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12682.docx

上传人:you****now 文档编号:631141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126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126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126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1268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闭环供应链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管理的发展,自2000年始,国外学者已发现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其实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闭环供应链思想的提出使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突破了开环物流系统的范围,闭环供应链并非仅仅是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简单加总,而是二者的有机合成。闭环供应链所面向的系统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供应链,它不是简单的“正向逆向”,涉及从战略层到运作层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远超过正向供应链。如何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进行有机集成将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今后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关键字】闭环供应链;正向物流、逆向物流供应链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其相关理论研

2、究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有力推动了企业界管理模式的转变,成为企业通过协调方式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的有力武器。但这一阶段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的正向供应链进行优化配置,其物流活动从供应商供应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交付于客户结束。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产品回收再利用中蕴藏的经济机遇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对逆向物流的关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但直到90年代末,国内外学术界均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分别研究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因此在这一阶段,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开环物流系统的基础之上。然而自2000年始,国外学者已发现正向供

3、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其实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闭环供应链思想的提出使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突破了开环物流系统的范围,如何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进行有机集成将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今后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一、闭环供应链的概念与目标V. Daniel R. Guide, Jr认为:闭环供应链是这样一种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活动,它还要考虑产品的获取与回收、再利用、以及回收产品的分销处理。从这一点来说,闭环供应链与逆向物流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考虑产品的回收、利用、再制造、再分销等环节。Karl Inderfurth以及Ruud H.Teunterii撰文指出,闭环供应链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回收产品恢复、再制造,这

4、个回收产品可能来自客户(产品使用者),也可能来自供应链其它环节如生产缺陷、副产品、分销渠道过程中的缺损等,闭环供应链这个特点是与传统供应链最显著的区别。产品回收、再利用过程就是逆向物流过程,因此闭环供应链中这一逆向物流特点是对传统供应链的补充。Bloemhof-Ruwaardiii认为供应链中的逆向过程包含了三个层次上的物流活动:废弃品从最终用户返回到生产者的物理活动(包括收集和运输);生产者将废弃品转化成可用品的活动;针对废弃品再利用进行的产品再设计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实现废弃品再利用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而后一个层次则是确保前两个层次的活动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活动,三个层次所包含的物流活动

5、有:(1)废旧产品的回收;(2)废旧产品测试/分类;(3)再处理,其中包括产品层的再利用、零部件层的再利用以及原材料层的再利用(4)最终处置,即将不可再利用的产品进行填埋或焚烧(5)再配送,将经过再处理阶段的产品配送到相应的需求市场,各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Krikkeiv指出实施闭环供应链的目标是通过产品的循环利用再生,来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同时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给顾客适当的服务。Geyer和Jacksonv也指出闭环供应链的目标有两种:一是经济目标;另一个是环境目标。赵晓敏等人vi认为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

6、展,尤其在构筑“强环境绩效”优势方面,闭环供应链管理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二、闭环供应链的驱动因素Klasson和Mclaughlinvii的一份研究充分表明,通过积极致力于环境管理,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两人通过162家公司的实证分析,认为环境绩效与企业获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强的环境绩效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反之,较差的环境绩效将对企业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闭环供应链管理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产品的循环再利用,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品的垃圾排放量,从而带来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Min与Galleviii通过对美国采购经理实践的调研,企业逆向供应链管理的动力主要还

7、是降低末端处置的责任和满足法规要求,而不是建立环境合作伙伴关系,当采购企业选择供应企业时关注再循环而不是在使用或者源头减少。由于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不一致,发展闭环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张群,戴淑芬ix指出环境污染导致的外部不经济,迫使国家开征绿税或者实施许可证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成员单位必须在产品设计、生产、配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重新权衡,考虑降低污染和废物的回收利用,从而客观上推动了闭环供应链的形成Roland Clift和Lucy Wright x利用手机产业的大量数据,得出供应链每一阶段的价值增值与对环境的影响是不成比例的结论。他们提出随着供应链的延伸,各阶段

8、对环境影响与价值增值的比值是越来越小的,说明了实施逆向物流延长供应链,实现商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有很大的意义。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至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产品消费后阶段的回收、再循环和最终处理处置,可以促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保护。Roland Geyer等 xi指出: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回收法律,如欧洲报废汽车(ELV)及废弃电气与电子设备(WEEE)指令,消费者对于产品回收政策和环保产品管理希望的增加,第三方回收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这些都意味着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越来越需要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管理自己的产品。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

9、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有时更是为了一些非经济因素。Margarete A.Seitz等 xii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的再制造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由OEM承担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领域,OEM进行再制造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产品回收的动机,比如伦理和道德责任,环境立法,以及直接的经济动因(再制造的盈利性),更多地是为了市场占有量,品牌保护以及产品售后服务中对备件的需求,特别一些处于消费后阶段的即将退市的产品,企业需要提供足够的备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多数注重的是闭环供应链的闭环结构特征,较少涉及闭环供应链的定义。此外,从现有文献来看,虽然学者们都提到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活动存在

10、影响,但是多为定性分析或文字分析。三、闭环供应链的模式与设计根据回收方的不同,Savaskan等人xiii在由零售商销售产品的情形下将闭环供应链分成3种模式:1)制造商回收模式;2)零售商回收模式;3)第三方回收方式。而姚卫新xiv年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闭环供应链的形式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制造商直销的情况,具体分为5种模式:1)零售商销售零售商回收;2)零售商销售制造商回收;3)零售商销售第三方回收;4)制造商直销制造商回收;5)制造商直销第三方回收。Fleischmannxv等人将闭环供应链根据产品再生形式则将其分为了大批量循环网络、组装产品再造网络和重用网络。Krikkexvi等人在不同的制

11、造形式和回收目地的基础上,定义了7种闭环供应链模式,分别是:1)旋转模式;2)混合制造模式;3)批量回收模式;4)逆向分销模式;5)服务维修模式;6)交易维修模式;7)循环补偿模式。Guidexvii等人依据偶发事件管理来分析影响闭环供应链的因素,将其分为依照库存的再造模式(Remanufacture-to-Stock, RMTS)、依订单的再组装模式(Reassemble-to-Order, RATO)和依订单的再造模式(Remanufacture-to-Order, RMTO)。其影响因素与模式匹配如表1所示:表1 影响整体计划的关键因素和闭环供应链模式的匹配因素RMTSRATORMTO回

12、收数量高中低回收所需时间不确定某种程度上可预预测某种程度上可预预测回收质量有限制不确定完全不确定产品的复杂性低中中高高测试及评估的复复杂性低中中高高再造的复杂性低中中高高为了建立高效的的逆向物流系系统,Fleeischmmann等人人xviiii于于1997年年提出了逆向向物流网络设设计应该考虑虑的三个方面面:1)逆向向物流的参与与者。逆向物物流的参与者者可能是原来来的正向物流流的渠道成员员(如制造商商、销售商、物物流服务商等等),也可能能是专门的第第三方服务商商(如再生商商,废旧品收收集中心)。22)逆向物流流的处理环节节(如收集、测测试、分类、拆拆分、重用等等)及实现方方式。3)正正向物流

13、的渠渠道与逆向物物流渠道之间间的关系。目目前对闭环供供应链设计多多是基于物流流网络设计的的。根据参与与者的不同,闭闭环供应链中中逆向物流网网络可以呈现现出两种结构构:开环结构构和闭环结构构xixx、xx。开开环结构主要要指回收的物物品不回到初初始的生产商商而用于其他他企业,此时时逆向物流独独立于正向物物流渠道;闭闭环结构主要要指回收的产产品或包装材材料回到原来来的生产厂商商,此时逆向向物流渠道与与原来的正向向物流渠道相相互关联,形形成封闭的物物流系统。对对于开环的逆逆向物流网络络设计,根据据回收来的废废旧品的可利利用程度可以以分为:1. 直接再使使用产品的逆逆向物流网络络设计。此时时网络的功能

14、能主要是收集集、运输和存存储,研究的的关键问题是是如何确定仓仓库地点和运运输计划,所所建立的模型型类似于传统统的MILPP模型。Krroon和VVrijennsxxxi针对对某荷兰物流流服务商的案案例进行研究究,提出包装装箱的逆向回回收系统,对对空包装箱的的运输、维护护和存储问题题进行统一规规划。Gohhxxiii,CCraniccxxiiii和和Trunkkxxiiv也做做了类似的研研究。2. 可拆卸的再再造产品的逆逆向物流网络络设计。由于于回收物品质质量的不确定定性,从而导导致其中可再再利用零部件件的不确定性性,故此时问问题的关键集集中于对回收收物品的检测测、修复、再再造生产设备备的选址上

15、。LLi-Hsiing Shhihxxxv针针对台湾政府府实施的废旧旧电器回收系系统建立了逆逆向物流网络络的混合整数数规划模型,其其目标是实现现包含运输成成本、生产成成本、新设施施固定成本、回回收成本及最最终处置成本本在内的总成成本最小化。此此外,Pocchampaally和GGuptaxxvii提出三三阶段数学规规划方法用于于逆向物流网网络设计以实实现产品再造造过程中获得得最大的经济济价值。3. 原料再生生的逆向物流流网络设计。由由于再生往往往采用化学、生生物的方法而而改变了原来来物品的物理理提醒,所以以此时的关键键问题除了传传统的仓库选选址外,还集集中在再生设设备的选址和和处理能力的的确定

16、上。BBarross等人xxxvii设计了建建筑垃圾沙子子的在循环网网络,其中包包括对沙子进进行分类和存存储干净沙子子的地区仓库库以及负责重重污染沙子清清洁和存储的的处理工厂,作作者建立了两两级MILPP选址模型,并并利用启发式式算法确定仓仓库和工厂的的数量及位置置。类似的研研究还有地毯毯的再循环网网络设计xxviiii、xxixx。对于闭环环的逆向物流流网络设计,FFleiscchmannn等xxxx第一一次全面地分分析了产品再再生环境下的的物流网络,在在对不同行业业产品再生案案例研究的基基础上,从产产品、供应链链和资源三个个维度考虑产产品再生条件件,并根据集集中化程度、网网络层次、与与其它

17、网络的的关联、开环环/闭环结构构、协作程度度五个方面对对产品再生网网络进行分类类。进一步明明确两类具有有闭环结构特特征的物流网网络:包装物物的直接再使使用网络和OOEM负责的的产品再造网网络。Fleeischmmannxxxi又根据OOEM是否负负责对产品回回收再利用,分分为OEM管管理的逆向物物流网络和由由第三方进行行管理的逆向向物流网络;并进一步指指出OEM网网络属于闭环环供应链网络络。Krikkke等人xxxiii总结结了传统供应应链的设计原原则,并指出出了实施闭环环供应链还应应遵守新的原原则,见表22。表2传统供应链链和闭环供应应链的设计原原则传统供应链(正正向开环)闭环供应链1、将物

18、流纳入入公司战略1、以可持续发发展的标准来来约束供应商商2、全面组织物物流2、利用会计系系统对产品或或服务在其整整个生命周期期内的成本及及环境影响进进行核算3、充分利用信信息3、善于利用各各种管理工具具4、强调人力资资源4、开拓新市场场5、组成战略联联盟5、应付额外的的不确定因素素6、重视财务状状况6、将物流网络络设计和产品品重用形式进进行匹配7、对服务进行行恰当的定位位7、提高再循环环的设计8、注重细节8、提供回收的的质量和数量量9、平衡物流中中的数量10、绩效评估估此外,Krikkke等xxxiiii根据据OEM对产产品回收再利利用的过程给给出了相应的的闭环供应链链结构图,并并指出闭环供供

19、应链管理超超越了以往的的正向供应链链和逆向供应应链管理,其其目的是在减减少废弃品垃垃圾的同时以以较低成本提提供客户服务务。由于同时时考虑正向和和逆向供应链链,因此整个个物流活动中中存在强烈的的交互作用。在在详细分析闭闭环供应链与与传统正向供供应链的不同同后,提出适适合于闭环供供应链的设计计原理。Krrikke等等xxxxiv在在设计冰箱的的正向物流和和逆向物流网网络时,给出出闭环供应链链更为一般的的形式,并在在MILP模模型的基础上上开发了双向向集成的网络络建模架构,该该模型包含多多个优化目标标,不仅考虑虑了正向和逆逆向供应链的的总成本问题题,还考虑了了供应链对环环境的影响问问题。Jayyar

20、amaa等人xxxvv对美国国电子设备再再制作公司的的物流网络结结构进行了研研究,根据对对旧产品或核核心部件的收收集、再造和和再分销等流流程处理,在在假设消费者者对再造品的的需求与其对对旧产品的处处理无关的条条件下,从投投资、运输、处处理、成本等等因素,建立立了一个确定定仓储容量和和位置的MIILP模型,以以确定网络结结构中最优的的机构设置数数量和设置地地点。目前,对对闭环供应链链的研究文献献大多数属定定性分析,为为数不多的定定量分析也集集中在闭环供供应链的网络络设计上,对对于闭环供应应链节点企业业间的协调关关系涉及较少少,只有Saavaskaanxxxxvi比较了4种种闭环供应链链模式下的成

21、成员间决策和和收益,即由由零售商回收收、制造商回回收、第三方方回收及制造造商和零售商商的集中决策策,研究指出出在集中决策策时整体利益益最大,但在在分散决策时时,由零售商商回收时回收收率较高且利利润最大。四四、闭环供应应链绩效分析析闭环供应链链的本质在于于闭环,即回回收与再处理理。逆向渠道道是收集和运运输用过的产产品和包装物物的渠道,它它可以应用传传统的正向物物流的渠道也也可以通过单单独的逆向渠渠道,或者正正向渠道与逆逆向渠道的结结合。Fleeischttnenn等等人xxxxvii认为建立立一个高效的的逆向物流系系统,决策者者需要考虑以以下问题:谁是逆向物物流系统的参参与者,也许许是正向物流流

22、的参与者(传传统的制造商商,零售商,以以及物流服务务商)和一些些特殊的参与与者(二手物物料的处理者者和物料设备备修复者),这这些区别对正正向物流与逆逆向物流整合合有着很大的的限制作用。逆向物流系系统包括哪些些功能(收集集、测试、分分类、运输、拆拆卸、修复或或处理等)且且在何处实现现?正向物物流与逆向物物流渠道的联联系是什么?然而闭环供供应链系统能能否充分发挥挥其作用,不不仅取决于闭闭环供应链的的组织结构,也也取决于闭环环供应链上个个节点企业之之间的运行机机制,即如何何在既定的组组织结构的基基础上优化供供应链成员以以及整体供应应链绩效。PPrashaant Yaadav等 xxxxviii以Mc

23、GGriff运运输公司为背背景,研究了了闭环供应链链环境下如何何通过运输公公司和轮胎改改造商之间的的收益共享合合约设计来增增进废旧轮胎胎的再造率进进而增加运输输车队车辆的的成本节约。侯云章等xxxix研究了单周期产品的闭环供应链协作与利润分配问题,供应商提供回收价格,供应商和零售商两者协作,进行联盟定价和订货决策,以此来鼓励零售商采用基金的库存和销售价格,从而使达到双赢。Chang Hwan Lee等xl研究了有限个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报童模型中的退货策略,文章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改进分散系统的供应链绩效,使其最优订购和退货数量能达到集成供应链的水平。王玉燕等xli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

24、环供应链(CLSC)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论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非合作模型的均衡解和合作模型的均衡解,进一步对两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模型中,制造商、零售商均为独立的决策者,其目标为各自利润的最大化。决策过程如下:一方面,制造商基于市场分析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进而确定批发价格;另一方面,制造商制定废旧品的回收计划,确定回收价格。零售商根据制造商的定价策略,确定相应的零售价格和废旧品的市场回收价格使其利润最大化。R.Canan Savaskan等xlii认为逆向渠道的选择标准主要是各成员的绩效水平,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水平,产品回收率以及对前向供应链的影响,特别是价格,如

25、批发价和销售价格的影响。在以再制造为二手产品再生形式的闭环供应链中,距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商回收模式是制造商的最优渠道选择,同时,在零售商负责回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把批发价与回收率相联系来促使零售商对回收投入的努力。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消费者缺少将废旧产品送交到回收机构的动力xliii,Savaskan提出当消费者返还一单位的废旧产品,回收机构对其支付一定的回收价,将会促进产品的回收。但是该文为了便于分析进行了诸多的假设条件,比如回收单位二手产品的边际成本是与回收规模无关,仅考虑由一个回收机构来承担回收工作并且每一个回收机构回收单位产品的成本都是一样的。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R.Canan Sav

26、askan等xliv讨论了存在多个零售商竞争的情况下制造商的回收渠道选择问题,认为支付给零售商们的回购支付(take-backpayment)可以提供批发价格定价灵活性,从而在不同盈利能力的零售商之间形成价格歧视。但是在Savaskan的这两篇文章中,作者在模型的构建中将回收努力等同于回收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文中重要概念的正确理解。五、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学者们多数将复杂的供应链简化成链式结构,然而供应链实质上是由多个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实体构成的一个分布式的、柔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由具有不同利益成员的组成,而且多产品、多层次,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供应链网络结构,此时既要考虑供应链成员的独

27、立决策行为,又要考虑到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所达到的是各方都满意的均衡状态。在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目前尚未多见,主要集中在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的Anna Nagurney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变分不等式。变分不等式作为研究均衡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最初起源于研究一类力学问题中定义在无穷维空间中的偏微分方程,它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的均衡问题以及城市交通网络建模等问题中。Nagurneyxlv首先通过市场均衡网络概念,运用变分不等式方法同时考虑了市场中各层市场成员的个体独立决策行为以及与网络成员之间的交互影响,建立了多层市场均衡网络

28、模型。Nagurney等人xlvi、xlvii用有限维变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了弹性需求和固定需求的多准则交通模型,并将其运用于电话和电子购物网络研究。杨跃翔等xlviii在Nagurney等人的基础上考虑了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现货交易市场时的情况,第一次利用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制造商可以利用现货市场第二次补充采购,供应商可以利用现货市场第二次销售情况下的两阶段供应链网络均衡,建立了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决策模型,设计了模型均衡解的求解算法。Nagumey等人xlix用变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了由同质产品生产商、零售商和需求市场组成的弹性需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分析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

29、给出了求解算法和算例。Dong等人l用变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了由同质产品生产商、零售商和随机需求市场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分析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给出了求解算法和算例。Zhangli从供应链经济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及供应链竞争问题。邓宁等lii研究了由制造商-零售商-消费市场所组成的三层供应链网络模型,但是该文仅仅对模型进行了构建,对模型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没有进行证明。以上关于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中,均没有考虑逆向供应链的产品回收问题,更没有涉及到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的结合问题。在2005年,Nagumeyliii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30、E上发表一篇文章,该文考虑了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的逆向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电子电器废弃物的来源,废弃物回收商,废弃物处理商以及需求市场中的消费者。Davidliv在该文基础上,将前向供应链网络与逆向供应链网络相结合构建了制造商-消费市场的双层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然而David并没有考虑前向供应链中的交易费用问题,且模型中没有对未被回收的废弃品的处理问题予以正确的表示。六、闭环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机遇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闭环供应链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大多数企业认为实施闭环供应链会增加额外的运作成本(回收成本、再处理成本、检验/测试成本等),故企业关注废旧产品回收,势必

31、会影响主营业务的顺利发展,导致企业利润急剧下滑;但少数企业认为实施闭环供应链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机遇,通过对生命周期的管理,不仅可以使产品得到最大程度的物尽其用,还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建设能源消耗,构筑“强环境绩效”优势,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lv。Geyer和Jacksonlvi指出实施闭环供应链中的难处:1)回收产品上的困难;2)产品再造过程中技术或经济上的不可行性;3)缺乏相应的二手市场。赵晓敏等人55指出闭环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下4种:1)产品信息收集浩大;2)废旧产品回收成本高昂;3)废旧产品的返回具有高度不确定性;4)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协调困难。同时赵晓敏等55采用

32、各种变形的合同形式,大大扩展了关于供应链协作的研究视野。在闭环供应链的逆向过程中,最终用户极度分散,因而废旧品的回收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回收即意味着要对大量废旧品进行运输,这往往导致运作成本十分高昂,特别是对于直接从消费者市场回收产品的情况来讲,如何有效的设立回收方式和运输方式,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很多回收商利用设点回收的方式,将一部分运输的活动交给消费者,从而减少了自己的工作量。另外,当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重合度高时,利用正向物流的渠道来进行回收也是很有效率的方式。此外,由于闭环供应链管理要求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此企业要对产品的结构,所使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类型、

33、数量及其经济价值,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不同零部件或原材料的装配方式,以及再生技术可行性和法规限制等都要做到全方位了解,从而对需要再造的产品进行回收,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和资料再利用率。然而现实的问题是,这些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领域或者分散在不同的供应链企业中,因此所需要的信息在许多情况下难以有效获得,特别是当产品用到了成千上万种原材料,并由数百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时,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同时,闭环供应链中的逆向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于传统供应链,逆向渠道的高不确定性导致了闭环供应链管理及回收活动运作上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逆向废旧产品流在返回时间、返回地点、返回数量和质量方面具有高不确

34、定性,这使得回收活动难以预测和管理,很难保证产品的回收率。在闭环供应链中,测试/分类对废旧品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回收来的废旧品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才能确定其下一步要流向的再处理设施点。在这一阶段,回收者主要权衡的是运输成本和测试/分类所需的设备投资问题:一方面,在逆向渠道中尽早地对回收品进行测试,可以避免对无法再生利用的废物的不必要运输,从而有助于节约总的运输成本;但另一方面,测试/分类活动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和有技能的员工,而尽早测试的分散式方法则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从减少设备和人员投资的角度讲,集中式的测试/分类方法又较为合适。尽管实施闭环供应链要面临巨大挑战,但也有不少具有战略眼光

35、的企业从中过得了巨大的效益,例如施乐(欧洲)公司,柯达公司等。Klasson和Mclaughlinlvii的一份研究亦充分表明,环境绩效同企业获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通过致力于环境管理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七、总结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诸国研究较早,且己取得丰硕成果,随着我国对于资源紧缺性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实际应用的推动之下,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将成为供应链领域的新的热点。V. Daniel R. Guide Jr, Lud N. Van Wassenov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practice and potential J. Int

36、erfaces, 2003, 33 (6) 1-2;ii Karl Inderfurth, Ruud H. Teunter.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M. London: Econometric Instiute Report EI, 2001: 39-40;iii Bloemhof- Ruwaard, J. B., P. van Beek,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

37、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5, 8(85): 229-243iv Krikke, H., Pappis, C. P., Tsoulfas, G. T., Bloemhof-Ruwaard, J., Design Principles for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 Optimizing Economic Log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2001, INSEAD. Retrieved April 28, 2004 from

38、http:/www.insead.edu.v Geyer, R., Jackson, T., Supply loops and their constraints: The industrial ecology of recycling and reuse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4, 46(2): 55-73.vi赵晓敏, 闭环供应链管理我国电子制造业应对欧盟WEEE指令的管理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8: 48-55 .vii Klassen R, McClaughlin C.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

39、l management on firm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Science, 1996, 42(8): 1199-1214viii Min H, Galle WP. Green Purchasing Strategi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7, 11(9): 10-17ix张群, 戴淑芬. 现代环境经济学派及其理论J. 世界经济, 1995, 46(4): 26-30x Roland Clift,

40、Lucy Wright.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Added Value along the Supply Chain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0, 6(7): 281-195xi Roland Geyer, Luk N. Van Wassenhove, et al. The Economics of Remanufacturing Under Limited Component Durability and Finite Product Life

41、 Cycl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1): 88-100xii Margarete A, Seitz.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motives for product recovery: the case of engine re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7, 15(1): 1147-1157xiii Savaskan, R. C., Bhattacharya, S., Van Wassenhove, L.N., Channel choice and c

42、oordination in a re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 1999, INSEAD. Retrieved April 28, 2004xiv姚卫新, 电子商务环境下闭环供应链的原子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学, 2003, 16(1): 65-68.xv Fleischmann, M., Krikke, H. R., Dekker, R., Flapper, S. D. P., A characterization of logistics networks for product recovery.J. Omega, 2000, 28

43、(6): 653-666.xvi Krikke, H., le Blanc, I., van de Velde, S., Creating value from returns: The impact of 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 on circular supply chains-and reverse.J. Waste Management& Research, 2001, INSEAD. Retrieved April 28, 2004 from http:/www.insead.edu.xvii Guide, V. D. R., Jayaraman,

44、 V., Linton, J. D., Building contingency planning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with product recovery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1(3): 259-279.xviii Fleischmann, M., Bloemhof-Ruwaard, J. M., Dekker, R., vanderLaan, E., vanNunen, J. A. E. E., VanWassenhove, L. N., Quantitative models

45、for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16-1997, 103(1): 1-17.xix Fleischmann, M., Krikke, H. R., Dekker, R., Flapper, S. D. P., A characterization of logistics networks for product recovery.J. Omega, 2000, 28(6): 653-666.xx Fleischmann, M., Reverse Logistics N

46、etwork Structures and DesignR. 2001.xxi Kroon, L., Vrijens, G., Returnable contrainers: an example of reverse logistic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5, 25(2): 56-68.xxii Goh, T. N., Varaprasac, N., A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life-

47、cycle of reusable containersJ. Iie Transactions, 1986, 18: 42-47.xxiii Crainic, T. G., Gendreau, M., Dejax, P., Dynamic and stochastic models for the allocation of empty containers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3, 41(1): 102-126.xxiv Trunk, C., Making ends meet with returnable plastic containersJ. Material Handling Engineering, 1993, 48(10): 79-85.xxv Shih, L. H., Reverse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for recycl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computers in Taiwan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电力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