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08628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早籼稻现货基础知识目 录一、早籼稻概述60(一)早籼稻的分类60(二)早籼稻的特点60(三)早籼稻的生长阶段61(四)早籼稻的质量指标62(五)早籼稻的储藏64(六)早籼稻的经济及社会意义64二、早籼稻的供给与需求65(一)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及产量65(二)我国早籼稻种植区域66(三)我国早籼稻的消费及结构67(四)我国早籼稻的收购及储备69(五)我国早籼稻的流通70(六)我国早籼稻的加工71(七)我国稻米进出口71(八)世界稻谷供需73三、早籼稻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77(一)早籼稻的价格走势特征77(二)早籼稻的价格影响因素80一、早籼稻概述(一)早籼稻的分类稻谷,俗称水稻,是我国大宗粮食品

2、种,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籽粒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粳稻籽粒一般呈椭圆形。根据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稻谷又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早稻几乎是单一的籼稻,即早籼稻。早籼稻是上市最早的一季稻谷,也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第一季粮食作物。早籼稻可以分为普通早籼稻(常规)和优质早籼稻。普通早籼稻一般用于储备,而个体加工企业则以加工优质早籼稻为主。优质早籼稻做配米比例也较大。普通早籼稻和优质早籼稻主要根据粒型和腹白区分。据调研,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的优质率估计为15%、28和76。现货中,早籼稻还可以分为长粒型和短粒型两种。它们的用途不同,价格也不同,短粒型主要做米粉,长粒型主要做口粮,现货市

3、场将两者分开收购和储藏。一般认为长粒产量:短粒产量6:4。(二)早籼稻的特点早籼稻是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早籼稻的品质较中晚籼稻差。早籼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食味品质也较差。而中晚籼米质坚实,耐压性好,加工时碎米较少,出米率较高。但是,早籼稻也具有许多中晚籼稻无法替代的品质优点。1、早籼稻生长期雨水充沛、光热充足、病虫害少、灾害性天气较少,比较容易获得稳产高产,加上各地积极发展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良种面积有所扩大,早籼稻单产稳步提高。 2、早籼稻含水量低、耐贮藏。 3、早籼稻用途广,既可食用,也可饲用,还可以作酿造、食品等工业

4、原料。4、早籼米消费市场大,农民、部分低收入的城镇居民和打工者以食用早籼米为主,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对早籼稻的需求量也比较大。5、早籼稻营养品质好。早籼稻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都要明显优于中晚稻。6、早籼稻卫生品质较高。由于早籼稻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相对较少,早籼米的卫生品质也相对较高,因而随着早籼米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多样化的发展,当前及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消费群体。7、早籼稻品种质量一致性好,易标准化。早籼稻优质品种较少,品种之间差异相对较小,早籼稻更容易标准化。中晚籼稻优质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内在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而且优质品种产量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标准化难度也相对较大。(三)早籼稻的生长阶段 通常,水

5、稻一生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种子萌发至幼穗开始分化前是单纯的营养生长期,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前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最后3片叶及稻穗形成;抽穗至成熟是单纯的生殖生长期,经历开花、乳熟、蜡熟、完熟等时期。习惯上把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4个时期”,即以幼穗开始分化为界,幼穗开始分化前称为营养生长阶段,幼穗开始分化后称为生殖生长阶段。在高产栽培中为便于掌握生育进程,又把它分为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及开花灌浆结实期。在实际操作时,移栽插秧的幼苗期为秧田期,移栽后称本田期,它也分为3个时期,即前期,从移栽返青到分蘖高蜂;中期,稻穗分化形成;后

6、期,从始穗扬花到灌浆成熟。早籼稻的生长阶段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稻谷品种生育期长短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品种;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通常,全生育期(播种一成熟)90-125天的为早稻,125-150天的为中稻,150天以上的为晚稻。我国早籼稻一般每年的7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8月份早籼稻集

7、中上市;9月中旬,中稻和一季晚稻开始收割,10月份中稻和一季晚稻陆续上市;11月份新产晚籼稻、晚粳稻收割完毕,双季稻主产区迎来晚稻上市季节。2007年度主产省早籼稻的稻作期月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广东7下旬成熟成熟成熟成熟成熟中旬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6下旬乳熟 抽穗 抽穗 抽穗 抽穗乳熟 中旬 抽穗 抽穗 孕穗 孕穗 抽穗 抽穗 上旬 孕穗 孕穗 分蘖 分蘖 孕穗 孕穗 5下旬 分蘖 分蘖 分蘖 分蘖 分蘖 中旬分蘖 分蘖 分蘖 分蘖 分蘖分蘖 上旬 分蘖 返青 返青 移栽 分蘖 分蘖 4下旬 返青 移栽 出苗 出苗分蘖 分蘖 中旬 出苗 出苗 出苗出苗育秧育秧 上旬 播种

8、播种 长叶长叶 3下旬 播种 播种 出苗出苗 中旬出苗 出苗 上旬 播种播种 资料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时数据库。(四)早籼稻的质量指标1、早籼稻的质量指标和等级早籼稻谷、晚籼稻谷和籼糯稻谷的质量指标包括:出糙率(Husked rice yield)。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整精米率(Head rice yield)。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整精米是糙米碾磨成GB 13541999规定的三等(原大米标准的标准一等)大米加工精度时,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五分之四(含)以上的米粒(新国标规定为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四分之三(含)以上的米粒)。不完善

9、粒(Unsound kernel)。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稻谷颗粒:未熟粒:未成熟不饱满,糙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病斑粒:稻谷粒受到病害,去壳后糙米表面有病斑的颗粒。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糙米的芽或幼根已突破表皮的颗粒。生霉粒:稻谷粒生霉,去壳后糙米表面有霉斑的颗粒。谷外糙米:混在稻谷中的糙米粒。互混:本类型稻谷中混入的其它类型的稻谷。杂质:除稻谷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一,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二,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三,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类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黄粒米:与正常米粒

10、相比呈明显黄色,或在D65照明体100视场下色品指数b*值不低于20的颗粒。色泽、气味:一批稻谷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稻谷国家标准(GB1350-1999)规定,各类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为5个等级,等内稻谷必须符合整精米率要求。以三等为中等质量标准和计价基础,每个等级实行3%的等级差价。按国家收购政策,籼稻和粳稻相邻等级价格差为2分/斤。籼稻、粳稻三等最多,三等以上占90%。稻谷国家标准GB1350-1999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等级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色泽、气味179.050.0277.050.0375.050.01.013.5

11、正常473.050.0571.050.0注:水分含量大于表中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整精米率等质量指标的适当调整 现行稻谷国家标准中,籼稻不分等级整精米率统一要求不低于50。200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针对南方早籼稻主产区粮食收购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水分、杂质、整精米率等限制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现象,国家粮食局下发了8月国家粮食局关于早籼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电200515号),通知指出,对粮食收购中有些限制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应按2001年11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

12、(国粮发2001146号)执行,通过扣量扣价的办法来进行调整。即:水分:对实际水分指标低于或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价、增扣量。杂质:对实际杂质(或杂质总量)指标低于或高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杂质(或杂质总量)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扣量0.75%;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价、增扣量。整精米率: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1个百分点,扣价0.75%,不足1个百分点,不扣价。高于标准规定

13、的,不增价。且早籼稻谷的整精米率不得低于44%。根据该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适当调整2005年早籼稻收购整精米率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省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早籼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适当调整早籼稻整精米率控制指标。3、稻谷国标的修订2007年4月,经国家粮油标准化委员会审订的新稻谷国家标准GB1350-XXXX(代替GB1350-1999)对早籼稻谷、晚籼稻谷和籼糯稻谷规定了统一的质量指标。鉴于整精米率是评价稻谷出米率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充分发挥标准对质量提高的引导作用,体现优质优价政策,

14、对不同等级稻谷设置了不同的整精米率要求,籼稻15级分别为50%、47%、44%、41%、38%。 新修订的稻谷国家标准GB1350-XXXX (代替GB13501999)(待发布实施)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等级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色泽、气味179.050.01.013.51.02.05.0正常277.047.0375.044.0473.041.0571.038.0等外71.0-注:“-”为不要求(五)早籼稻的储藏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内外颖,使易于变质的胚乳部分受到保护,对虫、霉、湿、热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并且

15、稻谷内外颖水分较米粒低。这些特点,使得稻谷相对易于储藏。由于脂肪(油份)含量较中晚籼稻少,陈化速度慢,早籼稻是稻谷中最耐储存的品种,因而成为各级储备粮的重要储备品种。长江以南地区早籼稻的储存年限通常为3 年,广东等个别省份为两年。早籼稻从入库到出库通常采取六项措施:控制水分、清除杂质、分类储藏、通风降温、防治害虫、密闭粮堆。储存稻谷的高大平房仓,都配置有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以及制冷设备等。(六)早籼稻的经济及社会意义1、早籼稻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第一季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早籼稻生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是否扶持粮食生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低的试金石。2、早籼稻生产波动直接影响晚稻生产,进而影响全年的水

16、稻生产。据有关研究表明,19942005年期间早籼稻与晚稻种植面积相关系数达0.93。3、早籼稻的商品性优于其他各季水稻,是南方稻区最重要的商品粮源。由于早籼稻作为食用稻的适口性较差,农民一般除了留一些作为口粮和饲料粮的补充外,大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而且,随着近年农民务工人数的增多和农民储粮方式的变化,早籼稻的商品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早籼稻的商品率相对较高,约50-60%。4、早籼稻是主要储备用粮。由于早籼稻比中晚籼稻耐储藏,且是第一季上市的水稻品种,南方地区粮食部门将早籼稻作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各地的政策性储备需求已成为早籼稻谷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当年上市的新粮,各

17、地的政策性储备需求成为决定其收购价格的高低乃至短期内市场销售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5、早籼稻是南方多数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南方水稻产区涉及13个省份近四亿农民,早籼稻是他们的一部分口粮,也是早籼稻主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有很大份额。从综合效益来看, 早籼稻的种植成本与其他作物比较相对较低, 产量比较稳定, 卫生品质也较好,自然风险相对较小。因此, 早籼稻对于稳定增加稻农收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从长期来看,早籼稻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就当前的粮食生产能力看,早籼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其它品种尚难补充或替代。失去这一块,粮食安全必然受到威胁。二、早籼稻的供给与需求(一)我国早籼

18、稻种植面积及产量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99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约28003200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30%;稻谷产量在1.82亿吨(折合大米1.261.4亿吨,出米率按70%),占粮食产量的36%40%。 1998-2008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一览表 (单位:千公顷,千克/公顷,万吨 )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面积3121431284299622881228202265082837928847292952892029200单产6366634562726163618960616311626062326

19、4336473总产1987119849187911775817454160061790918059182571860318900数据来源:1998-2006年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我国稻谷以籼稻为主,2007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产量共1.3249亿吨,占稻谷产量的71%。2005-2008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87万吨、3,187万吨、3,152万吨和3,158万吨。2007年,早籼稻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不足20%,产量占稻谷产量的17%。2001-2008年我国早籼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单位:千公顷,万吨)年份播种面积占稻谷比

20、例产量占稻谷比例20016,388.3222.20%3,400.2619.10%20025,872.7020.80%3,028.9017.30%20035,590.3021.10%2,948.4018.30%20045,947.0021.00%3,221.6018.00%20056,027.9020.90%3,187.4017.60%20065,990.0020.40%3,186.8017.50%20075,824.00(5,742)19.90%3,152.00(3151.5)17.10%(16.94%)20085,82019.93%315816.71%数据来源:2006年以前来源于中国农业信

21、息网,2007、2008年数据年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括号中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二)我国早籼稻种植区域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其中、通称为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93.6%,主要品种为籼稻。、通称为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6.4%,主要品种为粳稻。我国稻作区分布代号稻作区占全国稻作面积的百分比华南双季稻稻作区18.60%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67%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8%华北单季稻稻作区3%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3%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0.40%我国稻谷种植以南方为主,南方稻作区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3.6%,其中长江流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早籼稻种植地区分布

22、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福建是全国早籼稻的主产省份,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加上湖北和安徽,六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左右,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 2006-2008年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 (单位: 千公顷)200620072008同比变化同比变幅江西1,3701,3731,340-33-2.40%湖南1,3561,2981,30020.20%广西1,0539921,1001

23、0810.90%广东9409401,000606.40%湖北342343315-28-8.20%安徽281276260-16-5.90%福建240222210-12-5.40%浙江13312112543.30%全国5,8885,7425,820781.40%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为2009年3月份预测数字20062008年我国主产省早籼稻产量 (单位:千吨)200620072008同比变化同比变幅湖南7,4767,4017,150-251-3.4%江西7,2907,4637,276-187-2.50%广西5,5425,3685,8304628.60%广东4,7404,9965,

24、3003046.10%湖北1,9201,9451,843-102-5.20%安徽1,4841,4741,422-51-3.50%福建1,2861,2371,140-97-7.80%浙江74467768681.20%全国31,39831,51531,580650.20%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为2009年3月份预测数字(三)我国早籼稻的消费及结构我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稻谷的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30%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我国稻谷的消费量约1.83亿吨,呈平稳略减的态势。目前,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略有结余,库存充裕。1997年以来,

25、我国稻谷一直是净出口,年均净出口稻谷约216万吨(大米151万吨),占我国稻谷产量的1%左右,对国内供求和市场价格影响都较小。数据来源:中国汇易网早籼稻的用途较为广泛,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由于早籼稻的优质率不断提高,口感有所改进,生长期间病虫害、农药使用量都较中晚籼稻少得多,加上又比较“出饭”,近年来早籼稻的消费仍以口粮为主。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2007年早籼稻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比例约67:24:7:2。从发展趋势上看,早籼稻口粮消费逐步减少,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较快增长。根据2007年数据,尽管早籼稻口粮消费比例较高,但只占稻谷口粮消费量的约15%、

26、占国内粮食口粮消费量的约8%;早籼稻在饲料用粮、特别是工业用粮方面在稻谷中具有行业代表性,其占稻谷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分别约55%和92%。另外,早籼稻总消费量约占稻谷总消费量的18%、占国内粮食总消费量的约6%,因此早籼稻只是粮食作物中一个较小的品种。2006-2007年我国早籼稻消费结构 (单位:万吨) 类别2006年2007年消费量占比消费量占比口粮1220068.40%215067.30%饲料用粮274023%76523.90%工业用粮32257.00%2307.20%种子用粮501.60%501.60%总消费3215100%3195100%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口粮:指城

27、镇和农村人口食用消费;2饲料用粮:指工业饲料生产和农户散养畜禽用。损耗计算在饲用范围,不单列;3工业用粮:指用于生产淀粉、米粉等产品。作为口粮,由于比较“出饭”, 学生和民工是早籼稻最主要的消费群体。随着加工技术的改进,以早籼稻作为原料加工的蒸谷米,营养价值较普通大米高,已经畅销中东、欧美、非洲等国际市场。作为工业用粮,早籼稻主要用来生产米粉、啤酒、糖浆等。(1)米粉是南方地区大众化食品之一。早籼稻脂肪含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最适合做米粉原料,生产出的米粉具有绿色、营养、卫生、保健、耐储存、价格低廉等优点。储存一年以上的早籼稻,水分低、出粉率高,加工出的米粉口感好、韧性大、保管时间长、不易老化

28、。(2)早籼米是啤酒生产中的辅助原料,可以使啤酒获得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透明度,并提高啤酒的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仅次于米粉的以早籼稻为原料的加工产品。(3)以早籼米为原料生产的高麦芽糖浆,又称白饴糖,是一种麦芽糖含量高、杂质少、熬温高的新型淀粉糖,在饮料、糖果、罐头、面包、糕点、果酱、乳制品、医药等方面广泛应用,可明显改善品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保存期、调整成品口味。(4)另外,早籼米还广泛用于生产米制系列食品,如米饼、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等。在南方早籼稻产区,农民也把早籼稻作为饲料来喂养家禽,有的直接用早籼稻谷,有的则是将早籼稻谷或脱壳后的糙米粉碎,再拌以青饲料或浓缩饲

29、料后使用。 早籼稻加工后的副产品,也有多种开发和利用途径:(1)米糠可以榨米糠油,其下脚料可以提炼植酸钙、谷维素、甾醇等医药产品;(2)稻壳可用于制作无毒、可自行降解的快餐盒,稻壳燃烧可以发电,稻壳灰可用于制作白碳黑和化肥;(3)碎米利用微生物发酵可用于生产富含活体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菌)的保健功能饮料。(四)我国早籼稻的收购及储备1、最低收购价收购根据历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个早籼稻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1)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2)上述4省地方储备粮公司;(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公司

30、。为调动企业参与早籼稻收购和经营的积极性,在预案执行期间,原则上停止中央、地方储备和最低收购价库存早籼稻的大批量集中拍卖活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2007年我国早籼稻的商品率分别为51.09%和48.54%,据此推断,早籼稻的商品率在50%左右。2、中储粮的收购、储备和轮换中储粮规定,长江以南地区稻谷储存期限为2至3年。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轮空期最长不超过4个月,因此,中储粮的轮入轮出周期一般为36个月左右。国内储备稻谷的轮换规律一般是在上半年轮出较多,4、5、6月一般是各储备库的轮出期,下半年集中轮进,8月份开始补库

31、,10月份一般补库结束。 早籼稻易于储藏,价格较低,是主产区稻谷储备的主要品种,早籼稻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长江以南地区早籼稻的储存年限通常为3 年(个别省份为两年),每年轮换1/3,轮换出的早籼稻主要用作工业用粮。 3、经营性收购从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粮食收购市场完全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早籼稻收购市场竞争激烈,表现在中储粮收购、地方储备收购、经营加工企业收购和个体粮商等多家竞争局面,部分地区还出现抢购粮源情况。经营性收购的主体包括:作为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在预案启动前和预案终止后,参与市场自主收购;非委托收储库点的其他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

32、企业入市收购,发挥主渠道作用;各类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和民营、个体粮商。国有粮站和国有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仍为市场收购主体,民营大米加工企业收购比较活跃,边收边加边销,少数个体粮食经纪人和私营粮站也参与收购。(五)我国早籼稻的流通1、流通形式。稻谷作为一种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形态的改变主要是稻谷、大米。农民、农场种植的稻谷集运至粮食市场,由碾米厂采购、加工成大米后, 再分销于居民食用。简言之,就是集中加工、分散销售。稻谷脱壳后可以减少运输量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稻谷在产地加工更经济。 2、流通通道。早籼稻产销区位明确,流向基本稳定。早籼稻主产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广东等省)

33、,主销区主要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产销区位明确,决定了必须有相当的流通数量,并且流向明确。多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输出的早籼稻主要经铁路、公路干线以及长江航线运往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我国早籼稻流向图(六)我国早籼稻的加工1、早籼稻加工企业特点 (1)早籼稻加工企业数量较多2007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7698个,年生产能力14666万吨。由于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加工可以使用同一套设备,只是加工精度不同,而且早籼稻加工对设备要求和精度要求较低,因此中晚籼稻加工企业都可以加工早籼稻。同时,稻谷收购企业如粮食储备库通常都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不过

34、,不同的企业依原粮收购情况及下游原料需求情况加工重点有所不同,或以中晚籼稻为主,或以早籼稻为主,或单一加工早籼稻及中晚籼稻。(2)部分早籼稻加工企业规模较大以加工中晚籼稻为主同时加工早籼稻的企业,早籼稻加工规模一般较小;即购即加、边收边加的小型大米加工企业,早籼稻加工规模通常也较小。以加工早籼稻为主或常年单一加工早籼稻的企业,通常直接为啤酒厂、米粉厂、饲料厂、味精厂加工原料,由于工业生产的特点,这些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其中部分加工企业通常实行产、购、存、加、销一体化的综合经营,其资金雄厚、有一定的仓容,少的数千吨,多的数万吨,这些企业在收购季节除边收边加外,还储存一定数量的原粮用于非收购季节

35、加工,有的还自建了一定规模的粮源基地,如江西的中粮(江西)米业等。(3)早籼稻加工企业分布广泛早籼稻加工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主产省和主销区。早籼稻产量越大、工业加工企业越多的省区,一般早籼稻加工企业也越多。例如,湖南省益阳兰溪是全国知名的大米加工市场,有大米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早籼稻加工企业70-80多家,占将近一半。广西米粉加工企业多,早籼稻的加工企业也相对较多。由于脱壳后运输成本较低,早籼稻一般在产区粗加工后以大米形式运往销区,销区再按照口粮及工业用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精加工。2、大米加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大米加工企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1)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占主导地位;(2)企业规

36、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经营发展迅速;(3)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4)稻谷产业化经营取得成效,以龙头企业带动稻谷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5)大米精深加工水平逐年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6)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七)我国稻米进出口1、进出口方式以精米为主在稻谷的国际贸易中,以稻米贸易为主,稻谷形式的贸易很少。1998年以来,我国精米出口占稻米出口的比重每年都在93%以上,精米进口占稻米进口的比重在95%以上。2、我国大米以出口为主,进口量较少1990-2008年,我国累计净出口稻米1943.5万吨。其间,我国稻米出口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1998年是出口稻米最多的一年,达374.4万吨,

37、占世界大米总出口量19%,随后净出口数量开始下降;2004年我国大米出口量大幅下降,较上年减少169万吨,减幅达67.2%;2005年出口量继续下降,为67.2万吨;2006年大米累计出口124万吨,同比增长84.1%;2007年大米累计出口130.5万吨;2008年大米累计出口97万吨。与出口相比,我国大米进口量微乎其微,只占世界大米贸易量(2500万吨)的约1.5%。由于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大幅上扬,2004年我国稻米进口量突破76万吨,是1997年以来进口量最多的一年;2005年稻米进口量略有下降,为51.4万吨;2006年进口72万吨,同比增长40.0%;2007年进口量47万吨;2008

38、年进口量33万吨。由于大米的进口配额仅占我国大米总产量的3-4%,加上进口大米价格一般远高于国内大米价格,因此今后几年大米进口可能会有所增加,但配额很难全部实现,不会对国内大米市场产生太大影响。1996-2008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 (单位:万吨) 我国进口稻米的消费地区主要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广东是进口稻米量最多的省份。此外,北京、福建、浙江和天津进口量也较大。从出口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中部主产区。东北三省是我国稻米主要出口地区,出口稻米为粳米,江西和安徽是主要的籼米出口地区。3、进出口国家和地区我国稻米的出口目标国主要是非洲和不发达国家,出口稻米更多属于援助性质。与泰国、美国、越南

39、等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相比,我国稻米出口乏力,其原因有国内市场稻米价格偏高、品质较差的因素,也有稻米出口贸易体制不够灵活等因素。近年来,我国东北稻米向日本、韩国的出口有扩大的趋势,而出口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稻米数量大幅度下降。我国稻米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比较单一,主要是泰国。近几年从泰国进口的稻米占我国稻米总进口的比重一直在99%以上,主要是进口香米等高质量稻米,以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要。近几年,越南和缅甸稻米的进口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2008年我国大米分国别进口数量 (单位:千吨)国家2006年2007年2008年泰国678.69438.73286.40越南35.

40、5526.521.32美国0.000.11-缅甸0.240.302.89其他4.504.874.97总计718.99470.53295.57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62008年我国大米分国别出口数量(单位 千吨 )国家2006年2007年2008年 菲律宾25.120.500.08印度尼西亚0.040.11朝鲜38.6081.0420.08韩国140.17158.95161.72日本79.9274.4132.93伊拉克0.200.400.33科特迪瓦215.78305.39202.06古巴73.24-其他721.39610.55529.40总计1221.181304.52946.72数

41、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八)世界稻谷供需1、世界稻谷的生产与消费 (1)世界稻谷生产稻谷生产遍及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主产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中国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家。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6/2007年度全球稻谷产量为4.20亿吨,估计2007/2008年度全球产量为4.30亿吨,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产量为4.33亿吨。2005/20062008/2009年度全球稻谷产量 (单位:百万吨)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产品供需估计(2008.12.11)注:2007/2008数据为估计值,2008/

42、2009数据为预测值世界稻谷主产区在亚洲地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近年来世界稻谷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事实上,近年来世界稻谷产量逐年增加,不仅传统的稻谷种植地区产量稳中有升,美国与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耕地也用于稻谷种植。全球稻谷主产国近年度产量 (单位:百万吨)年度国家 2006/20072007/20082008/2009中国127.2129.84130.55印度93.3596.4397印尼35.335.536.25越南22.9224.1323.7泰国18.3519.319.5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注:2007/2008数据为估计值,2008

43、/2009数据为预测值(2)世界稻谷消费稻谷经过加工后得到大米和米糠。大米是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主食,同时也是一些食品加工业的原料;米糠中含有较多的粗脂肪、粗蛋白及无氮抽出物,可以用来榨糠油、制作糠饼等。近年来,世界稻谷消费逐年增加。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6/2007年度全球稻谷消费量为4.21亿吨,估计2007/2008年度全球消费量为4.27亿吨,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消费量为4.30亿吨。2005/2006至2008/2009年度全球稻谷消费量 (单位:百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产品供需估计(2008.12.11) 注:2007年数据为估计值,2008年数据为

44、预计值世界稻谷的主要消费地区也集中在亚洲,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近年来世界稻谷消费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除泰国以外,世界稻谷消费国的排名与生产国的排名基本一致,目前泰国是世界稻谷的最大出口国。2006-2008年世界主要稻谷消费国消费量 (单位:百万吨)国家200620072008中国127.2127.5128印度86.9490.7693.5印度尼西亚35.936.5536.85越南18.7819.5119.04菲律宾1213.113.2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产品供需估计(2008.12.11) 注:2007年数据为估计值,2008年数据为预计值。(3)世界稻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