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8843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 结 课 论 文题 目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与特征 院 系: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15_摘要: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在人们的科学探索实践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有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竞争之上。本文着重就创新性思维的涵义、主要特征、意义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了一下探讨。关键词:创造性思维、人才、竞争、创新能力1. 引例在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运用辨证思维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有些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比如“庖丁解牛”、“曹刿论战”、“曹冲称象”

2、、“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及刘禹锡的诗等等,都包含深刻的辩证逻辑思维。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的梗概是:有一天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问他手下大臣有什么办法。一位大臣说,可以砍倒一棵大树来制作一杆大秤,曹操摇摇头即使能造出可以承受大象重量的大秤,谁能把他提起来呢?另一位大臣说,把大象宰了,切成一块块,就很容易称出来了。曹操更不同意了他希望看到的是活着的大象。这时候年方七岁的小曹冲出了好主意:把大象牵到船上,记下船边的吃水线,再把大象牵下船,换成石块装上去,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再把石块卸下来,分别称出石块的重量再加起来,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2. 创造

3、性思维的涵义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3.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思维智能。其主要特征如下:(1)独创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过程,它打破传统和习惯,不按部就班,解放思想,向陈规戒律挑战,对常规事物怀

4、疑,否定原有的框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的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假说,善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2)多向性创造性思维不受传统的单一的思想观念限制,思路开阔,从全方位提出问题,能提出较多的设想和答案,选择面宽广。思路若受阻,遇有难题,能灵活变换某种因素,从新角度去思考,调整思路,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产生适合时宜的新办法。(3)综合性创造性思维能把大量的观察材料、事实和概念综合一起,进行概括、整理,形成科学的概念

5、和体系。创造性思维能对占有的材料加以深入分析,把握其个性特点,再从中归纳出事物规律。(4)联动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由此及彼的联动性,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重要的思维能力。联动方向有三个方向:一是看到一种现象,就向纵深思考,探究其产生原因;二是逆向,发现一种现象,则想到它的反面;三是横向,能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总之,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性表现为由浅入深,由小及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新的认为、新的发现。(5)跨越性创造性思维的思维进程带有很大的跨越性,省略了思维步骤,思维跨度较大,具有明显的跳跃性和直觉性。4. 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一定

6、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公司。两年过后,A大学生被提拔为副科长。B大学生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总说:“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上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他,没提拔我啊?”老总非常有耐心,说:“小B,那好吧,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现在是下午四点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去一趟,看有什么东西卖的,回来跟我说一声。”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说完咚咚下楼了,不一会儿回来说:“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着手推车,正在卖土豆。” 老总问:“

7、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小B又转身跑下楼去,回来后说:“老总,这车土豆300多斤。”老总问,“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我还真没问,我再去问一下吧。”不一会儿回来说:“老总,八角钱一斤。”老总又问:“要是全部都买了,能便宜点不?”“老总,您等一会,让我再去问一下吧。”过有一会儿工夫,小B气喘吁吁地上楼说:“老总,我问好了,6角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小B前后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说:“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会。”于是,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了过来,说:“小 A,你到隔壁市场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要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既稳重又迅速地下楼了。不

8、一会儿回来了,对老总汇报说:“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大约有多少斤啊?”“我顺便打听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多少钱一斤呢?”“我还真问了一下,8角钱一斤。”“要是全部包了都买呢,他能不能少一点啊?”“我也问那位老农啦,他说6角钱一斤就卖。”老总说:“叫他进院里来吧,我们都买了。”小A紧接答道,“我已经叫到门口了,老总,就等您一句话啦。”小B一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心里明白啦,气消了,走人了。不言而喻,由于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结局,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说来,有无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应变思维的能力,超前思维的能力,联想思维的能力等更为关键。这个故事深刻启示我们

9、,只用体力工作的员工,只能够得上基本称职的员工,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员工,才算得上合格的、优秀的员工。(2)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说,都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凭借高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组合,正确评价,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梳理。一句话,他们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开拓出了事业上的一片广阔天地,被人们所赞颂,所称道。清代名将杨时斋,善于逆向创造性思维,组织管理军队,指挥训练打仗,既做到了“军中无闲人”,又展示了他的非凡谋略,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在行军打仗时,他把聋子留在左右使唤,从而避免了军

10、事机密的泄露;他让哑巴传递密信,即使被敌方捉住,也问不出所以然;他让瘸子守护炮座,既坚守了阵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让盲人伏地远听,以及时察觉敌人的行动,先机制敌。显然,通过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使兵员都派上了用场,编配上达到了最佳组合,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3)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有无创新思维能力,有哪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准确了解、把握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现形式,将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清楚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及方面,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科学设计自己,从而更好地锻炼发展自己,修正完善自己。事业的成功乃至辉煌、伟大,要求一个人所从事的工

11、作与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相结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何种素质、何种类型的人才,就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工作干不出色,事业不会有为,而且还会不自觉地浪费自己可贵的天赋。(4)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创新思维能力超高、超众,就能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胆识的大小,谋略水平的高低。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

12、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一位智者帮助解决难题。智者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者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矛盾摆平了,皆大欢喜了。这位智者,高超驾驭并极致巧妙地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中的多元思维、偶然思维、无界思维、超常思维等知识理论,以及深奥数学原理,解决了现实中看似没有答案的难题。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困扰我们的难题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高超,很独特,就会有胆有识,信心百倍,思路就宽,办法就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否则,创造性思维能力低下,无勇无谋,

13、就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5.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1)展开“幻想”的翅膀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

14、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

15、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2)培养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

16、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3)发展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

17、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

18、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 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

19、,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6. 总结简而言之,创造性思维就是脱离巢臼、开辟新路的思维方式。而这是要经过大量、反复、深入的思考之后,才能豁然开朗、获得顿悟的。要学会和掌握创造性思维方式,人们必须自觉地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具备良好的思维功底和思维品质。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才能“厚积薄发”;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汲取营养,才能获得灵感,实现思维的飞跃,不断产生新观点、新办法,创造出新成果参考文献1 张宝刚, 陈保辉.创造思维与技法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2 周明星.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9.3 胡伦贵等.人的终极能量开发 思维训练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2.4 周忠昌.创造心理学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3.5 王桂亮.论创造性发问品质及其培养 J .教育研究, 2001.6 陈劲,柳卸林自主创新与国家强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