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力》.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1935984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案《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物理教案《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案《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案《力》.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物理教案力物理教案力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

2、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导入探究原理自主选器材,设定方案,进行操作,总结归纳进行交流。 2、对学生操作过程细节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钩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下图: 定性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

3、么不同?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还可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相仿,但塞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可产生很大加速度。再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和 小汽车在同样大的制动力作用下,小汽车容易刹车通过类似实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 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

4、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学生回答:第二章我们已探究过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可用该实验器材测加速度。小车在钩码牵引下作匀加速运动,利用打出纸带求加速度。 教师活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合力?如何测?请同学们想办法。 教师引

5、导:可利用前边测加速度的器材,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条件下,钩码重力大小等于对小车拉力(至于为什么以后再讨论),但必须设法使木板光滑,或使用气垫导轨以减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计。这样小车受的合力就等于钩码重力。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可行方案测量,也可借鉴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设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取得数据。 教师活动:如何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F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以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利用图象找规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某同学做

6、的图象,让大家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在事先发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图象,看图象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分析研究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请同学们用最简单关系猜测一下二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解释:若a与m成反比,其实是a与1m成正比,alm的图象应是什么?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质量可能成反比。应该是过原点直线。 教师活动:保持钩码质量一定,即拉力大小一定,如何改变小车质量?将不同质量的小车的加速度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建立a一1m坐标系作图象。 学生回

7、答:在小车上加砝码。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出不同质量时加速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alm图象,据alm图象建否是过原点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点评:由于学生刚开始从事探究实验,缺乏经验,需要教师指导,比如设计方案,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学生一无经历,二不习惯,所以宜采用定向探究,逐步使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3、对实验可靠性进行评估 教师活动:如果同学们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实验数据,以a为纵坐标,以F横坐标,或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作出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描的点并不严格在某直线上,也不一定过原点。若真是aF,alm得需多次实验才能证实。 学生讨论结果,看书

8、讨论相关问题。 课余作业 1、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2、预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教案力2 复习目标 1.能说出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能阐明弹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说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记住G=mg。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页“考点解读”部分。(15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25分钟) 考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

9、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 练习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 考点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例2: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练习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

10、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点三:重力: 例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之比,约等于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N 练习1:重垂线是根据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 练习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物理教案力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

11、、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掌

12、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想: (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

13、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

14、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 (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 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 (1)布置小活动 (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

15、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 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 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与

16、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 (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

17、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 实验 操作(简单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

18、木板上匀速运动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 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

19、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进

20、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 滑动摩擦力的

21、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 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实验:筷子提米 (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

22、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

23、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 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课后作业 相应练习册;小论文: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学反馈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

24、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 备注 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 说明:需要视频目录:(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物理教案力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5、.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

26、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

27、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

28、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

29、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

30、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

31、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

32、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33、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物理教案力5 教学目标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实验探究的过程

34、。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

35、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

36、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物理教案力6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7、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力的测量原理。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

38、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

39、拉车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

40、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物理教案力7 一、应用解法分析动态问题 所谓解法就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的关系或变化情况,作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形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 例1 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1所示位置逐渐移到C点的过程中,试分析OA绳和OB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 方法归纳 解决动态问题的一般步骤: (1)进行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只受三个力:一个是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

41、外两个是变力,一个是方向不变的力,另一个是方向改变的力.在这一步骤中要明确这些力. (2)画三力平衡 由三力平衡知识可知,其中两个变力的合力必与恒力等大反向,因此先画出与恒力等大反向的力,再以此力为对角线,以两变力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若采用力的分解法,则是将恒力按其作用效果分解,作出平行四边形. (3)分析变化情况 分析方向变化的力在哪个空间内变化,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各力变化情况. 变式训练1 如2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