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3858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安全评价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2.安全评价原则以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评价工作。在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严肃性权威性安全评价程序:准备(现场勘察收集材料)/危险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判别/危险源识别/事故)/定性/定量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确定/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危险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应急豫案)/结论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编制报告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预评价工作程序包括6个步骤(阶段):前期准备工作编制预评价大纲评审预评价

2、大纲编制预评价报告评审预评价报告审批只有建设项目已经具备了下列文件,才能组织验收: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安全预评价报告及评审意见;初步设计审批表;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审查文件;安全管理机构图;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殊工种上岗证;特种设备检验证;运行情况记录和数据;其他必须证据和资料。验收评价所需资料建设单位概况工程设计的依据工程设计概述危害因素分析所需资料安全设施设计、施工资料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安全专项投资概算预期效果评价及建议历史监测数据和资料主要图纸安全评价技术文件(147页)1 .安全评价依据的主要技术文件除依据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还有(1

3、)安全预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类比工程资料(2)安全验收评价项目详细设计文件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数据(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与专项安全评价项目详细设计和修改设计文件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数据2 安全评价生成的主要文件安全评价大纲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过程的记录和数据安全评价大纲的内容(1)封面(2)安全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3)安全评价人员及评价证书编号(4)目录(5)前言(6)正文(7)附录安全评价报告应:内容全面条理清楚数据完整取值合理提出对策措施具体、合理、可行评价结论客观、正确安全评价报告应包括的信息:设施(设备)的描述生产过程的描述;危险物质的描述;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安全系统相关部分的描述;风

4、险评价的过程、方法及结果;重大危险源及其事故后果的风险评价;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1)封面(2)安全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3)安全评价人员及评价证书编号(4)报告摘要(5)目录(6)正文(7)附录某原油集中处理站提供文件目录1.集输队各岗操作规程2.事故预案3.消防重点单位防火档案4.集中处理站每货预案(修订方案)5.安全检查意见通知书6.避雷针检测报告7.集中处理站防雷接地设施平面布置图8.集中处理站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9.集中处理站配电室平面布置图10.消防泵电源配置图11.集中处理站特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明细表12.手提电动工具登记表24.主要设备一览表25.便携式气体浓度检测

5、仪检测数据26.集中处理站周边环境图27.集输队HSE作业指导书28.油田集中处理站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29.物料清单及物理化学性质30.油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1.集中处理站组织机构概况32.集中处理站安全设施说明书33.集输大队机泵一览表34.污水回注井场管理规定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四个原理:(一)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

6、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此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7、3)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4)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回路,才能有效。(二)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的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

8、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象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

9、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三)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

10、就是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既所谓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四)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

11、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B2、7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3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4班组长班组安全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

13、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5岗位工人岗位工人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重点复习题1.安全评价内涵2.安全预评价内涵3.三同时与安全评价的关系?(与预评价、验收评价)4.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和作用?5.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原则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

14、素15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类。1.2 按事故类型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第二讲 火灾危险性分类2.1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将火灾危险性物质分为3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1)可燃气体(2)液化烃、

15、可燃液体甲A类甲B类乙A类乙B类丙A类丙B类(3)可燃固体与水或空气中水蒸气作用能产生爆炸气体的;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的固体(自燃或爆炸);(2)生产场所的例子甲类-甲醇合成厂房、闪点515m1530m30m四个级别是:级级级级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上;高温作业分级(GB4200-84)中规定的级以上高温环境;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超过标准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16、(GB12330-91)规定的搬运。在高处作业分级时,如不存在上述九条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采用A类法分级;如果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B类法分级。5.4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基本概念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5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1)作业分级原则标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

17、0)以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基础,采用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等,综合考虑了接触毒物本身的性质、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以及接触浓度等对作业人员的影响,使得作业场所的危险分级更具科学性。 第六讲 重大危险源辨识6.1 重大危险源概念的产生1)重大工业事故频发(2)1974年英国最早研究,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首次建议重大危险源标准 (3)欧共体1982年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 (4)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5)1996年欧共体通过了塞韦索法令的修正案(6)2000年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6.2 重大危险源的概

18、念(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4)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5)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6)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6.3 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物质

19、超过临界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另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1当单元中的危险物质量满足下式时,可以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式中: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储量;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N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6.4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1)按生产贮存不同分为(GB18218-2000)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2)按危害形式分为:火灾、爆炸、泄漏等。(3)按物质性质不同分为(GB18218-2000,共142种) :爆炸物质26种易燃物质34种活性化学物质21种有毒物质61种。第七讲 典型工

20、艺(过程)危险因素说明7.1 物料输送气体 超压 爆炸(安全装置)静电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泄漏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火灾、爆炸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泄漏 中毒火灾爆炸(密封、防腐)固体(粉料) 静电 粉尘爆炸(流速、防静电)7.2 熔融、干燥熔融 利用加热使固态物料熔化为液体。火灾、中毒干燥 利用热能除去潮湿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超温自燃、静电和粉尘爆炸、泄漏 火灾、爆炸 7.3 蒸发、蒸馏蒸发 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溶剂气化并移出,以提高溶质浓度或使之析出、热敏性物质分解、燃烧、爆炸。蒸馏 借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泄漏火灾、爆炸(密封、防止设备腐蚀)残

21、留物自燃爆炸(控温)误操作自燃、火灾、爆炸静电、明火火灾、爆炸7.4 冷却、冷凝、冷冻冷却 使物料温度降低的过程。冷凝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发生相变(如气相变为液相)的过程。冷却介质中断压力升高、爆炸冷却器泄漏副反应、中毒、爆炸冷冻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0以下的过程。载冷体中断压力升高、爆炸制冷剂泄漏火灾、爆炸7.5 筛分、过滤筛分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易产生静电及电气火花(静电接地)过滤 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到液-固分离的过程。火灾、爆炸、中毒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第八讲 典型场所(

22、环境)危险因素探讨8.1 原油储罐区8.2 轻油储罐区或液化石油气储罐区8.3 天然气长输泵站8.9 机械加工车间8.10 污水处理厂的硝化站区8.11 转窑式水泥厂8.12 煤粉加工车间8.13 白酒生产厂8.14 非煤露天矿或采石厂8.15 煤露天矿8.16 煤矿井下8.17 冶金矿山井下危险、危害因素(1)引起地压灾害的原因采矿方法不合理;巷道或采场设计不合理;穿越地压活动区域;穿越地质构造区域;矿柱被破坏;采场矿柱设计不合理;采场或巷道设计不合理;在应该进行支护的井巷没有支护或支护设计不合理;8.17.3 电危害井下的生产系统存在大量的用电设备,存在电危害。井下充油型互感器、电力电容器

23、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爆炸;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成为火灾的引燃源。8.4 裂解方式的氢气和氧气站8.5 分子筛方式氧气厂(氮气厂)8.6 石油裂解车间8.7 聚乙烯生产车间8.8 植物油加工厂(1)电气火灾产生原因由于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短路、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

24、弧、静电火花等。(2)电击触电危险1)分布井下的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都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2)伤害的方式和途径伤害的方式:触电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当伤害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伤害的途径: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

25、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3)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8.17.4 爆破伤害 (1)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炸药控制不合格;炸药性质不合格;爆

26、破作业后,没有检查或检查不彻底,没有清理出未爆炸的残余炸药;炸药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高温物体;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人员没有撤离到安全区域就起爆;爆破时使用不合格的雷管或导爆管;其他违章作业;运送炸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遵循的原则(50页)掌握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评价单元定义;划分评价单元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51页)掌握选择安全评价方法的原则、要求和程序(55页)(掌握) 安全评价方法的原则(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第二

27、讲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控制的基本知识一、内容提要: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领域中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二、重点、难点:1掌握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2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预防的法规和标准;3熟悉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三、内容讲解: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

28、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危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作、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

29、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称为重大危险源。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0、)。”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视为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恶化的一种表现。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危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

31、源辨识(GB 18218 200)。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16号),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依据该标准和指导意见。(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

32、;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1)对照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

33、为参考。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第二节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采取有效的危险、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

34、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 事故预防技术措施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

35、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2. 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

36、、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

37、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三)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由于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不仅是针对某项危险、危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应以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指标为目的,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2)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提出事故预防对策。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

38、和管理措施是事故预防对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过程安全的对策措施。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则,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对策如下:(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机械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可以消除人身伤害的危险。(二)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三)机械强度试验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电气安全对策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基本条件包括:(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

39、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在运转过程中它的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因此,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以延长使用期限、充分发挥效用、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它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工作地点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他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地点。完善地组织与合理地布置,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在配置主要机器设备时,要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使机器适应人或使人适应机器。人机匹配

40、合理,才能安全、高效。工作场所的整洁也很重要。工作地点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各类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时,必须根据须防护的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危害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对毒性较大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统一洗涤、消毒、保管和销毁的措施并配设必要的设施。选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头、呼吸器官、眼、面、听觉器官、手、足防护类和防护服装、防坠落类)时,必须选用取得国家指定机构颁发的特种劳动防

41、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安全鉴定证。【精品文档】第 28 页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目的和重要任务在于,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动态安全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成为不断应用先进成果,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生活与生存社会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而繁荣的新学科1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2从总体出发,实行

42、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应当从工程计划可行性研究中的安全论证开始,继而渗透到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管理中去,包括安全设计、安全审核、安全评价,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操作,安全检修、安全检查及事故管理等各项安全工作。 3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和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4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入手,把安全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 (1)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以外事件。(2)事件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事件”或“未遂过失”。因此,事件包括事故事件,也包括未遂事件。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补充)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