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287170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 .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凤城中学 2013 初三中考文言文总复习1-3 册文言文重点语段阅读一 童趣请你阅读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

2、神,不觉呀然。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以虫蚁为兽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神游其中,怡然自得9、用一个短语概括第二段意思,你认为是(不超过四个字)(1分)10、本文中出现了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些成语,你能找出两个吗?(2 分)11、作者围绕“”,写了童年时两件趣事( 3 分)二 论语十则子曰:“由(,名由姓仲,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3、,给它注音并解释。答: 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人不 知 而不愠()温故而 知新()诲女 知 之乎()知之为 知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 知也()3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 _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 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 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 _ 。_ 。三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中: _ 不: _ 引: _ 顾: 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又“ 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

5、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 _ 。6这则故事选自_,作者 _,_(朝代)文学家。四 伤仲永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

6、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 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 (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 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 / 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7、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五 木兰诗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描写爷娘:描写阿姊:描写小弟:描写木兰:3. 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 品味“开”、 “坐”、 “脱”、 “著” 、 “理” 、

8、“帖”这6 个动词的表达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六 口技 (节选)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 泼水声。 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

9、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 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3)几欲先走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 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 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七

10、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 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粗的字。故:去:沧沧: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八桃花源记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5-13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晋

11、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12、道也。”5、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 _ _,_ _。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缘 俨 然 见 渔 人 , 乃 大 惊_ 便 要还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咸 来问讯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1 2 3 4 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10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 _、_。11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2第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此中人语云:不足

13、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_ _ 九陋室铭刘禹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斯是陋

14、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1.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 “陋室”就不陋。1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十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15、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甚蕃 _ 亵玩 _ 宜乎众矣 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 3. 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 _

16、 不同: _ _ 4. 文 中 作 者 运 用 了 借 物 抒 情 ( 或 托 物 言 志 ) 的 写 法 , 把 “ 莲 花 ” 比 喻 “ 君 子 ”_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_ ,_”抒发对友 人 绵 绵 不 尽 的 深 情 ; 李 商 隐 在 无 题 诗 中 用 “ _ ,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十一三峡 (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17、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3) 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 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

18、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1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 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 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 月 20 日专电 ( 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XX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 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

19、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十二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0、 (3)怀民亦未寝 ( )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三峡大坝新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

21、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十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 B遂至承天寺 (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 D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 。 (3 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 分)

22、 参考答案一 童趣参考答案(一) 7、通“僵”,僵硬慢慢地景象把8、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满足。9 观蚊如鹤(观蚊为鹤)10、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明察秋毫等11、物外之趣观蚊为鹤观虫斗打蛤蟆(鞭打蛤蟆)二 论语十则(二) 1“女”通“汝”,读r ,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 了解知道记住知道知道通“智” 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 4 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

23、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 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三 陈太丘与友期【答案】1略 2 略 3 略 4 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一)1中午通“否” 拉回头看 2 友 太丘友 3 无信无礼 4 C 5略 6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四 伤仲永 参考答案 1 ( l)曾经(2)完成( 3 )相当( 4 )渐渐 2 C 3 B 4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24、第 9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 (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 目光短浅而 “不使学”。从道理上说, 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五 木兰诗(一)1. 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扶将理磨开坐

25、 脱 着 理 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六 口技7、夹杂;说出;跑;8、(直到这时, )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9、B 七 两小儿辩日3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4一儿从大小角度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看问题。八 桃花源记5、略6、沿着整齐的样子7、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

26、类8 、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9、C 10 悉、并、咸、皆11、活动、穿戴、心情12、 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13 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九 陋室铭答案: 9. (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 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10.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 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1. D (“

27、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十 爱 莲 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 1.( 每小题 1 分,共 3 分)(1) 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应当2.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 分) 我只爱莲花, ( 因为它 ) 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 分) 3. (5分

28、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 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 分) 4. (8分)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 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 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 分)( 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 ; 默写题每空1 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十一三峡 ( 答案:9(1) 真(或实在 )(2) 寂静 (3) 连续 (4) 快(4 分,每小题1 分) 10在极高

29、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 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 分,每处1 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 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 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十二答谢中书书【二】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0、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 (2) 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 只是 3 (1)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 (1) 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山川。月色 ( 月夜 )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十三记承天寺夜游1 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 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旷达(答“豁达”也给2 分;答“怀才不遇” 、 “愤愤不平” 、 “乐观”等给1 分;答“闲适” 、 “热爱自然”不给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