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体规划使用说明.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28540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6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总体规划使用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镇总体规划使用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总体规划使用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总体规划使用说明.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 江 县 继 光 镇 总 体 规划 说 明 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 .1 1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背景及现状 .1 1 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 .1 1 二、现状概况二、现状概况 .2 2 三、镇区概况三、镇区概况 .4 4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4 4 一、规划依据一、规划依据 .4 4 二、规划年限二、规划年限 .4 4 三、规划原则三、规划原则 .5 5 四、规划目标四、规划目标 .5 5 第三章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 .5

2、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二、镇域经济发展的 SWOTSWOT 分析分析 .5 5 三、产业发展规划三、产业发展规划 .7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2

3、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城镇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 .2323 第四章第四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城镇性质与规模 .2323 一、城镇性质一、城镇性质 .23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23 第五章第五章 用地布局规划用地布局规划 .23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24 三、功能结构规划三、功能结构规划 .2424 四、用地布局规划四、用地布局规划 .2424 第六章第六章 绿地景观规划绿地景观规划 .2626 一、现状一、现状 .2626 二、绿地系统规划二、绿地系统规划 .2626

4、三、景观规划三、景观规划 .2626 第七章第七章 道路工程规划道路工程规划 .27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27 二、道路交通规划二、道路交通规划 .2727 第八章第八章 管线工程规划管线工程规划 .2828 一、给水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 .2828 二、排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 .2828 三、燃气工程规划三、燃气工程规划 .2929 四、电力工程规划四、电力工程规划 .2929 五、通信工程规划五、通信工程规划 .2929 六、管线综合规划六、管线综合规划 .3030 第九章第九章 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一、

5、生态及环保规划 .30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30 三、城镇防灾规划三、城镇防灾规划 .3131 第十章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31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31 三、近期建设重点三、近期建设重点 .3131 四、近期建设项目四、近期建设项目 .323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32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一)灾后重

6、建(一)灾后重建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大地震,致使中江 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 房可居住。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 设施损毁,镇域内工业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 活和生产次序,城镇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 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 村的灾后恢复重建是未来 3 年内的首要工作,灾情核实统计以及灾区城 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五个统筹的提出(二)五个统筹的提出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7、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且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 2007 年 6 月成渝共同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德阳市成为四川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要求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 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内容 之一。 2009 年 5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 ,允许成都市在 9 大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三次产业互

8、动的发展 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探索耕地保护和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健全 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 (三)德阳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市(三)德阳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市 继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四川选择德阳、 自贡、广元三市进行城乡统筹分类试点。德阳市作为全省三个统筹城乡 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将为全省同类市、州 提供经验和借鉴。作为四川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试点,德阳将通过 一系列体制机

9、制创新,大力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转移,最终形成镇、县、市整 体推进三化联动的新型城镇体系,使社会整体更加和谐.,为区域内的城 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四)德阳市(四)德阳市“三市两县三市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提出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 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 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自党的十六大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 -* 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10、大举措。而德阳市中 江县被确定为“三市两县”中“两县”之一,这将为中江县内各乡镇的 发展带来机遇。 (五)区域地位的提升(五)区域地位的提升 四川省委提出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目标,把成都 市建设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德 阳密切相关的绵成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干 线即将建设,天星大道和旌江大道也已开工建设。这些将对德阳市域和 城区的交通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江 “两点三线”发展战略的实施,即以中江县城为主中心,仓山镇 为副中心,南北向以罗桂公路为发展主轴,东西向以成南公路和成南高 速公路及达成

11、铁路为县域发展次轴的交通干线沿线经济走廊,形成“两 极三轴”的“土”字型布局结构。中江作为距离成德绵经济带最近的百 万人口大县,其区域优势将更加明显。其中继光镇处于两点之间,三线 中罗桂公路发展周线上,这为继光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二、现状概况 (一)区位交通(一)区位交通 继光镇位于中江县城南部,距县城 37km,东经 105.15 度,北纬 31.29 度,丘陵地区,镇境东邻通山乡 20km,南连广福镇 14km、民主乡 17km,西接双龙镇 6km,北连永安镇 21km、高店乡 8km、柏树乡 24km,106 省道穿过境内。 (二)地形、气候、土壤、水文(二)地形、气候、

12、土壤、水文 镇域地貌形态多为丘陵,属于深丘窄谷区地形,其特点是平行条脊 状驼峰山岭,羽状水系发育,沟谷呈“V”形,谷底小于 100m,形成 “三分土地七分山”的地形地貌特点。 继光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 气温 16.7,一月平均气温 5.5,七月平均气温 26.5;10活动积 温 5318.6,多年平均无霜期 285.6 天,年降水量 945mm,多集中在 6-9 月四个月;年日照数多年平均为 1315h,平均风速为 11.3m/s。 镇域内页岩储量相对丰富,其他矿产较为匮乏。地质构造属白垩纪, 岩层为砂岩、砾岩夹泥岩地下水多埋存于岩层裂隙中。 继光镇水利资源较

13、为丰富,主要有 3 条河及继光水库。 袁家桥大河:起源继光水库,由北向南流经新中、金房、袁家 桥、石马、铜梁五个村,近 20km,河床由起端(5m)逐渐放宽,经石 马、铜梁村,河床宽到 30m。沿岸是农田,水流量平时在 0.2 个流量, 水深在 1m5m,水质中等。 小河两条:第一条起自白寨村,止于新堰村,最后流入广福玉 红河。长约 15km,河床宽在 35m,平时水深 12m,洪水季有水流动, 平时无水向下流,水质中等。第二条是起自继光场镇,流经芳草村 至新高村的芳草堰,这是条平时用于排放场镇用水的人工丰产沟河, 平时无水,河宽 35m。 继光水库:是县内最大水库,集水面积 60 km2,淹

14、没了继光镇新中、 长叭沟两村 12 个社,主坝位于新中村 1 社、2 社与 10 社交汇处,继 -* 光水库库容量 9820 万 m3,水深达约 100m,湖宽在 2001000m 范围 内。 为配合农业更好的发展,继光镇修左干渠 5km,继光支渠 15km,各 村社支渠 48km,修建提灌站 4 个,三平塘堰 164 口。 (三)资源状况(三)资源状况 1、农业资源 农业是继光镇经济发展的基础,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红苕、红薯、黄豆、豌豆;经济作物: 油菜、花生、水果、棉花;蔬菜:青笋、莲白、萝卜、青菜等。在发展 粮棉油生产的同时,林牧、副、渔业亦有较

15、大发展。 2、旅游资源 黄继光的故居:位于黄继光村境内的黄家湾,占地 1.5 公顷,目前保 存相对完好,可开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墓:位地继光场镇街后面,占地 300,绿树成萌,遮天蔽日, 在此埋葬着 5 位革命烈士,党委政府将把此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继光水库:位于长叭沟和新天交界处 ,占地 2000 公顷,且在镇域 西北部有一部分淹没区, (淹没新中、长叭沟两村 12 个社,主坝位于新 中村 12 与 10 社交汇处,库容 9820 万立方米,水深达 100 余米,湖宽在 2001000m 范围)可作为山水景观对外开放旅游。 3、文化资源 继光镇主要以汉族为主,其它还有迁进的藏

16、族,彝族,壮族,羌族, 傣族,土族,共计 7 个民族。镇内还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故居、烈士 墓和继光水库。分别位于继光村、继光场镇和长叭沟村、新天村。 (四)社会经济(四)社会经济 1、经济结构 继光镇全镇幅员面积 5168ha,辖石马、白寨、继光、团碑、高石、 铜梁、袁家桥、兴旺、兴发、锦竹、长乐、新堰、金房、新天、长叭沟、 芳草、严新、新高 18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17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5876 人,其中农业人口 23903 人,非农业人口 1943 人;农民人均纯收 入为 3646 元,城镇化水平为 10.05%。 2006 年实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10507 万元,200

17、7 年实现全镇国内生 产总值 11674 万元。2008 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 14827 万元,第一产 业为 10432 万元,第二产业为 570 万元,第三产业为 698 万元。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为 1100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340 万元。我镇现已 成功开发五片,新建街道二条(一条是英雄道长 600m,另一条是希望大 道长 800m) 。大型农贸市场一个,增加门面 230 余个,吸引了社会各类 资金 2000 余万元投入继光集镇建设,使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新 增工商户 100 多户,场镇常住人口达到 2800 余人,场镇街道长达约 1900 m。 2、各产业现状 (1

18、)农业现状:继光镇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传统的粮油种植在整个农业结构中占的比例较 大,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学技术不断注入农业产业, 在粮油等传统农业产值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继光镇近年来经济作物 -* 在农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迅 速发展。 (2)工业现状:继光镇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基础非常薄弱,目前 全镇只有小规模的如油厂、预制厂、农机修理站、木材加工厂等家庭作 坊式的工业企业,布局较散,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目前继光的第三产业产值总体层次和效益均较 低,第三产业的主体为个

19、体经营的小规模商贸、服务业,服务功能不甚 齐全,辐射范围局限于城镇及其周边的乡村,而且以路为商的马路经济 意识强烈。 综上,继光镇第三产业的严重滞后导致第三产业效益低下,已成为 继光镇发展的阻碍。 (五)基础设施(五)基础设施 1、省道罗桂公路自西向东横穿镇域,是继光镇的主要道路,依托罗 桂公路,建有通往各行政村的村道若干条,构成了继光镇现状的镇域交 通格局,但大多数呈树枝状分布,彼此联系不强,还未形成有机网络。 但路面除罗桂公路为混泥土路面外,其余等级较低,可进入性受到较大 的制约。 2、继光镇电源为广福镇 110KV 变电站,由该变电站出 10KV 线, 供全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 3、电

20、讯线由中江县电信局进线,城镇电信支局设有程控交换机。 4、城镇现有简易水厂一个,以地下水为水源,水源位于芳草村境内, 现已不能满足城镇供水需要,镇域其他行政村用水采用地下水供给。 5、城镇的街道均建有排水明沟,采用雨污合流制集中排放,但无处 理设施。其他行政村排水均为自由排放。 三、镇区概况 2009 年,镇区总人口增加到 2800 人。城镇建成区面积为 23.66ha, 人均 84.50m2/人。 罗桂路从镇区西侧穿过,城镇建设主要沿罗桂路右侧布置,街道两 侧的建筑多是 3 层左右,且是砖混结构。 全镇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集中于继光镇区,形成以镇政府、中 学、小学、卫生院、农贸市场为主体的

21、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服务全镇及 周边乡镇。 城镇现有简易水厂一个,以地下水为水源,水源位于芳草村境内, 现已不能满足城镇供水需要,镇域其他行政村用水采用地下水供给。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 2、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 4、 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 5、 中江村镇体系规划 (20062020) ; 6、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 7、 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 -* 二、规划年限 近期:2

22、009 年2015 年; 远期:2015 年2030 年。 三、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近期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 共服务设施;远期则力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的原则,以灾情报告和镇域地质灾害状况为 依据,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城市定位及战略应充分考虑小城 镇特点,不盲目扩大,不盲目拔高。 3、统筹兼顾,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 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 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4、前瞻性原则,不以短期利益为指导,长远规划,指导全镇可持续 全

23、面发展。 四、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 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 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 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 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 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中江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位于德阳市东南部,距市区 42km、距成都 70km、距绵阳市区 60 km,是德阳

24、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和四 川省域城镇体系中的第四级小城市,是成达线经济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 是德阳市域东南部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是川中地区与川东、川东北地 区联系的“桥头堡” ,是德阳市域重要的轻纺工业基础和农副产品生产和 深加工基地,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发展的重点 地区。 继光镇属于中江县南部经济区,该区区位条件优越,省道穿镇而过,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各种农副产品;镇内的山水资源 继光水库和人文资源继光故居为继光镇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成 为县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服务配套区。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一)优势(一)优势(Strengths)

25、 1、区位交通优势 继光镇位于中江县南部,距中江县城区 37km,属于中江县南部经济 区,受以仓山镇为中心的南部经济辐射强烈。另外,继光镇处于中江县 “两点三线”的“两点”之间, “三线”之一的罗桂公路城镇发展轴上, 起到联系县城两发展主轴(成南高速公路、成南公路)两级(县城、仓 山镇)的作用,区域地位明显,物流、信息交往较方便。 -* 其次,广福镇是县域的中南部的片区中心,继光镇受其强力辐射, 双龙镇是浅丘宽谷地形,属于县域中北部经济区,继光镇是深丘窄谷地 形,属县域南部经济区,二镇在地形地貌及产业特征上有一定差别,在 经济发展上有一定的互补性,是相互辐射关系。同时中部片区中心龙台 镇对继光

26、镇也有一定的辐射,因此继光镇是县域两个片区中心辐射地。 2、政策优势 继光镇镇为中江县的三级中心城镇,是南部区域重点发展对象,人 口及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政策较为宽松,城镇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3、资源优势 农业是继光镇经济发展的基础,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农村手工业竹编也比较发达,在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林牧、副、渔 业亦有较大发展,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繁荣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同时镇内的继光故居和继光水库的自然风光,为城镇景观 的塑造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二)劣势(Weaknesses) 1、道路质量较差 镇域内外联系道路级别低,路面状况差

27、,不仅无法满足车流量快速 增长的需求,还造成物资流通不便,严重阻碍了继光与外界的联系,经 济发展受到制约。 2、城镇功能不完善 作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尚未形成与现有社会经济 发展相配套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及医疗、文化、 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镇区空间结构急待优化和整合,城镇功能需 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以提高城镇整体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市 场经济繁荣。 3、城镇环境较差 继光镇乡村居住分散,大部分村民住房比较简陋,不安全,卫生环 境差。还有相当部分村民饮用塘水、河水、井水,水质较差,同时继光 水库水资源没有得到良好利用。 4、城镇化水平低,积聚程度低 城镇

28、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以散居为主,积聚程度较低,两者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镇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5、建设条件差 根据中江县防治规划报告的分析,继光镇属丘陵地带,山高沟夹, 其中新中村、石马村、袁家桥村、继光村、金房村、锦竹村共计 11 处存 在滑坡、崩塌等因素,对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6、城镇建设资金短缺 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 镇的依赖都很大,目前,招商引资竞争在各地都十分激烈,继光镇的招 商引资工作受到广福、龙台镇双龙镇等相邻城镇的挑战,资金引进难度 很大,项目选择余地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继光镇的发展步 伐。 (三)机遇(三)机遇(Opportu

29、nity) 1、灾后重建 -* 国家和对口支援城市的援助,为继光镇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2、旅游发展 继光镇位于中江县中部丘陵山区,不仅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 文历史遗迹,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具有开发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力, 能对中江县突如其来的旅游市场空缺进行填补。另外继光镇位于中江县 县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主游线上,具有较好的交通优势。 继光镇应把握这一巨大的发展契机,利用好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交通优势,发展特色旅游,成为中江县新崛起旅游市 场中的重要单元。 3、工业的梯度扩散和转移 成都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强化,为成都平原 经济区广大腹地带来了更

30、多的发展机会。沿海发达地区加工工业看好西 部的资源、人才和市场优势,将生产车间向西部转移,成都平原经济区 成为优选地;同时,成都中心城的职能转型也促进城区加工业向更为广 阔的腹地转移。这都为继光镇一、二、三产业并举提供了机会。 4、成渝经济圈的加速整合 国家已初步考虑将成渝经济区纳入“十二五”规划,包括中江在内 的各个经济节点则更会在这个经济综合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成南 高速的修建,中江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继光 镇应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找准自身的产业定位,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 合作。 (四)(四) 威胁(威胁(Threats) 1、经济结构落后,竞争力弱 各类资源和产品

31、特色不够突出,开发和加工模式落后,对市场缺乏 充分的号召力。继光镇应及时对其进行调整,采取产业之间、区域之间 多种形式的组合式发展策略,实现内部各产业以及继光与周边区域的统 筹发展。 2、生态环境脆弱 继光镇目前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得益于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 础较为脆弱。随着加工业的进入和发展,势必对镇域的生态环境构成潜 在的威胁,对城镇山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基础,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活跃农副产 品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的企业化、龙头化和规模化;巩固传统服 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一)第一产业(一)第一产业 继

32、光镇属中江县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的范围。镇内农业发展一方面 要符合中江县农业发展和农业布局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 优势做出特色。 以生态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为依托,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 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 经营,致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生猪、优质水禽和禽苗为主的规模型农业,建设成为区域服务的 -* 蔬菜、水果、禽类、肉类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第二产业(二)第二产业 目前,中江县以食品加工、轻纺、制药、建材、印刷五大骨干产业 为主,积极培育、发展机械制造和饮料产业的产业格局。继光镇应利用

33、农业大镇的现状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多 环节增值,突出自身工业特点,实现区域产业互补,工业配套。 农产品初加工:指农产品的一次性的不涉及对农产品内在成分 改变的加工。着重发展蔬菜和肉类的冷藏、保鲜、速冻、脱水加工及分 割包装项目,以适应成都等城市“农改超”的需要。 农产品精深加工: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主要是指对蛋 白质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 利用。建成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强粮油、畜禽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 工体系建设,让更多地区的人吃到环保、绿色、放心的蔬菜、食品。 随着城镇内部及外部资源环境的变化,外部企业进驻镇域的可能性 增强,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对全镇环境和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影响 不大的情况下,适度发展加工业。考虑到继光镇的重点发展产业定位于 一、三产业,为不影响其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