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113063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Tianjin Light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9月30日目录1. 学院概况11.1办学思路与制度创新21.2办学基础能力21.3办学经费投入51.4信息化教学条件52.“双师”队伍建设72.1健全教师管理体制,打造结构合理的精干教师队伍72.2实施外引内培并重,构建专兼互融的专业教学团队82.3赛训结合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82.4承担多项技术培训,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93.专业人才培养103.1教育教学103.1.1优化专业设置,服务区域

2、经济103.1.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13.1.3实施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123.1.4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技能标准,提升课程建设整体水平123.1.5技能大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各级各类大赛成绩斐然143.1.6系统设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143.2校企合作153.2.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决策贯彻实施三级贯通163.2.2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保障校企人才全程共育163.2.3搭建多样校企合作平台,助力校企共赢协同发展163.2.4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成果凸显173.3国际交流213.3.1探索中新合作模式,积极开拓合作办学新

3、途径213.3.2积极推进师资培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213.3.3开展学生国际交流互访,提升校园国际氛围223.4质量监控223.4.1建立督察机构,完善组织保障223.4.2建设监控体系,实现“三个结合”233.4.3构建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资源233.4.4深化实践探索,升华质量理念234. 学生发展244.1招生工作的宣传和服务244.2学生就业的方式和质量254.2.1积极拓宽就业区域和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254.2.2探索多种就业模式和措施,营造良好就业环境264.2.3委托第三方评价,分析诊断就业质量274.3创新创业的推广和普及294.3.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

4、面发展294.3.2创建高职特色众创空间,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14.4学生素质的教育和管理334.4.1职业素质教育方式多样,素质养成潜移默化334.4.2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344.4.3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榜样力量突显344.4.4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铸造大国工匠精神355.社会服务能力365.1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企业发展365.2注重技能积累,服务区域科技375.3拓展师资培训,支援西部建设395.4挖掘培训渠道,服务区域经济405.4.1创新国培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405.4.2开发培训项目,拓展企业培训425.4.3发挥政策优势,做好百万培训福利计划426.问

5、题与发展展望436.1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436.2国际合作交流需进一步深化436.3校内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436.4发展展望43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Tianjin Light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461. 学院概况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是一所由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院坐落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截止至2015年12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57.10万元,教职员

6、工476人,高职在校生8582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经济管理、艺术工程4个二级学院,31个高职三年制招生专业,与天津工业大学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开展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2012年学院获得“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称号,2013年被中国青年报等第三方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2014年获天津市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5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是天津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十二五”期间,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验收工作,创新了办学体制机制,形

7、成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的实施是 “以学生成才为核心、以政策文件为导向、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完善为保障、以软硬件发展为途径”,提升了学院高等职业院校能力与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提升了学院光伏发电与技术应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水平。各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学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为学院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实现了学院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能力、国际化进程、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跨越性的发展。学院秉承“修德育能、日见其功”的校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技能强、素质高的毕业生回报社会

8、。1.1办学思路与制度创新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共赢为基础,以资源求合作,以服务获支持”的校企合作理念,秉承“修德育能日见其功”校训,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区域经济、推进国际化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学院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加大了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的改革与实施,同时,探索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积极作用;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继续深化三级贯通办学体制,紧贴天津轻工行业的六个板块,与天津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

9、和现代服务业对接,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赢得企业的支持;带有企业需求特征的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施,启动了“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升级版建设;承办了“京津冀十三五新能源创新论坛”,倡议并发起组建了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院党委“两学一做”工作部署,组织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严抓党风建设,从学生德能的培养,到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依法治校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1.2办学基础能力“十二五”期间,借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

10、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及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学院不断完善教学基本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基本完善、功能较为齐全,教学条件达到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指标要求。表1-1 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统计表名称学院数据合格指标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生师比17.9722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45.18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16.489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11754.642500生均图书(册/生)6335师资队伍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学院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

11、师型”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专任教师达到332人,生师比达到11.05。聘用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362人。教师获得专利363项、局级及以上课题38项和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依托区域优势和行业资源,专业布局成效显著。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经济管理、艺术工程4个二级学院,建有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装备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创意产品设计与推广、现代服务与管理六个专业组群、开设31个高职专业,1个技能本科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教学资源库1个,院级教

12、学资源库7个,网络课程达到68门。目前已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专科人才,42名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历届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100%,就业率均在98%以上,赢得企业的高度赞誉。并连续8年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院参赛选手在历届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学要求。2013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7074.33万元,2014年为9294.6万元,至2015年,资产总值已达到10257.1万元。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111个,校外实习基地159个。“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运行,成为学院服务行业、企业,校企共赢的纽带,“十二五”期间,企

13、业为学院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共计675.94万元。图1-1 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依托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完善图书资源。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88平方米,共有纸质图书51.78万册,其中2015年新增纸质图书0.87万册,纸质期刊517种,电子图书4467种,生均图书60.34册,图书馆阅览室座位600个。学校重视网络资源利用,目前已购置和建设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学院位于海河教育园区,园区内成立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联盟”,以使图书资源充分共享,并配有公共图书馆海河教育园图书馆。教学、办公及学生生活场所满足使用需求。学校校

14、园占地面积57.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47万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3.41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53480平方米,教室面积8748平方米,各类教室192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17个。学校有体育馆1个,面积2724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1个,运动场设施设备齐全,较好地满足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后勤综合保障安全高效。新时期高校后勤承担着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服务的重任,承担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因此学院加强后勤人才培养,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创新服务、锻造队伍、打造品牌,进而构建和谐后勤,建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多种形式、丰富

15、多彩的活动,强化安全教育,保障了校园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创建A级食堂标准,大力推行使用校园一卡通。积极落实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强化对食堂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定期培训,科学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在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召开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学院被授予“2015年度放心食品系列工程高校A级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3办学经费投入学院的办学经费收入是学院各项事业正常运转和提升的保障,办学经费收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16、等收入构成。“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天津市财政对于学院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的建设、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及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等项目的建设,使得学院的办学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同期,国家财政对于学院教育经费的拨付在逐年递增,即由2013年的8238.60万元增至2015年的13348.93万元,同比增长率62.0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由2013年的6099.59万元增至2015年的10905.53万元,同比增长率78.79%;同时学院的事业收入也由2013年的4478.57万元增至2015年的5831.18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0.20%。按照天津市财政局

17、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完善市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通知(津财教201366号)要求,我院年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53万元。各项经费投入的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转,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4信息化教学条件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以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建设、应用深化、跨平台移动接入建设为重点,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投入2300万元全面提升了校园网硬件、软件环境建设,建设一个实用、高速、运行稳定可靠以及安全可控的校园网络,

18、为学校的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职业训练、学校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校园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提供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网络支撑环境。校园网络的设计采用星形拓扑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应采用成熟的千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核心和关键网络应安全稳定可靠,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建立信息点5290个,教学用终端(计算机)4286台,有线网络覆盖率100%。校园无线网络应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实现可管理、安全、QoS等功能,校园无线网络采用用户管理系统实现用户认证和管理,可以共用有线网络的用户管理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率办公区95%和教学区域85%。提供有线网络和

19、无线网络两种接入方式,分别选择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建成200平米网络中心机房,实现对服务器的统一管理,建成60T云存储平台,学院校园网络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监控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可以抵御DOS/DDos攻击、网络流量行为监控、流量和带宽管理策略的设置等主要功能,并对网络带宽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控制并详细记录校园网用户的网络行为。电子资源丰富便捷。学院已建设存储涉及113门网络课程,4467种多媒体电子资源,是calis正式会员单位,电子图书资源已达1.2T。公共区域设置歌德电子自助借阅机,内置2000种独家授权的电

20、子图书,每月更新100种,提供基于ios和Andor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同时提供中国知网、五车电子书、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等线上资源。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的编目、查询、借还等全程信息化管理。数据计算云平台已初步建立,网络资源储量达到60T。学院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历经多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推动了公告栏、院长信箱等信息发布台和互动栏目的建设,促进校务信息公开,强化门户网站对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服务职能。据统计学院门户网站总访问数已超过1000万次,是学校对外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了三个支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应用管理平台,解决了系统间数据交换的屏障

21、,消除信息孤岛,同时三个平台可以与市级平台实现对接,实现现有学校资源、用户信息、应用系统、数据规范、管理体制等多项内容建设和整合,建立校级数据标准,形成有效数据积累,使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顺利开展,为领导决策分析及数据统计提供依据,为后续业务系统的规范和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OA办公系统建设。基于模块化的功能结构设计建立内部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工作流程和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学院内部办公的信息管理、人员管理、会议管理等功能以及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在线咨询等功能的网络化、数字化,实现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数字化、办公协同化、信息沟通网络化。数字迎新管理系统

22、建设。系统将迎新工作合理分解为招生工作、入学管理、宿舍管理与收取学杂费四个方面,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新生入学与老生返校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辅导员及招生专干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数字迎新的全过程管理。2.“双师”队伍建设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三级贯通式”办学体制机制优势,采取“制度引领、分层定制、互促共赢”的建设路径,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的教学团队。2.1健全教师管理体制,打造结构合理的精干教师队伍按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比例协调、专业分布适度的培养思路,通过制定激励机制,选拔与引进相结合、培养

23、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开展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考核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实施新教师培养管理办发、教师任教管理办法、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选拔(认定)及奖励办法、博士研究生引进和培养奖励办法、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实施细则、兼职(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专任教师达到33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1.6%。高级职称144人,占43%;中级职称125人,占38%;硕士以上学历150人,占45%。天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院聘任的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达到36人,骨干教师达到

24、116人,占46%。聘用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362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达到43.7%。表2-1 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制定情况序号制 度 名 称1新教师培养管理办法2教师任教管理办法3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选拔(认定)及奖励办法4博士研究生引进和培养奖励办法5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实施细则6兼职(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2.2实施外引内培并重,构建专兼互融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先后公开招聘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长企业工作经历和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27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40余人赴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

25、新西兰参加高职教育交流、教学方法、前沿技术等培训;教师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平均200人次;政策引导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深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展对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兼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构建了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学校与企业、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互融共强、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每学期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课时数达到专业课总课时的30%以上,2015年度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98.67万元。2.3赛训结合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院在师资培养上给与较大的经费投入,聘请著名职教专家为全体教师做职教理

26、念、学生培养、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与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获局级及以上课题38项和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参加各级各专业教师竞赛获奖70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市级、教指委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院级精品课15门,优质核心课程68门,引进网络课程13门,在建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展教改、科研立项156项,教师获得专利363项。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做中教”教学设计和执教能力,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学院所有专业结合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进行说专业、说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及网络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测评活动,有效地促

27、进了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2013年学院12个教学项目在首届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组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多媒体教学软件组比赛三等奖2项,网络课程组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2014年学院6个教学项目在天津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组比赛国家一等奖1项、天津市一等奖1项,信息化课堂教学组比赛天津市二等奖3项,网络课程组比赛国家二等奖1项、天津市一等奖1项,天津市二等奖1项;2015年学院4个教学项目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组比赛天津市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组比赛天津市

28、三等奖1项。教师的微课作品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举办的2015年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举办的2015年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天津赛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6项,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数学微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4承担多项技术培训,校企联

29、合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学院承担数控、机电、计算机、模具、新能源等新技术培训,使学院成为数控、机电、计算机、模具、新能源技术培训基地。成功申报广告新媒体设计与传播、财经类(会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艺术设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管理类专业精益管理等专业国培项目,使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始终坚持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根本保障的理念,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师中取得高级技师、技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各类高级考评员资格的比例达到95.2%。专业带头

30、人和骨干教师中有21人在各类行指委、协会等兼任45个职务,承担了相关国家级骨干教师项目培训和国家级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服务和承担学院批准成立的首批10个技术研发(服务)中心的研发任务,近三年完成100余个应用项目的研发工作。3.专业人才培养3.1教育教学3.1.1优化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学院在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及自贸区的发展要求,以及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围绕天津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化专业布局。近三年内撤销1个专业,新增4个专业,目前共有31个高职三年制专业,1个技能型本科专业,7个三二

31、分段专业;分属9个专业大类(能源利用大类、土木水利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18个专业小类(新能源发电工程类、建筑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纺织服装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会展类、艺术设计类、文化服务类、广播影视类);形成“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装备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创意产品设计与推广”、“现代服务与管理”六大专业群;建有10个重点专业,分布在六大专业群,重点专业建设引领专业全面发展。目前

32、在校生8582人,各专业平均277人,与天津市支柱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人数745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6.86%。表3-1 专业对应天津市支柱产业一览表产业名称序号旧专业名称学制在校生人数装备制造1模具设计与制造3、210552数控技术3、2677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1564焊接技术及自动化3875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31776机电一体化技术3、27737电气自动化技术32228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312电子信息9计算机网络技术3、240410计算机信息管理318511物联网应用技术387新能源12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3、220513节能工程技术321514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3183现代服务1

33、5工商企业管理359716会计电算化3126117电子商务3、223718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与报关)351119投资与理财(理财服务)38620商务管理(网商企业运营与管理)35221市场营销315722会展策划与管理310823信用管理37合计74543.1.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及时研究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运行动态,依据专业特点及合作企业需求创新各具特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将各专业的育人理念与合作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具有具体岗位特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合。目前重点建设专业率先进行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

34、新“阶段式订单培养、分方向定岗培养”、“双主体工学交替”、“内外工坊、赛训一体、学岗直通”、“三方联动、四元分段”、“校企合作、以岗定课、技能递进”、“订单培养、双证对接、赛训融通”、“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以赛带训”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适应了对应行业企业创新转型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且还带动专业群和全校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了产教的深度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依托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诚实守信、以岗定课、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获第七届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1.3实施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提高

35、学生就业竞争力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结合专业优势及专业服务产业的整体布局,选择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会计电算化4个专业,完成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2015年在试点班全面实施。依托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装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方向)项目,开发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并在2015级新生中组班,由学院、新方优秀教师共同任教。通过典型专业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带动更多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聘请国(境)外师资,与国际化企业联合培养,引进

36、国际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国际化元素融入。3.1.4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技能标准,提升课程建设整体水平(1)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创新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合作的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标准要求,与企业共同系统设计,将职业技能标准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中,将技能大赛的先进技术引入到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将职业道德养成、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一个平台、二个方向、四个核心岗位”、“企业主导,课证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与装饰设计岗位技能培养相融通的项目导向”、“诚信+岗位能力为核心系统化”、“学岗直通,校企融通”、“能力模块、层

37、次递进、工学交替”等多种课程体系。2014-2015学年度学院共开设课程总门数1553门,其中A类课程499门,B类课程761门,C类课程293门,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58.3%。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关于实行“双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要求各专业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首位,依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必取和必考的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教学标准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凡国家相关部门已开设职业资格鉴定的工种,应保证学生毕业前取得中级证书,并争取在中级证书的基础上获取高级证书,努力提高学生的

38、就业能力。近年来,我院各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100%,2015届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71.64%,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29.33%。学院已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市级网络课程2门,市级、教指委级精品课程14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优质核心课程68门,微课142门,借助“数字化学习门户”平台,达到“能学、辅教”的功能。教师编写公开出版教材84本,其中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8本,教师编写自编讲义121本。各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实践课程学时数占专

39、业课程总学时数的50%以上。(2)师资培养与课程建设并进为支撑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院在师资培养上给与较大的经费投入,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赴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交流、教学方法培训、前沿技术学习、挂职锻炼等各类国内外培训年均200余人次,聘请著名职教专家为全体教师做职教理念、学生培养、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与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获得专利363项、局级及以上课题38项和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获奖70项。3.1.5技能大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各级各类大赛成绩斐然学院连续八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连续三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

40、能大赛高职组模具项目相关赛项、连续三年参与设计并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新能源项目相关赛项的基础上,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学院又参与设计并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和“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赛项外,2015年还承办了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赛项(本科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学生在国家级、市级技能竞赛获奖达211人次,获得国赛一等奖27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12人次;省市级一等奖35人次,二等奖37人次,三等奖94人次。借助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不仅增加与其它院校的学习和

41、技术交流,推动了学院专业教学改革,使大赛成果普遍惠及学生。通过大赛期间企业家们参与的专业论坛等多种活动,拓宽了我们及时了解到行业和企业前沿发展动态、急需的人才结构及岗位能力需求情况的渠道,依据学院专业规划原则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准确地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和专业定位,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进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学院以第二完成单位申报的“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获得第七届教学成果奖天津市一等奖,国家一等奖。3.1.6系统设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均衡发展、适度超前、整体优化、资源统筹的原则,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并依据

42、学生成长规律,配合教学做一体化及不同的工学结合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互利共赢为基础,实现了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技术研发等多项功能,成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形成了与实际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11个,其中央财政通过国家骨干校、实训基地和提升办学能力等项目全部或部分支持建设45个,天津市财政通过央财建设项目地方配套和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全部或部分支持建设29个。实训室建设总面积达到21703.07平方米,设备总值达到6611.61万元,具有设备台套数为4861台套,4226个工位数,生均校内实践教学

43、工位数为0.51个,校内学年使用频率达到2330307人时,社会学年使用频率达到402640人时。学院为每个实训室配备了专兼职管理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操作、安全管理制度,编制了实训指导书,保证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良好、管理到位、实训项目开展合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实训条件要求,保证各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表3-2 校内实训基地情况表 学年指标2012-20132013-20142014-2015校内实训基地(个)85110111实训室建设总面积(平米)19569.6221613.0721703.07设备总值(万元)4894.3136347.1436611.606校企合作企业捐赠

44、(万元)01.515.91校企合作企业准捐赠(万元)20.280.94445设备台套数(台套)273046674861工位数(个)-4226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生)-0.51校内学年使用频率(人天)120473922439982330307社会学年使用频率(人天)153600520574402640学院共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9个,覆盖学院全部专业,年均接待学生7051人次,年均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1061人,年均接收应届毕业生就业1032人,年均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67天。3.2校企合作学院坚持“以共赢为基础,以资源求合作,以服务获支持”的校企合作理念,2015年,继续深

45、化体制机制改革,巩固骨干校建设成果,从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入手,促进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使“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三级机构与学院教学、科研服务、学生管理、就业指导、二级学院等部门高度融合,共同实施管理,充分改善学院治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3.2.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决策贯彻实施三级贯通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进行了“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依据董事会成员单位的遴选制度,即“与学院专业群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国际知名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与学院有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成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至2015年底,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

46、19个,包括天津市模具工业协会、天津市新能源协会、大连机床集团、英利集团、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瑞士GF加工方案集团、金蝶软件公司等行业协会和企业,各专业群成立了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各专业教研室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学院负责人和行业企业负责人进入校企合作董事会,专业群负责人和企业职教及人力资源负责人进入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入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机构上下贯通,董事会的战略和决策,通过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分别进行贯彻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分解与细化,并且在专业建设中全面落实。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机构,形成了“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开放体制。3.2.2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保障校企人才全程共育学院以校企多元育人主体、校企共建共赢为基础,从完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与“三级贯通式”体制机制运行配套的相关制度6类28项,规范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全程共育的制度,对教学管理、就业管理、人事制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校内制度进行全面改革。2015年,在学院深化二级学院二级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配套执行的二级管理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校企合作机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人事制度改革及社会服务等内部治理之中,校内常规管理与“三级贯通式”机制的有机融合,使各项管理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使“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