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课件ppt.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31838847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60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课件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课件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课件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课件ppt.ppt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怡情养性5 5 寻美桃花源寻美桃花源八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课【课 型型】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桃花源记+图书P148桃花源诗【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亦真亦幻的构思,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2.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和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领会作者在桃花源中寄托的理想和向往。【学习学习重难点】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 优美的景色,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一个成语比喻与外界隔绝的优美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成语是? 东晋末年著名

2、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美人乐、安静自足、和睦淳朴而又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桃源胜境,感受那份幸福美好。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世外桃源世外桃源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饮酒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陶渊明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能给太守进言。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

3、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慕名利,风骨气节不慕名利,风骨气节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

4、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率真性情就是这样。颜公付酒钱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来抒发情感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是记的对象二二、定向浏览、定向浏览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我们在诵读课上已经对桃花源记进行了诵读,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诵读,大家认真听,展开想象,随着这位同学的诵读,跟渔人一起步入桃花源,感受桃花源的美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同学

5、们,我们又跟随着渔人游览了一次桃花源,想一想作者以什么线索安排课文内容的? 2.大家试着以核心事物“桃花源”为着眼点,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渔人的行踪。(抓住核心事物分析问题)三、示范引领三、示范引领 教习读法教习读法(一)整体(一)整体把握把握 探寻思路探寻思路渔人的行踪思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1. 1.品品读发现桃花源:读发现桃花源: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作者怎么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

6、做了铺垫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2.品读进入桃花源:品读进入桃花源: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 复前行。“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3.品读做客桃花源品读做客桃花源这种突然的变化就让人就得惊异,但思维来不及为这样的变化惊异,就被眼前的美好惊呆了:渔人看到了什么样的奇异景象?(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深入探究:

7、这样的景象为什么在渔人眼里很惊异? 同样“惊异”的,除了渔人和读者外,还有谁?为什么惊异?(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 渔人见惯了桃花源外人们因战争连年不断,乱流离失所,繁赋重役压榨下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的现实,突然看到这样有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的村庄,看到男女安然劳作,老人孩子很快乐,又怎能不惊异呢? 桃花源人。 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突然见到外人,自然惊异。桃花源人怎样对待这个不速之客?(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问所从来”人之常情“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淳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热情“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8、食。”好客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受到如此苦难而叹惋。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人人劳动,安居乐业,没有压迫、剥削的理想社会。4.4.品读品读出后再寻桃花源出后再寻桃花源桃花源如此美好,令人向往,存不存在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结局?(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一是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此乃人间仙境,可遇

9、而不可求;二是将桃花源描绘成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感受美好感受美好 探主题: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人人平等、彼此和睦融洽相处的理想社会; 四、阅读总结四、阅读总结 实践习得实践习得(一)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品读桃花源记的? 理清线索(渔人的行踪)根据线索(行踪)深入品读,抓住关键字词(异),体会语言的魅力(层层设疑,步步惊异,引人入胜)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四、阅读总结四、阅读总结 实践习得实践习得 (二)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

10、个序言,一个注脚,但为什么桃花源记比桃花源诗流传更广泛,更为人所喜爱? 桃花源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溪路 桃林 异 山洞 虚构:寄托理想,表达愿望 桃源 结局 作作 业业 布布 置置 二、兴趣探究:桃花源既是“绝境”,又“与外人间隔”久远(由秦至东晋已近六百年),为什么作者描写桃花源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语言也能与渔人相通?而桃花源诗中则描写“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探究,在班级中交流。 一、再造想象:对比我们的生活与桃花源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桃花源真有,现在会怎样?以“今日桃花源”为题,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线索清晰,特点鲜明,感情明确。怡情养性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