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62640.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5100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二则626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二则626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二则626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二则62640.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三、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四、教学多媒体多媒体五、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自学第一环节:激趣导入一、 激趣导入 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

2、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第二环节:目标展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第三环节:自主尝试1作者简介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

3、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2读准字音鲲(kn)徙(x)抟(tun) 南冥(mn) 濠梁(ho )鲦 鱼(tio)3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4、古今异义天池: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 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子: 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4一词多义5、 特殊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去以六月息

4、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二)探究展示北冥有鱼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参考译文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

5、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6、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1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

7、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第五环节:展示质疑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 坚定有力。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

8、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 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第六环节:点拨提升北冥有鱼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 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2.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 (“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

9、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第八环节:课堂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六、板书设计 庄子二则鲲鹏形体鲲鹏活动 有所待鲲鹏高空俯视情境惠子力辩 求真 拘泥庄子巧辩 尚美 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