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4720836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ICS 27.140P 55备案号:37611-2013 DB32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

2、ing2013-05-03发布 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本规范安装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本规范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3、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本规范主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本规范主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目 次1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则34.1 一般规定34.2 设计使用年限34.3 环境作用等级35 设计要求55.1 一般规定55.2 混凝土强度5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65.4 混凝土结构构造75.5 耐

4、久性附加措施76 施工要求86.1 一般规定86.2原材料86.2.1 胶凝材料86.2.2 骨料96.2.3 外加剂96.2.4 水96.3 混凝土配合比96.4 混凝土施工116.4.1 模板制作安装116.4.2 混凝土保护层116.4.3混凝土制备116.4.4 混凝土浇筑126.4.5 混凝土养护12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126.5 混凝土缺陷处理137 检验评价137.1 检验137.2 评价138 运行检测维修148.1 运行148.2 检测148.3 维修14附录A15参 考 文 献15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混凝土耐久性

5、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大型、中型和小(1)行水利工程。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混凝土耐久性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级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

6、煤灰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50733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SL 27 水闸施工规范 SL 75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 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 214 水闸安全鉴定规定 SL 234 泵站施工规范 SL 25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 316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SL 35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207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 JGJ/T 25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

7、术规程 DB32/T 233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境条件 直接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周围环境3.2 环境作用 温度、湿度及其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氧、盐、酸等环境因素对结构的作用3.3 环境类别 按不同环境条件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机理所进行的环境分类。3.4 环境作用等级 每一环境类别下,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腐蚀作用的程度。3.5 耐久性 混凝土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仍能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能力,3.6 设计使用年限 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裕度或保证率的目标使用年限。3.7 胶凝材料 混凝土中起胶凝作用

8、的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的总称。3.8 掺合料掺量 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3.9 大掺量掺合料混凝 胶凝材料中含有较大比例的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需要采取较低的水胶比和特俗施工措施的混凝土。3.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从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3.11 耐久性附加措施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增加保护层的厚度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所采取的混凝土表面涂层、防腐蚀面层、表面浸渍、透水衬里模板和钢筋阻锈剂等补充措施。3.12透水衬里模板

9、内侧设置专用织物,以引排出混凝土表面的多余水分和裹入的气泡并保湿,可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的专用模板。4 总则4.1 一般规定4.1.1 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抗碳化性能、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等。4.1.2 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论证、确定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作所在地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4.1.3 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耐久性设计,提出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和结构构造、施工措施、检查维护等要求。4.1.4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试验和

10、论证。4.1.5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应验证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4.1.6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50年的混凝土,应在现场留置并保存专供耐久性能检测用的试件。4.1.7 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定期对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检测评估。4.2 设计使用年限4.2.1 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分为100年、50年、30年等3级。4.2.2 新建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按表1选用。表1 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规模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级别大型工程100年1中型工程50年2小(1)型工程30年34.2.3 扩建、改建、加固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宜选择30年或50年。4.3 环境作用等级4.3.1

11、环境类别分部为I (碳化环境)、(冻融环境)、(氯化物环境)、IV(化学侵蚀环境)等4类,环境类别划分见表2。 表2 环境类别划分环境类别名称腐蚀机理I碳化环境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腐蚀II冻融环境反复冻融循环导致混凝土损伤III氯化物环境氯化物引起钢筋锈蚀IV化学侵蚀环境硫酸盐、镁盐和酸类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4.3.2 环境作用程度分为A(轻微)、B(轻度)、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等5级。4.3.3 环境作用等级分为I-A、I-B、I-C、-C、-D、-C、IV-C、-D、IV-D、-E、IV-E等11级。碳化、冻融、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按表3 确定,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按表

12、4确定。 表3 碳化、冻融、 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环境条件环境作用程度环境作用等级构件示例长期位于水下或土中A-A底板、消力池、护坦、铺盖、基桩等所有表面均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构件室内潮湿环境,非干湿交替露天环境,长期湿润环境B-B泵站电机层等中高湿度环境中的室内混凝土,经常露出水面的底板,不受雨淋或偶尔与雨水接触的露天构件干湿交替环境C-C闸墩、胸墙、翼墙等处于水位变化的构件、排架、工作桥等频繁受淋雨的构件淡水环境水位变化区、浪溅区、大气区、氯化物环境大气区C-C内河工程中的闸墩、胸墙、翼墙等构件;内河和沿海工程中的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氯化物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D-D沿海工程中的闸墩、胸

13、墙、翼墙等构件长期在水下或土中(氯化物环境)C-C底板、基桩、沉井、地下连续墙等沿海工程中的水下或土中的构件海水环境水位变化区,轻度盐雾作用区D-D闸墩、翼墙、胸墙、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海水环境溅浪区,重度盐雾作用区E-E闸墩、翼墙、胸墙、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注:轻度盐雾作用区指距平均水位15m以上的海上大气区或离涨潮岸线50m500m的路上室外环境重度盐雾作用区指距平均水位15m以下的海上大气区或离涨潮岸线50m内的陆上室外环境。4.3.4 当有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侵蚀时,应取其中较高的环境作用等级。长期浸没与地表水或地下水中的混凝土,环境作用等级可降低级,但应不低于IV-C级;当构件处于弱透水土体

14、中时,土中、水中Mg2+、水的PH值、水中的CO2的环境作用等级可降低级,应不低于IV-C级。表4 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环境作用 程度环境作用等级水中-含量(mg/L)土中-(水溶值)(mg/kg)水中Mg2+含量(mg/L)水的pH值水中CO2含量(mg/L)IVCIV-C200,1000300,1500300,10005.5,6.515,30DIV-D1000,40001500,60001000,30004.5,5.530,60EIV-E4000600030004.5605 设计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a)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 b)混凝土所

15、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 c)混凝土强度等级; d)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化学侵蚀等耐久性能指标要求; e)结构构造要求; f)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施工要求; g)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 h)混凝土防腐蚀附加措施; i)运行期检测维护要求。5.1.2 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能指标、结构构造等,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设计。5.1.3 当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是,应满足各种环境作用等级下的耐久性要求。5.1.4 受高速水流冲磨、空蚀作用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符合SL191、DL/T 5207的要求。受机械磨耗、碰撞作用的构件,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

16、施。5.1.5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考虑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5.2 混凝土强度 5.2.1 混凝土强度应同时满足承载能力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5.2.2 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30年-AC30C25C20-BC35C30C25-CC40C35C30-CCa35Ca30Ca25-DCa40Ca35Ca30-CC35C30C25-CC40C35C30-D、-DC45C40C35-E、-EC50C45C40注:带脚标“a”的表示引气混凝土。5.2.3 素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碳化环境宜按表5中的-A环境作用等级确定;

17、氯化物环境宜按表5中的-C环境作用等级确定;冻融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宜按表5中的相应环境作用等级确定。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5.3.1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应符合表 6 的规定。长期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可不作要求。表6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碳化性能等级对应试验碳化深度100年T-0.1mm,10mm50年T-10mm,20mm30年T-20mm,30mm注:抗碳化性能等级参照 GB 50164 划分5.3.2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应不低于表7的规定。表7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江南地区江淮地区淮北地区100年50年100年50年100年50年-C淡水河

18、氯化物环境大气区F50F50F50F50F100F50淡水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F50F50F100F50F150F100-D氯化物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F100F50F200F1005.3.3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应不低于表8的规定。环境作用等级为-C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8,环境作用等级为ID-D、-E的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10。表8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水力梯度(i)抗渗性能等级i10W410i30W630i50W8i50W105.3.4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等级DRCM(10-

19、12m2/s)等级DRCM(10-12m2/s)-DRCM-3.5,4.5RCM-4.5,5.0-ERCM-2.5,3.5RCM-3.5,4.5注1: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参照GB 50164划分。注2:DRCM为混凝土84天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5.4 混凝土结构构造5.4.1 混凝土结构构造应符合SL191的规定。5.4.2 相应环境作用等级下基桩、底板、墩、墙、梁、柱等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板、墙的薄壁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减少5mm10mm。预制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比现浇构件减少5mm。 表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环境作用

20、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30年-A555045-B、-C、-C504540-D605550-C、-C555045-D、-D605550-E、-E6560555.4.3 混凝土中钢筋的布置应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5.4.4 混凝土构件表现形状和构造应有利于排水,避免水、汽和有害介质在混凝土表面积聚。5.4.5 采用合适的结构构造和温度控制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5.4.6 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应符合SL 191的规定。5.4.7 止水材料性能应与相应部位混凝土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条件匹配。5.4.8 应考虑运行阶段混凝土检测、维修、构件更换的构造设施。5.5 耐久性附加措施5

21、.5.1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50年的混凝土,宜采取耐久性附加措施。5.5.2 不同环境作用等级下混凝土耐久性附加措施可按表11选择。表11 混凝土耐久性附加措施环境作用等级表面涂层防腐蚀涂层表面浸渍透水衬里模板钢筋阻锈剂-C、-C、-C、-C-D、-D-E-D、-E-6 施工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施工单位应编制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施工方案。6.1.2 应根据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原材料状况和耐久性能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3 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6.1.4 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GB/T 14902的规定。6.1.5 混凝土施工应符合SL

22、27、SL 234、DL/T 5144的规定。6.2 原材料6.2.1 胶凝材料6.2.2.1 水泥应符合GB 175的规定,且宜符合表12的要求。表12 水泥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比表面积300m2/kg350m2/kg游离氧化钙含量1.5%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硫酸盐侵蚀的-D、-E环境作用等级;5.0%其他环境作用等级:8.0%碱含量(等效Na2O当量)0.8%标准稠度用水量28.0%6.2.1.2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使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有温度控制要求时,不宜使用早强水泥。6.2.1.3 处于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水泥中的混合材宜

23、为矿渣粉或粉煤灰。6.2.1.4 粉煤灰应符合GB1596 F类I级灰、级灰的规定。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所掺粉煤灰的烧失量应不大于3.0%。6.2.1.5磨细矿渣粉应符合GB/T 18046的规定。混凝土有温度控制要求时,磨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宜小于450m2/kg。6.2.1.6 硅灰应符合GB/T 18736的规定。6.2.1.7 散装水泥现场入罐的温度宜不高于65。6.2.2 骨料6.2.2.1骨料应符合SL 27、SL 234、DL/T 5144的规定。6.2.2.2 应选用质地坚硬密实、颗粒级配连续、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骨科。6.2.2.3 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2.53.0的天然河砂或

24、人工砂,不应使用海砂。6.2.2.4 粗骨料宜采用单粒级石子按二级配或三级配混合配制。6.2.2.5 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表13的规定。 表13 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 单位:mm环境作用等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303540455055-A、-B20252531.531.531.540-C、-C、-D、-C、-D、-E1620252531.531.531.5-C、-D、-E16162020252531.56.2.2.6 未经论证,不应使用碱活性骨料。6.2.3 外加剂6.2.3.1 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GB 50119的规定。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经试验确定。6.

25、2.3.2 减水剂的减水率宜不小于20.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混凝土宜优先使用减水率不小于25.0%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的引气量应不大于3.0%。6.2.3.3 钢筋混凝土不应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早强剂和防冻剂。预应力混凝土不应使用含有亚硝酸盐、碳酸盐的防冻剂。6.2.3.4 不同品种外加剂之间、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6.2.4 水6.2.4.1 混凝土拌和与养护宜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6.2.4.2 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水时,应对水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DL/T 5144的规定。6.3 混凝土配合比6.3.1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S

26、L 352进行设计与试验验证。6.3.2 坍落度不大于160mm的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宜不大于表14的规定。坍落度大于160mm的混凝土用水量可相应增加5kg/m310kg/m3。 表14 混凝土最大用水量 单位:kg/m3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30年-A170180190-B165175185-C、-C、-D、-C、-D、-C、-D160170175-E、-E155160165注:骨料为饱和面干状态6.3.3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宜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凝胶材料用量 单位:kg/m3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

27、最小用量最大用量C200.60260360C250.55280360C300.55300400Ca30、C350.50300400Ca35、C400.45320420Ca40、C450.40340450C500.36360480C550.343805006.3.4 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的最大掺量宜不大于表16的规定。复掺时的总掺量宜不大于矿渣粉的最大掺量。 表16 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单位:%环境作用等级水胶比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A、-B0.4305515400.445653550-C、-C0.4304015250.435502035-D、-C、-D、-E、-C、-D、-E0.

28、4305020350.4355520406.3.5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加引气剂,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17的规定。水胶比不大于0.4时,含气量可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 表17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 单位:%粗骨料最大粒径(mm)抗冻等级F150F200165.07.06.08.0204.56.55.57.5254.06.05.07.031.53.55.54.56.5403.05.04.06.06.3.6 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不大于表18的规定。表18 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单位:%环境作用等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100年50年-A0.060.30.06-

29、B、-C、-C0.060.20.06-D、-C、-D、-C、0.060.10.06-E、-E0.060.060.06注:氯离子含量为混凝土中氯离子与胶凝材质的质量比。6.3.7 混凝土拌和物中最大碱含量应不大于表19的规定。 表19 混凝土拌和物中最大碱含量 单位:kg/m3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30年I-A、I-B、I-C、II-C、II-D、III-C、IV-C3.03.03.5III-D、IV-D、III-E、IV-E2.53.03.5注:碱含量按GB/T50733计算。6.3.8 混凝土中三氧化硫最大含量应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6.4 混凝土施工6.4.1 模板

30、制作安装6.4.1.1 模板、支架及对销螺栓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进行设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满足施工和要求。6.4.1.2 模板工作面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6.4.1.3 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构件,应结合混凝土的养护方法采取模板保温等措施。6.4.1.4 外露面混凝土模板涂刷的脱模剂宜采用同一品种产品。不应使用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脱模剂。涂刷脱模剂是不应沾污钢筋何接槎部位的混凝土。6.4.2 混凝土保护层6.4.2.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值,且正偏差不大于10mm、不大于1/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6.4.2.2 梁、柱等条形构件侧面和底面的保护层垫块数量

31、宜不少于4个/m2,墩、墙等面形构件的保护层垫块数量宜不少于2个/m2。6.4.2.3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应高于结构本体,垫块的尺寸和形状应满足保护层厚度和定位要求。宜采用定型生产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6.4.3 混凝土制备6.4.3.1 混凝土应按照施工配合比配料,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6.4.3.2 应按SL 27、SL 234、GB/T 14902的要求,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拌和时间、坍落度、含气量等。6.4.3.3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搬货物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不应中途加水。6.4.3.4 预拌混凝土应按GB/T14902进行交货检验。6.4.4 混凝土浇筑

32、6.4.4.1 浇筑前应对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进行处理,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6.4.4.2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宜不大于1.5m。超过1.5m时,应采取导管、流管(槽)或其他缓降措施。6.4.4.3 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一般为30cm50cm。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应使用振捣器平仓。6.4.4.4 引气混凝土振捣宜使用中低频振捣器。6.4.4.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排除仓内积水。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6.4.4.6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宜采取静置、覆盖等措施。6.4.5 混凝土养护6.4.5.1 混凝土养护应符合SL 27、SL 234的规定。6.4.

33、5.2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进行覆盖,6小时18小时后应进行洒水养护。6.4.5.3 混凝土拆模时间宜不早于7天。带模养护期间宜松开模板补充养护水。6.4.5.4 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熟料薄膜包裹、喷涂养护剂、喷淋洒水等保湿养护措施,人工洒水养护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度潮湿。6.4.5.5 未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1天,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天。6.4.5.6 气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保温养护,不应洒水养护。6.4.5.7 混凝土浇筑14天且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与海水、盐土等接触。6.4.6 混

34、凝土温度控制6.4.6.1 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参照GB 50496、DL/T 5144的规定制定温度控制技术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温度监测。6.4.6.2 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可采取控制入仓温度、设置冷却水管、埋入块石等措施。6.4.6.3 混凝土入仓前,模板、钢筋温度已经附近的局部气温宜不高于35;新浇混凝土与接触的模板、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度宜不大于15。6.4.6.4 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的,入仓温度宜不高于28,冬季应不低于5。6.4.6.5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宜不高于65,且温度值宜不大于50

3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宜不大于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宜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宜不大于15。混凝土内部温度降温速率宜不大于2/天。6.4.6.6 遇突然降温、急剧干燥天气,宜采取暖棚保温、包裹保湿等措施。6.5 混凝土缺陷处理6.5.1 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项目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应进行论证,并按要求处理。6.5.2 缝宽未超出SL 191规定的非荷载裂缝,经论证后采用灌浆、填充密封、表面封闭等方法处理。6.5.3 结构荷载裂缝及缝宽超出SL 191规定的非荷载裂缝,应制定专项处理方案。6.5.4 有渗水、窨潮现象的混凝土,应采取灌浆、嵌填砂浆等方法处理。6.

36、5.5 混凝土缺陷按设计要求或GB 50367、SL 27、JGJ/T 259等规定执行。6.5.6 质量缺陷应按DB32/T 2334进行备案。7 检验评价7.1 检验7.1.1 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范和DB32/T 2334对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项目进行检验。7.1.2 混凝土耐久性能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7.1.3 同一单位工程,设计要求的耐久性能检验项目,具有相同设计强度等级的构件,每3000m3混凝土为1批次,不足3000m3的以1批次计,每批次抽检不少于1组。7.1.4 实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抽检数量为构件的20%30%且不少于3个,每构件不少于10个测点。每构件混凝土保护层

37、厚度检测点合格率应不低于70%。7.2 评价7.2.1 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项目进行分项评价。各分项评价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7.2.2 单位工程完工后,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评价。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见附录A。7.2.3 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时,应具备以下资料:a) 混凝土耐久性治疗控制施工方案;b)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报告;c)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d) 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e) 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等检测报告;f)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g) 混凝土施工记录;h) 混凝土缺陷处理记录及质量缺陷备案资料。7.2.4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结果符合

38、设计和规范要求是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的基本条件。8 运行检测维修8.1 运行8.1.1 水利工程应按SL 75、SL 255等规定进行运行管理,8.1.2 应对混凝土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8.1.3 应避免混凝土上部结构长期遭受积水浸润或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及时清理附着物、污渍、垃圾、改善水质。8.2 检测8.2.1 5年10年按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8.2.2 新建、扩建工程,应按SL 241、SL 316规定,15年20年对混凝土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和鉴定。8.2.3 加固、改建工程,5年10年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8.2.4 混凝土接近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及时进行安全鉴定。8.2.5 混凝

39、土所处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后,应及时评估混凝土耐久性能。8.3 维修8.3.1 混凝土出现耐久性损伤后,应及时维修。8.3.2 应更换经耐久性评估需要更换的构件。8.3.3 混凝土维修所用的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应符合GB 50367、SL 191和JGJ/T 259等规定。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表A.1规定了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表A.1 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施工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月 日监理单位项次检验项目结构部位设计值质量要求质量评价1抗碳化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要求3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4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符合设计要求5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6耐久性附加措施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缺陷处理符合要求施工单位自评意见检验项目 设计和规范要求,耐久性资料 ,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 设计和规范要求。技术负责人(签字): 项目经理(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经复核,检验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