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2.doc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3445441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2.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1. 古诗文默写。(4分)(1)“燕子”常常是古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意象,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燕子的诗词,并注明出处。(2)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写泛舟西湖,西湖春水碧绿,流转绵延的词句是:_,_。2. 【桐城二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1分)蟹蛛自从产了卵后,比以前xio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篷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卵,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来犯者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

2、f。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时的动作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xio ()瘦威吓()自f()(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正确的写法是 “_”。(2分)(3)“鬼鬼祟祟”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3分)(4)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3分)3.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 ,其

3、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A. B. C. D. 4. 对句中的标点符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句中的括号表示对前文内容“政和至宣和年间”的解释说明)B.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C. 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

4、义)D.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句中的破折号起标示插入语的作用)5. 学校准备开展“巢湖民歌进校园”活动,你所在的素材收集小组搜集到一些有关巢湖民歌的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巢湖民歌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甲】近年来,巢湖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坚持举办巢湖民歌青年歌手大奖赛;建立了民歌传承基地,让民歌走近中小学校园;【乙】将一支秧歌一趟秧八百里湖水情等12首优美的巢湖民歌录制改编成广场舞曲进行推广;等等。材料二 “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

5、在水田里插秧时,人们会面对田野歌唱:“麦苗青呀,哎呀咿子哟,菜花黄啊,哎呀咿子哟。”看到路上无所事事的闲人,人们会唱:“六月天,大忙天,哪有闲空站路边?不是黄秧占着手,拎着尾巴扔上天。”(1) 材料一中“走近”一词运用不当,应该改为“_”。(2分)【甲】处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_”。(2分)【乙】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2)阅读材料二,归纳出巢湖民歌“望风采柳”这种创作形式的主要特点。(3分) (3)小亮同学不喜欢民歌,觉得没意思。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画线的歌词对他进行劝说。(4分)一(20分)认识极限运动【材料一】极限运动是由多项成型运动项目以及游戏、生活和工作

6、中的各种动作演变而来,参与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的高难度观赏性体育运动。它是一种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娱乐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的交谊舞、80年代的迪斯科,到90年代的保龄球、桑拿浴,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感觉需求。一方面,人们更加需要寻求刺激、发泄压力

7、、释放能量;另一方面,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享受,人们习以为常。这时,人们便开始追求更为强烈的刺激,从而获得所需的感觉。而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类的这一需求。人类在自然的怀抱中创造了文明,文明却正在使人类远离自然。也许是人类在远离自然的文明世界生活得太久了,在都市文明所带来的便捷中逐渐慵懒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归自然。按捺不住心情的都市新潮一族,渴望冲出都市文明的封锁,去和自然对话,还原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的本色,表现人类最本质的能力。此外,与传统体育项目(包括奥运会项目)相比,极限运动更富有超越身心极限的自我挑战性、观赏刺激性、高科技渗透性和商业运作性。(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三】

8、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内核,同样适用于人与自然融合的极限运动。这既是身体与心理的博弈,也是脑力与体力的角逐。如果没有日复一日的付出,令人惊艳的台前表演就无从谈起。正如翼装飞行顶尖高手杰布克里斯所言,“有时候人们只看到我飞越了天门山,却没有意识到我在安全着陆背后的海量训练和准备”。还记得徒手攀岩吗?这部纪录片最震撼人心的片段,并非男主角最终征服酋长岩的惊人之举,而是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将3000英尺高的岩壁精准拆解成几百个关卡,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做足风险应对,直到找到最适合的方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万丈高楼平地起,即便是顶尖高手,依然应对生命和极限运动保持敬畏心。渴望涉足极限运动

9、向外界展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这种内心冲动可以理解,但必须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绝大多数极限运动需要参与者接受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任何炫耀式、跟风式、逞强式的运动行为,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曲解了极限运动的初衷。从事极限运动的安全系数,不只在于装备多精良、技术多高超,更在于对运动和自身的清醒认知。普通人就算参与看似危险性不高的登山、潜水、户外越野等项目,也依然要把握好“度”。正是这些“老套”的做法最终拧成一条生命的“保险绳”,为每一次探索和体验保驾护航。(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四】搜救多日,奇迹没有发生。翼装飞行大学生安安之死,震惊了极限运动圈

10、,也震惊了无数普通人。在极限运动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安安的不幸坠亡值得深思。因难度大、危险性高、专业性强,极限运动属于典型的小众化运动项目,而翼装飞行则属于极限运动中的高难度项目。因此,和翼装飞行者谈安全,似乎有班门弄斧、多此一举之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翼装飞行的危险性,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安全的重要性。翼装飞行如此危险,为何依旧不乏参与者?别误读了极限运动,也别误读了这种挑战精神。事实上,极限运动不等于“玩命游戏”,挑战极限也不等于不热爱生命。挑战人类自身和自然的极限,必然存在一定风险,而极限运动的魅力和价值恰恰就是这种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目前,多项极限运动已入选奥运会。尽管不能因伤亡率高而否定

11、极限运动,也不能因安安的坠亡而否定其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但如何尽可能避免伤亡及其带来的影响,则是一个很严肃、很现实的问题。极限运动者可以“为自己而活不后悔”,但任何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活出自己”的同时也应顾及亲人乃至社会的感受。(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6. 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极限运动”下一个定义。(3分)7. 近年来“极限运动”逐渐兴起,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其兴起的原因。(3分)8. 小洁同学看了有关极限运动的宣传片,觉得很酷炫,于是也想在生活中挑战极限,感受生死边缘的那种刺激。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劝说她改变想法。(6分)9. 北京一名翼装飞行员安安(化名)

12、在飞行过程中因偏离计划路线而失联。很多人认为安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极限运动,是“为自己而活”;也有很多人认为极限运动视生命为儿戏。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述。(8分)二【2020包头】(20分)夏津,有片古桑林梁衡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

13、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鲁缟”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14、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因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葚,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葚,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救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葚,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葚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葚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

15、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8%,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

16、农桑政策。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有改动)10. 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6分)11. 第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2. 第段的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13. 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6分)三(16分)阅读两则与“赏月”有关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释】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钓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4.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_(2)遂至承天寺遂:_(3)尝秋夜尝:_(

18、4)时闻风铎闻:_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16. 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17.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分)18. 【甲】【乙】两文中,作者欣赏月景时的心情各有什么不同?(4分)19.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提示:请结合你在极速提分法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19、第五单元周周清(二)一、基础清(34分)1. (1)示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分)(2)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2分)2. (1)消h 负(3分)(2)朝气篷勃朝气蓬勃(2分)(3)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3分)(4)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时的动作怎能不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一跳呢?(3分)3. B(3分)4. B(3分)点拨:B项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5. (1)走进(2分)提高加大(每空1分,共2分) 将“录制”和“改编”调换位置(或:将“改编”调至“录制”前)。(2分)(2)就地取材;智慧风趣;歌唱生活。(每点1分,共3分)(3)示例:

20、小亮,民歌其实是非常生动有趣的。你看这句歌词,把好逸恶劳的人比作偷吃的老鼠之类,既含蓄幽默,又简单明了,还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多么富有艺术性啊!(内容3分,语言得体1分,共4分)二、阅读清(56分)一6. 极限运动是一种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1分)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1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高难度娱乐体育运动。(1分)7. 极限运动满足了人类寻求刺激、发泄压力、释放能量的需求;(1分)极限运动满足了都市新潮一族冲出都市文明的封锁,去和自然对话,回归自然的愿望;(1分)极限运动富有超越身心极限的自我挑战性、观赏刺激性、高科技渗透性和商业运作性。(1分) 8. 示例

21、:小洁你好,虽然极限运动追求刺激,但参与极限运动,首先,要有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1分)其次,要做足风险应对,找到最适合的方案;(1分)再次,要有精良的装备;(1分)最后,要对运动和自身有清醒的认知。(1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分)9. 示例:我认为她是“为自己而活”。极限运动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4分)但进行极限运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危险因素,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纠正社会对极限运动“逞能”“逞勇”的误解,才能更好地传播极限精神。(4分) 二10. 说明黄河搬运泥沙造出

22、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的情况;(2分)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2分)引出下文对种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2分)11. 列数字。(1分)“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1. 5分)“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1. 5分)12. 不能。(1分)“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就过于绝对了。(2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3. 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2分)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

23、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2分)三14. (1)考虑,想到。(2)于是,就。(3)曾经。(4)听到。(共4分,每空1分)15. (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分)(2)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独自前往更合我意。(2分)16.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共2分,每处1分)17. 月色美好;幽静。(共2分,每点1分)18. 【甲】文表达了作者在被贬中的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同时表现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分)【乙】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虎丘月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及悠闲的心境。(2分)【乙文参考译文】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

24、浏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唱歌点缀其间,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更合我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于树梢。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才两次,但见到了虎丘的本色。三、写作清(55分)19.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关键词语是“光”“照亮”。这个题目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

25、或散文,要突出表现的人物是“你”。那么“你的光”应该理解为人物的精神之光、人物的善举等;“照亮了我的世界”,也就是某一个重要的人,帮助了“我”,让“我”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从逆境中奋起等。例文: 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经过几天的乌云密布、阴雨连绵,天终于放晴了。我百无聊赖地将头探出窗外,出神地凝望着秋日被水洗过一般的天空,感受着一束束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脸上。我扭头关上窗,走进阴冷的房间。阳光灿烂,但它照不到我的心底。这几天,我和妈妈冷战,家里的氛围实在让人心寒。于是我整天躲在狭小的书房里,任晦暗阴冷侵袭我的心房。妈妈这会儿在干什么?她大概又在楼顶捣鼓她那些花花草草吧。过了中秋时节,家里

26、已只剩玫瑰在开,但没有盛夏时开得硕大、美艳。但是妈妈依然欢欢喜喜,整天围着那几朵“秋日玫瑰”忙活。“女儿!”咦,这是妈妈在叫我?我们不是在冷战吗?难道她准备打破僵局,先投降了?我作势摆出高冷的腔调,生硬地应道:“怎么啦?”门外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我的手被刺扎了,你来帮我挑出来吧!”“你自己不会吗?” 我皱了皱眉。妈妈的声音小了许多:“我的眼睛,看不仔细”我继续埋头看书了。但不知怎么的,一种负疚感令我坐如针毡,在坚持了仿佛有半个世纪后,我终于推门走出去“刺扎哪儿了?我看看。”妈妈伸出已经微微发紫的指头,脸上却溢满了惊喜。她高兴地指点我针线盒放在哪儿、应该怎样把刺顺着纹理挑出来我仔细观察妈妈的手

27、指,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刺?扎得这么深。”她应着:“是楼上的玫瑰。我看它们开得实在好看,就去剪一剪枝,你可不知道,这真是个技术活”妈妈絮絮叨叨地说开了,我却没再听下去是玫瑰,秋日玫瑰!它被我的母亲精心爱护着,如今扎伤了母亲的手,却又给了我一个跪在她膝前为她挑出刺的机会。我恍然大悟“妈,我错了。”“你啊”妈妈只是笑着,笑着。我终是有兴致去楼顶看一看妈妈栽种的花了。果然,在一片深深浅浅的绿中,只有玫瑰开着。我总会首先注意到它那锋利、狰狞的刺,但是再往上看,却是娇美的花啊!妈妈对我,大概也像对这玫瑰一般吧,总想保护我,不料却扎疼了我,也扎伤了自己,但她的爱却如这秋日的阳光,徐徐地照向我,一直照到我的心底,照亮了我的世界。窗外,又是一片明媚的秋日光景。总评:本文选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我”和妈妈的“冷战”来写,虽是“冷战”,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爱意。这篇文章写得含蓄典雅,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环境描写,使文章主旨鲜明,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