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基本原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37474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化基本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磷化基本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磷化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化基本原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磷化基本原理【精品文档】第 3 页磷化基本原理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用。基本原理磷化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其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弄清楚。在很早以前,曾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表述磷化成膜机理:8Fe+5Me(H2PO4)2+8H2O+H3PO4Me2Fe(PO4)2 4

2、H2O(膜)+Me3(PO4)4H2O(膜)+7FeHPO4(沉渣)+H2Me为Mn、Zn等,Machu等认为,钢铁在含有磷酸及磷酸二氢盐的高温溶液中浸泡,将形成以磷酸盐沉淀物组成的晶粒状磷化膜,并产生磷酸一氢铁沉渣和氢气。这个机理解释比较粗糙,不能完整地解释成膜过程。随着对磷化研究逐步深入,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是由如下4个步骤组成: 酸的浸蚀使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Fe-2eFe2+2H2-+2eH2 (1) 促进剂(氧化剂)加速O+HR+H2O Fe2+OFe3+R (2)式中O为促进剂(氧化剂),R为还原产物,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

3、(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 酸根的多级离解H3PO4 H2PO4-+H+HPO42-+2H+PO43-+3H+ (3)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为PO43-。 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当金属表面离解处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溶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Zn2+Fe2+PO43-+H2OZn2Fe(PO4)24H2O(4)3Zn2+2PO43-+4H2OZn3(PO4)24H2O (5)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

4、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成磷化膜。磷酸盐沉淀的副反应将形成磷化沉渣Fe3+PO43-=FePO4 (6)以上机理不仅可以解释锌系、锰系、锌钙系磷化成膜过程,还可指导磷化配方与磷化工艺的设计。从以上机理可以看出:适当的氧化剂可提高反应(2)的速度;较低的H+浓度可使磷酸根离解反应(3)的离解平衡更易向右移动离解出PO43-;金属表面如存在活性点面结合时,可使沉淀反应(4)(5)不需太大的过饱和即可形成磷酸盐沉淀晶核;磷化沉渣的产生取决于反应(1)与反应(2),溶液PO43-;金属表面如存在活性点面结合时,可使沉淀反应(4)(5)不需太大的过饱和即可形成磷酸盐沉淀晶核;磷化沉渣的产生取决于反应(1)与反应(2),溶液H+浓度高,促进剂较强,均使沉渣增多。相应,在实际磷化配方与工艺实施中表面为:适当较强的促进剂(氧化剂);较高的酸比(相对较低的游离酸,即H+浓度);使金属表面调整到具备活性点,均能提高磷化反应速度,能在较低温度下快速成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