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pdf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207122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高二语文上册必修五第一单元逍遥游全套教案课题及内容逍遥游 总课时数2 学前准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 介绍庄子及庄子。2.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 学重、难点1. 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 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 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教学环节一、导语设计:“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2、,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活动 2【讲授】逍遥游第一课时二、解题1. 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 年,死于公元前 286 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有内篇 7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内篇 7 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的主要思想有“

3、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2. 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

4、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

5、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逍遥游第二课时一、导入话题:“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之所在。那么, 什么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之境?这是解读本文的一个切入口。下面我就随着“水击三千,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走进庄子,走进庄子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活动 2【讲授】逍遥游第二课时二、探究对“逍遥游”的理解方法点拨解读议论文,我们常常采用剥洋葱式的方式,层层剖析,披文见义。逍遥

6、游是篇旷世奇文,解读方式自然也不能囿有常规。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从挖掘其思想精髓入手。那么,同学们认为应从哪段开始?(生答:第三段。)重点探究1. 齐读第三段。(在重点语句下作上记号)2. 思考下列问题:这一段中,除了圣人、神人、圣人外,还列举了哪几类人?他们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没有?为什么?明确:一类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或称之以出类拔萃之佼佼者),这四种人自鸣得意,以为生活得很惬意。其实,他们和斥安鸟一样,目光短浅,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无法摆脱各种制约,因此远远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一类是宋荣子之徒,其虽比前四种人高明一些,能置世人的赞誉与责难于度外,认请自物与外物的

7、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但仍未达到逍遥之境。一类是列子之属,其比宋荣子更胜一筹,御风而行,飘然若仙,不汲汲于利,几近于神,然也未臻逍遥之境界。此三者,一言以蔽之,有所待也。待,就是凭借、依靠之意。 德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为利所驱;“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是为名所累。那四种人待于功名利禄,宋荣子“犹有未树也”,修养不够,列子“虽免乎行”,仍要“御风而行”。以上三类人,皆有所待,故不能臻逍遥之境, 至此我们才体悟到真正的逍遥就是“无所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所待”呢?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8、顺万物之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边无边的境界之中)”,即能顺应自然规律,摆脱一切依赖的限制,进入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谈谈你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解。解说:至人,即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李商隐的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中一个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此故事说明天人合一,万物同化的哲理,即忘掉自我)。神人,即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声名地位。 (“

9、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尾于涂中。”此故事说明庄子不愿为功名所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明确:“至人”“神人”“圣人”,这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桎梏之后的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那么这三者是同一境界吗?宣颖在南华经解中说“此三句一篇之主也。第一句又三句中之主也”,三者之中,“至人”为最高之境界。能够做到忘掉自我, 达到天人合人、 万物同化的境界, 还谈什么功与名, 还谈什么生

10、与死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小结:由以上分析可以得之,逍遥游就是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限制,无所凭借,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与物同化,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状态。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种思想追求,是他在现实困境之中的心灵慰藉。4.3 第三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评论(0) 学时重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评论(0) 学时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活动活动 1【讲授】逍遥游第三课时三、分析论证思路1. 学生自由读第一、二段。2. 思考下列问题:第 1 段中列举了哪几类事物?它们达到了逍遥之

11、境没有?为什么?明确:鲲鹏、野马尘埃及蜩与学鸠。形体硕大的的鲲鹏腾空而起,乘海风飞上万里高空,可谓雄奇壮丽,然而它须“海运将徙”“去以六月息者也”,这说明它仍“有所待”,没达到逍遥之境。那么,就更不要说“以息相吹”的野马尘埃和“枪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了。作者举“覆杯水于坳堂之”的故事,旨在说明什么?有什么目的?明确:这个故事说明世上万物处在各种相对的关系之中,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庄子指出,水太浅就浮不起大船,依次推之,风太小就托不起大鹏的翅膀。这说明大鹏展翅高飞,绝云气,背青天,仍有所依靠,仍受到一定限制,只是所依靠、所受限制有所区别罢了。其意图仍在说明大鹏的“有所待”,没达逍遥之境。评说:

12、在第一段中,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又以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表现出它们目光短浅、毫无自知的可怜与可笑。“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小知”指野马尘埃及蜩与学鸠,“大知”指鲲鹏。“小知不及大知”总结上文。“小年”指朝菌、蟪蛄、众人(普通人),“大年”指冥灵、大椿、彭祖。“小年不及大年”开启下文。同时,有了这总结上文、开启下文的语句,才使文章的诸多设喻,显得多而不乱,繁而不杂。“此小大之辩也”有什么言下之意?注:可以以类比的方式来点拨学生。如学生打架,老师调解纠纷。一人说对方先动口,一人说

13、对方先动手,老师一针见血指出,这只是大小不同罢了。言下之意,两人都有错,都不要为自己辩解。明确:无论小智还是大智,无论是小年还是大年,它们只是形状、或所占空间、或所占时间的大小、多少不同罢了,皆是“有所待”的,没达到逍遥之境。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它们都不是自由的,皆“有所待”,即未达到逍遥之境。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文章的论述自然由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四、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解说:庄子的思想超凡脱俗,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迥然不同的哲学精神。“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对这种理想中的逍

14、遥,无法用现实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只能通过制造各种意象,通过感性的、直观的形式,通过诡谲的语言来表述。因而,其文呈现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特色。下面我们来加以赏析:借用寓言,生动透彻庄子的哲学思想,“意出尘出”,超凡脱俗,非逻辑论述所能阐明的,而只有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的故事,才可以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言传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也正体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创作原则。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方,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共有一百多个寓言,可称为一部寓言故事集。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思想是一种很好的、也是很特殊的方式,有意会之

15、妙。想像奇特,意境开阔读逍遥游,让人无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像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像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诗化语言,跌宕跳跃清人方东树评庄子:“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此说极恰。庄子之文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逍遥游正体现了庄子这种典型的语言风格,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板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清秋、水、天玉簪螺髻楼、栏杆 -由远及近1. 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

16、 年,死于公元前 286 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 7 篇,外篇 15篇,杂篇 11 篇。内篇 7 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

17、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2. 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 “而今也以天下惑, 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 另一方面,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

18、(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 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随堂测验检测练习1. 解

19、释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飞,此指鼓起翅膀。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抟扶摇而上抟,环旋着向上飞;扶摇,旋风。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则,就。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触,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到。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独。莫之夭阏者阻塞。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劝,勉励;非,非难。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之二虫又何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这,指示代词;之,动词,到。夫列子御风而行而御六气之辩驾驭。宋荣子犹然笑之讥笑的样子。2.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即使)这样,那么 众人匹之一般人。腹犹果

20、然吃饱的样子。穷发( f )之北指草木。3. 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水击三千里在水面上,名词活用状语。而后乃今将图南向南飞,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4. 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表并列。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表承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而:表修饰;而:表承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表转折。5. 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乘着。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6. 指出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和意义: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陈述句中表肯定语气。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句中表停顿。南冥者,天池也表判断语气。7. 指出下列各句中“且”的用

21、法和意义: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再说。且适南冥也将。8. 指出下列各句中“夫”的用法和意义: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指示代词,那些。夫列子御风而行发语词。9.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而莫之夭阏者没有什么。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再说,表进一层。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此虽免乎行同介词“于”。10.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冥,通“溟”。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11.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南冥者,天

22、池也。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奚以知其然也?介宾前置。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12. 翻译下列固定结构: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是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呢?表选择关系。13. 翻译下列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当鹏迁往南海的进修,振翼拍水,水浪远在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夫知效一官,

23、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因此而更为沮丧。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译: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至人(庄人认为修养最高之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教学反思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奇幻,文字之跳跃,真可谓妙笔纵横,别具一格,无愧鲁迅先生“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