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26701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性质: 必修课学分: 5 学分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 学时,实验教学15 学时。授课对象: 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

2、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 ,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 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教学要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

3、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 (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免疫细胞 (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 ;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本课程总学时为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 学时,实验教学15 学时。二、教学要求和内

4、容、方法第一章免疫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免疫力、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概念。2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1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2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3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5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方式】课堂多

5、媒体课件教学第二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2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3掌握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4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5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4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 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5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根据 B

6、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T 细胞的辅助( TDAg 、TIAg) 。6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 异种血清、 红细胞血型抗原、MHC 抗原、 肿瘤抗原)。7佐剂的概念与类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三章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4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5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医学意义。【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 区、 V 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水解片段)。3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

7、能)。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6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7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8抗体的医学应用与意义。【教学方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四章补体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原则。2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3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5了解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教学内容

8、】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命名原则。2补体系统的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4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5补体系统的MBL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6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及各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7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五章 MHC 分子【目的要求】1掌握 MHC 、MHC 分子、 HLA复合体、 HLA的概念。2掌握 HLA复合体基因组成。3掌握 HLA的分子结构与分布。4熟悉

9、MHC 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5了解 MHC 的遗传学特点。【教学内容】1MHC 、MHC 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意义。2MHC 、MHC 分子、 HLA复合体、 HLA的基本概念。3HLA复合体的组成。4HLA I 、II类分子的结构。5HLA I 、II类分子的分布。6HL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 MHC 约束性) 与临床意义 (器官移植、 输血反应、疾病相关性、亲子鉴定) 。7MHC 的遗传学特点(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目的要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10、-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 - - - - - - - - - 1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2掌握 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3掌握 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4掌握 APC的概念与组成。5熟悉 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6熟悉 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作用。7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2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3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复体、 BCR复体、共

11、刺激分子、CD4 、CD8 、Fc 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4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 亚群)。5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6APC的概念与组成。7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8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9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七章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2掌握 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熟悉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4熟悉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5熟悉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6熟悉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

12、点与规律。7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教学内容】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2T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方式) 。3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 、TI 抗原的识别、 TD 、TI 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体的抗原清除机制) 。4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5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6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八章超敏反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13、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目的要求】1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教学内容】1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定义、分型原则、Coombs & Gell分型) 。2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过程、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3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4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细胞抗原的类型、靶细胞破坏机制)。5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6III型超敏反

14、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机制、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因素、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7I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8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CD4+T细胞与 CD8+T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的机制与特点)。9IV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九章免疫学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2掌握免疫预防与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3掌握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与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4熟悉常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的概念。5熟悉凝集、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6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7了解免疫细胞检测技

15、术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内容】1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的概念)。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疫苗、类毒素)应用原则。4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应用原则。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6凝集反应的类型、原理。7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8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荧光抗体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 。9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

16、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熟悉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了解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类型与分布状况(自然界分布、人体分布)。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的概念。3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3了解细菌

17、形态学检查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形态(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结构、功能、G+ 菌与 G-菌细胞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细胞膜(结构、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组成、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核质(基因组DNA )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化学组成、 功能、 形成条件、 染色特点);鞭毛(化学组成、功能分类意义) ;菌毛(化学组成、类别与功能);芽胞(结构、功能、形成条件)。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5细菌的分类及命名规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方式。2掌握细菌的

18、人工培养及人工培养状态下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规律。3熟悉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4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其鉴别意义。5了解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教学内容】1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2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条件(环境因素、 营养要求、 营养类型、 营养摄取方式) 。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各类生化鉴定的反应基础与意义)。5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6细菌的生长方式与人工培养(生长方式、生长速度、人工培养下的生长曲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19、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7细菌培养基(人工培养基的类型、人工培养基的使用、人工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3熟悉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分类。4熟悉细菌变异的类型。5了解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教学内容】1细菌变异的现象与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DNA 、质粒的类型与特点、转座子、噬菌体)。3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与分类(

20、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4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转化的概念与机制) 。5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及消毒灭菌【目的要求】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念。2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以及毒力概念。3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4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5熟悉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6熟悉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7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其作用原理。【教学内容】1感染的概念。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3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致病性、毒力、侵袭性的概念、外毒素、内毒素的概念与

21、作用机制)。4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概念)。5细菌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口、接触、叮咬传播)。6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7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先天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8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9消毒灭

22、菌的主要方法(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五章常见致病细菌(一)【目的要求】1掌握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2掌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掌握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4掌握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各主要代表菌种的致病性。5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6熟悉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7了解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教学内容】1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G+ 球菌、 G-球菌) 。2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3葡萄球菌的致病性。4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5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6链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7链球菌

23、的微生物学检查。8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9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10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11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12大肠埃希菌微生物学检查要点。13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14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15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16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六章常见致病细菌(二)【目的要求】1掌握真细菌的概念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熟悉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3熟悉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4熟悉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5熟

24、悉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6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教学内容】1真细菌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真细菌概念、四体一菌概念)。2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 - - - - - - - - - 3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4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5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6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7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8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9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10放线菌的生物

25、学特性及致病性简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七章致病真菌【目的要求】1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特点及结构。2掌握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3熟悉病原性真菌的主要致病机制。4了解病原性真菌的一般生物学形状、感染特点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真菌概述(生物学形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2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皮肤癣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黄曲霉菌)。3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4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2掌握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3熟悉病毒的增

26、殖过程。4熟悉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5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及其意义。6了解病毒的分类。【教学内容】1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3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4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变异特点、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的概念与意义)。6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27、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 - - - 【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的感染途径与方式。2掌握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3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4熟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5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细胞间、细胞外、细胞核播散的概念)。2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3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4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

28、的组成与作用) 。5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的概念与种类。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及其意义。3掌握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4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5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命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防治原则。6熟悉各类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及致病特点。7了解主要呼吸道病毒致病性。8了解柯萨奇病毒、ECHO 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1呼吸道病毒概述(主要种类、所致疾病)。2流感病毒(结构、分型、抗原性

29、变异及其意义、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防治原则) 。3肠道病毒属概述(主要种类、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4其他肠道病毒简介(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5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点)。6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二)【目的要求】1掌握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概念与种类。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30、第 10 页,共 17 页 - - - - - - - - - 3掌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4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5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疱疹病毒概述(共同特点、种类、引起疾病)。2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培养特性;致病特点;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防治原则。4逆转录病毒科概述(亚科、代表病毒、引起疾病)。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复制过程、培养特性)。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引起疾病)。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8人类免疫缺

31、陷病毒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疫苗研制、治疗方案)。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现状。【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2掌握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3熟悉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4熟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5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共生现象、寄生现象、寄生虫)。2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感染期、生活史、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的类型)。3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人体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人体寄生虫的免疫性、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

32、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4寄生虫病的感染特点(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隐性感染、机会致病性寄生虫)。5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6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7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8寄生虫病防治原则。9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目的要求】1掌握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 - -

33、 - - - - - - - 2掌握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3熟悉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教学内容】1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生物学性状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2主要医学原虫的致病性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3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种类、形态)。4疟原虫的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期)。5疟原虫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6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带虫免疫)。7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8疟原虫防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34、【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2掌握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蠕虫的形态特点。3掌握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4掌握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5熟悉日本裂体吸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教学内容】1蠕虫、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2蠕虫分类(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3线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4吸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5绦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6日本裂体吸虫的

35、生物学性状(毛蚴、尾蚴、成虫形态)。7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终宿主)。8日本裂体吸虫的致病性(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9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的免疫(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现象)。10日本裂体吸虫的病原学、免疫学诊断。11日本裂体吸虫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目的要求】1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2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3熟悉主要代表性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36、- - - 第 1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4熟悉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及所传播疾病。5了解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教学内容】1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与分类、生长发育史。2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3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生态和生活习性。4蚊科传病蚊种传播的主要疾病谱。5蚊科传病蚊种的防治原则。6其他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蝇、白蛉、蚤、虱)。7蛛形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蜱、螨)。【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3熟悉真菌

37、的基本形态与培养特点。【教学内容】1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室规则介绍(讲授)。2显微镜使用(油镜)介绍(讲授)。3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镜下示教)。(1)葡萄球菌( G+ 球菌)。(2)链球菌( G+ 球菌) 。(3)淋球菌( G-球菌) 。(4)大肠杆菌( G-杆菌)。(5)白喉杆菌( Neisser染色) 。(6)产气荚膜杆菌(G+ 杆菌)。(7)霍乱弧菌( G-弧菌)。(8)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4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镜下示教):(1)肺炎球菌(荚膜) 。(2)伤寒杆菌(鞭毛) 。(3)破伤风梭菌(芽胞) 。5真菌的基本形态(镜下示教)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6真菌的培养特点(实物示教)酵

38、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菌落小培养。7细菌的革兰染色(实验操作)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9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革兰染色原理、操作过程记录,细菌形态及结构绘图【教学方式】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目的要求】1掌握肠道杆菌的鉴定;2掌握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的原理。3掌握肥达氏反应原理。4熟悉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测

39、定。【教学内容】1培养基制备方法介绍(讲授)。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实验。(1)肠道标本分离培养SS平板接种(实验操作) 。(2)可疑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五糖管接种(实验操作)。(3)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实物示教)。(4)肠道杆菌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反应)(实验操作)。(5)肥达反应(实物示教)。(6)肠道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实物示教)。(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肠道杆菌鉴定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记录。【教学方式】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目的要求】1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方法。2熟悉鸡胚接种的方法。3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1病

40、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2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镜下示教)。(1)病变空斑(单纯疱疹病毒)。(2)包涵体 ( 狂犬病病毒内基氏小体) 。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1)鸡胚尿囊腔接种(实验操作)。(2)血凝试验(实验操作)。(3)血凝抑制实验(实物示教)。4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记录并分析病毒的培养、分离、鉴定及结果、病毒包涵体绘图。【教学方式】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实验四医学蠕虫感染的检测【目的要求】1掌握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2掌握丝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形态特征。3掌握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特征。名师资料总

41、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4熟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5熟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6熟悉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7熟悉各类吸虫的中间宿主形态。8熟悉常用蠕虫诊断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线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1)似蚓蛔线虫。(2)蠕形住肠线虫。(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4)美洲板口线虫。(5)旋毛形线虫

42、(幼虫) 。2吸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1)华支睾吸虫。(2)布氏姜片吸虫。(3)卫氏并殖吸虫。(4)日本裂体吸虫。3绦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1)链状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囊尾蚴)。(2)肥胖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3)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4各类蠕虫虫卵观察(标本观察)(1)似蚓蛔线虫。(2)毛首鞭形线虫。(3)蠕形住肠线虫。(4)钩虫。(5)华支睾吸虫。(6)日本裂体吸虫。(7)绦虫。5吸虫中间宿主(标本示教)(1)小白螺。(2)川卷螺。(3)扁卷螺。(4)钉螺。(5)淡水鱼。(6)淡水虾。(7)荸荠。(8)石蟹。(9)喇蛄。6实验诊断方法(操作示教)(1)直接涂片

43、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钩蚴培养法。(4)透明胶纸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5)粪便沉淀孵化法。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蠕虫虫卵绘图、思考题。【教学方式】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实验五医学原虫感染的检测及节肢动物观察【目的要求】1掌握两种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2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的形态特征。3熟悉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教学内容

44、】1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镜下示教)。(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3)阴道毛滴虫。(4)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鞭毛体)。(5) (血涂片观察)间日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6) (血涂片观察)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2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1)蚊。(2)蝇。(3)白蛉。(4)蚤。(5)虱(体虱、阴虱) 。(6)蜱(硬蜱、软蜱) 。(7)恙螨、疥螨。3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原虫绘图、思考题【教学方式】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三、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第一章免疫学绪论第二章抗

45、原第三章免疫球蛋白第四章补体系统第五章 MHC 分子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第七章免疫应答第八章超敏反应第九章免疫学应用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 2 2 2 2 3 2 3 2 1 2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3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变异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十五章常见致病菌(一)第十六章常见致

46、病菌(二)第十七章致病真菌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第二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二)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2 2 1 3 2 1 2 1 4 2 2 4 4 2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实验四医学蠕虫的形态与检测实验五医学原虫的形态与检测3 3 3 3 合计55 15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