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情景默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7890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情景默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二情景默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情景默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情景默写.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必修二情景默写【精品文档】第 5 页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

2、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0.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1.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2.以“淇”和“隰

3、”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短歌行1、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明明如月,何时可掇”。3、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乌鹊南飞,绕树三匝”。4、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的句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7、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山不厌高,海不

4、厌深”。8、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园田居1、写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的句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3、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写诗人退隐田园的句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写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条件的句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6、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7、写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8、写诗人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9、写回归田园的愉悦之情的句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涉江采芙蓉1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兰亭集序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

6、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

7、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兰亭集序作者用了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9、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0、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时。1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

8、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赤壁赋1、苏轼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表明大自然是无穷的宝藏能供人们共同享用的两句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5、赤壁赋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6、赤壁赋中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7、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8、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9、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0、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1、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0、”。12、赤壁赋中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13、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4、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5、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6、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7、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8、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9、赤壁赋中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的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0、“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中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明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并从中得到乐趣。 21、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2、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3、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4、作者饮酒而歌的歌词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12、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5、赤壁赋中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7、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8、从变化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9、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0、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游褒禅山记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

13、同工之妙。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6、作者认为要能看到人之所罕见之景象, 有三个必要条件。“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