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岳麓版必修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423951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岳麓版必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岳麓版必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岳麓版必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岳麓版必修 .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第 4 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 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 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 300 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 万,人口450 余万。 ( 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这说明 ( )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答案: B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

2、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 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2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为此,他建议( ) A实施削藩政策B分封诸王,完善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D废除分封制,推行行省制度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主父偃上书汉武帝”“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可知,由于王国势力强大,主

3、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要求王国将封地分给子弟以削弱王国势力,因此本题选C。3 旧唐书 中载:“天宝中, 缘边御戎之地, 置八节度使赐之旌节专制军事。”由此可知,唐朝设节度使的本意为( ) A驻军边陲,防止外来民族侵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2 -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拥有政治自主权、财权等C主持沿边地区政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D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合作答案: A 解析:由“缘边御戎”“专制军

4、事”可知,唐朝设置节度使的本意是使其驻守在边境地区,抵御或预防外来民族侵扰。由此可知,本题选A。4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 )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5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 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分军权与地方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B

5、C D 答案: C 解析:北宋初年,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军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与之相背,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C。6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削其支郡”“稍夺其权”,又按路分设帅 ( 安抚使, 掌兵民 ) 、漕( 转运使,掌财赋 ) 、宪 ( 提刑按察使,掌司法) 、仓 ( 提举常平使,掌救恤) 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 ) A“杯酒释兵权”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推行二府三司制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项与“收其精兵”相符,有利于加强中

6、央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3 - 权; B、C 项与“稍夺其权”“监察地方官吏”等信息相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项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故本题选D项。7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B兵越多,战斗力越弱C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答案: D 解析:本题为认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基本史实之间

7、关系和引申分析的能力。认识型选择题引申方法有三:正向引申( 主要说明“经验”、“启示”和“值得学习的”等) 、逆向引申 ( 主要说明“教训”等) 和混合引申 ( 主要用于“辩证”认识型试题) 。本题首先明确题干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引起;其次弄清楚这种集权的影响,最后作逆向引申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为D。知识点二皇权的不断加强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胡惟庸为明朝初年的宰相,由“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

8、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B项正确。由“胡惟庸绝不是真正目标”而排除D项;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真正建立起来的,A项错误;明朝初年的宦官集团并未影响到皇权,C项错误。9钱穆说:“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却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 阁) 大学士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不过上朝时,他以尚书身份而兼大学士,已经是站在其他尚书的前面了。然照制度正轨论,他之所以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对于内阁成员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大多具有临时性,且多为兼职兼职职位低,便于皇帝控制身份与地位逐渐有所提高逐渐取得了行政决策权A B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9、-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4 - C D 答案: D 解析:依据“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可知错误;内阁是一个顾问机构,并没有行政决策权,因此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D项正确。10洪武十七年 (1384年) ,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 ( ) A监督权 B 内阁C票拟权 D 批红权答案: D 解析:太监属于皇宫工作人员,因此不能选择A、B 项; 明宣宗时期,为了压制内阁

10、的权势,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称“批红”。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故选D项,排除C项。11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这不能说明( ) A议政王大臣会议有较大的决策权B六部处于从属地位C王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答案: D 解析:由“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诸王兼领六部事”可知, B项说法正确;由“诸王议政纷纭难决”可知,C项说法

11、正确; D项说法错误。1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 A 解析: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的不断变更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二、非选择题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如图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12、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5 -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的黄河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1) 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2) 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3) 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 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

13、势?答案: (1)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分工,相互制约。(2) 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政治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控。(3) 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4) 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可见,明代的专制主义政治是比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内阁“有宰相之实”,把原先宰相的权力巧妙地转移到了内阁的身上,这

14、大大替自己分担了繁忙的政务;另一方面,皇帝又使内阁“无宰相之名”,内阁行政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本质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权力的秘书班子,而且官阶比较低,这样就大大防止了内阁专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内阁体制的作用只能是对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它仍然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15、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6 - 矣。清史稿材料三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所有的制度安排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加强皇帝的权力而展开的。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清朝帝王尽管个个精明能干,曾出现过“康乾盛世”,但是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制度结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

16、,显然是不堪一击的。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它“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2) 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 依据材料三,指出君主专制强化的危害。答案: (1) 特点:权力很大,行使宰相职权;地位低,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理解: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缺乏制约因素,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2) 特点:位低权重;机密性高。作用: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 危害:导致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7、;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7 -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公元前 127 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答案: B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

18、,该法令是“推恩令”。“推恩令”的推行,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史实不符。2公元前112 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 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列侯所献酎金有问题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D汉武帝贪财暴虐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列侯属于地方势力,汉武帝以酎金成色不好为名废列侯,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唐朝后期,各地林立的藩镇实际上属于( ) A地方的封建割据势力B中央派出的地方机构C归附唐朝的安史降将D平定安史之乱的刺

19、史答案: A 解析: B 项属于表面现象,不能反映出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实质,C、D 两项属于唐代宗统治时期主要藩镇首领节度使的主要来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8 - 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

20、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设立内阁,商讨军国大事A B C D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本题可用排除法。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设问不符,排除含有的选项,故C 项正确。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收敛性”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表现为闭关锁国,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加强思想控制。依此来分析各个选肢亦可得出答案。5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阁臣的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阁臣往往文武兼备,能力极强B阁臣的地位极高C明朝后期皇帝昏庸,皇权旁落,阁臣越权越位D君主专制自身的弊端答案: D 解析: A 项说法没有

21、历史依据;B 项不符合史实,阁臣的品级一般较低;C 项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D项属于根源,阁臣本身没有权力,但君主专制状态下阁臣有时可以获得一些权力,从而出现阁臣“有相权而无相位”的局面,故本题选D项。6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 行政C监察 D 司法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央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两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7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

22、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9 -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分析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

23、权,故本题选B项。 A项、 C项说法错误, D项与材料不符。8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 年) 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 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 291 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 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 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 D 设立军机处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忙,到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助理机构,C项符合题干和材料的要求。9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

24、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这表明( ) 内阁已形同虚设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A B C D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文和政令不再经由内阁处理,故内阁形同虚设,正确;政令经由军机处发出,各方政务由皇帝处理,全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由此可知正确;政务处理不再经由其他环节,行政效率有所提高,正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10“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 ) A筹划西北军务 B 保持机密C加强中央集权 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 A 解析:本题考

25、查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军国大计”可以看出是雍正帝为了解决西北军务所建,而根本原因是为加强君主专制。11唐任伍教授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10 - 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两千多年之久。事实上

26、,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该观点的依据的是 ( ) A丞相 B 三省六部C( 元) 中书省 D 军机处答案: D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元朝中书省长官执行宰相职权,因此他们都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C 三项;清朝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无法制约皇权,故D项正确。12钱穆认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

27、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 隋、唐C宋、元 D 明、清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与此相违背的选项。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项。明朝以前都有相权的存在,因此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 ( 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之初, 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立二等之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

28、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二( 晁错 ) 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史记吴王刘濞列传材料三( 主父偃 ) 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汉书主父偃传(1) 材料一、二认为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

29、共 12 页 - - - - - - - - - - 11 - (2)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晁错和主父偃主张解决王国问题的手段有什么不同?这些手段实施的结果怎样?(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答案: (1) 主要原因:刘邦认为秦亡原因在于没有实行分封制;汉高祖刘邦的同姓子弟寡少。(2) 手段:晁错主张强制削夺王国封地;主父偃主张通过分割封地削弱王国势力。结果:前者促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七国之乱”;后者削弱了王国封地,加强了中央集权。(3) 说明:中央集权的强大、措施或政策的得当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

30、:“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材料四清高宗 ( 乾隆帝 ) 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

31、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十二朝东华录(1) 据材料一、二,归纳汉唐时期皇帝对宰相的总体态度,并简述依据。(2) 据材料三、四,归纳明清时期皇帝对宰相的总体态度,并简述依据。(3) 上述四则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有无本质区别的原因。(4) 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 总体态度:重视并重用宰相。依据: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2) 总体态度:贬低并取消宰相。依据: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

32、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12 - (3) 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封建统治考虑的。(4) 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封建官场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