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9559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技巧.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文断句技巧【精品文档】第 6 页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规律二:找

2、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

3、”“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翻译: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

4、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规律四: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5、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

6、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规律六: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

7、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断句题练习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给划线句断句并填空。孟子主张,提出的民本思想,后世尊称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散文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取材于刘向说苑)

8、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字仲。被称为管子,被誉为“华夏第一相“。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一书。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曾说:“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此两人”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他们分别提出和的外交策略。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

9、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文中的张季鹰即西晋文学家(人名),他在洛阳为官,因见西风起,遂去官返乡,于是中国的诗学中就多了一个的典故。辛弃疾的(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里也使用了这一典故。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编著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10、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文中的“晏子”,名,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赞道“此所谓进思尽忠,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6.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明万恭高山流水亭记)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

11、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取材于淮南子)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取材于说苑至公)说苑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编撰的作品还有、等。9、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并回答下面问题。(6分)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名家。犹之论交

12、,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选自随园诗话)(1)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四位诗人,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姓名:_、_、_、_。(2)随园诗话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代表作,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史记记载其著有、等书,代

13、表作还有。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仁政,民贵君轻,亚圣,语录体。【参考译文】国君选拔贤臣,如果是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地位低的人超过地位高的人,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

14、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齐国,夷吾,管子,左丘明,管仲论【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桓公抬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苏秦,连横,合纵【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

15、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4.【答案】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张翰,“莼鲈之思”,水龙吟,刘义庆,笔记小说【参考译文】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5.

16、【答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婴,平仲,春秋,退思补过【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

17、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6.【答案】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伯牙(或俞伯牙),钟子期,峨峨兮若泰山,【参考译文】我穿过涧水向西。得见一面石壁,平地而出,天然形成,下面拥围着石基。我从东面下去站立观看,见水帘山泉泠泠作响在其左侧流出,数十株桃柳郁郁葱葱在其右侧围绕。于是我便倚靠石壁建

18、造山亭,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有四根石柱,直接插入石基,插入深度一尺八寸,上面覆盖石板。建造起这个亭子,可以万年不坏。永远让登泰山的人中途得以休息。7.【答案】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参考译文】鱼在水中游就快乐,(但如果)池塘决口,池水流干,(鱼)就会被蚂蚁吃掉。(如果)有人掌管整修它的堤防,补好它的缺口漏洞,那么鱼就可以有水并且由此获利。国家有存在的基础,人有生存的条件。国家存在所凭借的,是仁义;人生存所凭借的,是做好事。国家(如果)

19、没有仁义,即使强大也必定灭亡;人(如果)没有行善之心,即使勇猛也必定会受到伤害。8.【答案】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刘向,楚辞列女传战国策山海经等任选其二均可。【参考译文】楚共王外出打猎,丢失了他的弓。身边的人请求(去)寻找弓,楚共王说:“别去了,(我这个)楚国人丢了弓,(别的)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找呢?”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可惜他(的胸怀还)不(够)大,应该说(这个)人丢了弓(那个)人得到它就可以了,为什么(得到弓的)一定(是)楚国人呢。”孔子所说的(是)大公啊

20、。9.【答案】(1)断句(4分)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2)杜甫、李白、李商隐、温庭筠(3)袁枚,祭妹文10.【答案】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法家,孤愤、说难,五蠹【参考译文】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