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0615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品文档】第 16 页 六 年级 上 册 第八 单元整体备课单位: 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时间:2016.10.16备课人:卢兴梅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文章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伯牙、子期真挚高尚的友情。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贝多芬伟大、高尚的情怀。蒙娜丽莎之约细致介绍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表现了艺

2、术品的永恒之美和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力。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四篇课文让人领略到了艺术的伟大魅力,使人幸福,给人鼓舞,教人向上。语文园地也根据单元主题作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说说写写身边的艺术,可以是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某件艺术品或者艺术形式等等,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中写作方法和表达感受的方法,体会艺术的伟大魅力。“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欣赏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日集月累”教导学生读

3、准这些词语,帮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能,他们能够通过作品语言的描述,自主、合作、探究文字后面蕴含的深层意义,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但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各种艺术形式距离农村孩子的生活较远,因此在授课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同时在教授新课开始,通过欣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讲授文章过程中,

4、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成为文本的主人,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魅力的感悟。 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各种艺术形式的美,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文章中心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5、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体会艺术的魅力。单元读写训练重点:一、 阅读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5、展现艺术美的手法,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体会艺术的魅力。2. 学习抓住重点语段表现艺术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表达的人物精神和思想感情。二、表达能力训练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三、习作训练点:1.能抓住艺术作品的特点或者具体的学习过程进行写作。2.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例描写艺术作品的特点或学习过程,展现艺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课时总数:9课时单元教学具体安排:内 容(课题,含课外阅读补充等)所需课时数承载的单元读写训练点(没有承载单元读写训练点的内容,可针对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语言学习目标)落实语言训练点的措施伯牙绝弦阅读主

6、题丛书:琵琶行(节选)小练笔:一年之约已到,等待伯牙的却是子期去世的消息,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此情此景会让他想起什么?他又会对子期说些什么?2课时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通过练笔,感受朋友间的真挚感情。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1. 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恰当;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弄懂课文意思。2. 通过品读语言钟子期对于伯牙鼓琴的评价“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以及琵琶行(节选)中对于琵琶曲语言的描写,

7、体会文言文中通过语言文字展现艺术魅力的提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兴趣。3. 通过阅读伯牙在钟子期死后摔琴的故事情节,体会知音难觅的朋友间的真挚情谊。4. 小练笔:一年之约已到,子期却已去世,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此情此景会让他想起什么?他又会对子期说些什么?走进人物内心,展开想象,请你替伯牙给子期写一段话。通过练笔进一步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自主阅读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2课时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2.学生能用一句话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

8、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同时结合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了解贝多芬对艺术的热爱、对命运的不屈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九自然段,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结合蒙娜丽莎之约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1. 抓住第九自然段贝多芬演奏月光曲兄妹俩的反应,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写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结合蒙娜丽莎之约5-7自然段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实写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2. 通过反复朗读皮鞋匠想象勾画出的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云涌体会作者借助联想把乐曲的美用文字表

9、达出来,将音乐的舒缓、明快、悠扬、起伏描写的生动传神。3. 训练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爱之情,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了解贝多芬对自己、对命运的态度,感受贝多芬高尚博大的情怀。我的舞台阅读主题丛书梅兰芳练跷功1课时1、 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和抓住文章中心的能力。2、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并画出相关语句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中心的写作方法。2、结合主题阅读梅兰芳练跷功,体会作者和艺术大师们学艺的艰辛以及非同寻常的勇气和毅力。1、 快速读懂文章意思,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画出作者

10、的具体的舞台,体会作者和戏剧大师们在学艺过程中的艰辛和非比寻常的勇气、毅力。3、 结合主题阅读梅兰芳练功,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具体事例,体会学习分事例写作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语文园地四3课时口语交际能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向同学介绍一种或几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品。习作1、 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实和联想结合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表现出艺术品的特点和带来的震撼力。2、 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时,要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中心的写作手法,内容具体,感情真挚。1、运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艺术品或者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该艺术

11、品或艺术形式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写出真实情感。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5、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行练笔写作。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2.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3.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过

12、程:一、谈知音,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知心朋友吗?我们常把知心的朋友叫什么?对,知音。知音就是知已、能赏识自己的人。常言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古流传、悲壮感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板书课题)二、初读文,感知音。1、齐读标题:注意“弦”字的读音。“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胆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绝”的意思,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2、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请大家自由读两遍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基本意思。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读书效果,提问个别学生,随机点评,要读得字正腔圆,发音完整,吐字清晰。4、文言文言简意赅,但是却很有

13、味道,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来它的抑扬顿挫,根据老师的提供出来停顿符号练习有节奏的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5、检查有节奏朗读,老师指导。然后有节奏的齐读课文。三、懂文意,悟知音。1、看图识人。(PPT展示)(1)图中俩人是谁?(2)他们正在做什么?(3)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文那一句道明了这两个人的特长?2、介绍伯牙。3、让学生说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善”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5、指导朗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提醒

14、: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两个语气词的含义,注意“善哉”、叠词和“兮”的读法。)师生互动: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钟子期的话。(读出高山屹立于天地之间、江河奔腾于大地之上的气势。)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既然如此,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只高山流水,他如果想到了“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袅袅炊烟、绵绵春雨”子期能否听出来里面的含义呢?(老师引导,学生逐一回答。)7、师总结:这才能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说他们是一对知音。 那就让我们一边聆听这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一边读出来这段文字吧。(出示课件,配乐配画

15、面感情朗读)先找一生读,再齐读。过渡:伯牙也曾经给楚王弹奏过高山流水,可是,正当伯牙从自己的琴声中陶醉过后去看楚王的时候,却发现楚王睡着了。那时候,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多少年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偶然间却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人,他的琴声、他的抱负,终于有人能懂了,他的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话,他会说什么?(找学生回答)师: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说不完的话啊,于是二人约定,明年中秋重相聚四、入情境,品知音。1、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

16、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2、(出示句子)找两个学生读,师范读,再齐读,注意停顿。理解句意。3、世上再无知音,无人能够听出自己心灵倾诉的痛苦。如今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他不堪承受无人理解的日子。所以“伯牙谓世”(引导再读结尾)。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学生回答)4、此时,面前山水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他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他此时会想起什么、会说什么呢?(指导方法: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现在的悲痛心情。)5、小练笔:(出示课件画面音乐、练笔)师:伯牙闻听子期已死的消息,如五雷轰顶,眼前高山依旧巍峨,流水

17、依旧奔腾,明月依旧清幽,清风依旧轻柔,杨柳依旧飘浮,往事历历在目,琴犹在,人已去。(子期死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此情此景会让他想起什么?他又会对子期说些什么?走进人物内心,展开想象,请你替伯牙给子期写一段话。)6、 作品展示,老师评价。7、拓展阅读:全文虽然仅仅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其实在古人的文章中,通过音乐传情的作品很多,打开主题阅读琵琶行,读读其中对于乐曲的描写,体会语言文字展现的音乐魅力。五、作业布置搜集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和表现朋友之间纯真友谊的小故事 。下次上课给同学们读一读,

18、讲一讲。月光曲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结合月光曲第九自然段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结合蒙娜丽莎之约5-7自然段对画像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理解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 结合月光曲第九自然段和蒙娜丽莎之约5-7自然段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感受艺术的伟大魅力。教学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

19、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等词语。边读边思考故事讲了什么?课文讲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自学指导(二)自由读文,弄清贝多芬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你体会到什么?1、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

20、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第二课时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

21、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自学指导: 读重点句子体会“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1、(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

22、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2、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

23、,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2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

24、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四、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师: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联想是由事物引发的,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本文作者在描写月光曲的美妙时,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了出来: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作者借助联想把乐曲的美用文字

25、表达了出来,将音乐的舒缓、明快、悠扬、起伏描写得生动传神。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会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表达更充分。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不仅仅是月光曲运用了实写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蒙娜丽莎之约中作者在欣赏这幅名画时也运用同样的手法,将这幅画写写的栩栩如生,让我们身临其境。5.PPT展示蒙娜丽莎画像,学生自主学习蒙娜丽莎之约5-7自然段对于画像的具体描写,分别画出实写和联想的部分,进一步体会联想的作用。五、师:贝多芬无偿地为兄妹俩(板书兄妹俩)弹了一曲又一曲。第二次弹奏的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什么力量让贝多芬那么辛苦的为兄妹俩演奏?学生回答。(答案预设:贝多芬高尚的个人魅力)教师总结:这么

26、著名的一位音乐家可以为穷苦的兄妹弹琴,正是因为他对于贫苦人民的深厚感情,才有那么流传永世的伟大作曲。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让我们记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感谢他用音乐这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在月光曲的美妙旋律中再一次聆听贝多芬的伟大灵魂吧。我的舞台和阅读主题丛书梅兰芳练跷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说一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2. 结合梅兰芳练跷功体会戏剧大师们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学习通过分事例写作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说一

27、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结合梅兰芳练跷功体会戏剧大师们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教学难点:3.学习通过分事例写作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播放评剧导入,直奔主题1、导入:课件播放播放评剧选段花为媒(PPT播放),导入课题。2、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她就是评剧,是我国戏曲的一种,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等地。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名曲选段花为媒。3、有一位小女孩从娘胎里就被评剧深深吸引。她就是新凤霞的女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的舞台的作者吴霜。4、板书课题、释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齐读课题,师问:课文中吴霜的舞台分别

28、在哪些地方呢?你能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出来吗?学生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吴霜的舞台。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娘胎床上侧台院子客厅3、这么多的舞台都能看到吴霜的身影,说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1、舞台究竟对“我”有着怎样神奇的吸引力呢?让我们从吴霜的各个舞台中去感受吧!2、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在你们小组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学习的风采吧。出示问题:(PPT出示)a、你们最喜欢吴霜的哪个舞台?b、这个舞台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c、读一读、画一画这些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质疑,师巡视指导。四、汇报交流,把握重点。

29、学生汇报交流,师小结。(一)娘胎“大闹天宫”。(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二)床上惊魂。1、手舞足蹈,憨态可掬。(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还咿咿呀呀的乱唱。)2、从小喜欢表演。(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3、赶猫下台,惊魂一刻。(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窜上了床。我为赶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的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三) 侧台学戏。1、每场必到。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板书:热爱)2、选择在侧台看戏。(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

30、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进行说话练习。(四)院子学艺。这样对戏曲“兴味盎然”的小姑娘,来到更大一点的舞台院子学艺又是怎样的精彩呢?1、师傅是怎样“整”我的?(严格训练):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的艰辛。学艺需要什么?板书:勇气与毅力2、奶奶看了师傅这样“整”我有什么表现?为什会有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什么?总结: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是多么的艰辛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光是学艺,我们的学习也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五)客厅认真演戏。1、抗议大师窃窃私语。在我认真演戏时,引来的却是两位大师观众的窃窃私语。窃窃私

31、语是什么意思?在课文找到这个词,读读这句话。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窃窃私语?当小吴霜在客厅这个舞台认真表演的时候,两位大师却在窃窃私语,你觉得他们做的好吗?为什么?2、“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而且要向吴霜那样“老实做人,认真演戏”五、拓展延伸,感悟中心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舞台感受了小作者对戏曲的热爱,以及她对艺术追求的勇气、毅力与认真的态度。其实不仅仅是作者,每一个艺术大师们都是经过非同寻常的努力才达到他们艺术的巅峰。快速阅读主题阅读丛书梅兰芳练跷功,说说戏剧先生梅兰芳在他艺术的道路上又做了那些努力呢?六、 总结写法 我的舞台和梅兰芳练跷功都是通过分事例描写来表现

32、文章中心的,通过不同的事例,使文章会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有趣。在以后的写作中,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学习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你们的文章更生动、具体、形象。七、总结全文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老师在这送给大家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像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那样,凭着满腔热爱的感情;凭着永不言弃的勇气;凭着百炼成钢的毅力;凭着一丝不苟的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2.学会在叙事中恰到好处地联想和想象。教学重点: 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

33、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读内容,明要求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2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园 艺术品展览厅 艺术故事大联播)把学生分

34、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小组、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四、个人陈述1.小组推举代表上台介绍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要求: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仪表大方 抓住艺术品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评出优秀小组学生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谈感受。第二课时一、画面导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并做简单的介绍。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二、小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的参加艺术活动的照

35、片或自己喜欢的艺术。1、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2、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3、指名上台介绍教师请小组内推举的学生上台介绍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带上,边介绍边向同学展示。三、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在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时要注意按顺序、有条理,要大胆发挥想象,并要写出自己对这件艺术品的感受。第三课时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第四课时 习作修改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36、 集体点评,创新行文1自评自改。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兴趣的赏艺内容、参加艺术活动的过程,对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介绍时一定要有条理,然后自己动笔进行修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受环节)2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1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利用投影展示作品,教师及学生作共同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展台出示问题习作(不出现姓名),师生评改。2对照自己的习作,结合大家的评议,学习别人的长处,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学生修改,教师巡视。展示修改的好的作文:提出表扬3教师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