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供应链.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7385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闭环供应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闭环供应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闭环供应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闭环供应链.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供应链已经成为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不断变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来达成企业内外环境的协同,进行一体化管理,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并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研究和实践侧重点的不同,在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需求链管理、需求流管理、价值链管理、价值网络和同步管理等概念。随着逆向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2003年提出的闭环供应

2、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s,CLSC)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将带来直接效益,如资源投入的减少,库存和分销成本的降低,已恢复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恢复处理,还可以间接地给企业带来获利的新机遇,如顾客满意度的提高,更紧密的顾客关系以及环境法规的

3、一致性等等。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闭环供应链,同时由于闭环供应链所面向的系统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供应链,涉及从战略层到运作层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远超过传统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该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已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实践闭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更好地建设和发展闭环供应链己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1.1 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变革,资源与发展的矛盾

4、日益突出。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花明,马智胜)1。如果不计新增储量,到2045年原油将不能再产油(庄红韬)2 2040年天然气将枯褐(何远忠)3,情况较好的煤炭也只能维持300年(石岛洋三,徐启敏)4。而根据美国矿产局预计:世界黄金储备还可用24年、水银为40年、锡为28年、锌为40年、铜为65年、铅为35年。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其中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尤其令人侧目.以美国为例,由于不断追求更先进的产品,美国人每年丢弃的电子产品高达200万吨,包括5000万台

5、电脑和1.3亿部手机(网易科技报道)5;欧盟的电子类垃圾每5年便增加16%28%,比总废物量的增长速度快了3倍(钟韵江)6。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王扶笠)7。面对日益严峻的废弃物垃圾、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问题,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法规条例8,强制要求制造商对产品回收再利用。1991年7月德国颁布了“电子废弃物法规”;1993年欧洲提出“制造商责任制”,要求制造商负责废旧电脑回收处理;而2003年2月欧盟正式颁布的VUEEE指令(废弃电子与电器产品处理指导法令)

6、,则彻底引爆了全球高科技业者不愿直面的废弃产品与零组件回收问题。2001年10月,2000多家电脑及电子生产商开始进行前期的回收试验计划,测试各电子产品在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效益,以期推出长远的回收计划。如索尼公司和美国明尼苏达州启动了一项为期5年的计划,回收在该州销售的所有索尼电子和个人计算机产品;蓝色巨人IBM推出“无捆绑”回收服务,接受任一品牌的废弃电脑,并率先开展全球性的电脑回收行动;富士通与西门子公司在法兰克福等五个欧洲地区设立网点,回收各公司的废旧电脑及打印机,并预计到2004年,将该网点推广至英国、法国以及北欧等欧盟国家地区。除环保法规的限制外,产品循环再利用中凸显的经济利益是驱动闭

7、环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尽管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将废弃品回收视为沉重的包袱,但少数积极参与闭环供应链方案的先行者们却从中发掘到了新的经济机遇。有报道指出9,企业通过实施再造项目所节约的生产成本平均可达40%65%。于是,很多先知先觉的企业认为这是一个树立企业公众形象、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机会,因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废弃产品的回复和再生,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复印机制造行业。施乐、佳能、惠普等在产品再制造领域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从1991年开始,施乐开始实施再生战略,十多年来减少了70多万吨的垃圾填埋,使250万台复印机、打印机获得新生,非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回

8、收率由1999年的56%提高到2004年的89%,新产品中90%以上的组件都可以回收利用(Xerox)10。通过这些努力,节约了4560%的制造成本,获得了上亿美元的收益(Guide等)11。1990年,佳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墨盒回收和再生战略”;1992年,引入复印机再制造体系;1999年,开始再利用废旧零部件。2005年,公司回收12.2万台复印机,回收率达98.1%;回收墨盒19.7万吨,回收率100%(Canon)12。惠普开始于1987年的EOL计划,为企业、用户和环境都带来了诸多益处,仅2005年,就回收了6.35万吨计算机硬件和墨盒,比2004年增加17%。按照计划,惠普20

9、07年底前的回收总量将达45万吨(HP)13。化工行业。1999年,DSM化工与联合信号共同投资八千万美元,在美国乔治亚州建造了一个年加工能力达九万吨的大型回收厂,用于从废旧地毯中回收尼龙等原材料口。同样,杜邦1995年在美国田纳西州也开设了一家回收厂,每年再生的1500吨尼龙材料被用于生产新的地毯和汽车零件口(DuPont)14。一次性照相机。受环境压力的影响,柯达1990年开始回收、利用、再生一次性照相机,到2005年,回收数t达到了惊人的10亿台,如果头尾相排,其长度可以绕地球4圈。现在,柯达一次性照相机的原料有90%来自于回收相机,而且一台相机重量的90%都可以直接再利用(Kodak)

10、15。其它。从宏观层面上看,许多产品的回收率逐年上升,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例如,玻璃回收,法国1980年的回收率只有20%, 2002年上升到55%,德国由23%飘升至90%。同一时期,法国的废纸回收率邮0%上升到51%,德国邮4%提高到72%(OECD)16。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工业废弃物的税收率都在75%以上,而在1992年只有36%(CBS)17。 我国的情况。与国外大型企业每年都有一份社会责任或者环境报告不同,中国企业似乎更加关注股东回报,而很少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产品,也不愿意花钱研究、实施产品的回收和利用。例如,我国废纸的平均回收率仅为30%(中国包装网)1

11、8;废玻璃在2530%之间,世界平均50%(海西循环网)19;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55.8%(吴晶晶)20。 综上所述,闭环供应链管理在21世纪将成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提升企业“绿色”形象,满足环保法规要求,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应用价值。 纵观国内外大量文献,不难发现大量关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都集中在开环供应链上,尤其是开环正向供应链上。然而对于闭环供应链中所涉及到的逆向回收流与正向产品流如何在库存方面

12、协调;回收成本、再造成本和制造成本,批发价及零售价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罕有文献涉及。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闭环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品再生战略对各节点企业的战略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系统地研究闭环供应链,构建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博弈模型,从契约的角度,深入研究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空间。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直销已经成为企业掌握顾客需求动向、扩大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一种新途径。但现实中尚未有人对“双渠道”下的库存优化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致力

13、于应用最优化方法和博弈论知识开展对CLSC的库存控制和协调激励机制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考虑传统销售渠道,而且着重考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增加电子销售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库存优化与协调激励机制,这些研究顺应了循环经济下供应链变革的要求和我国倡导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势,能够进一步丰富完善CLSC的理论,有利于CLSC的深入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增强CLSC可操作性,对提高CLSC的应用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选题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1.3 文献综述借鉴Thierry,Fleischmann,Giode以及Krikke等人的研究22,23,闭环供应链不仅包含传统的

14、正向供应链,同时还包含废弃品回收再利用的逆向供应链,并且两条供应链上的物流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呈现出“从源到汇,再由汇到源”的闭环特征。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哲理24,该理念强调通过链上各个实体的协同运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益。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逆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并不是全新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工业已经开始再生产了,例如汽车零部件已经由第三方进行再生产了。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再生产的研究开始增多25,到20世纪90年代,大量出版的研究开始出现,并且集

15、中在可操作的和工程学方面。当前,关于正向供应链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备,因此,关于CLS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的逆向供应链(RSC)的探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说明基于RSC的CLSC的研究现状。1.3.1 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内容CLSC系统结构的研究在CLSC管理中,确定CLSC系统结构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是形成系统的第一步,并且对系统运作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有关CLSC系统结构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在设计一个有效的CLSC系统之前,要考虑成员的构成、成员的关系、系统的功能等问题。Guiltinan26和Pohlen T L27先后提出根据流通渠道企业成员完成的再生或再制造的功能和能力不同,

16、构建不同的RSC回收系统,但是他们的设计原则中只考虑了缺货对成本最优设计的影响,没有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忽视了持续性发展等问题。De Brito M P28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从战略决策、战术决策、运作决策等三个层次提出RSC系统设计的框架: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回收、产品设计、网络容量和网络设计等内容;战术决策包括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市场、信息和技术等内容;运作决策则包括生产进度与控制、信息管理等。Harold Krikkle等29根据RSC的特点从经济、环保、供应链渠道等角度提出了CLSC系统结构的设计原则;Fleischmann M30从供应链绩效的角度出发,从三个管理层面指出了C

17、LSC网络系统设计与传统供应链设计的区别,并且提出了一个连续的网络设计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系统关键参数对成本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结构提供了方向;Barros31研究一个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沙子的网络结构系统,用启发式算法得到了中间机构设置数量的上下界,Listes32以不确定性的观点重新研究了此问题,提出了一个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Jayarama33研究分析了美国电子设备再制造公司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以确定网络结构中最优的机构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陈剑34从生产-库存角度按照单级系统、多级系统和供应链重组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供应链结构的研究成果。总结上述研究,CLSC系统网络结构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8、:1)系统的高度复杂性35。从消费者或终端市场回收的物品在时间、数量和质量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RSC系统内部供应链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对RSC缺乏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2)系统目标的复杂多样性36,即系统结构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成本和供应的要求外,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等因素。3)系统具有天生的供需失衡本性37,即废旧物品的供应常常与生产商的需求不匹配。4)系统具有“从多到少(many to few)”的特性,即系统供应链从多个方向向少数地点汇聚。废旧物品是RSC的原材料,与“前向”系统不同的是,它们进入逆向系统的成本很低甚至为0。根据CLSC中RSC的结构形式的不同,一般CLSC有两种形

19、式:1)RSC是开环型网络结构的CLSC38,39,40:回收的物品不回到初始的生产商而用于其他企业(第三方生产商)的情况。由于RSC渠道与传统(前向)供应链渠道不同,一般构建一个独立的回收系统。2)RSC是闭环型网络结构的CLSC41,42:即回收的产品或包装材料回到初始的生产商的情况。利用传统供应链渠道中的现有企业成员,在原有网络上或通过专业供应链服务商来构建RSC系统。特别地,当产品或其核心部件涉及企业的保密技术时,为防止其它企业仿冒产品、保持企业自身的垄断地位,企业往往构建闭环型的网络系统来回收再利用废旧产品。由此可见,CLSC系统比传统的供应链系统更加复杂,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系统内部成

20、员的相互影响,而且还体现在特定的修复操作过程随着回收物品的不同而不同。CLSC中的选址定位与网络问题CLSC系统中的回收物品多数需要经过检测、分级、修复等运作工序,这需要确定相应处理设备的安装地点及处理能力,使得CLSC中的选址定位问题同传统供应链相比更为复杂和有着更高的要求。Kroon43构建了一个可再用的运输包装容器(袋)供应链系统,根据系统参与成员所承担服务角色的不同,他们重点研究了空包装容器(袋)的运输、维护、储藏工序,并从历史运输数据中估计出系统中包装容器的期望数量以及需求服从的几何分布,建立了一个能确定空包装容器(袋)仓库数量和设置地点的选址定位MILP模型。Del Castill

21、o44研究了一个可再用灌装容器的运输分销网络模型,他们分析了空容器返回原先企业当作新资源后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运输计划的影响,并将模型应用到一个软饮料企业中。Louwers D45分析了地毯废品再生网络的结构。根据对废旧地毯的收集、预处理、运输等工序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投资成本、处理成本、运输成本等)建立了一个确定预处理中心位置及处理能力的非线性连续选址定位模型。Krikke H R46提出了一个构建多级回收系统网络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他们重点研究了荷兰某一复印机制造商对某一型号复印机建立一套再制造运作程序(分解、修理更换和再组装)的情况。在再制造过程中,对拆卸分解下来的零件进行

22、检测,剔除已坏或无用的后便得到可再利用零件,假设其数量达到某一固定水平,从运作成本最小的角度在设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设置地点。顾巧论 47等进一步考虑了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的可替代性,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在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可以相互替代的前提假设下建立了再制造/制造系统物流网络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探讨了相应信息网络的结构和作用。马祖军 48等也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以投资和运营总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前提假设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提出制造/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据此确定网络中各种设施的数量、位置及物流量分配。张锐等 49以利润最大化

23、为原则,对基于再制造系统的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了网络设施选址问题,并给出了各条路线上的最佳物流分配量。CLSC中的选址定位问题属于企业战术决策问题,由于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而受到市场的关注。此类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都是运用规划方法来研究,定量化的参变量过多,计算复杂。目前还没有出现新的思路来研究这一问题。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总体说来,从成本结构上,逆向物流和再制造库存模型增加了再制造成本、回收库存成本、可维修件库存成本;从决策结构上,增加了再制造批量决策、报废率决策等。这些模型按照是否考虑需求的随机性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需求模型两大类。库存管理的目

24、标是控制外部替换零部件的订购和内部回收零部件的恢复进程,以保证一定需要的服务水平条件下,最小化各项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总和50。最早的确定型库存模型由Schrady51于1967年提出,模型假定需求、回收率、外部订购和恢复的延迟时间都恒定,考虑订购和恢复的固定成本以及库存成本最小时,定购和恢复的最优批量。Richter 52,53在Schrady的模型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最优控制参数值的表达式,并讨论了回收率对这些参数的影响。Inderfurth等人(2001)54对没有固定订货成本和固定维修成本的库存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提前期为零时的最优库存策略,并对采购提前期等于或大于再制造

25、提前期1个周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考虑采购提前期和再制造提前期不等的情况,还是只针对采购提前期大于再制造提前期1个周期的这种最简单情况,库存最优策略解都是非常复杂的。再用品-再造提前期-退货率二者的组合对订货政Kleber 55等研究了动态需求和回收量条件下,控制最优生产、再制造、废弃处置的线性成本模型,并用Pontryagin极值定理求解某一产品恢复系统有几种需求选择的最优库存控制策略。Dobos 56把需求和回收量作为时间的连续函数,得出以包括库存、生产、再制造以及废弃处置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生产和库存控制策略。Fleischmann 57等提出了一个需求和回收服从Po

26、isson分布的随机库存模型,它在假定回收产品可直接按新产品再售且外部订购延迟时间不为零的情况下,得出最优库存控制策略和最优控制参数值,并与传统的(s,Q)库存模型作了比较,又用数值算例说明了回收流对库存系统的影响。黄祖庆和达庆利 58给出了一个需求和退货服从Poisson分布的随机库存优化模型,推导出最优订货量和期望收益的表达式以及求解算法,并分析了退货率、库存成本、缺货损失参数对模型的影响,通过数值算例得出退货率对模型有明显影响的结论。陈春花 59在传统的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闭环供应链下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库存决策模型,并在再制造过程中,通过数学软件分析了两种不同再制造方式下库存控

27、制策略的优劣,并最终得出了合理的选择。隋明刚 60在考虑库存因素的情况下,构造了Stackelberg博弈下的四种回收策略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回收策略,以及各种回收策略对闭环供应链利润、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相比,利润来源主要是由库存成本降低产生的,这与不考虑库存因素的已有研究成果(Savaskan etal.) 61完全不同。此外,他还基于z域模型的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分析,研究得出了“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并不是回收水平的单调递减函数”的重要结论;同时还分析比较了五种订货策略对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CLSC中的生产问题1)新产品和再生产品的替代许多被认为能够再生产

28、的产品具有持久、耐用的特点,它们通过市场逐渐地展示出显著的生命周期。可再生产的产品是这种新产品的廉价替代品,它常常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被投入到市场,影响了新产品的销售动态。Debo62研究了关于新产品和可再生产品合并的动态管理的一个方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贝斯扩散模型进行了延伸,保留了再生产设置的两个主要特点:a.新产品和再生产品之间的替代;b.由于对能够再生的已使用产品的供应是有限的,从而造成对再生产品扩散的限制。研究者指出了新产品和再生产品扩散路径的特点。2)减少错误回收错误回收是指这样的产品,销售商向消费者回收的是丧失功能的产品。错误回收的成本包括功能测试、刷新(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包装

29、、产品在逆向供应链中损失的价值(对许多企业来说,可能要超过几个月的时间),由于产品折价出售而损失的收入。错误回收成本很高,而且首先由生产商承担。但是,要减少错误回收,则首先要求零售商做出努力。例如,通知消费者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准确产品。Ferguson63强调利用供应链协调方法来减少错误回收。更具体的,他们提出了一个目标回扣合同,每低于目标一单位错误回收产品付给零售商一定数量的货币。目标回扣合同给零售商增加努力程度提供了激励,可以减少错误回收产品的数量,并且增加净销售。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合同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提高回收商品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了逆向供应链中的速度问题。一般他们把快速反应当作

30、正向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那些产品会快速磨损的产业。即使消费者会返还产品给制造商,但是采取消极态度会减慢回收商的回收速度,以至于再产品的大部分价值丧失了。制造商和他们的发布人必须要应付来自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回收商品。回收商品的价值(销售90天内回收的)在美国每年已超过近万亿美元了。尽管回收产品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潜在的可回收资产,但是制造商目前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利益,大部分产品价值由于长期的拖延而消耗掉了。因此,有必要制作一个适当的逆向供应链设计来竞争利益。V.Daniel R64根据延迟模型提出了一个网络流量,包括确定逆向供应链设计中操控者的时间边际价值。他们通过在不同工业中的两个

31、企业的具体事例证明了他们的方法,并且测试了在一个高效的和一个有相应的回收网络之间,企业如何影响它们的选择。4)CLSC的生产计划Akeshi65描述了一个逆向供应链的生产计划方法,一个分解的企业从回收的可利用的产品中收取可再使用的零部件,再把这些零部件提供给制造商。这个方法强调这样一个问题,即回收的产品和可再利用的零部件的时间选择和数量是未知的。首先,在每一个时间周期预测可回收产品和零部件的数量,然后执行以原材料要求计划为基础的生产计划。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在每个时期对以下情况作出计划:要分解产品的数量、能被再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生产新零部件的数量。5)再制造生产计划和调度由于可直接再使用的回收

32、产品不需要额外的生产过程,需要再循环处理的回收产品将进入新的生产过程,因此,回收产品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主要存在于再制造方式中。该领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与比较拆解和修理的成本与已恢复零部件价值之间的经济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恢复方式并计划回收产品的恢复运作。有学者通过拆解树、图论或Petri网等方法研究产品的最优拆解路径,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如何改进传统原材料计划方法如MRP,以运用于再制造环境中。Johnson和Wang 66提出了对一给定的产品结构,确定其最优拆解次序的网络流程算法模型。Guide67等为解决再制造方式与传统MRP的标准化不兼容问题,给出另一种有效控制生产瓶颈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DBR

33、(drumbufferrope)。Lee 68等讨论了拆解系统的计划和进度问题,研究内容包括:产生所有可行拆解次序的算法,如何处理来自评估已恢复产品价值、产品状态以及拆解运作的不确定性,考虑系统容量和不确定性的拆解模型。谢家平、陈荣秋 69根据拆解树,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法,建立了再使用、再循环、废弃处置三种回收产品处理方式的成本效益模型,作了优化回收策略分析。李新军 70研究了再制造成本具有随机分布的闭环供应链的两期生产优化问题。在回收率一定条件下,建立了产品的再制造成本与再制造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引入消费者偏好界定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之间的市场细分,建立模型并得出相应结论。孙宝凤 71等运用

34、DBR排程法和仿真工具ARENA,对废旧家电产品再制造系统进行了工艺流程仿真研究。建立了DBR仿真模型,识别和消除了资源约束及其影响,并给出了库存缓冲量最优值,解除了约束工位排队延迟的现象,降低了供应的不确定性。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保证信息在闭环供应链成员间传递的一致性,通过使更多的变量被观测到而提高流程的透明度,或者通过散布私人信息在闭环供应链中,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及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关于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闭环供应链信息网络构建方面。Thierry 72等认为闭环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使其更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为了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回收作业

35、的效率,管理系统需要特殊的信息来进行预测。为此应将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建立一个开放式、集成化的数据环境,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有机集成以及不同地域或产品使用信息的目的。Toktay 73等讨论了闭环供应链在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信息内容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跟踪(tracking,确定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和追踪(tracing,查找产品在供应链上的历史路径)的概念,通过跟踪和追踪,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使用过的旧产品的回收,从而更好的开展库存控制。而在“正向”供应链信息系统中是不包括追踪(tracing)信息的。Linton和Jonhson 74认为在闭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必须包含协调回

36、收物流与“正向”物流工作的决策支持系统,以更好的安排、控制,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王翔鸿 75研究了逆向物流信息集成的功能模型和集成模式,突出了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整合到正向物流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二者整合的功能集成模型。贾静茹 76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提出了实现其信息共享的信息流网络,该网络实现了从客户到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并借助Web服务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集成。常香云和霍佳震 77提出了支持闭环供应链运作的信息集成网络,认为其应集成3个层次的信息,即核心制造企业的内部信息、闭环供应链运作层面的信息(如产品退货信息、返品信息

37、、再制造率信息)和包括竞争者、消费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外部信息。闭环供应链契约设计目前,国内外在闭环供应链契约协调方面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成本、利润等经济因素考虑闭环供应链成员的行为特征(有些文献仅从逆向供应链角度研究),利用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手段探讨其合作关系的形成、协调及保持问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层链的结构上,在两层的基础上考虑许多条件,如回收率,回收成本,回收努力水平等因素;从链中的企业个数来看也主要是一对一。从研究假设上看,主要分为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且以信息对称下的研究为主。1)信息对称下的闭环供应链契

38、约研究Guide 78研究了废旧品质量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优回收决策问题,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Savaskan 79等应用博弈论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的最优渠道结构问题,作者证明在其假设条件下零售商负责逆向物流职能的渠道结构优于制造商负责逆向物流的渠道结构,甚至更优于将逆向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渠道结构。Ray 80研究了在新的耐用品销售过程中,以一定的价格折扣换取废旧品的协调问题,比较了统一销售价格、替换用户统一折扣率和根据废旧品的使用年限选择不同折扣率情况的优化设计问题。王玉燕等 81,82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理论对定价策略

39、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了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并给出了一种按系统增益比例分配的利润分享机制。顾巧论等 83,84,85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论对废旧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针对逆向供应链系统中回收价格的不确定性,应用模糊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回收价格浮动的基准点进行决策,并给出了回收价格的浮动范围。对废旧产品回收数量超过或低于需求底线时也分别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姚卫新86,87,88、魏洁89,陆忠平90等对闭环供应链的不同回收模式进行了建模比较,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些研究多数是以简单的线性需求量和线性回收量为

40、基本假设进行建模,且将回收率、回收成本和回收价格看成外生变量进行考查。在需求为随机条件下时,侯云章 91等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下单周期产品的联合优化问题,借助报童模型考察了供应链合作情况下的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并对合作获利利用shapley值法进行了分配。郭亚军 92等还研究了随机市场需求下,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并提出了收入费用共享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邱若臻和黄小原 93研究了随机需求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负责产品回收的两种渠道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提出了“两部收费制”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渠道协调。关于第三方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郭亚军等 94利用博弈理论,分析

41、了零售商负责产品销售,第三方负责废旧产品回收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三方协调问题的收入费用分享契约的协调机制。王玉燕等 95针对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闭环供应链内部成员合作的程度越高,通过渠道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公彦德等 96研究了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主导的闭环供应链(TPLCLSC)定价机制,给出了供应链节点企业实施正向和逆向物流外包的条件,同时,为促进TPLCLSC成员的有效合作,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协调机制,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关于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存在定价差异和竞争的研究,文献97-100主要研究了旧耐用消费品在二手市场上与新

42、耐用消费品竞争的情况。肖桂春和马士华101构造了考虑生产企业按生产成本的一定比例向用户提供折扣的Hotelling模型,研究了基于产品不同生产成本和残值回收的Hotelling模型的市场价格均衡,解决了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价格相差较大而不适合用该模型处理的问题,得出了协调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机制。葛静燕 102等应用博弈论原理,在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向供应链系统中,研究了新产品和再造品存在纵向差异时的定价策略以及社会环保意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再造品的定价与新产品成本、再造品成本和社会环保意识相关。当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分散决策时,双方都有动力作为回收方进行产品回收。张克勇和周国华 10

43、3研究了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存在销售价格差异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发现分散式决策使得整个闭环供应链利润损失了25%,最后提出一种收益共享协调差别定价策略,使得分散式闭环供应链的效率与集成式闭环供应链效率等同。针对闭环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再制造商与制造商的竞争问题,Supriya Mitraa和Scott Websterb 104研究了政府补贴对制造商与再制造商之间竞争的影响,通过建立两周期模型得出了Nash均衡解,认为政府补贴将促进再制造实施,政策制定者应适当给予制造商补贴。Savaskan和Wassenhove 105考察了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时制造商收集已消费产品的逆向渠道选择与

44、前向渠道中产品定价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在制造商从事回收的直接渠道中,供应链的渠道利润取决于回收努力的影响.而在零售商从事回收的间接渠道中则取决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程度。孙国华 106、张克勇和周国华 107应用博弈论对2个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协调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方法。李新军和达庆利108研究了由1个制造商和2个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在不同博弈方式下三种竞争模式下的收益。结果表明,当一个零售商具有中等决策权时,制造商和具有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利润最大,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也最大,从而有利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2)信息不对称下的闭环供应链契

45、约研究上述研究均是在信息对称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关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目前仍较少,主要是针对回收市场、回收成本等参数信息不对称时闭环供应链或逆向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进行研究。肖迪和黄培清 109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对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能够获得回收市场真实信息和无法获得真实信息两种情况,设计了提供给第三方的线性合同,并基于报童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结果表明,回收市场情况的差异越大,制造商通过信息解释的获利越多。韩小花和薛声家 110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显示原理,研究了回收固定投资规模参数信息不对称下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研究表明,制造商可以通过向零售商收取与制造成本相同的批发价

46、和一定的特许经营费用达到合作目的,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可获得更多的利润。针对逆向供应链的契约设计,王玉燕 111,任尚涛 112给出了零售商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逆向供应链的定价策略。顾巧论和陈秋双 113应用委托代理理论,针对回收商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建立模型,求解得到了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最优合同。张克勇、周国华 114研究了有两家零售商和单一制造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比较分散和集中决策模型的最优结果,提出了收益分享协调定价策略。晏妮娜、黄小原 115在随机需求量和随机回收量条件下,建立基于第三方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模型,比较三种不同分散闭环供应链系统的优化策略。韩小花、薛声家 116在

47、回收固定投资的规模参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并与对称信息下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比较。杨华、马飞等 117通过将制造商对其他零售商回收的废旧产品在处理所得的收益作为辅助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研究逆向物流系统中激励机制问题。王文宾、达庆利 118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通过设立奖惩机制引导制造商进行回收,并建立3个决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徐峰、盛昭瀚等119对再制造产品具有不同接受度的异质性消费群体分别建立了再制造产品差异化定价模型和单一定价策略模型。张克勇、周国华 120利用博弈理论,建立了不确定需求下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中的定价模型,他们又对非

48、对称信息下该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张克勇、周国华 121研究了在两个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晏妮娜、强伟等 122考虑环境立法对废钢回收的奖惩,在随机需求条件下研究了废钢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马飞、杨华等 123研究了在零售商运营成本连续分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问题。孙宝凤、杨华等 124通过建立闭环供应链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确定了激励合同中最优激励强度系数的数量关系。曹俊、熊中楷 125在考虑新制造件质量水平和再制造件质量水平的内在关系、新制造件对再制造件的数量限制条件、不同消费者对产品单位质量价值评价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研究闭环供应链中垄断制造商向市场引入再制造件时的价格和质量水平决策,以及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产品的一级价格歧视策略。张建军、霍佳震等 126研究了两阶段闭环供应链中的最优决策,同时设计了关税策略和批量折扣策略两个协调策略。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估该领域主要研究涉及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