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3280859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年人用药特点家庭用药常识用药途径老年人用药特点 进入老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代谢功能减低,随着年龄的增高,明显地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据报道,老年人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青年人高225倍,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病,用药多,药物之间配伍利弊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老年人用药须注意: (1)在用药时,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对老年男性病人,如用阿托品、654-2药物,要考虑到病人可能患有前列腺肥大,用药后可能发生排尿困难的副作用。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时,要注意老年人易因前庭平衡障碍引起眩晕的副作用加重。 (2)药物剂量小于成年

2、人,老年人用药量要因人而异,不应常规化。各种衰老变化均表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减低的趋势,为安全用药,老年人用药量可按成年人一般剂量的13或12,如退热的阿司匹林、消炎痛栓剂,如用成人量可因病人大汗降温过快而虚脱,对于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为安全考虑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观察调整,达到治疗需要量。如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 (3)注意避免蓄积中毒。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要经过肝脏解毒,肾脏排泄,肝、肾功能差,药物会在体内蓄积时间长而发生毒性反应。老年人用药要慎选对肝、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 (4)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二重感染。因老年人抵抗力减退,发生感染几率高,反复应用抗生素,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由

3、于老年人发病早期症状可不典型,如体温可不增高,甚至血白细胞也不增多,因而易忽略及时应用抗生素,当感染加重时再应用,往往已延误治病时间及用药时间。有时盲目地长期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在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二重感染,因大量广谱抗生素既杀灭了致病的菌群,又杀灭了肠道内正常寄生的非致病菌,使肠内菌群失调,引起金葡菌肠炎、绿脓杆菌感染及霉菌感染(可波及口腔、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多系统)。故老年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用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期间要用足治疗量,坚持定时按量,不自行增减药量,不乱用抗生素,在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 药物是治病防病的重要条件,但又不是唯一条件,要治好病,

4、尤其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还应注意提高人体的抗病、免疫能力、调节病人的内在潜能,以乐观情绪对待疾病,加之综合的护理措施,如适量运动、休息、饮食、睡眠,合理的生活规律,必要的体疗,理疗(光疗、电疗、水疗、针灸按摩)等。年老体衰者常同时有多种慢性病,运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常可收到较好效果。家庭用药常识 药物均具有二重性,既能治病,也具有毒、副作用,如果应用不当易产生不良后果,家庭用药应慎重并注意以下原则。 1不随便用药 对没有明确诊断的病症,不能自我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用药方式。症状是疾病的信号,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依据,随便在确诊前用药,可造成假象掩盖病情,影响正确诊断而发生其他意外。如阑尾炎时腹

5、痛延误治疗可发生阑尾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等。确诊后治疗用药应准确按医生指导要求的药物剂量、用法、时间应用。必要时建立卡片,防止错服、漏服。 2老年人忌滥用解热去痛药 引起痛的原因较多,老年人对痛觉已比年轻人低,在未确诊时不随便用药,退烧药量要小,防止大汗虚脱,如消炎痛栓用13或12量即可。 3老年人忌滥用安眠药 老年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一般不需用药。但有些老人易患失眠,常服用安眠药,甚至产生依赖。但安眠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如用药后头晕、乏力、步态不稳等。偶尔用药尚可帮助调整,如长期服用,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或成瘾,并增加肝、肾代谢负担,给身体带来损害。对失眠应分析原因,如家庭、社会、工作原因引

6、起心理压力或身体原因,而采取不同措施。适当选用副作用少,没有成瘾性的镇静药。因多数镇静药属精神类用药应注意妥善保管,不可存留过多,防止发生意外。采用体育锻炼,自我调整心理平衡,分散注意力,合理安排作息,防止昼夜倒错睡眠习惯等措施。 4老年人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病中起重要作用,但都有相应的抗菌范围,并有不同副作用,有的还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及青霉素族的抗生素,应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方能应用。对一些病毒引起的感染发烧,应用抗生素无效且浪费,并可加重肝、肾的损害。所以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应用,不必迷信“好药”、“贵药”、“进口药”,有药物过敏史的

7、病人要记清对哪些药物过敏,提供医生选药时参考。 5老年人慎用降压药 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合理用药可控制血压,预防脑血管意外。老年高血压坚持用药治疗可减少致死性心肌梗死,防止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脑卒中的发病。但老年人对降压药敏感,易使血压急剧下降,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在家庭中用降压药,也需监测血压,调整用药,使血压维持在理想高度。过低会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使血流缓慢而发生意外。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治疗量后改为维持量以巩固疗效。避免漏服,如已忘记服药,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补服,以免药量大,血压降得太低。一般情况不主张睡前服降压药。 6老年人不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需

8、的营养素。日常正常饮食可以保证人体需要量。有些人误以为维生素是补药,盲目大量服用,如常用的维生素C,是治疗坏血病的特效药,也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防治肝炎、贫血,但大量服用可致泌尿系结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使体内维生素A过多,表现皮肤干燥,骨质疏松。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厌食、高血钙、高尿钙,反促进动脉硬化。所以维生素类药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按需服用。 7老年人勿滥用血制品及性激素 有人以为血制品如球蛋白、白蛋白可以防百病、强身,实际上,它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及补充蛋白作用,且应按需使用。因有些血制品的血源筛选不严格,反而会使受血者接种了肝炎、艾滋病等。老年期性激素水平下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不

9、可依赖用药“补”,防止用药后对身体带来不良后果。 8老年人不宜依赖泻药 有些老年人因体质虚弱,进食少,活动少等原因,易便秘,依赖泻药,形成习惯。应采取综合治理如食疗,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等有丰富纤维素的饮食,适当运动,注意便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已发生便秘者,可采用甘油栓剂、开塞露或比较安全和缓的方法。不依赖化学刺激性导泻药,或短时间小剂量用,防止水泻不止,发生肠痉挛。 9注意药物有效期和失效期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国家规定了药物的有效期,超过期限不准使用。在包装的药盒、瓶签上注明。识别方法有两种:一种直接注明“X年X月有效”,在此日前使用有效,或注明失效期X年X月,表

10、示到此日期失效。另一种方法注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几年,批号为6位阿拉伯数字,其中第1、2位为年,第3、4位数代表月,第5、6位数代表日,并注明生产批号,如920512-2,有效期2年,即表明是92年5月12日第二批生产,到94年5月12日前有效。冠心病人的急救盒内“硝酸甘油”均有有效期,家庭保健药箱中药品应经常检查、整理。 10忌用茶水服药 老年人多喜欢饮茶,但服药仍以白开水为好。因茶水中含有大量鞣酸、茶碱,能与药物中的生物碱、蛋白质、重金属盐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药物作用。如服硫酸亚铁治疗贫血,同时用茶水服药,茶中的鞣酸与铁作用,形成鞣酸铁不仅没有治疗作用,还可刺

11、激胃肠,引起不适。有些药物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有些药物不可与酒同服,如阿司匹林,会加强对胃肠刺激引起出血。 11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 中、西药品种类繁多,在联合用药时,注意协同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时应减少用药量,如治疗感冒的解热止痛药和中药解表药,均有退热发汗作用,同时用药会造成病人出汗过多。用药途径 用药方法不同及用药途径选择是否正确,对药物作用影响很大。常用给药途径有以下几种。 (1)口服法:绝大多数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苦、经济,是病人较易接受的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缺点是作用较慢,吸收量不规则,不适用在抢救时给药。 (2)胃肠道其他途径给药:舌下含服:

12、冠心病人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速效硝酸甘油1片、消心痛、心痛定等。此种方法作用快,只适于用小剂量药物。直肠给药,保留灌肠,肛门栓剂,比口服作用快,对胃肠无刺激作用,吸收快。(3)注射给药:用药量准确,作用快,但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皮内注射:将药液用注射器注入真皮内的方法,如各种皮内过敏试验。皮下注射: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常在上臂三角肌处的皮下。注射后515分钟生效,适用于药量小,没有刺激性药物。肌肉注射:把药液注入肌肉内的方法,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外上14处,因肌肉层厚,血管丰富便于吸收,注射后1030分钟可生效,是经常使用的给药方法。静脉注射和输液:药液通过静脉后。很快发生作用,此方法多用于急重症抢救,或药物不适用于皮下肌肉内注射。此方法要求严格无菌。其他还有动脉插管给药,体腔内注射给药。 (4)局部用药:直接将药物用于患处,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并产生局部效果。如涂擦、含漱、湿敷、滴人(耳、眼、鼻)、喷雾吸人、熏洗,阴道内灌洗、肛门塞人。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是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根据药物的作用及病情需要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