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评析.docx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34126889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评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2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乙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目 录2022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2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生物6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生物参考答案12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生物14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生物部分参考答案20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全国乙卷适用地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2022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2022年高考生物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2、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设计保持稳中有进,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立足学科特征,强化素养导向,深化基础性,聚焦关键能力,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一、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全面发展高考生物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精心选择新冠疫情防控、自然资源保护、绿色发展、农业生产、体育锻炼、全民健康等素材,强化高考的价值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1.德育铸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责任担当意识一是战疫入题,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在抗疫过程中,全民免费疫苗接种和应检尽检的核酸检测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乙卷第38题围绕新

3、冠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考查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防疫措施的认识。二是生态入题,厚植生态平衡理念,提升环境保护意识。高考生物立足生态学考查内容,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培植生态文明理念。全国甲卷第31题以林地动植物资源调查入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丰富度等基本概念,并要求学生思考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刻意义与内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全国乙卷第37题以利用制糖废液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为情境,让学生思考废物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强化生态文明理念。2.体育强身,传达健康生活理念,倡导积极运

4、动锻炼高考生物注重渗透体育健康意识,致力推动青年学生科学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全国甲卷第1题以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及维生素D促进钙离子的吸收为主题,说明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和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生物学原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二、深化基础性,加强教考衔接高考生物命题坚持依标施考,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杜绝偏题怪题;深化基础性,引导教学回归课堂,不断加强考试与教学的育人合力,服务“双减”政策落地。1.延展考查维度,强调概念理解高考生物加强基本概念的考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从而注重基本概念的

5、学习和理解,引导教学回归课堂教学和把握学科基础,切勿盲目刷题。全国乙卷第3题创设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引发肌肉痉挛的药物治疗方法的问题情境,考查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活化、突触间隙中降解等过程,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突触传递的理解程度。2.重构设问方式,注重思维深度高考生物注重思维深度的考查,创新试题设问方式,转变问题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程度。全国甲卷第37题给出某学生比较2个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实验的结果,要求推测该学生的实验思路,转变根据实验设计推测实验结果或得出实验结论的常规形式,逆向设计试题的设问。3.拓宽情境来源,体现素养导

6、向高考生物不断探索试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拓宽情境来源,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甲卷第3题展现某种作物矮生品种在喷施植物激素后长高的现象,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品种矮生的原因,旨在考查植物激素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以及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三、聚焦关键能力,发挥积极导向高考生物立足学科考查内容,突出学科特质,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发挥高考促进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1.丰富信息载体,考查理解能力高考生物利用多种形式呈现信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读取以及转化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在情境中敏锐捕获关键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

7、第5题要求学生根据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的变化趋势,识别结果图中对应的曲线,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变化趋势与生物学指标特征之间关系的能力。2.彰显学科特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高考生物加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在形式、角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实践,涵盖实验设计、方法选取、数据分析、结论概括、评价改进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实验实践与概念学习,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全国甲卷第2题创设探究细胞液浓度不同的3种植物细胞放入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后发生不同变化的问题情境,考查渗透压、细胞质壁分离、水分运输等基本概念,以及对细胞浓度和蔗糖溶液浓度在实验前后变化的推理和判断。

8、全国乙卷第31题展示利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地面活动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新方法,要求学生分析相对于标志重捕法的优势,使学生感受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合理选取方法的重要性。3.突出学以致用,考查应用能力高考生物立足学科特征,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考查应用能力,体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全国甲卷第32题围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杂交育种问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以及人工传粉的具体做法,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遗传学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全国甲卷第38题围绕牧场对一只产肉性能优异的良种公羊进行扩繁的实际问题,考查胚胎工程基本原理和流程。全国乙卷第29题要求根据农作物根系吸收硝酸根与氧

9、之间的关系,制定农业生产中相应的增产措施。4.鼓励开拓创新,考查创新能力高考生物通过创新情境设计、设问方式等途径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考查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其中1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粉育性且含a的花粉有一半不育,这与常见的性状不影响育性或胚胎致死等不同,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试题信息的含义及其在子代分析中的应用,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全国乙卷第32题以植物花色的遗传控制为问题情境,在探究白花植株纯合体基因型时要求只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之只进行1次杂交,考查学生在新条件限制下制定最优方案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解决方案的优化和简化。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10、 生物(适用地区: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B人体内Ca2+可自由通

11、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C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2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细胞a未发生变化;细胞b体积增大;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

12、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3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

13、合成5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6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14、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29(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_(答出3点即可)。(2)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_(答出1点即可)。(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植物CO2补偿点的角度分析,可能的

15、原因是_。30(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31(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

16、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答出2点即可)。32(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

17、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_。(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耀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37

18、【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培养基:K2HPO4,MgSO4,NH4NO3,石油。培养基:K2HPO4,MgSO4,石油。操作步骤: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A、B菌液;液体培养基、口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_。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

19、大分子。(2)步骤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_。(3)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所得到的平板、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_。菌株透明圈大小平板平板A+B+-(4)现有一贫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根据上表所示实验结果,治理石油污染应选用的菌株是_,理由是_。38生物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某牧场引进一只产肉性能优异的良种公羊,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大量后代,该牧场利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了相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

20、)为了实现体外受精需要采集良种公羊的精液,精液保存的方法是_。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其原因是_;精子体外获能可采用化学诱导法,诱导精子获能的药物是_(答出1点即可)。利用该公羊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需要发育到一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因为卵母细胞达到_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发育成囊胚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进行,该培养液的成分除无机盐、激素、血清外,还含的营养成分有_(答出3点即可)等。将培养好的良种囊胚保存备用。(3)请以保存的囊胚和相应数量的非繁殖期受体母羊为材料进行操作,以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主要的操作步骤是_。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1、(全国甲卷) 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C 3. A 4. C 5. D 6. B 7.(1)O2、H和ATP (2)自身呼吸消耗或建造植物体结构 (3)C4植物的CO2补偿点低于C3植物,C4植物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8.(1). 胸腺 . 浆细胞 (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多次接种9.(1)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2). 样方法 . 标志重捕法 (3)物种丰富度 (4) .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 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10

22、.(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 . 1/4 . bbTT、bbTt . 1/4 (3) . 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 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1) 石油 . DNA、RNA、蛋白质 (2)N02n (3)在无菌条件下,将等量等浓度的A菌液和B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的甲和乙两孔处,平板也进行同样的操作,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比较两个平板的两孔处的透明圈大小并作记录,根据透明圈大降解能力强,透明圈小降解能力

23、弱,进而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 (4). A . 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并且在没有添加氮源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12.(1) . 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或冷冻保存) . 刚排出的精子必需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受精 . 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 . M中期 (2)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 (3)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将保存的囊胚进行胚胎移植,对受体母羊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一段时间后受体母羊产下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生物 (适用地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

24、、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一、单选题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A有丝分裂的后期 B有丝分裂的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2、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

25、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4、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实验组底物+RNA组分+蛋白质组分

26、+低浓度Mg2+高浓度Mg2+产物+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 B.

27、 C. D. 6、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29、(10分)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28、由图可判断NO3进入跟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跟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3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0、(9分)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

29、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31、(8分)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30、(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32、(12分)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利是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

31、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碳源细胞干重(g/L)S产量(g/L)葡萄糖3.120.15淀粉0.010.00制糖废液2.300.18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 (答出2点即可)。(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 ;用菌株C生产

32、S的最适碳源是 。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 (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

33、要的酶是 ,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 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 (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

3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生物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D 2. D 3. B 4. C 5. A 6. C7.(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3)甲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 (4)定期松土8.(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 . 大于 . 不相同 .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9.(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

35、)/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10.(1) . 白色:红色:紫色=2:3:3 . AAbb、Aabb . 1/2 (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2) . 葡萄糖 . 制糖废液 . 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3)缺少淀粉酶 (4)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 . 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 退火#复性 (3) . 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 已感染新冠病毒,是患者 (4)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