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6162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萌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种子萌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萌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萌发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种子萌发教案种子萌发教案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全过程(事先要查找一些资料) 学生进行探究 芽的种类 准备枝条、挂图和扩充资料 讨论分类 芽的结构 提供模型、讲解结构、放录像,用教鞭演示芽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做一个圆白菜的叶芽纵剖学具 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放录像 讨论、举例、观看录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目的:通过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变量控制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有一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里育苗,如何获得它的最高萌发率?应怎样获得

2、最适宜的条件? (二)分析和假设:教师提供其它种子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让学生确定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提出假设。 提示:(1)注意给定的条件,空气可以满足,如何可以控制才能得到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 (2)注意设置实验中的变量控制问题 (3)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水稻其它品种的萌发温度,含水量是怎样的? (4)找到最低、最高温度;找到最低、最高含水量。 (5)分别给定区间内的不同点的温度,水分设计对照组,观察纪录。 (6)想一想能不能设水分、温度均为变量。 (7)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上小明的实验数

3、据分析,得出结论。) (五)交流和评价: 二、芽的发育 (一)芽的种类: 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

4、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 有条件的可放一段录像片,进一步展示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5、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 放录像,看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中的利用。 教学反思 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 种子萌发教案2 教材分析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选自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绿色植物的一生的开篇。此时,安排学生在已备种 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自己最熟

6、悉的被子植物种子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本节教材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分析及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并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体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本实验是

7、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 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 趣助一臂之力。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 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的知识。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

8、,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 设计理念 贯彻改精神和生物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个学舌功能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宏扬学生独 特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构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亲身感受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研究、逐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及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教学过程 学 习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9、生 活 动 预 期 目 标 一、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前准备一组对 照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种子萌发及未萌发的现象。观察教师提供的对照实验现象,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开始探究前的猜想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主题 制订探究方案在学生设计方案前提出建议,为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做好参谋:1、建议学生设计 一组对照实验,并以前自己准备的那组对照实验为例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2、建议学生参照 本有关发芽率的介绍,考虑实验中选种的依据和数量。 3、建议学生就实验内容、探究目的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具、方法步骤、数据记录、现象分析、

10、得出结论、等方面完成实验。 4、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拓展思维, 提出不同于其他小组的假设。 在学生设计方案时,巡回、参与、答疑、启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一 个假设,讨论 设计能验证假设的探究实验方案,书面完成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探究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空间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 维,尝试科学探究方法,懂得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升探究能力。 三、初步实施 探究方案为学生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提供蚕豆、花生等多种种子、小器皿(如一次性的小碗)、泥土、清水等材料用具。(尽可能齐全)根据实验

11、方案,自选材料用具,开始初步实施。如果堂上无法获得所需的材料用具,则在后自行准备,再进行实施。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高相关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方案 交流共享选择具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予以肯定,对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给予修改建议。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经讨论完成的实验方案。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探究过程的外延续 对学生继续外的探究提出明确的要求: 1、严格按照方案中设定的条继续实验,直至种子长出真叶。 2、每天进行定时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现象。(记录内容可参照本表格,最好自己设计更完善的表格,记录更加详细的内容。) 3、认

12、真完成实验报告中数据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和观察植物生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体验、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感悟、获得科学探究方法。 六、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 小组成员: 探究目的: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种子萌发教案3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

13、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

14、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

15、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根茎和叶养分 种子萌发教案4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开篇。此时,安排学生在已备种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的被子植物种子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16、本节教材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分析及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并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体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

17、,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理念 贯彻课改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个学舌功能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宏扬学生独特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

18、度构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亲身感受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研究、逐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及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课前准备一组对照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种子萌发及未萌发的现象。观察教师提供的对照实验现象,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开始探究前的猜想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主题、

19、制订探究方案在学生设计方案前提出建议,为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做好参谋:1、建议学生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以课前自己准备的那组对照实验为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2、建议学生参照课本有关发芽率的介绍,考虑实验中选种的依据和数量。 3、建议学生就实验内容、探究目的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数据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心得体会等方面完成实验报告。 4、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拓展思维,提出不同于其他小组的假设。 在学生设计方案时,巡回、参与、答疑、启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一个假设,讨论设计能验证假设的探究实验方案,书面完成实验报告中实验

20、内容、探究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空间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尝试科学探究方法,懂得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升探究能力。 三、初步实施探究方案为学生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提供蚕豆、花生等多种种子、小器皿(如一次性的小碗)、泥土、清水等材料用具。(尽可能齐全)根据实验方案,自选材料用具,开始初步实施。如果课堂上无法获得所需的材料用具,则在课后自行准备,再进行实施。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高相关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方案,交流共享选择具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予以肯定,对方案中不完善

21、的地方给予修改建议。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经讨论完成的实验方案。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对学生继续课外的探究提出明确的要求: 1、严格按照方案中设定的条件继续实验,直至种子长出真叶。 2、每天进行定时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现象。(记录内容可参照课本表格,最好自己设计更完善的表格,记录更加详细的内容。) 3、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中数据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和观察植物生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体验、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感悟、获得科学探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小组成员: 探究目的: 提出问

22、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种子萌发教案5 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 (种子) 师:对。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师:老师在课前为

23、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

24、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 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 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 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 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

25、什么作用呢? 学生解剖观察(5min)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 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师:我们认识了几种豆类种子的结构,那有没有和豆类种子结构不一样的植物种呢? 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看看它与大豆种子结构有无不同? CAI展示玉米种子结构图 学生观察讲述 CAI展示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师:1、假如我把刚才的植物种子都煮熟了再种下去,会不会萌发呢? 2、把大米粒种下去会不会萌发?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CAI展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师:大

26、多数种子成熟后,只要遇到适宜的外界条件就会萌发。那么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你能否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猜测呢? 板书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学生猜测 对于光和土壤两个条件,学生如果说出来,没有人反驳,可以用种子萌发是埋在土壤里,以及农村浸稻种来启发学生这两个不是必要的环境因素。 CAI展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师:假如让你来设计实验验证这些环境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你该如何设计。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参照大屏幕上的.来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且指定一人写在发给你的纸上。再上讲台讲述你们的方法。 学生设计(5min),教师巡回指导。 请同学们上讲台讲述。 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种子萌发需

27、要一种条件的实验方法,那其他条件或者多个条件综合起来是不是相类似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继续探讨。 种子萌发的条件我们已经了解,那种子是如何萌发的?你们了解吗? CAI播放视频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观看 CAI展示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观看内容,回答。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感受最深、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种子萌发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

28、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

29、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

30、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萌发教案7 教材分析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选自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开篇。此时,安排学生在已备种 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的被子植物种子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

31、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本节教材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分析及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并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体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 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

32、究享受到成功的乐 趣助一臂之力。 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 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教材处理 重点和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理念 贯彻课改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

33、个学舌功能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宏扬学生独 特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构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亲身感受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研究、逐步培养收集分析数据、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及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种子萌发教案8 一、教学目标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

34、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始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培养的过程? 学生简要描述。教师继续设疑: (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

35、们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 2、作出假设 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这几个条件) (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 3、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 (2)老师这里给大

36、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 (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保证完全一样呢?(强调控制变量) (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减少实验误差) 待如上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汇报探究计划,教师进行评价。 4、课下实施、观察记录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只能在

37、课下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了。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注意每天观察,同时观察) (三)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实施实验计划,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节课一起分享。 种子萌发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

38、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

39、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

40、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2、在本节的内容中,要想说清种子萌发的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如果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仅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种子萌发的实验,以加深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

41、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并且可以利用上课前23天,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批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课前把这些种子和干小麦种子冲洗干净,以便上课时供学生咀嚼并领略萌发种

42、子的甜味,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变具有感性的认识。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4、关于种子寿命的知识,要尽量联系实际,如当地农民在贮藏种子时的经验。如果课时允许,还可以布置学生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组做发芽率的实验,并加以比较、分析。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陈旧的种子发芽率低。通过实验还可以看出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必须要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根据发芽率可以计算出每公顷应该播种的数量,做到节约播种。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