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子昂的“兴寄”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59578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陈子昂的“兴寄”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陈子昂的“兴寄”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陈子昂的“兴寄”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陈子昂的“兴寄”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沂大学2013 届本科毕业论文2013届 分 类 号:I044 单位代码:10452本科毕业论文论陈子昂的“兴寄”说姓 名 学 号 200902010129 年 级 2009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系(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20日III 摘 要陈子昂的“兴寄”说是针对齐梁奢靡文风提出来的。“兴寄”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同时也是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兴,指感兴、意兴,是诗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态。寄,指寄托,是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他的“兴寄”说与“兴”的关系密切,他的学说丰富且发展了“兴”范畴,相比诗经单纯自然性质的起兴和片面零碎的“

2、比兴”,相比儒家功利主义色彩和重视教化的“比兴”,相比于离骚还是非整体性的寄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对诗歌美学意义的一种促进和独特性的发展。他的“兴寄”说也具有很大影响。他把“兴寄”理论内化成检验诗人创作水平的标准,使后世文人创作有了新的理论体系参照,这是文论史上也是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关键词:“兴寄”;内涵;“兴”;发展;影响 AbstractChen Ziangs Xing Ji is proposed in the Qi and Liang extravagant style. Xing Ji is emphasized that works to have full social co

3、ntent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whole poem aesthetic image performance. Xing, refers to interest, is the poet thoughts thronged ones mind. A state of thinking in images, is very active. Send, a sustenance, the poet is implied in the aesthetic images of poetry in his realistic meaning Xing Ji sai

4、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Xing, his theory is ri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Xing category, compared to the book of songs pure natural properties of the rise and full system Bixing, compared with Confucian utilitarianism and attention enlightenment of Bixing, compared to the Li Sao is still not overall

5、 sustenance, is a great progress, is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esthetics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and uniqueness. His Xing Ji has great influence. He put the Xing Ji theory into test creation level, make the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new theory system, which is a great progress

6、 in literary history is also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Keywords: “Xing ji”;Connotation;“Xing”;Development;Influence目录一、“兴寄”说的提出及内涵 1二、“兴寄”说对“兴”范畴的发展2三、“兴寄”说的影响4注 释 6参考文献 7谢 辞 76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陈子昂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人物,他不仅是个杰出的诗人,并且是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识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一生积极参与政治,却一生不得志,他的政治生涯对于其诗文的创作以及思想主张有着重要影响,他

7、主张诗歌要言之有物,要能够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陈子昂的“兴寄”说。一、“兴寄”说的提出与内涵陈子昂的“兴寄”说是针对齐梁奢靡文风提出来的。南宋诗人刘克庄后村诗话云:“唐初王、杨、沈、宋擅名, 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朝之纤弱, 趋于黄初、建安矣。”1这段话对陈子昂做出了高度评价,也说明了陈子昂“兴寄”说的重要历史地位,陈子昂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2这篇序虽然是陈子昂对咏孤桐篇的看法与评价,但其中却表现

8、了陈子昂对于当时社会文风绮靡的批判和陈子昂创作体会创作经验的总结,对于当时文风的痛心疾首,陈子昂怀揣着文学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一心建功立业,他怀念汉魏时代的激昂奋进,感叹“风骨”和“兴寄”的缺失。李鄂上隋高祖革文化书中说“江左齐梁, 其弊弥甚, 贵贱贤愚, 唯务吟咏, 遂复遗理存异, 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 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 积案盈箱, 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次相高, 朝廷据兹擢士,损本逐末, 流偏华壤, 递相师祖, 久而愈扇。”3比较细致的描绘了齐梁文风的弊端。但是值得陈子昂欢欣鼓舞的是,咏孤桐篇竟然暗合他的心意,诗歌“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作者

9、的评价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从咏孤桐篇陈子昂看到了“风骨”“兴寄”精神的回归。陈子昂如同伯牙遇到钟子期,兴奋异常,于是他奋笔书写修竹篇送给东方虬。“兴寄”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同时也是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兴,指感兴、意兴,是诗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态。寄,指寄托,是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4。针对齐梁的奢靡文风,他反对诗歌创作只有“彩丽竞繁”,而忽视“兴寄”,要求诗歌创作形象以审美形象来感动作者,并从中体会到积极的思想意义。这正好切中了齐梁文学的弊病。陈子昂之提倡“兴寄”是与他整个思想与为人都有密切关系的。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有远见卓识的进步思想家和文

10、学家。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影响,也有释老的影响,反映了唐代三教并重的特征。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在他身上有很突出的表现。他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反对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勒索盘剥反对武则天的严酷刑罚、穷兵黩武,他要求诗歌所寄寓的不是陈腐的封建说教,而是有进步意义的现实社会内容。我们可以通过陈子昂的一些诗歌创作来看。如感遇诗第二十九首:“丁亥岁云暮, 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 荷戟争羌城。”作者通篇诗文通过一些特定物象的描写表现作者对行军打仗的士兵们在冬天仍在冰雪中行走的艰苦处境的同情,通过士兵们“哀哀冰雪行”与圣人“闻道泰阶平”两种命运的对比描写,更加深化统治者的冷酷,以及对他们决策失误的批判。

11、但是诗人并不是一味的排斥打仗,诗人还是赞同守家卫国的正义之战的。陈子昂比较注重从魏晋诗歌中继承学习,儒家比兴观是与言志、讽谕、美刺等结合在一起的, 成为儒家实现诗教的基本手段。魏晋诗歌以情性为体, 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所以相对儒家而言, 其兴寄观的内涵也有新的发展。诗学中情性是体, 兴寄是用, 兴寄以情性为基础5。魏晋与儒家相比摒弃了很多道德因素,而重视情感的参与,这也深深的体现在陈子昂的“兴寄”说中。值得提出的是,有人认为,陈子昂的“兴寄”等同于“比兴”,说:“所谓兴寄,就是诗歌的比兴寄托,所以有时也简称比兴。”在这里我是完全不赞同的,陈子昂的“兴寄”说并不等于“比兴”,举例说明,陈子昂在喜马

12、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吾无用久矣,进不能以义补国,退不能以道隐身日月云迈,蟋蟀谓何!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著?”6但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却说“兴寄都绝”,首先比和寄并不是同样的意思,其次,如果兴寄和比兴是同一个意思,那么陈子昂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在后来的修竹篇序中他为什么要用自己完全陌生的语句来阐释,这是不符合道理的,另一方面,如果兴寄和比兴是同一个意思,为什么兴寄能和比兴一样成为古代文论上重要的两种文论,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兴寄”说对“兴”范畴的发展陈子昂的“兴寄”说, 是从诗大序的“美刺比兴”发展而来, 即要求作品不仅能够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是词语空洞无物的堆积,而且要

13、有实际内容, 表现出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 尤其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因此他的“兴寄”说与“兴”的关系密切,他的学说丰富且发展了“兴”范畴,“兴寄”说与诗经和楚辞比较对“兴”范畴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陈子昂的“兴寄”说注重全篇寓意的寄托。与诗经的发端,和注重片段的起兴,离骚的接二连三的句子起兴来相比,离骚虽起兴叫广博,起兴物象和客观表象表示较丰富,但是屈原起兴指向并不一致,正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君子, 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 其义明而朗。”7 可以看出,屈原的起兴其物象的对应性

14、,不能称为整体性的,陈子昂的起兴,带来的却是整篇的一气呵成的起兴,往往整段文字表示同一个意象,并且意象展现的连续而生动。陈子昂将情感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才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的传世佳作。其次,陈子昂的“兴寄”说,包括内容和艺术两方面。诗经中“比”“兴”的运用不仅仅是讲究艺术性,更重要的表现在重视社会内容的表达方面,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又不同于诗经那种简单的现实主义,这与陈子昂所处的时代和陈子昂自身的抱负斗志分不开。陈子昂生活的时期,贞观之治刚刚过去,强大的唐帝国如日中天。唐太宗时期的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举制度的最终确立,使大批中小地主进入政治

15、活动领域。人们都鼓足了精神想要展示自己的实力,投身于社会中去,但是这时候还延续着六朝的诗风,六朝的传统限制了人们表达和抒发情感,所以陈子昂应时而发,认为诗歌应该切实表现社会内容,这是陈子昂所提出的诗歌要有重要社会内容的“兴寄”的继续和发展。陈子昂修竹篇序:“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风雅不作, 以耿耿也。”2这正是陈子昂诗歌理论重视表现内容,陈子昂批评六朝诗歌兴寄都绝意在提出六朝文风的空泛和对其展开批评论述,要求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理想, 反对无病呻吟,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意在言外了。因此说,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要求诗歌不仅要反映现实生活, 而不仅仅是注重表面

16、的华丽,追求单纯性质的比兴。最后,陈子昂的“兴寄”说注重对情性的肯定。“兴寄”肯定性情。但“兴寄”所肯定的情性并非是表面直抒感情,毫无深度而言的,是将情性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的。造成这种现象是有一定社会根源的,陈子昂的学说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影响很大,魏晋诗歌重情性,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挚虞文章流别论:“兴者,有感之词也。”8意为起兴是有感而发,表达情感的。文心雕龙在书的开头也说:“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

17、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9也强调依据隐小细微的事物来起兴,由此观之,刘勰的观点与魏晋时重情感的表达的状况是比较相近的。他这种融合情感于客观物象的创作方法是对“比兴”的发展与独特性开创,相比诗经单纯自然性质的起兴和片面零碎的“比兴”,相比儒家功利主义色彩和重视教化的“比兴”,相比于离骚还是不整体性的寄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对诗歌美学意义的一种促进和独特性的发展10,因此说,陈子昂的“兴寄”说渊源于诗经中的“比”和“兴”,但是他又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兴”范畴,做出了巨大的发展和独特的贡献。三、“兴寄”说的影响“兴寄”说的提出与倡导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意义,“兴寄”说形成了

18、一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兴”范畴。之前人们在创作时还是比较无意识地运用“兴”的手法,到了陈子昂,他把“兴寄”理论内化成检验诗人创作水平的标准,使后世文人创作有了新的理论体系参照,这是文论史上也是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兴寄”说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盛唐诗歌的影响方面。王士禛指出: “夺魏晋之风骨, 变齐梁之徘优, 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 太白又继之。感遇、古风诸篇,可追嗣宗咏怀、景纯杂诗。贞元、元和间, 韦苏州古淡,柳柳峻洁,二公于唐音之中,超然复古,非可以风会论者。”1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确立了“兴寄”的传统,让诗风转向一种健康的状态,唐以后诗人们开始反省齐

19、梁时期诗歌的弊端,诗歌内容注重反映社会风气并且注重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没有陈子昂对诗风的转变和对诗歌理论的开创,就没有盛唐时期繁盛的诗歌文化,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对李白和杜甫影响深远,李白和杜甫的很多优秀诗歌都可以看到他们对“兴寄”说的实践,例如,李白的诗歌中多次用到明月的意象,用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杜甫更是实践了陈子昂的“兴寄”理论,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创作者,对陈子昂的“兴寄”说也做出了巨大的继承,因此说陈子昂的“兴寄”理论对盛唐诗歌的繁荣有巨大的贡献。“兴寄”说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兴寄”的倡导使起源于诗经和楚辞的重寄托的传统发扬光大,中国一直有重寄托的传统,重视“兴”,清代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

20、就说到:“作诗须有寄托,作画亦然。旅雁孤飞,喻独客之飘零无定也。”12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十分重视寄托。二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大,对我国后世文人的创作有深远影响,但二者并未将寄托这个优秀传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到了陈子昂,他将这个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便是其理论的具体实践。李白是受陈子昂影响比较大的诗人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很多诗都注重“兴寄”。“兴寄”说的影响还表现在寄托成为古代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13。寄托渐渐的成为中国诗歌区别于其他民族诗歌的独特鲜明特色。诗人们在创作中开始自觉的运用“兴寄”艺术,王维的山水诗歌,用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

21、情和胸怀,就是寄托手法的成功实践。另一方面,为一些诗歌题材的大大发展提供了机会,这些诗歌题材往往利于寄托作者思想感情,陈子昂在度荆门望楚中说“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隗。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14后世李白有一首相似的诗歌叫做渡荆门送别,陈子昂的这首诗歌对仗完整,层次整齐,色彩和谐,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兴寄”说的影响最后表现在,陈子昂的“兴寄”说引领了诗风变革的潮流,成为后世的先驱,为后人对诗风的变革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这以后,像李白的“复古”主张,后来韩愈、柳宗元带动的古文运动,以及白居易、元稹开展的新乐府运动,都是受到陈子昂的影响15。他们和

22、陈子昂的这些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加以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子昂的确是无愧唐代文学革新运动先驱的称号。陈子昂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在时间上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他是扭转一带文风的杰出诗人,在创作上的成就同样是巨大的。总之,陈子昂的“兴寄”说的提出,对改革齐梁文风有着重要意义,为后世提供了改革文风的典范,“兴寄”说发展了“兴”范畴,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注 释80年代初问世的敏泽先生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作者在书中认为,“兴寄”与“比兴”是同一个意思,本文观点即指的是该书中的观点。 参 考 文 献1(宋) 刘克庄.

23、 后村诗话,卷5M.2 曲辰.陈子昂传M.辽海出版社,1998.793 魏征.隋书 李谔传M.北京: 中华书局,1973.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25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比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36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7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38(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总论M.9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6.4310 蔡彦峰.传统诗学范畴的重要发展: 从“兴”到“兴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12

24、).11211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四.12(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2M.13张明非.论陈子昂的“兴寄”说.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6414全唐文卷二十六M.中华书局.1982年版.15许总.风骨兴寄的实践成果及其渊源影响.J.中国韵文学刊,1994,(4).23谢 辞岁月流逝,时光如梭,似乎还是初入临大的样子,转眼毕业论文已近尾声。四年来我的成长伴随着很多人的帮助。感谢我的老师们,你们的谆谆教诲,使我一生受益,更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顾老师,这篇论文从选题到结构大纲再到初稿修改最后定稿,顾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还要谢谢我的舍友以及四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你们是我最珍贵的朋友,谢谢你们! 2013年4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