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769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4 4 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 ;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西汉的“七国之乱” ,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那么古代中国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

3、要研究的内容。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汉高祖巩固政权汉高祖巩固政权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那么,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后,其统治效果到底怎么样呢?(学生答)诸侯国逐渐不服从中央,后来发生了“七国之乱” 。2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作为王侯来拱

4、卫中央,所以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一爆发,秦王朝就覆灭了。所以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结果在他死后不到 18 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的隐患,西汉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学生答)晁错等人主张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汉景帝平息叛乱汉景帝平息叛乱于是汉景帝决定“削藩” ,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 。面对地方叛乱的威胁,惊恐万状的汉景帝怎样收拾残局呢?(学生答)诛杀晁错,命周亚夫、窦婴等平定叛乱。平定叛乱之后,汉景帝下令废除诸侯王的政治权力。这样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地方势力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到汉武帝时,中央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措施,削弱地方势力,加强

5、中央集权。到汉武帝时,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呢?汉武帝加强皇权汉武帝加强皇权(学生答)实行“推恩令” 。过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成功,应该得益于汉景帝“削藩”和自身的雄韬伟略。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服从,也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有力统治之上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然而当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对地方统治疏于监管和监管无效的时候,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和冲击又一次卷土重来,出现了安史之乱。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任由奸相当权。另外还应该有很多原因,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他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或者说他疏于对地方的监

6、督,造成地方势力过于膨胀,地方威胁中央所致。2.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盛唐的盛唐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那些严重的影响?(根据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进行分析)(学生答)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藩镇割据的形成藩镇割据的形成尽管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的 140 多年里, 河北三镇的 57 各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 4 人。唐朝内地许3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遭到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过渡:乱世中崛起,剧乱中窃权的赵匡胤,深知武将专权和腐败政治的危害,因此他

7、黄袍加身后,采取了严格而特别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削夺地方实力,以强化中央集权。3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权后的赵匡胤是彻夜难眠啊!他整日担心别人也效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做法。因此,他千方百计地筹划稳固政权的办法,那他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学生答)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改革权、钱、兵改革权、钱、兵在中央,设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相牵制;行政权归宰相;财权属三司。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做知州,转运地方财赋。宋代初期中央政府本着“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 “重文轻武”等方针,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分散军权、分化事

8、权、割弱地方,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三冗三冗”积重难返积重难返宋朝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也存在着弊端,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军队制度混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北宋中叶的积贫积弱的现象。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宋太祖用怀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既避免了历代开国皇帝用杀戮的手段对待功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又顺利地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9、,加强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不激化社会矛盾而巩固政权的目的。过渡: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群日益加强。到了宋代以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二、皇权的不断加强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 1废除丞相废除丞相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胡惟庸(?1380) ,安徽定远人。1355 年投4奔朱元璋。1370 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 3 万余人,史称“胡狱” 。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

10、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后废除丞相制度,你同意他的做法吗?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过渡: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 8 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160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291 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411 件事。2 2设立内阁设立内阁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假如你是明太祖,面对废除丞相后日益繁杂的国家事务你将如何应对?(学生答)设立殿阁大

11、学士帮助他处理政务。这样,皇帝就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最高权力不受侵犯了。只是道口后来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阁臣的权力过大而出现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彻底得到了解决。3 3设立军机处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原因?(学生答)军机处设置于清雍正年间,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又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学生答)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因为他们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那么,军机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答)相当

12、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傣禄。其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无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5房,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时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可以通

13、过以下知识结构图示来加深理解: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示意图: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抑。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讨论: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作用: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而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

14、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所以这种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课堂小节:课堂小节: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主要线索: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关于第一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自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到宋朝时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从中国古代历史看,中央集权强盛时期往往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的时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古代中央集权往往和皇权专制制度紧密结合,因此

15、中央集权制度也会因皇权的专制带来一些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皇权专制的加强越来越严重。关于第二条线索,同学们应认识到,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到明朝被废除;皇帝的权力不断扩大,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相权逐渐被削弱被废除、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本质是维护统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6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汉高祖巩固政权;汉景帝平息叛乱;汉武帝加强皇权2.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盛唐的“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的形成;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改革权、钱、兵;“三冗”积重难返二、军权不断加强1.明朝: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2.清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设立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