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909920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育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愿意为我国教育工作服务。2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教育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能承担教育学类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教育类外文专业文献。4身心健康。三、研究方向1、教育学原理本方向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

2、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2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本方向以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所涉及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它区别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是,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而是各个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总体上探讨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理论。(2)英语学科教学论(略)见各培养单位培养方案(3)历史学科教学论(4)物理学科教学论(5)语文学科教学论3、高等教育学本方向是在探讨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本方向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理

3、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开设高等教育史专题、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经济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较扎实的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科研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研究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问题;通过管理实践,使学生能从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4教育技术学本方向以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探讨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

4、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工作的能力。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学校批准可延迟半年至1年毕业。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2年毕业。提前毕业基本条件:1政治表现好,没有违纪记录;2按教学计划修满学分,所有必修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其中专业学位课程成绩在85分以上,英语六级成绩426分以上;3在CSSCI期刊上以第一署名发表至少一篇专业论文,3000字以上;4学校论文达到研究生院规定的要求;5跨学科考生除满足上述条件外,所选两门本科专业课程成绩为90分以上,且只能提前半年毕业。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本学科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必修课

5、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研究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综合素质课。硕士生至少应修满30学分(含实践环节2学分)方能毕业。跨学科学生需补修两门本科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 注(开课单位)必修公共学位课0000A0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1讲授讨论考试学校统一开设0000A001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82讲授讨论考试0000A0004第一外国语41081, 2讲授考试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0401B00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541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由培养单位按一级学科至少开设3门,不低于8学

6、分0401B0002教育心理学3541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B0003教育哲学354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高等教育学0401C0401高等教育原理354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由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开设2门,不低于4学分0401C0402高等教育管理学3544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方向)0401C0404课程理论专题354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C0405教学理论专题354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教育学原理0401C0407教育学原理354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C0408教育社会学354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教育技术学0401C04

7、11信息化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236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C0412远程教育原理与实践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选修综合素质课学校统一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相关培养单位开设本科课程选修课培养单位开设专业选修课0401E0401高等教育史248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教育学院开设0401E0402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3高等教育经济学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5教育史专题248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6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专题2364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

8、1E0407教育评价与测量3544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8社会心理学专题2364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5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前沿讲座118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09教育管理专题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0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236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设计模式)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2分布式数据库技术2362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3移动学习技术基础(含手机软件开发)2363讲授自学讨论考试论文0401E0414虚拟现实技术及教育应用2362讲授自学讨论论

9、文考试补修补修课0401G0401教育名著选读0361-4讲授自学讨论论文考试任选2门,不计学分,可选本科相关课程0401G0402心理学基础0361-4讲授自学讨论论文考试0401G0403学校管理学0361-4讲授自学讨论论文考试六、实践环节本学科实践环节采取教学实践、科研训练和管理实习等方式,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教学实践总学时不低于36学时,科研训练与管理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考核合格计2学分。七、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研究生需认真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

10、题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2论文开题研究生一般在第5学期初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研究生需在第4学期初撰写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理由、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内容、主要观点、写作计划、创新之处及相关文献资料。3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研究生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4论文评阅和答辩本专业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和指导小组预审,并按照学校规定经专家评阅合格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八、培养方式本学科研究生培养采取以指导教师个人负责与集体培养相

11、结合的指导小组制。1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本门学科的前沿知识,又要密切结合教育实际,强调学生教育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采用专题式、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3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4重视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九、主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课程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类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普遍性,运用正确的研究知识与技能,能够探索教育理论并改善教育实践。课程首先介绍研究者的不同的

12、价值取向会影响研究者的立场、观点乃至研究方式和技术手段,具有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上,也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科研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能运用教育统计学知识和SPSS统计软件技能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描述对象的意义。在定性研究中掌握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具体方式,并且在全过程中贯穿教育科研思维方法于始终。培养学生文献分析、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理论建构论文撰写等多种能力。教学方式 讲授、自学、交流研讨、实验和社会实践。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2杨小微等编著: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

13、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3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4杨晓明主编: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课程名称 教育哲学专题Educational philosophy课程内容 教育哲学概论、教育本质论、教育价值论、教育流派论、知识教育论、道德教育论、审美教育论。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讨论、对话、交流等方式为主;以专题、主题、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将知识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读书、观察、调查、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研究方法,并分析、探索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14、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周浩波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王坤庆著: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金生鈜著: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名称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研究的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部分: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其中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概述、学习理论、认知领域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品

15、德的学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教学方式 讲授、自学、讨论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施良方著: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6冯忠良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高觉敷、叶浩生主编: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Education Principle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集中探讨教育的基本理

16、论问题,如教育的概念与形态、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活动与过程、教育机构与制度等。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形成教育学思维。教学方式 专题讲授、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必读书目和参考书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2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3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4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柳海民著: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7、2000年7傅维利主编:教育问题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选读国外的教育名著课程名称 教育社会学专题Educational sociology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教育社会学中的几大基本主题,如个体社会化与教育、社会制度与教育、社会结构与教育、社会问题与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社区发展与教育等。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正确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并提高学生分析教育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方式 自学、研讨、社会调查必读书目及参考书 1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

1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董泽芳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5金一鸣编:教育社会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陈奎熹著:教育社会学,三民书局印行,1972年版。课程名称 教学理论专题Subject of teaching theories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并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方式 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王策三著

19、: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4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5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6张传遂著:中国教学论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7施良方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8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课程名称 课程理论专题Subject of curriculum thoughts课程内容 课程论原理、课程论基础、课程论比较、课程

20、编制与设计、课程评价与管理、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讨论、对话、交流等方式为主;以专题、主题、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将读书报告、学术论文的选题、论证引入课堂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观察、文献综述与行动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等方法结合起来。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5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纪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北京师范大学

21、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名称 教育史专题Subject of educational history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研究生全面、深入、透彻地把握教育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包括教育、学校制度的衍变和教育思想的革新历程。针对不同专业基础和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具体专题可以略有改动,但是重视原著阅读、为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打基础,是不变的宗旨。教学方式 讲授、研讨、阅读原著、论文写作必读书目及参考书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5年版版。2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8588年。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05年版。4滕大春

22、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8993年版。课程名称 高等教育学原理Higher pedagogy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教育学一般原理为基础,着重探讨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内容为:高等教育的目的与价值,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途径,高等学校职能,中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基本问题,高等教育国别比较等,为考察和研究高等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教学方式 讲授、自学、讨论、写读书笔记和课程论文。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3、,2001年版。4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课程名称 高等教育管理学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课程内容 1、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基本理论问题;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3、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4、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前沿。教学方式 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24、,1988年版。3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5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6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9高等教育研究及同类杂志发表的最新相关文献。课程名称 高等教育史专题Subject of higher educational history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近代以来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重点,以高等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

25、形态的演变为主线,分别选取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些专题,探讨高等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历史借鉴。教学方式 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熊明安著:中国高等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4曲士培著: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5陈学飞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6高奇著: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7李均著: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6、2005年版。8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名称 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llege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大学教学论与教学法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通过专题方式介绍国内外大学近年来在教学理念、教学法改革的成果与发展新趋势;并紧密联系我国大学教学的现状,对教学现实问题进行客观而科学的研究。该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的能力,为教学实践和研究打下专业基础。教学方式 讲授、研讨、实践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潘懋元著: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7、。2逄锦聚主编:大学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张寿松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徐辉等著:大学教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于美方编著:大学教学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6(美)科兹马(Robert,R.B.)等著,蔡振生译:大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7(美)加涅等著,王小明等译: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美)琴纳莫(Cennamo,K.)考克(Kalk,D.)著,蔡敏主译: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课程名称 教育管理专题Subject of

28、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比较系统地介绍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在宏观上,以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探明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以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在微观上,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基本内容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9、。教学方式 讲授、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黄威主编:教育管理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张斌贤主编:现代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陈向明主编:教育行政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萧宗六、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张济正、周立、李榷主编:教育行政学通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7孙绵涛主编:教育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30、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onsul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课程内容 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为基础,以辅导和咨询心理学为主体,以期培养学习者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及辅导;大学生的社会心理问题及辅导;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及辅导;大学生的情绪调适与人格健全;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行为问题;大学生的入学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辅导;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危机及应对等问题。教学方式 启发式讲授、指导式自学

31、与研讨结合。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张厚粲: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马长青:大学生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6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7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卫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王淑兰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名称 教育测量与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measure课程内容 教育测量

32、与评价是研究如何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分支。它是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价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教育统计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特征量数,相关与回归分析,概率与正态分布,平均数假设检验,SPSS统计软件及应用;第二、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包括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教育测量结果的整理和解释;第三、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内容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教育

33、评价的方法,4.教育评价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和统计方法,对教育效果、教育成就、教育效率以及教育对象的能力和行为进行科学的统计、测量和评价。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和集体讨论学习方式相结合。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扈涛主编:教育统计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名称 远程教育原理与实践TheTheoryofDistanceEducationand

34、Practice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及实践。包括了解远程教育发展历史。掌握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与理论基础。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系统,掌握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概念及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过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过程,提高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的能力。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傅钢善,马红亮,网络远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3王继新,张屹,远程教

35、育原理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王晓东,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5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课程名称 分布式数据库应用开发Distributed databas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NET平台下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包括Web Service 协议基本结构及内容、Web Service工作原理、Web Service开发方法、SQL SERVER 2005对Web Service的支持等。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在.NET平台下利用XML Web Serv

36、ice技术构建分布式系统的实际能力。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Stewart Fraser, Steven Livingstone著,毛饶飞,崔伟译:VB.NET XML入门经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Thiru Thangarathinam著,肖奕,曹俊译:ASP.NET 2.0XML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胡百敬,姚巧玫著: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4Scott Klein著王馨译:SQL SERVER 2005 XML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郝刚主编:ASP.NET2.0开发

37、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MIS design and development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业务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测试等开发工作。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遵循统一软件开发过程、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对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进行从需求分析到规范定义、构建和部署的整个开发过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理论、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际能力。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万春红主编:信息系统分析与

38、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Wendy Boggs,Michael Boggs著:UML with Rational Rose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3Jim Conallen著,陈起,英宇译:用UML构建Web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4王柏等译:JAVA与UML:面向对象设计与编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5,孙鑫著:JAVA Web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

39、,以Java技术为依托,重点讲述JSP、JSP进阶、JSF、Servlet、数据库访问、EJB基础以及Web服务等内容。该课程将涵盖利用Java平台企业版(Java EE 5)进行分布式软件实践开发的各个方面,将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开发理论、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并且提高用Java语言开发应用系统的实际能力。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教材 Kevin Mukhar著窦巍等译:Java EE 5开发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课程名称 移动学习技术基础(含手机软件开发)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ies课程内容 本课程研究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学习理论及

40、相关技术,探索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及研发技术,以提高移动学习质量与效率,为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目前,本课程重点探索基于移动宽带网的移动学习问题,如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远程指导、移动协作学习、移动情景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等。本课程重点培养熟练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终端软件设计技术,具有移动系统商业管理理念,能够设计移动学习系统并将之进行商业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韩立龙著:移动网络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王建华等著: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3黄荣怀著: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科学出版

41、社,2008年版。4顾小清著: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5Shane Conder Lauren Darcey著,张魏、李卉译: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课程名称 虚拟现实技术及教育应用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s课程内容 本课程研究虚拟现实理论及相关技术,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作用和优势,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研究、虚拟仿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应用。本课程重点培养熟练掌握虚拟实境编辑软件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方式 讲解、自学、研讨必读书目及参考书1汤跃明著: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胡小强著: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版。3刘光然主编:虚拟现实技术(21世纪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徐英欣,王丹东,胥林著:三维游戏设计师宝典-virtools虚拟装配制作实例(附光盘),2009年版。5高飞著:虚拟现实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21世纪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