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83153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范文1一、指导思想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育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二、教学重难点试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动身,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加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学问的整合,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以及参加社会的实力。”三、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

2、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爱好,则采纳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 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观赏、展览、竞赛、探讨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5、单元练习:分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课文

3、练习”意在驾驭品德与社会学问,“活动练习”意在形成相应的看法、技能,增加社会参加和道德体验。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学问技能、实践与看法,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报告、行为视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四、采纳多媒体的展示手段1、歌曲:通过歌曲来导入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材在每个单元教学前都选用了一首歌曲。所选用的歌曲,大都是节奏轻快、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富于教化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这些歌曲还附有动作,让学生边唱边作,以强化学习效果。2、故事:学生们都喜爱听故事,适合孩子的年龄、心理及语言特点的故事,确定大受欢迎。教材中所选用的故事包括漫画故事、民间故事、历史

4、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等。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益智的故事,让学生边学边动脑筋深化思索。3、儿歌:儿歌简短、生动、形式活泼,语言富于节奏感,最适合儿童学习。4、诗歌:教材也选用了少量适合学生读的古典诗,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让儿童接触一下古诗,效果良好,因为我国古典诗词中许多是具有道德教化和社会学习意义的。此外,还有漫画、嬉戏、谜语等形式。五、内容与时间支配第一单元 我们健康成长 13课时其次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 10课时第三单元 腾飞的中国 15课时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范文2一、学生状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爱好。学生对社会学问有了初步的相识,

5、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实力有了肯定的了解。通过“体验”、“调查”、“探讨”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二、指导思想:1、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主动探究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老师的思维,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化资源进而帮助老师创建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纳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多种学习活动、驾驭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

6、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育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三、教材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爱好、实际接受实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殊关注社会的发展改变,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共同关切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

7、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对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识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4、新奇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奇,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致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化避开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纳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意老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须要,又能够满意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须要。四、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动身,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

8、社会、适应社会、参加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学问的整合,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以及参加社会的实力。五、详细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化是要回来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当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不能满意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袤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为此应当主动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六、教学内容

9、支配表周次教学内容1、屈辱的历史2、不屈不挠的抗争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永久的缅怀5、人类文明的摇篮6、 丰富的思想宝库7、 永恒的文化遗产8、 大自然的坏脾气9、 与自然灾难的较量10、灾难无情人有情11、科学技术造福人类12、科学技术的另一面13、科学家的启示14、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范文3一、学生状况分析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爱好,学生对社会学问有了初步的相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实力有了肯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探讨”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

10、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二、教材分析该教材依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加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从小学创建、从田野到车间、走近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踪迹、我们去环球旅行。各单元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索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索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敏捷。

11、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阅历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化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沟通、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探讨、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供应一个可供探讨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加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加者和创建者。三、教学目标1、“从小学创建”这个单元教化学生感受创

12、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初步相识创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建,明白生活中创建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建欲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擅长视察、勤于思索、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建力。2、“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化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夫的劳动与才智;敬重工人和农夫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相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休戚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欢乐、华蜜。3、“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化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

13、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亲密关系,在学习过程中驾驭肯定的现代通讯学问、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酷爱和憧憬。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4、“人类文明的踪迹”这个单元教化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知道一些闻名的建筑、科技独创、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爱好。5、“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化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深厚的爱好。四、教

14、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主动得心态去面对创建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通过创建活动,让学生体验创建带来的欢乐。2、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3、了解并遵守网络运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加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实力。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充共享受信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培育学生健康主动的生活看法和自我调控实力、节制实力。4、知道一些闻名的建筑、科技独创、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爱好。5、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满意学生求知的愿望,培育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五

15、、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老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16、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留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视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刚好激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建性的思索,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4、充溢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刚好丰富、充溢课程内

17、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老师应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创建条件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获得阅历,逐步提高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另外,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化是要回来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当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当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需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意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袤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为此应当主动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意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支配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六、课时支配(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