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7457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根底解读】 一、“百家争鸣场面出现的缘由及评价 1、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化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更。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开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场面;同时,各家彼此汲取、交融,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2、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开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化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及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场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开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3、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主动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好,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 2庄子,继承和开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

4、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确定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利进步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开展趋势。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底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缘由: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峻。 2目的:为了复原消费和安定人心,统治者汲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及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确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养精蓄锐,汉朝的经济实力渐渐复原和增加,人民生活安定,社会旺盛,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权

5、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峻,割据场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逼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开展须要,主动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须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与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见: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

6、说。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缘由: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及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化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探讨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化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进步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7、,初步建立了地方教化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宋明理学 【根底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开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开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缘由: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

8、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稳固,宋代统治者提倡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绽开了复兴儒学、鞭挞佛道的活动;交融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见: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见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见: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9、。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根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见: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冲突日益锐利,社会动乱担心,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开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见: 1更多地汲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相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10、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开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化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相识和理论的关系。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根底解读】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冲突空前锐利。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行无视的力气。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及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见: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行侵扰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更而变更,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

11、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值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见: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锐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见鞭挞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主动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1主见走出家门,到理论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好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理论,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

12、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开展。 2思想主见: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相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相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探讨都是可以相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确定的,具有朴实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主动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对后世产生了宏大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开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根底解读】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

13、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开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探讨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见: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探讨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及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标准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见: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认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表达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学问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见: 1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盼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14、 2提出“美德即学问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化对美德同样重要,教化可以使人相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探讨,是人类精神觉悟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探讨“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志向国一书,他根据才智品德而不是根据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见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激励人们独立理性思索为理性主义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15、,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殊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根底解读】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猛烈的竞争中纷纷实行激励开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盼望创建财宝,他们重视通过改良消费技术、进步经营手段创建财宝。 3教会严格限制着文化思想的开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建者和主人,要求确定人的价

16、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鞭挞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同等,主见开展人的特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领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很多精彩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束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17、 三、宗教改革 1、缘由: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猛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权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宝,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冲突。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见:只要有忠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挽救,无需购置赎罪券。他主见每个基督徒都有干脆阅读和说明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很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限制的基督教

18、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认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开展。 第7课启蒙运动 【根底解读】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缘由: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获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开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猛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见: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意于对人性的敬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开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认一切外在权威,认为推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

19、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喊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妙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鞭挞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见: 1猛烈鞭挞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权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同等和自由的。 4他信任法律应以人性为动身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3、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认了

20、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根底。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利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假如他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同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同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21、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开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创建和发觉 【根底解读】 一、四大创建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创建的产生及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良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创建及改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宏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运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创建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

22、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运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创建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开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开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纳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23、的应用数学著作。标记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好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协作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开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致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存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探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视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很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

24、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良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好、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建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根底,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开展做出了精彩奉献

25、。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辉煌绚丽的文学 【根底解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根底,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旺盛的缘由: a唐朝文明开放及旺盛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旺盛。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际假设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

26、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开展旺盛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缘由: 1宋代商业的开展。 2城市的旺盛。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7、!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旺盛阶段,及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开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旺盛的缘由: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旺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须要,

28、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开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珍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第10课充溢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根底解读】 一、汉字及书法艺术 1、汉字的开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好体系。其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根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及好用功能,自觉地创建书法美成为表达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29、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奉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宠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开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精确,线条流畅,色调绚丽,说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

30、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意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很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开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场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

31、学开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根底解读】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探讨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迫切须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缘由,只是变更运动状态的缘由。 2他发觉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创始了以试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开展奠定了根底。 3、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试验为根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32、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探讨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说明探讨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了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更而变更。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状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认了经典力学的确定时空观,深入地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开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

33、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开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及开展 1、1900年,为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应。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头,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根本相识获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入、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及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底。 2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相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缺乏。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变更了人

34、们相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根底解读】 一、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1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建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探讨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探讨接连获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开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探讨奠定了根底。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视察,提

35、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开展进化的观点。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及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验了由低级向高级,简洁到困难的开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 从根本上变更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权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损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

36、牛顿。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根底解读】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历史背景: 1英国获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经济开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开展,应用机器消费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消费的开展供应了很多发觉和创建。 2、过程: 118世纪60年头,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头,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纳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整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工业部门先后采纳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头,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消费渐渐形成

37、。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络更加亲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根底。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创建和运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消费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发电机不断完善,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便利地运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 2、影响: 1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消费技术也更加先进。 2工业消费力的开展变更着社会构造和世界形势。 3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4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消费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

38、织的形成。 5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相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宏大的变更 三、信息技术的开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根底。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头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开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评价: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开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进步管理程度,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选购扩大市场。 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变更,网络闲聊、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及其别人沟通并享受效劳。 5网络也给人们特殊是青

39、少年带来确定的负面影响。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根底解读】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窍不通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林那么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那么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那么徐嘱托,在四洲志根底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详细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40、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斗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确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家它命的根本,同时主见采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4、理论: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绽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见:

41、a经济上主见开展民族工商业,及外国进展商战; b文化上主见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学问; c政治上主见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好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头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扬维新思想.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认君主专制统治,宣扬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鞭挞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理论:1898

42、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见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悟,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根底解读】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同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开展。资产阶级猛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还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43、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及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教化家蔡元培任北京高校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高校术思想空前旺盛。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及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那么。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见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立簇新、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