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doc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34054970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doc(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淮安市五里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四上第七单元第6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4课时内容第七单元 运算律 单元复习复习课目标1.2.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重点整理复习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结合律并进行简便计算。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 举例加法 乘法 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1. 2二、1234.基本练习口算640 8 92 4 125 8 750 1

2、90 37 5 2 39 +102 35 24 805 140 478+ 527 274 1882 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81+57=57+ (38+48)+52 =38+( + )7825 =25 35 (148 25)= 25习题研讨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在这些运算里藏着许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回忆积累相关知识。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你能解释一下每个运算律的意思吗?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知道的运算律的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在本子上,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用字母表示 举例交换律 加法 结合律 交换律 乘法

3、 结合律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方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三、1.(1)(2)(3)(4) 2. 3. 4.(1)(2)(3) 5.四、 1. 2. 3.五、 1.应用实践 判断45 5 45 5=1 ( )76 25=19(4 25) ( )78-

4、51-9=78-(51 9)内应填减号 ( )5 a2=a(5 2 ) 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1) 68 +(64 + 32) (2) 28 25(68 + 32) + 34 7(4 25)(3) 936 -(136 + 120) (4) 720 45936 - 136 - 120 720 9 5 要求: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用简便方法计算4 925 8 125 7 25 24 342+ 56+ 44 342 56 44 360 27 说说你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解决问题每袋大米重25千克,

5、36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单元居民为支援灾区,该单元有16层,每层有4户居民,每户都捐了50元。这个单元的居民共捐了多少元?一个养鸭专业户家的鸭,第一天下了478个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下了22个。两天一共下了多少个蛋?课堂作业用简便方法计算167+32+33 35 4 25 2 8 5 125125 32 212+(27+273) 810 36评价总结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针对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以及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小组内互相交流拓展开放想一想,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12532

6、25 84 25995 + 996 + 997 + 998 + 999四上第八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5课时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P6567 例题、想想做做新授课目标1.2.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一种策略。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会

7、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具数学课件 学具直尺资源 小学数学备课手册表达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表为: 根据问题可以得出数量关系是:板书设计 从条件想起 分析数量关系 从问题想起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二、1.2.3.(1) 迁移引新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要喝到瓶子里的水,乌鸦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真了不起!老师想送它一个美名“小小策略家”(板书“策略”)。你们知道什么是“策略”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在我们数学上,有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板书:解决问题)上完这节课再说好不好?探究研讨师:星期天,小明、小华

8、、小军来到了文具用品商店。出示文具商店的情景。师:说说在这幅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思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华用去多少元?”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板书:整理信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对一些信息进行整理(2)(3)(4)4.(1)(2)(3)(4)5.三、1.(1)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条件进行整理,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动手整理,教师进行巡视,学生汇报结果。)演示学生出现的方法:(摘录条件、画线段图、列表)过渡语:同学们说了许多

9、整理信息的方法,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把最喜欢的一票投给谁呢?为什么?(板书:列表整理信息)整理好信息后,我们就来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同桌交流解题思路)全班交流解题思路,明确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板书: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板书:列式计算并检验)解决了小华的问题,赶紧来解决小军的问题。你能选择有关的信息列表进行整理,并列算式吗?出示空白表格学生书上填表,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

10、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出示两张表格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 )元小军( )本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3本18 元5本( )元 ( )本42 元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应用实践想想做做第一题创设情景接下来再来看看发生在学校图书馆里的事,看看那里有没有要运用策略解决的问题,自己看图。(2)(3)2.(1) (2)(3)3四、(1)(2)

11、五、 1.2.3.学生整理信息。过了片刻。师:谁有什么秘密要告诉大家?生:第一摞高168毫米,是6本。这个6本是要自己数出来的。 学生列式解答后,集体讲评。评析:习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丰富学习经验,通过“有什么秘密告诉大家”,学生不但学会运用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一次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想想做做第二题创设情景师:,星期天,体育组的殷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体育用品。我们一起去看看。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用什么方法最快地解决出来?(列表)你觉得这道题中的哪一句话最重要?(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

12、列表整理。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集体讲评时重点讨论:566336(元)是什么的钱?也是什么的钱?还是什么的钱?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4题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做?谈话总结:会使用策略,就是有智慧的人,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顺利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成为有策略的人拓展开放根据所求问题自主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并展示。具体设计如下:足球:每个56元 椅子:3把100元 拖把:一把39元 粉笔:20盒46元 排球:每个42元 扫帚:3把10元 篮球:每个48元 办公桌:2张300元计算器:一个24元 黑板擦:10个20元学校买7张办公

13、桌共用去多少元?买来的扫帚每班发3把,可以发给24个班,如果每班发4把,可以发给几个班?学校用124元可以买多少个黑板擦?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解决每一个问题时你需要哪些信息,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四上第八单元 第2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6课时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P6869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新授课目标1.2.3.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重点列表解决类似求两积和(差)的实际问题难点从

14、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学具直尺资源表达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就要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板书设计根据问题列表整理 算式: 37=21(棵)45=20(棵) 21+20=41(棵)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二、1.(1)(2)迁移引新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解决问题具体的策略有哪几种?(列表,画箭头,画线段图等)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们的解答了。其实,昨天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两类:归一和归总老师补充练习(略)解释归一和归总的意思和解决方法探究研讨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小芳家种了3行桃树、8行苹果

15、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里提到了几种树?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根据问题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问:根据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怎么求?这个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因为是求桃树的棵数,所以该算式就写在第一行边上更为清楚。)同样的,根据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在小组内讨论后指明回答。(可以知道学生列表后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思路: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要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3)(4)三、1.(1)(2)2.(1)(2)3.4

16、四、五、 教学反思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7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让学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37=21(棵)45=20(棵)21+20=41(棵)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应用实践试一试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先列表整理,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你能够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设计表格填表再解答吗?想想做做第1题: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来整理,再解答教师巡视,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设计和解答的方法第3题:让学生先在书上填表,再解答学生独立做题,让两名学

17、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展示,共同评议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可以怎样检验我们做的对不对?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评价总结谈话:刚才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都是先列表整理条件,再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的,你发现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还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拓展开放四上第八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7课时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复习课目标1.2.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

18、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引用价值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难点根据要求的的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速 度 时间 =路 程 30027单 价 数量 =总 价 =1507工作效率 时间 =工作总量 =1050(元)平 均 数 份数 =总 数 答:7张共用去1050元。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1. (1)(2)(3)2(1)(2)(3)3二、1(1)(2)(3)(4)基本练习先提出合适的问题,再列

19、式解答。一列火车5小时行驶400千米, ?每把椅子45元,所带的钱可以买10把, ?每天加工120个零件,3天可以完成任务,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解答。根据问题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若有困难,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揭示课题。习题研讨根据所求问题自主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并展示。足球:每个56元 椅 子:3把100元 拖 把:一把39元 粉笔:20盒46元 排 球:每个42元 扫 帚:3把10元 篮球:每个48元 办公桌:2张300元 计算器:一个24元 学校买7张办公桌共用去多少元?买来

20、的扫帚每班发3把,可以发给24个班,如果每班发4把,可以发给几个班?学校用124元可以买多少个黑板擦?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解决每一个问题时你选择哪些信息,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反馈、小结。三、12(1)(2)3(1)(2)(3)4四、 五、应用实践一艘宇宙飞船3秒飞行39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填写下表。时间(秒)61520路程(千米)117208(先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条件,可以先求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再根据所求的问题,分别说出每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张老师买了8盒水彩笔,25张绘画纸和4块画板。水彩笔每盒12元,绘画纸每张4元,画板每块24元。(先列表整理,再解答下列问题)水彩笔 盒每

21、盒 元 绘画纸 张 每张 元 画 板 块 每块 元买水彩笔比买绘画纸少用多少元?买水彩笔比买画板多用了多少元?(学生说说列表解决问题整理信息的好处)老师为12名学生准备好了10天夏令营生活的费用,结果又增加了3名学生参加夏令营。如果每人每天的费用不变,老师准备的这些费用可维持多少天?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全班交流,列式解答。一幢住宅楼每上一层都要走14级台阶。小红家住在三楼,他每次从一楼走回家都要走多少级台阶?从一楼到小亮家一共要走84个台阶,小亮家住在几楼?课堂作业补充习题61页2、3、4评价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其

22、他同学的?先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回答。拓展开放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语录数学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很好的,但是数学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收获的。让我们用爱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吧,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爱吧,因为我们面前有一群可爱的孩子,还有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四上第九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8课时内容统计(1)P7073 例题、想想做做新授课目标1.2.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

23、对统计结果作简单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会用“正”字统计法统计数据。重点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难点教会学生用“正”字统计法统计数据,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分析。教具教学挂图学具资源表达用“正”字统计法统计得到的总数,与原来总数相同。板书设计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 月身高(cm)合计120129130139140149人数409229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 1. 2.二、1(1)(2)(3)迁移引新 ; 梅峰小学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学校的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

24、定为鼓号队购买统一的服装,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说明:身高为120厘米129厘米的适合穿小号,130厘米139厘米的适合穿中号,140厘米149厘米的适合穿大号。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探究研讨 出示挂图(队员身高记录单)师: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该怎样做?指名说一说:按这里的需要要将身高分成几大类?为什么?生:分为大号(身高为140厘米149厘米)、中号(130厘米139厘米)和小号(120厘米129厘米)。师:根据问题,应该怎样整理上面的数据?在小组里讨论。小结:如果直接数数,既麻烦又容易遗漏。我们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25、整理鼓号队员身高的分布状况,再把得到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师生合作完成下表:(4)(5)三、1.(1)(2) 2.3.四、五、身高(cm)人 数120129130139140149把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填入下表: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 月身高合计120129130139140149人数409229师:现在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生:小号需要购买9套,中号需要购买22套,大号也需要购买9套。回顾这题整理统计的过程。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应用实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分类,方

26、法自定,完成统计表。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注意制表日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评价总结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分析,在用“正”字统计法统计后得到的总数,与原来总数相同。拓展开放课后探究: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阅读课本P7374页“你知道吗?内容,还可以阅读小数报上有关知识。教学反思 四上第九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49课时内容统计与可能性P7578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新授课目标1.2.3.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

27、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教具学具课前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表达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纵轴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板书设计写

28、:名称、日期、单位画:横轴纵轴 确定单位长度直条 数据 特点: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1. 23 迁移引新 了解世博会的简要情况。大家知道世博会吗?关于世博会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学生交流:从中了解些什么,有什么想法。谈话: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提出问题。根据我国上海在各国代表投票中获胜的事实,你们想了解

29、些什么呢?猜出课题。提问: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二、1(1)(2)(3)(4) 2(1)(2)(3)(4)(5)三、 1(1)(2)2、 3(1)探究研讨 认识条形统计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读图的结果。(标题、制表时间、参选城市、表示票数的直条、刻度、单位)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从条形统计图里还看到了些什么?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有什么发现?指出:根据实际需要,在数据多的情况下,一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

30、就表示5票。引导学生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强调: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年12月学习“试一试”。从标题的“第一轮”,你想到了什么?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阅读试一试,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肯定学生预测的准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交流完成的条形统计图,说说是怎样确定直条长度的。(结合课件边叙述边演示直条的画法)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相互交流:说说从统计图里知道些什么?提问: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能清

31、楚地看出各种数量多少)应用实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它与前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没画表格,只画直条)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条正确吗?讨论下面几个问题。说一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学生读题、读图,思考图下面的问题。提问:这里的条形有什么变化?你从这统计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讨论、交流统计图下面的问题。想一想,你平时还从哪些地方看到过条形统计图?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2)(3)4 (1)(2)(3)(4)四、五、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制图日期填写了吗?直条的高

32、度准确吗?直条美观吗?标出数据了吗?提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感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交流收集到的四条河流的长度:长江6300千米 黄河5464千米 珠江2214千米 淮河1000千米提问:这幅统计图和前面几幅统计图相比,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图中的条形是横向的,河流的名称看纵轴,每格表示千米的长度看横轴,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把统计图绘制完整。投影显示学生作业。评价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感受?拓展开放课堂延伸: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课后探究: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习满意吗?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调查统计,课

33、外完成制作统计图。教学反思四上第九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王坚峰总第50课时内容四上第九单元统计补充练习练习课目标1.2.3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并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使学生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且学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难点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且学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

34、: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公平的游戏规则:双方获胜的可能性要均等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思考与研讨一、1. 2(1)(2)(3)基本练习填空。口袋里有6块红色橡皮,4块黄色橡皮,橡皮的形状、大小相同,从中任意摸一块橡皮,摸()橡皮的可能性大,如果想使两种颜色的橡皮摸到的可能性相等,需要再往袋中放入()橡皮;如果想使摸到黄色橡皮的可能性大,至少要往袋中放入()橡皮()块。(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说说可能性。)填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看图填表:实验小学四年级四(3)班4名同学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图书的本数如下图。( )捐的本数最多。孙芳比姚娟少捐( )本。李明

35、捐的本数是林青的( )倍。(4)二、1(1)(2)(3)(4)(5)三、1.(1)(2)(3)(4) 2.平均每人捐( )本习题研讨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四(3)班同学准备举行庆祝活动,为此班委研究决定购买一些水果。如果你是班长,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在购买水果前要调查一下,吃某种水果人数各有多少。出示统计表四(3)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统计表 年 月 日品种合计苹果香蕉橘子梨子人数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统计?按讨论的方法进行统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根据上图回答下面问题。四(3)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根据图中信息,请为我们班同学购买水果提出合理建议。应用实践

36、小红和小芳两人玩摸球游戏,在盒子里放红色球和黄色球共6个(只有颜色不同,外形完全一样),每人各摸10次,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记下颜色再放回去。摸到红色球次数多为小红胜,摸到黄色球次数多为小芳胜。请按下面要求设计如何在盒子中放彩色球。放进的球要使小红胜的可能性比小芳大。放进的球要使小芳胜的可能性比小红大放进的球要使小红、小芳胜的可能性一样大。指名回答:怎么样才使每个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课堂作业: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3个黑球,那么摸到()球的可能性大些。如果拿走()个()球或者再放()个()球,摸到黄球和黑球的可能性就一样大。四、五、评价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图名、

37、日期、单位、竖轴、横轴。)(设计游戏规则的时候,机会要均等,赢得可能性才一样)先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回答。拓展开放实验小学组织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去春游。各年级春游的人数如下表。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春游人数98人102人95人三个年级到同一客运公司去租车,每辆车的费用如下:车型大客车小面包车限坐人数24人15人租金(元)240元180元请给每个年级设计一个合理的租车方式。租车情况年级租车情况租 金大客车小面包车四五六教学语录四上第九单元第4课时主备人五里镇中心小学 姜卫总第51课时内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P7981 例题、想想做做新授课目标1.2.3.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