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968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内涵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旨在复苏经济,降低失业率,解决社会需求不足;二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旨在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三是介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中性财政政策,不

2、干扰市场机制的作用,多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又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实行,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货币政策也可分为三类:一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信贷规模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时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三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社会供给和总需求

3、基本平衡、经济运行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采取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政策,其主要目标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抑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保持物价的稳定。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1、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对经济发生作用的过程,称为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表明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总需求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利率最后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投资与总需求。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为例,其作用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G(政府支出)AD(总需求)Y(国民收入)L(货币需求)i(利率)I(投资)AD(总需求)。2、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

4、策由三大要素组成: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其它政策工具,来调节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全社会的货币总供给,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其作用过程可用符号表示为:MD(货币供应量)MDMS(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i(利率)I(投资)AD(总需求)Y(国民收入)。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两大政策既是有密切联系,又是不同质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其作用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特殊性。1、两大政策的区别第一,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财政政策由国家的财政部制定和实施,而货币政

5、策一般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第二,实施的具体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过财政收支的数量、结构及平衡关系的变化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如主要手段包括税种增减、税率升降、支出预算缩张、公债增减、补贴等等。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复杂,它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增减信贷规模、增减社会现金供应及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第三,两大政策的影响方式不同。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其作用的发生是没有通过任何中间变量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间接地发挥作用。2、两大政策的联系:第一,两大政策的目标一致。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其共同任务。

6、第二,两大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具有互补性。例如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和加大公共支出,或减税,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实现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剌激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紧缩效应,这些紧缩效应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形式:首先,政府增发国债和扩大支出势必减少公共储蓄,由此造成的货币需求压力会迫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这就是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挤出效应”,其次,财政扩张可能引起的本币升值将产生本币升值的压力,从而促使汇率上升进而降低国外需求,导致出口的减少,从而对经济产生一定的紧缩效应。政府如果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投

7、资,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在调节需求上,货币政策的主导方面是进行总量调控以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动态平衡;财政政策对需求的扩张或紧缩效应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第三,两大政策同是资金分配的渠道,都与货币流通密切联系。从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来看,财政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和货币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相互间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连锁反应。两大政策调控的着眼点,都是针对社会供需总量与结构在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悖于货币流通稳定和市场供求协调正常运行状态的各种问题;两大政策调控的归宿,都是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如

8、上文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具体操作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政策作用的强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较为猛烈,而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较慢。从决策的速度来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策较慢,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决策较快。从政策执行的阻力来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中的贴现率政策阻力小,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阻力较小。从作用对象看,财政政策直接作用对象是总需求,货币政策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供

9、给。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上述特点,以便使其协调配合共同为经济政策目标服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又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来源于双方政策手段的互补性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互动性,一方的政策调控过程,通常都需要对方的政策手段或机制发挥其特长来加以配合策应,各自的政策实施及其变动,必然要牵动对方,产生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不时出现膨胀缺口性或紧缩性缺口,只有采取权衡性政策,才能使之接近物价稳定或充分就业水平。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时期,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明显,要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公开市场业务卖出债券、提高再

10、贴现率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抑制投资,降低总需求,从而消除膨胀缺口;在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的作用不明显,要通过扩大支出、支持公共工程建设、降低税收等来拉动经济复苏。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基础。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有协调配合,才能扩大和强化这种它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的主要模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进行搭配,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双扩张”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

11、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扩张”政策配合模式。(2)“双紧缩”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取“双紧缩”政策。(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4)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成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

12、合模式。除紧缩和扩张这两种情况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可以呈现中性状态。若将中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配合方式。2、注意政策使用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不同的政策手段如何进行搭配,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是一个政策运用技巧问题。政府可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地决定。经济政策配合中的相机抉择就是政府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各种调节措施的特点及政策调控目标,机动地决定和选择配合方式。一般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在运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应选用另一种搭配取而代之,形成相互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固守一种配合方式,有可能因不

13、适应变化的形势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即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也不能一成不变的长期使用某一种政策,否则往往是正效应递减,而负效应递增,不仅不利于预期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3、两大政策的配合运用应服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要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统筹安排,包括两大政策目标的协调。以往我国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方面,主要通过关注总需求管理,致力于实行经济总量稳定。我们知道,在凯恩斯主义政策理念影响下,财政与金融的协作问题,主要研究在封闭体系的自由利率条件下,财

14、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有效配合来促进总需求水平的稳定。对于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这样的政策选择是相对有效的。然而对中国这样面临发展与转轨双重任务的经济体来说,则显得过于单一。长远来看,两大政策的协调运用,除了要努力实现社会总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之外,还必须关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制度优化等层面。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根本问题,而由于种种原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直没能在此方面发挥作用,所以两大政策有充分的功能可以发掘。,比如实体经济结构方面,有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领域;而对金融结构方面,则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等众多热点。财

15、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方面发挥作用。.4、完善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的协调机制从我国情况来看,虽然在历史上,经常由中央确定一段时期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方式,但往往只是确定了政策“扩张”或“紧缩”的大方向,在“松”“紧”力度,以及动态协调方面,都缺乏明确的原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建立起两大政策部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交流通道,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政策的衔接和配合。长远来看,我国应该考虑建立持续性的两大政策磋商机制。可以考虑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框架内设立专门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由财政部、

16、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协调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一方面,交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评估前一阶段各部门政策的实际效果,从政策协调角度提出改进意见,通报各自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尽量避免不协调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应加强两部门的政策执行人员的沟通,包括专门数据的互通有无、工作理念的交流,以及政策工具协调的路径磨合等。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精品文档】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