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1824113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敕勒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敕勒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敕勒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敕勒歌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敕勒歌教案敕勒歌教案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

2、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解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解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解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

3、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

4、(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

5、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敕勒歌教案2 课文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

6、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

7、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解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解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

9、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

10、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l()qing()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

11、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2 一、文本解读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

12、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板书

13、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 ,现在统一读ye 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

14、、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看了图片,你觉得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穹庐”,图片出示蒙古包,指导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亲近

15、的帐篷的圆顶来比喻辽阔的天空,形象可爱。)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指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生合作读:我来用敕勒人的话来说,你们来读诗歌。 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小结: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阔,和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喜爱。(板书:喜爱) 4、借助插图,发挥想象,学习第二句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天蓝蓝的,草原没有边际) 理解“苍苍”“茫茫”。板书:天苍苍野茫茫 看图想象,指导朗读。 一切都是那么辽阔,那么安静。忽然,一阵风吹过,草儿低下了身子,弯下了腰。这时候,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象,引读,理解,感受

16、草原的壮美、富饶。 5、小结:这一句,辽阔安静的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辽阔的天空,壮丽的草原,风中的牛羊,让我们感受到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的赞美。板书:赞美 6、欣赏画面,听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鲜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七、推荐诗歌,拓展积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推荐北朝民歌的另外两首名作。这两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样,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豪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企喻歌(其一)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坡。 木兰辞(节选) 开我东门,坐

17、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集体讨论。 4、练习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八、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热爱赞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

18、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丰富认知 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风景呢?由此引出草原风光(配图欣赏)。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3、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敕勒歌(板书)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听录音范读

19、。 2、学生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再次自由朗读敕勒歌,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 1、“敕勒”是什么意思? 2、“川”是什么意思? 3、阴山在哪里? (读完这一句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4、穹庐是什么意思? (天似穹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天比作穹庐。解释穹庐的意思,想象天似穹庐的景象。思考为什么把天比作穹庐,体会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5、苍苍和茫茫是什么意思?书写“苍”、“茫”两个字。 (苍是湛蓝的颜色,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这是一幅静态风

20、景图。与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景色对比。请学生上台表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同时思考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 6、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

21、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

22、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江南、春晓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

23、任重而道远! 4、利用多种形式朗读传承经典。 五、课后作业 1、课后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将你体会到的敕勒歌中的场景用水彩笔画出来。 敕勒歌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

24、,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

25、,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

26、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3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

27、会。 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白发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际。 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用1课时。 四、参考资料 敕勒歌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虽仅27字,却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浑壮丽、苍茫辽阔的北方大草原的画面。 敕勒歌教案4 敕 勒 歌 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攀 一 导入课题 师:由敕勒一词导入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生活在大草原上,孩子们,你们在书中

28、,电视上见过草原吗?草原上是什么样子的? 二 初读课文 自由读,圈生字,读准音;? 带拼音读古诗(指名读);(正音:似、苍都是平舌音,见的读音是xin)? 去掉拼音读古诗(齐读); 三 抓“景”读诗,读出景物 诗读了这么多遍,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出示读书要求: 自己读古诗,找一找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 ”标出来。 找出景物,理解川字的意思; 老师示范读,读出景物; 学生学老师的样子自己练读; 指名读(老师指导); 齐读; 诗中描写了这么多的景物,如果让你给这些景物赋予色彩,你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 指名说; 重点理解“苍苍”,识记字形,了解字意, 指导读“天苍苍”,读出天的蓝,

29、天的辽阔; 写生字“苍”; 由“苍苍”是魔法师,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颜色,引申“松柏苍苍”和“白发苍苍”。 理解“茫茫”,识记字形,由“野茫茫”引出“大海茫茫”。 练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齐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 、抓“动”态词,读出美 读着读着,这幅画面不再静止了,在你的脑海中鲜活了起来,在你的内心里生动了起来,仿佛自己来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想一想,哪些字让这幅画动了起来。 出示读书要求: 自己再读古诗,找一找是哪些字让这些景物动起来的,再关键的字下面画“”。 找出“吹、低、见、笼盖”的动词 重点理解“笼盖”:通过做动作让

30、孩子知道笼是围拢起来,盖是从上向下盖下来。 看书上插图,理解“穹庐”;庐是圆顶毡房,穹庐是大大的圆顶毡房; 练读“天使穹庐,笼盖四野”,读出天之大; 五回归课文 看插图,感受敕勒人民爱小家更爱大家的这份热爱,齐读古诗。 背诵古诗。 结尾:古诗可以吟,可以诵,也可以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在这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敕勒歌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

31、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三、简介北朝民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

32、、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引读:听着你们清脆、响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

33、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九、总结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34、)。 2、评选优胜小组。 十、作业 背诵三首诗歌。 敕勒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

35、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

36、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

37、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解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

38、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

39、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

40、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二年级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解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二年级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