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74328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

2、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一、谈

3、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

4、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

5、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6、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

7、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8、? 、揭题读题: 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

9、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 (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

10、初步对话。 、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11、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

12、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

13、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

14、,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

15、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地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桃花心木其实是借种树喻育人的深刻含义。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自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独立自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

16、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本组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

1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句话。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

18、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三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七个教学环节: (一)简介背景,揭题入手。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

19、实感,所以,我就以介绍背景入手,把学生引入情境。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这样引题简介:今天,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讲的是发生在台湾的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发生了一场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是由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海陆军挑衅引起的。由于清朝无能,中国方面遭到失败。189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等,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国

20、。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主要场面?可分几段?只要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文章的层次自然就清楚了,这时我就让学生

21、分段并说说备段大意。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次出现这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入第四个教学步骤。 (四)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讲读课文第36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具体叙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的有关语句,然后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受。这里,我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

22、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于难理解的重点句如“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则利用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词语“真挚”的理解,让学生边品词品句,边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并要求学生会运用“真挚”这个词。 至此,学生已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时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我是这样说的:“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台湾乡村小学里所看到的

23、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学习这部分时,运用了“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712节。 2.导读理解课文712节。 首先,老师范读、学生分组接读课文后,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再让学生按作者和台湾师生当时教学的情景那

24、样大声地、整齐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还要求学生注意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与第一次出现时的读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编者、教者、读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鸣。 3.自读理解课文第1316节。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所以,教学第1316节时,我要求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带着我设计的几个思考题自读理解课文: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看到中国伟人像,作者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没有别的话比这

25、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一个学生说不准或不全面,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纠正或补充),教师只是适时点拔。我估计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会感到比较困难,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很激动或感动而流泪,但为什么激动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读台湾教师所说的那段话,再启发:为什么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台湾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学生就能领会到:现在“光复”了,终于能画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动得眼睛湿润了。这既是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扎扎实实

26、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伟人有更深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我还出示了几个中国伟人像,指名学生向大家作介绍。(当然,课前得先布置学生看看有关的课外书。)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这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养成问一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六)总结课文。 (七)课堂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经验。因此,结合教材,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了人物的_。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学生学

27、习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自己的感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估计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感到范围太大,不好写。因此,我给他们设计了几点提示,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1台湾人民有诚挚的爱国热情;2台湾被日本统治时期,学校里画的都是日本伟人,不准中国孩子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伟人;3“光复”后,台湾人民认真地学习祖国文字。 写完后,全班进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特色。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28、国!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4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篇课文观潮。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29、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多媒体辅

30、助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

31、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学生在课前已经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接下来 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

32、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

33、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他们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

34、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艺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

35、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以求进步。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6、,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

37、、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

38、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

39、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

40、“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41、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

42、“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

43、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

44、“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6 大家好!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