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pdf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30826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三第一单元师说全套教案课题及内容师说总课时数3 学前准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教 学重、难点1、重点: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字词正音:读(du)句读郯(t n)郯城,县名 苌(chng)姓 聃(dn)用于人名,老聃 贻(y )赠送二、解题“说”是古文中

2、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 ( 今河南孟县 ) 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

3、,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 相当于副部长 ) ,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 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

4、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 (韩潮) 。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三、过程设计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

5、文回答下列问题: 人为什么要从师 ? 学者必有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

6、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注:大意对即可。 ) 原文:“学者必有师。”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 “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

7、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3、背诵线索提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之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 )择师标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组对比 (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 ; 其身耻师、替子择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新师道观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4、思想内容: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

8、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5、论证结构: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

9、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四、文言知识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 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 ( 动) 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2、全文串解。板书读(du)句读 郯(t n)郯城,县名 苌(chng)

10、姓聃(dn)用于人名,老聃 贻(y )赠送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 ) 人。生三岁而孤, 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 以后历

11、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相当于副部长 ) ,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随堂测验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4、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i ,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世称 ,卒谥“ ”,作

13、品集有。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 ;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 ;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 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为惑,终不解。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

14、从师而问焉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7、给文中空缺的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

15、、所、且、者、即、夫) 。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16、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 题送李愿归盘谷序 ( 节选) 韩 愈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 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 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

17、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11、对下面加点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我则行之 其于为人

18、贤不肖何如也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A、与的“则”相同,与的“于”不同。B、与的“则”不相同,与的“于”相同。C、与的“则”相同,与的“于”也相同。D、与的“则”不相同,与的“于”也不同。1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1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

19、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1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五、

20、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气,水也 ;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韩愈答李翊书 )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迭。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 ; 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

21、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 王安石上人书 ) 15、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 。 。1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 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B 4、C 二、填空题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6、略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 题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8、C 9、A 10、B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 题11、D 12、B 13、B 14、D 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

22、题15、 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 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16、 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 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 ; 并讲求文章的实用性。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论证手法。【名题讲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 七里之郭,破亡余卒, 破万乘之燕, 复齐墟。攻狄而不下, 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

23、:“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 “将军之在即墨, 坐而织蒉, 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 ! 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战国策齐策六注: 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蒉:草编的筐子。 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夜邑:地名。 淄上:地名。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 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

24、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A、 B、 C、 D、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 师说一课出现较多, 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属“根据、 依靠、凭借”,表“原因”,因此取 B。18、“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B、第二天就

25、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 B项不妥, AC二项也不妥。答案: D 。19、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3 分)( )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 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 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 。教学反思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