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精品.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99092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1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剧烈的爱国情感。3、会背诵这首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缘由。二、说教法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老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尝。(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三、

2、说学法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驾驭的一些学问。(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供应思路)并激励他们实行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四、说教学程序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务、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

3、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簇新的血液与养分。)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

4、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缘由,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2、抓字眼,明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边读边思索,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据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

5、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安排好回乡的路途,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白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化理解。)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如同

6、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详细、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3、想意境,悟诗情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当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绽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4、诵诗句,品诗味“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示范读,精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反复练读,实行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终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

7、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5、扩展延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举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长,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6、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爱国情感7、随想:我觉得用海洋来形容语文学问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应当是为了学语文而学习。语文学问的摄取应是多角度、够深度、多层面、全方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2说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8、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厚炙热的爱。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诗的内容。2、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及诗中抒发的剧烈爱国热忱。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心情。说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句说教学模式:“互动民主”教学模式说教具打算:CAI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揭题,知背景1、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信任这首诗你们肯定能学好,读好)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收”的意思。二、初读,读通顺1、大家喜爱这首诗吗?

9、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齐读,老师正音,指导读通顺,尝试背诵三、再读,明诗意。1、小组研讨,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诗句的意思。2、沟通:(1)沟通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四、细读,悟诗情。1、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感觉到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喜欲狂”,兴奋得简直要发狂了。)2、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因为他在剑外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结合课前老师收集安史之乱的资料,读了资

10、料之后的感受。(学生谈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安史之乱使国家分崩离析即可。)3、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安史之乱的七年当中,杜甫一家人过的是怎样凄凉,怎样凄惨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读读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诗句。出示: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被又旧又破冷似铁,屋破又遭连夜雨。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想到战乱频仍、残缺不堪的国家,我无法入睡。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天什么时候才会亮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斗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

11、赛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联系诗句说说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学生谈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生活颠沛流离,苦盼家书,思乡之情等。)4、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呀!七年,2600多个日日夜夜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家乡。盼呀盼呀,他盼得头发都白了。那一天,他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成功喜讯。指导朗读前两句,从中明白了什么?(诗人的喜极而泣、悲喜交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喜欲狂呢?5、抓住“喜欲狂”体会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1)从哪可以看出作者“喜欲狂”?(2)学生自由体会。(3)集体沟通。A、“涕

12、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尽然也顺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欢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创设情景,引导想象:杜甫放歌纵酒的情形,更加形象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D、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情境。从巴峡到巫峡,四周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

13、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而杜甫的感觉与我们的感觉迥然不同,齐读最终两句诗,说说你的感觉。(归心似箭、喜欲狂)指导朗读:这时候,诗人身在剑外,而心早已飞回到洛阳,这叫他怎能不“喜欲狂”呢?读出这种感觉?五、补充春望,深化中心。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仅仅是在为自己能够还乡而喜欲狂吗?1、出示春望读读这首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诗句,从中感受到什么?(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2、读懂春望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杜甫还乡心切,更为国家统一而喜。)齐读全诗。3、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生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大都是沉郁、悲愤之作,唯独这首诗是一首欢快之作。不管是悲之切,还是喜之狂,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背诵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