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两则PPT1.ppt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94637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两则PPT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两则PPT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两则PPT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两则PPT1.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文言文两则,学弈,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叶公好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学弈也是一篇古文。,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n)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j)学,弗(f)若之矣(y)。为是/其

2、智/弗若与(y)?曰(yu):非/然也。,y,围棋,下棋,弈,学弈:,学习下围棋。,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作者简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诲:,教导。,惟:,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指弈秋讲的内容。,援:,拉。,鸿鹄:,天鹅。,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之:,指鸿鹄。,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的话之:鸿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4、缴而射之(三心二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心不在焉一心二用心神不宁,为:因为。,与:吗。,曰:说。,非:不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弗若:不如。,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译文,?,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专心致志成功,一心二用失败,条件一样态度不同

5、,思考讨论,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答: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小结: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知识巩固,解释词意。弈:诲:善:鸿鹄:援:俱:弗若:然:,下棋,教导,善于,擅长,天鹅,拉,一起,不如,这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你能行,1.使弈秋诲二人弈。2.思援弓徼而射之。3.为是其智弗若与?,(人们)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想着引弓箭去射天鹅。,以为(说)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

6、(那个人)吗?,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1.一人虽听之()2.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4.弗若之矣(),弈秋的教导,鸿鹄,前一个人,前一个人,【作业】,1.背诵课文。,2.做本课的练习册。,揠苗助长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o枯干)矣。(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刻舟求剑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急)契(q用刀雕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画蛇添足来源于战

7、国策齐策上楚有祠者,赐其余人卮(zh古代盛酒的器皿)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曰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曰: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

9、乐足以使人死亡。)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两小儿辩日,1.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2.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1.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2.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

10、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返回,我会认,du,y,cng,tng,sh,we,zh,作者介绍,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列子共八卷,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也有人认为,列子一书并非列御寇所作,可能是后人假托的。,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

11、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初步感知,重点字词,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以为,去,离,日中,正午,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重点字词,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孰,谁

12、,汝,你,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合作探究,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13、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内容,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3.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

14、热源就感觉凉。,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回答问题,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活动构想:假如孔子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这个故事又会怎样呢?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人物:叙述者孔子小孩甲小孩乙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可用自己的语言表演。,语文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1.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读了这个故事,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课外搜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一步体会古人的探索精神。,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两小儿各抒己见,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总结,作业,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