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21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讲 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9773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2021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讲 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2021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讲 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21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讲 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2021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讲 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第2讲6种非选择题的解题技法一、基础再现题1题型特点基础再现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此类试题多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现,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板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2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述的相关信息,确定要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点,并快速分析、判断和迁移,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规范解答。(2013海南高考)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1)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_异常造成的

2、。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_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2)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同源染色体中的1条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遗传病。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则其发生部分缺失的染色体来自于_(填“父亲”或“母亲”)。(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_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_,不可能患_。这两种病的

3、遗传方式都属于单基因_遗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以及变异引起的遗传问题。(1)21三体综合征是人体21号染色体多一条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说明a基因多一个来自母方。(2)根据父母基因型可以知道子代正常基因型为Bb,现在这个患者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缺失了B基因,所以是来自于父亲。(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4)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分别是伴X隐形遗传和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父母正常基因型分别可能是XBX、XBY和Aa、Aa故女儿有可能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可能患血友病。【答案】(1)数目母亲(2)父亲(3)多(4)镰刀型细胞贫

4、血症血友病隐性1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填编号)中。甲乙(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填编号)。(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_期和_期。(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5)在光照充足时,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解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出动植物细胞,迅速回忆起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异同点及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甲代表植物细胞,乙代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动物细胞(乙)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甲、乙两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在叶绿体基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细胞对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

6、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后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而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说明该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答案】(1)(2)(3)前末(4)(5)二氧化碳C3(CH2O)(或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6)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二、图解、图像题1题型特点图解、图像型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即通过图解、图像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2)重能力,以图解、图像的方式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2解题技巧(1)审题意:运用剖析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的每一个过程;对于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

7、口。(2)找答案: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当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时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3)定答案:针对问题规范答题,要准确、严密、完整。(2013四川高考)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B、b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性。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

8、蝇有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实验二亲本F1雌雄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F2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F2代杂合雌蝇共有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

9、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个氨基酸。【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理解和运用。(1)由杂交实验一结果:F1只出现红眼,可以判断红眼对朱砂眼为显性;由F2中雌性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性果蝇既有红眼又有朱砂眼,可以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2雄蝇中红眼和朱砂眼的比例为11,可以判断F1中雌蝇基因型为XBXb,从而推断F2中雌蝇基因型为XBXB和XBXb,且比例为11,其产生的配子应为XBXb31,朱砂眼雄蝇基因型为XbY,产生的配子Xb和Y的比例为11,则F2中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产生F3的情况如下表

10、:雌配子雄配子3XBXbXb3XBXbXbXbY3XBYXbY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F3中雌蝇有两种基因型,雄蝇朱砂眼个体占1/4。(2)因为E和e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和b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实验二中F1的性状表现,可知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eeXbXb,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EEXBY,遗传图解如下:P:白眼()eeXbXb红眼()EEXBYF1:EeXBXbEeXbYF1中雄、雌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雌蝇的基因型应该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即F2雌蝇基因型应为326种,其中杂合子为EEXBXb(红眼)2EeXBXb(红眼)2EeXb

11、Xb(朱砂眼)eeXBXb(红眼),红眼个体占4/6,即2/3。(3)因为起始密码子为AUG,根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可知,甲链无法转录出起始密码子,乙链可以转录出AUG,所以只能以乙链为模板转录。若箭头处碱基对缺失,则模板链从起始密码子开始,乙链的碱基序列变为TAC CCT TAG AGT TAC ACT GTG AC,则转录出的mRNA为AUG GGA AUC UCA AUG UGA CAC UG,可以看出终止密码子提前,终止密码子之前有5个密码子,故合成的多肽链含5个氨基酸。【答案】(1)X隐21/4(2)eeXbXb42/3(3)乙52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

12、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甲乙请分析回答:(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2)图甲中的a点表示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向_移动。如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4)与d点相比,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与f点相比,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M2、N

13、1_N2。(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_。【解析】根据坐标曲线的含义可知,图甲是以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为自变量的多变量模型,图乙是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为自变量的多变量模型。(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由于光照不足,A植物生长受到显著影响。(2)图甲中,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a点表示A植物的呼吸速率。若缺Mg,A植物中的叶绿素减少,使光反应受到抑制,只有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b点右移。(3)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在叶绿体基质中ATP不断被分解产生ADP,并移向类囊体薄膜参与ATP的合成。(4)e点与d点相比,两

14、者CO2浓度相等,所以C3的来源不变,但e点的光照强度较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多,有利于C3的还原,使其去路增多,所以C3含量降低;e点与f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相等,所以C3的去路不变,但e点CO2浓度较大,即有利于C3的生成,故C3的含量增加。(5)g点是A与B曲线的交点,所以此时M1M2,而A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B植物的,因此N1N2。(6)农家肥即有机肥,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矿质元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答案】(1)A(2)A植物的呼吸速率向右(3)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D(4)低高(5)(6)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CO2;提供矿质元素;促进

15、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出任意两项即可)三、曲线变化题1题型特点曲线变化题常以坐标图为载体呈现。有些生物学的现象和生物学事实,想用语言描述清楚很不容易,倘若用曲线再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就会一目了然,更便于对知识的掌握、交流和表达。2.解题技巧曲线变化型题的解题技巧:按“读轴看线抓点”的次序进行,以看线为中心,观察曲线变化趋势为核心,从而快速作答。读轴即领会横、纵坐标的含义、刻度和单位。看线即准确描述曲线的增减变化、找准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抓点则是注意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A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B植物的

16、,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速率和CO2释放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图1图2(1)如果将A、B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装置中,并给予充足的光照,_植物存活时间较短,_植物在CO2浓度比较低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2)当实验一从开始到第10 min,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

17、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3)实验二中,光照强度为a klx时,A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有_。(4)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_,B植物的干重将_。【解析】(1)根据图1,在CO2浓度较低的条件下,B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A植物的,当将两种植物种植在同一个密闭装置中时,由于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装置中的CO2浓度会逐渐降低,A植物存活时间较短,B植物存活时间较长。(2)实验一开始10 min后,两个装置中的CO2浓度相同,说明这10 min内,A、B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与B植物积累的有机

18、物总量一样多。(3)当光照强度为a klx时,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A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1)AB(2)等于(3)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4)增加减少3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净光合速率要高于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的,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午休”现象的主要环

19、境因素是_。(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光补偿点(molm2s1)光饱和点(molm2s1)甲17.977301 400乙6.07117800丙2.7064600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为_。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从图1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和光照强度下,锐齿栎的净光合速率远远大于木

20、姜子和披针叶苔草;产生“午休”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植物的气孔关闭,而导致气孔关闭的因素有强光照、高温,又由图2可知,“午休”时光照强度并非最大,故导致“午休”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高温。光补偿点是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一致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通过图和表可知植物乙是木姜子,由此可知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也就是表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位置的植物之间相互争夺阳光,属于竞争关系。【答案】(1)垂直结构(2)高温(3)06.071(4)竞争四、表格数据题1题型特点表格数据题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其他资料呈现出来,表格包

21、含了较多的信息,既能全面考查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等能力,又能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解题技巧理解和读懂表格中的数据是解答表格数据题的基础。解题时,围绕设问,主要从表格中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注意归纳共同点、找出不同点,选择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作答。有一瓶混合了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1)由上表可知,酵母菌细胞_。(2)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_

22、mol。(3)氧浓度为c时,约有_%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4)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_。为什么?_。(5)经测定,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仅有1.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剩余98.5%则用于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相关计算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并根据表中数据准确判断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细胞呼吸方式。(1)氧浓度为a、b、c时都产生了酒精,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只产生CO2,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2)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产生了6.5 mol的酒精,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

23、mol,剩下的6 mol CO2为有氧呼吸所产生。(3)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为6 mol,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而CO2产生总量为15 mol,因此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9 mol。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可知有3 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可知有1.5 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则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所占比例为3/(31.5)100%66.7%。(4)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了CO2和酒精,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24、。(5)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合成少量ATP。【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6(3)66.7(4)否因为此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5)形成酒精等产物4现有4种(2、6、7、10号)三体玉米,即第2、6、7、10号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育,若为精子则不育。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普通抗病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感病玉米(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

25、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普通感病玉米(bb)进行杂交,如图所示。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表所示。三体感病母本2号6号7号10号F2抗病239325191402感病217317183793请补充完整下列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几号染色体上。(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的基因型为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_。(2)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号染色体上。若F1三体自交,下一代中三体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3)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看,三体属于_。普通感病玉米与另一玉米杂交,若出现

26、普通感病玉米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_(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解析】(1)由题意可知,父本产生的配子为B,亲本产生的配子为bb,由于bb卵细胞可育,则F1三体的基因型为Bbb。则F1三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BbBbbb1221,其中Bb和bb精子不育,则它与bb产生的卵细胞b结合,F2中抗病(Bb)感病(bb)12。(2)10号三体与BB杂交,其F2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的比例都接近12,符合第(1)小题抗病感病12的结果,可以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10号染色体上。F1三体产生的配子中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相同,但Bb和bb雄配子不育,则其自

27、交过程中雌雄配子形成合子的方式可列表如下:雌配子雄配子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从上表可知,F1三体自交产生的下一代中BBb和Bbb为三体抗病植株,占F2总数的7/18。(3)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看,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普通感病玉米与另一玉米杂交,若出现普通感病玉米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则与其杂交的玉米中所有相应的基因也都是隐性基因。【答案】(1)Bbb12(2)107/18(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其杂交的玉米有关染色体上的相应基因均为隐性基因五、材料信息题1题型特点材料信息题往往是以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发现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信息筛选、加工

28、、运用等的能力。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能力立意(决定考查哪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其特点是情境新、知识活、起点高、落点低,能力要求高。2解题技巧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遵循“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的答题思路。针对此类试题,没有必要专门去复习相关的生物学新成果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只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联系教材,答题时力求规范,尽可能用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原理、生物学专业术语等规范答题。(2013南京四县调研)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

29、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产生的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质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1)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2)G蛋白与GTP作用后获取能量,变为转录激活剂。GTP与ATP都是能源物质,参照ATP的命名方法,请写出GTP的全称:_。GTP供能后形成的物质可能是_(简称)。(

30、3)过程是_,物质C从合成部位到发挥作用部位穿过_层生物膜 (4)D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5)细胞周期受到过度刺激后,会_过程的发生。(6)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办法:_。【解析】本题以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为情境综合考查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知识。(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2)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则GTP的全称是三磷酸鸟苷。ATP供能后形成的物质是ADP或AMP,因此GTP供能后形成的物质可能是GDP或GMP。(3)由图示可知,过程是转录,过程是翻译,因此形成的C是mRNA,C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行的,因此经过0层生物膜。(4

31、)D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5)过程是DNA的自我复制,细胞周期受到过度刺激后,会促进过程的发生。(6)由图示可知,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是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或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答案】(1)糖蛋白(蛋白质)(2)三磷酸鸟苷GDP或GMP(3)转录0(4)H2NCRHCOOH(5)促进(6)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或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5(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膜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看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研究图1所示的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从图中可以看出溶酶体起源于_,并具有分解侵

32、入机体的细菌的功能。在细胞分泌蛋白质的分泌面,通常会形成较多褶皱,依据图中信息,从膜结构转移方面解释,其原因是_。(2)囊性纤维病病人生物膜系统结构受损,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图2显示了细胞膜的_模型,所展示的两类载体蛋白中,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_决定的。(3)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解析】(1)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同位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可

33、用它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过程。若要研究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活动轨迹”以及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的细菌的“踪迹”,用同位素标记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结合细胞器的结构图可以识别出甲、乙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由图1可以看出,溶酶体和分泌小泡均源自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后,会使细胞膜出现很多“凹坑”,看上去是一些褶皱。(2)图2表示的是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比左右两侧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可以看出,氯离子的运出,需要正常的CFTR蛋白,异常的CFTR蛋白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转运氯离子。(3)由于氯离子的运出需要“ATPADP”和“正常的CFTR蛋白”,说明为主动运输方式。水分

34、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其动力来自浓度差。因此,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也将加快。【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乙(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不断与细胞膜融合,使膜面积增加形成褶皱(2)流动镶嵌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只答CFTR蛋白或蛋白质均不全对)(3)主动运输加快六、遗传推理题1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解决相关的遗传学问题的一类题型。根据考查目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

35、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2解题技巧遗传题,特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笔者总结了如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基因型)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2013惠州第

36、二次调研)如图为细胞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1)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是_(填数字)。进行a过程所需的酶有_。(2)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_(填数字);图中所运载的氨基酸是_。(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3)一对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该儿子与一个父亲正常、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结婚,婚后所生儿子中正常的概率为_。(4)研究者用某一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离体培养的细胞,得到的结果如下表: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处理前处理后DNARNA蛋白质13.11115.421.7据此分析,此药物作用于细胞的分子机制是通过_来促进基因

37、的表达。(5)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由图可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解析】本题借助基因表达的图示和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图示综合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相关知识。(1)题图中是DNA,是mRNA,是核糖体,是多肽,是tRNA,a是转录,b是翻译,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需要借助mRNA传递遗传信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图中DNA含有脱氧核糖,m

38、RNA含有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含有核糖,tRNA含有核糖。(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dY;父亲正常,女儿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二者婚配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dY、XDY,即所生儿子中正常的概率为1/2。(4)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和处理前相比,形成的RNA和蛋白质都增多,因此此药物可通过促进转录过程来促进基因的表达。(5)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或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题图所示是后者。双亲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二者杂交形成

39、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形成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比例是9331。由于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中有6份是粉红色,A_bb为粉红色,共有9份为粉红色,aaB_、aabb表现为白色,共占4份,AABB和AABb为红色,共占3份,因此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答案】(1)RNA聚合酶(2)苯丙氨酸(3)1/2(4)促进转录过程(5)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白粉红4936(2013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四次月考)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常常作为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40、.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若F1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染色体上的_基因。让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中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用分数表示)。.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黑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2)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条数为_。(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