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doc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3327600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新旧桃符欲望魂魄 借书洒水为何放牧兄弟独自异乡佳句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节课的学习里,我们将探究本课内三首古诗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元日1元日的作者是谁?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明确:“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明确: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2、的到来,餐桌上菜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充足;贴对联、贴福字: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守岁、拜年:寄托美好愿望和祝福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 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明确:贴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饮屠苏酒:药酒名。这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大年初一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健康长寿。燃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会发出爆裂声,人们用这种方式驱除邪秽,求得一岁平安。 5在元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明确:诗人通过描写“爆竹”“屠苏酒”“桃符”,勾勒出一幅欢

3、乐喜庆的节日画面。6元日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明确:“暖”字是诗眼。辞旧迎新,春风送暖,是万象革新的开端,体现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是诗人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望。(二)清明1请班上同学介绍清明节。明确:清明节在仲春(即春节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明确: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失魂落

4、魄,心情愁闷。3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明确: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漫天纷纷而下的细雨,给出行的人们增添了不便,在走走停停中增添了不少愁绪。这句诗用语简练,画面生动,既交代了环境,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你觉得诗中的行人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明确: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心情很愁闷,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5从诗文前两句,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6用自己的话说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明确: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牧童指

5、了指 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7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明确:因为诗人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8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明确:“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

6、意。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

7、萸”?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 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7课外拓 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明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2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 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 计,知识构架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尽在“奥数网”微信公众号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