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最新.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99084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最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武牧羊教学设计苏武牧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尊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行。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逆境中,至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逆境中,至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品尝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插图,相识苏武板书:苏武、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

2、听课文录音:思索: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沟通板书()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尊敬敬地接过来。理解:旌节 板书板书:接指导朗读:读出苏武慎重其事的看法。()苏武手握旌节,生气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羞辱!”板书:握指导朗读:读出苏武至死不屈的精神。()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板书:举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状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

3、,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学生沟通。(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孤独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决的信念。)b、苏武坚韧地忍受着各种熬煎。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熬煎写详细了)老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方法克服种

4、种困难)板书:饿渴冷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理解:置之度外(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d、他常常仰视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抓关键词:常常(换词)经常,时常,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至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溢深情地读读这一节。四、学习第六节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同

5、甘共苦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熬煎,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最终答应放苏武回国。1、抓住岁,已满头白发2、出示句子,改成确定句,再改成反问句五、总结课文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3、激发爱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酷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

6、国,有爱好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寻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沟通。(一)北风刮得正紧。漫天雪花,被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年人。老年人望着结了冰的湖面。他的眼神茫茫然。没人知道他原委在想些什么。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一起在北风中飘动。这是北海,也就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老年人已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十九年。老年人名叫苏武。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访到匈奴。谁知道这一出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他就在这片宽阔而荒芜的土地上挨了十九年。他的任务很简洁:牧羊。他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

7、一个牧羊人。(二)草原上鼓乐喧天。这是匈奴的国土。匈奴单于(chan2yu2匈奴领袖的称号)正大摆宴席,宴请汉朝派来的使节。大王这次将汉朝的使者都释放回去,皇上特别兴奋,特地派我们前来答谢,同时献上一些薄礼,希望大王笑纳。一个手持节杖、身穿汉服的中年汉朝官员对单于说。这个官员身材高大,威仪凛然,令人望而生畏。使者不必多礼。请回去告知贵国皇上,多谢他的赏赐。大王放心。我肯定会转告您的话。汉朝官员说。这位汉朝官员正是苏武。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始终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逼。匈奴军队不断侵扰汉朝边疆,使汉方不胜其烦。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每当战败,匈奴便

8、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相互往来。但匈奴经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很生气,正想出兵教训匈奴,匈奴却前来求和,而且情愿把以前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单于的善意,于是派遣使者苏武,与副使者张胜、随员常惠,带领很多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并且护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国。(三)去把苏武给我捉来,我要亲自审问他!单于大声喊道。他叮嘱官员卫律去捉苏武。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让你们当犯人审问!苏武说罢,一手拔出佩剑,立即往颈项抹去。卫律连忙抱住他,但苏武已受了重伤,血流如注。事情所以会这么直转急下,正是和卫律有关。卫

9、律原来是以前的汉朝使者。他出访之后,倒戈了匈奴。卫律的部下虞(yu2)常,由于不满卫律,便鼓动苏武的副使张胜,想暗中杀害卫律。怎知事机泄露,虞常被捉。在卫律酷刑的熬煎下,虞常最终把张胜供了出来。这就牵连到正使苏武了。苏武的剑伤治好之后,匈奴单于想方设法劝他倒戈,但苏武至死不屈。单于更加佩服苏武的硬骨头,于是将他关进地窖(jiao4),不给他吃、喝,想迫使他就范。但倔强的苏武在寒冷的隆冬里,以雪解渴,扯下棉袄(ao3)的皮毛充饥,却怎么也不屈服。单于没法子,只好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四)在寒冷的北海,苏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每天牧羊时,苏武总是手持汉武帝亲自交给他的那支节杖。他信任有一天他肯定会

10、手持节杖,再踏上祖国的土地。苏武等待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这一天最终到来了。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气跟汉朝打战,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苏武最终回到祖国。当长安的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旧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了。苏武牧羊的故事,从今传诵千古。师: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很多同学都为苏武的宏大精神所感到。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本事,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对苏武、尹瘦石、聂绀弩的了解,积累关于古代诗、书、画的文化渊源和传承。

11、2、通过对全诗的反复诵读,引发学生对民族精神深刻内涵的探究爱好。3、观赏本诗浓郁的颂扬格调和诗人借以自况的意趣。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分组收集如下资料:关于苏武的图文资料;尹瘦石的“苏武牧羊图”;古琴曲“苏武牧羊”;聂绀弩的诗文等。2、课堂实施学生介绍关于苏武的故事梗概;观赏“苏武牧羊图”;诵读全诗。3、问题设置探讨1、同样是说关于苏武的故事,诗与文的着眼点明显不同,说说它们的区分。探讨2、“神游”是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缩龙成寸,拉近了作者与古人的心理距离。这是观画有感,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你曾产生过这样的心理感受吗?说出来,与大家沟通。探讨3、“轻呼”的对象是谁?内容是什么?轻呼传递的是诗

12、人怎样的情怀?4、插入音乐“苏武牧羊”大家齐诵:神游忽到贝加湖,湖上轻呼汉使苏。北海今朝飞雪矣,先生当日有裘乎?一身胡汉资何力,万古人羊仅此图。十九年长天下小,问谁曾写五单于?探讨4、最打动你的心灵的一句诗是什么?请分述理由。探讨5、苏武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标准你是如何理解的?5、研讨:拓展和深化查阅古代文人关于“诗书画”的文字,了解三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性。苏武的崇高气节影响了后代很多文人,请列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三位人物。诗人在颂扬苏武的过程中,也在间接的倾吐自己的相知情怀。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些信息?6、课程资源古琴曲“苏武牧羊”尹瘦石“苏武牧羊图”苏武牧羊教学设计31能独立相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

13、文理解并积累“恭尊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一、揭示课题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尊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觉“改变”。1仔细读这两小节,你发觉写苏武出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改变?(学生沟通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14、2自由读课文思索:19年里原委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改变?(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1自由读课文,简洁沟通“改变”的缘由。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熬煎。(1)通过引读使学生接着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置:放;度:所准备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索:课文中哪些详细的事例告知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3学习第2和第3小节(1)沟通事例。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加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u匈奴王早已倒

15、戈汉使卫律劝苏武倒戈,苏武痛斥卫律。(2)指导朗读,深化体会。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羞辱!”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老师补充资料:当时出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好像应当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

16、国家的叛徒的憎恨。)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化体会人物形象。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5小结板书。(1)老师引读板书。(2)思索:你有什么发觉。(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1沟通。2想像:苏武最终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四)总结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附板书:整整19年匈奴 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握抽刀自尽举旌节痛斥卫律持忍受熬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