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463642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优秀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欣赏咏月诗词。2理解该词的主题。【教学难点】1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2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

2、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如浪淘沙赤壁怀古、浣溪沙。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2重点词语1 / 5 (1)生字:阙(qu)乘(chng)琼(qing)不胜(shng)(旧读 shng)转(zhun)绮(q)婵娟(chnjun)(2)词语解释: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何年:那一年。乘:驾。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仙

3、宫。不胜:经不住。弄:玩弄,欣赏。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达旦:直到天亮。兼怀:并表示怀念。子由:弟弟苏辙。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无眠:没有入睡的人。(3)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

4、整体感知再次朗诵本词: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 / 5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小序。(1)指导翻译。丙辰中秋节的晚上,很高兴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水调歌头这首词,同时用来怀念弟弟子由。(2)作用: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中秋咏月兼怀亲人(子由)2上阕。(1)指导翻译。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3下阕。(1)转

5、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不应该。恨:怨恨。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此事:这些事,指人的“欢”与“合”和月的“晴”与“圆”。全:圆全,圆满。千里:相隔千里的人。婵娟:月亮。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2)词语解释:达旦:直到天亮。兼怀:并表示怀念。子由:弟弟苏辙。(3)指导翻译。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

6、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五、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上阙: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3 / 5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2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写作背景)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

7、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么?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4矛盾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喜爱人间生活)。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可以看出。5下阕是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怎样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

8、现出了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心态。6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情致的思想感情。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叙事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作业布置】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B)。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板书设计】4 / 5 板书:上阙

9、:月下饮酒 超脱尘世(矛盾) 喜爱人间下阙:对月怀人 感伤离别 互相祝福 积极旷达 乐观5 / 5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2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写作背景)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

10、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么?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4矛盾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喜爱人间生活)。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可以看出。5下阕是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怎样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心态。6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积

11、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情致的思想感情。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叙事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作业布置】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B)。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板书设计】4 / 5 板书:上阙:月下饮酒 超脱尘世(矛盾) 喜爱人间下阙:对月怀人 感伤离别 互相祝福 积极旷达 乐观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