实验材料选择的不同及考虑的欠缺,导致产生了一些小的分歧。例如,在探究回形针的沉浮时,有一个小组产生了回形针浮着的现象。这是由于回形针很小,而由水的表面张力将之托起。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产生,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沉浮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明确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也规定了操作的方法应该是: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另外一个较大的分歧,则是胡萝卜沉浮的判断。由于事先,我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实验素材。因此,学生带来了白萝卜还有胡萝卜,且每个萝卜的

12、新鲜程度也是不一的。因此,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出现了浮、沉,甚至悬浮的现象。学生们都很困惑,为什么同样是萝卜在水中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状态形式存在。这时,教师就要随机简单提及一下悬浮这个状态,并告诉学生这与我们所准备萝卜的新鲜度,内含水分的多少存在很大的关系。从而解除学生头脑中的困惑。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时间2.13指导教师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猜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操作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

13、因素。实验提示预测的理由口头说一说即可。实验现象或结论沉的物体有( 小石块 回形针 橡皮 蜡烛 ),浮的物体有( 泡沫块 带盖空瓶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不同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时间2.13指导教师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猜测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实验器材橡皮、萝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操作步骤1把橡皮和萝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萝卜分别按 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

14、把 2 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实验提示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实验现象或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第二节五年级科学导学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第一课的内容是说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无关,而这一课的重点又是研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的关系。学生的认识经历是“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一知半解弄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理清并强调:上一节课的实验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这一节课是“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之间的比较。在

15、学生有这样一个认识上才能进行本节课的活动。授课时间2.15授课班级教师课 题第一单元 沉和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目标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重点)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难点)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谈话导入:(5分钟)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二、探究新知:(30分钟)探究活动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5分钟)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16、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4.检查实验器材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5.根据实验记录卡完成实验。6.交流总结: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二: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5分钟)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检查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4有兴致的可以在课外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

17、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三、达标检测:火眼金睛我能行(5分钟)1如果以下三个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那么重量最轻的是(A)。A木块 B石块 C铁块 2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它的重量(A ) A.不一定相同,沉浮状况也不同 B.一定相同,沉浮状况相同C.一定相同,沉浮状况不同温馨提示: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总结反思这节课体现出了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但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处理较弱,“潜水艇”这个活动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似乎过于关注学生对沉浮因素的知识点掌握,趣味性不够大。看来,我不能仅仅把知识点、方法的学习当作课

18、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还要加强钻研教材,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开拓学生的信息渠道,不仅仅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让孩子眼中的科学课堂永远是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时间2.15指导教师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猜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 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操作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

19、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实验提示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 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 小)的物体容易( 沉 )。第三节五年级科学导学案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内容,在指导学生研究了有关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从而为以后探究浮力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辅垫。本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从橡皮泥在水中可沉可浮入手,一步步动手研究有关沉浮的重要性质,帮助学生建构起同样质量的橡皮泥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

20、量大这些科学概念。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探究活动。授课时间2.20授课班级教师课 题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学习目标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重点)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难点) 3.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质疑导入:(6分钟)1.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4想一想:改变橡皮泥形状,

21、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二、探究新知(30分钟)探究活动一:让橡皮泥浮在水上(15分钟)1阅读课本第7页,将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2想一想:(1)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沉浮状况改变了吗?(2)试着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看能不能让它浮在水面上?比较一下,看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3小组根据实验记录卡合作完成实验:用另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让它浮起来。 4小组讨论: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活动二: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5分钟)1温馨提示:

2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课本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三、达标

23、检测(4分钟)1同样50克的方木块,(C)容易浮。A体积小的 B体积大的 C一样 2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A ),物体越容易上浮。A大 B小 C不变拓 展 天 地1阅读课本21页资料库王冠的秘密,思考:(1)阿基米德在装满水的浴盆洗澡时,溢出来的水与他身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阿基米德如果先把王冠放入装满水的缸中,再放同样重量的黄金,会出现什么现象?你准备怎样解释这一想现象?让学生大胆猜测、质疑,为后面进行铺垫。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可以亲自动手跟学生一起做。让学生通过测量去发现浮在水面上的排开的水量大总结反思 1. 大部分学生上新课前认为橡皮泥在水中只会沉或者浮,因此本课的开展有必要

24、的。 2. 做成空心的形状的橡皮泥未必浮,尤其是饺子的形状学生很难做出,教师要及时指出空心形状的空心含量高才会使橡皮泥浮起来。 3. 学生会把排开的水量缩写成排水量。老师要指出排开的水量指的是排开的水的体积,而排水量指的是排开的水的质量。不能缩成排水量。 4. 排开的水量的测量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装置测量会出现测量不准确以及只能测量小体积的物体的排开的水量。因此对教材中的装置教师要进行改进,选择水槽做实验可以测量好多物体的排开的水量,同时用电脑做出很多细线表格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排开的水量。 5.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最后提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你可以解

25、释了吗?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怎样造能造出一艘装载量比较大的船呢?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时间2.20指导教师实验名称让橡皮泥浮在水上实验猜测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变化)。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实验操作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 100 毫升的水。 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 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 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 ,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 记录排开的水量。 5分析数

26、据,概括实验结论。实验提示1实验用的橡皮泥建议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工业橡皮泥。 2.烧杯的刻度不容易准确的观察排开的水量,可以贴一张打印好的小刻度纸。实验现象或结论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第四节五年级科学导学案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授课时间2.22授

27、课班级教师课 题4.造一艘小船学习目标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重点) 2.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难点) 3. 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谈话导入:(2分钟)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二、探究新知(35分钟)探究活动一:用橡皮泥造船(12分钟)1阅读课本第9页,用橡皮泥造出一条船。2试一试,我的小船能装载多少“货物”?

28、3小组交流:比一比,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多?4小组讨论:用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出来的小船,为什么有的装载的“货物”多?有的少呢?大船和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吗?如果各自装载了最大量的货物呢?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载得更多?探究活动二:用其他材料造船(11分钟)1阅读课本第10页,设计我的造船方案。2小组讨论,交流各人设计的造船方案,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3小组合作,按照设计方案做一条小船。4试一试,小船在水中是否稳定?能装多少“货物”?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探究活动三:船的发展史(12分钟)1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船的图片、模型及有关的文字资料,以及自己设计制作的小船在小组内展示交流,选择有特

29、色的材料和作品参加全班“船的博览会”。2参观各组的展品和资料,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3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所见到的船的特点和作用。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船的历史。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其它有关船的知识。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三、达标检测:火眼金睛我能行(3分钟)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C )A它的重量 B液体浓度 C它的体积2要想使船装的东西更多些,就要让它与水接触的面积尽可能(A)些。A大 B小 C无所谓课前准备要做好,各组用数量和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总结反思:第一个环节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并且让学生自己给

30、小船起名字,更加亲切。在测试装载量的过程中,气氛非常热烈,学生都为自己的小船加油鼓劲。并由装载量大的小组介绍经验,教师总结出概念: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第二个环节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船的由来及变化。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现状,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价,学生介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另外,教具准备不好。由于学生学具没有来,找不到合适的橡皮泥,所以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准备更周密些,实际更合理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五节五年级科学导学案浮力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31、第5课的内容。本课先从很多物体能浮在水面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再用一块浮在水面的泡沫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从而提出浮力的概念,明确浮力的方向和静止时与重力的关系。接着要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但如何测是个问题,弹簧秤只能拉不能压,并且不适合放在水中拉,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证明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产生浮力的不同。再研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及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授课时间2.27授课班级教师课 题5.浮力学习目标1.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2、。(重点)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难点)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谈话导入:(2分钟)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二、探究新知(35分钟)探究活动一:感受浮力(12分钟)1阅读课本第12页,按照课本的提示轻压小船和泡沫塑料,有什么感觉?2观察课本右图中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的力。3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实验时的感觉,说一说:(1)什么是浮力?(2)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哪些力?(3)这些力之间是什么关系?探究活动二: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33、(12分钟)1阅读课本第12、13页。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2小组讨论:(1)实验需要哪些材料?(2)怎样才能测量到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呢?3按照实验记录卡完成实验。4.小组讨论:从上面的实验数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探究活动三: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11分钟)1我的问题: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2我的假设:3小组合作,参照刚才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并记录4小组讨论:(1)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三、达标检测(3分钟)1浮力的方向都是(A )A向上 B向下 C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2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

34、它的浮力时,物体就会(B )A上浮 B下沉 C静止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这一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水的浮力。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而且,过程中可能有较大误差,事先做好精密的刻度纸,贴在水槽边上。总结反思:五年级的学生都有过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往下压的经历,体验过浮力,但是不知道浮力的概念和方向,学习时还容易理解。课堂上孩子们明白了浮力测量的方法,了解到了物体(上浮)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水量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拍开水的体积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时间2.27指导教师实验名

35、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猜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操作步骤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 2在烧杯里加入 200 毫升的水,按书本 13 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置。3测出泡沫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4测出泡沫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5测出泡沫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 实验提示泡沫块的大小对比要明显。 实验现象或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22 /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