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小说阅读(三)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836803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小说阅读(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小说阅读(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小说阅读(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小说阅读(三) .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说阅读(三)一、(2019届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抬头见喜注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

2、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绝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

3、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做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

4、我的家里。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的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

5、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支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的就睡了。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的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

6、去了。(有删改)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形成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作为底层平民的深切生活体验。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C作者似乎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有趣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D“抬头见喜”既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

7、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由原文可知,中秋的醉酒是“酒入愁肠”而并非“美好回忆”,喜剧的背后仍是深切的悲哀和孤独。答案:C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意;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意。根据本文的思路,可以判断画线句是后面段落的中心。因此可以结合后文作者写生活的贫苦、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心境以及被人催债的苦恼等来理解新年为什么“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新

8、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生活的贫苦、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被人催债的苦恼等,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所以作者对新年老是冷淡的,觉得最没劲。3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目的重点是“如何体现”,也就是回答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在哪里,或者说本文是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其幽默的。一般来说,使语言幽默的主要方法有谐音双关,精心设喻,借题发挥,运用反复、夸张、拟人等方法,自嘲口吻,寓庄于谐等。作答此题,

9、可以从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幽默风格的句子,分析具体用了哪一种方法即可。答案:幽默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主要体现在:自嘲口吻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做过财主”;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二、(2019年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温锅刘正权黑王寨的人,不是老门老户,很少有人知道温锅是咋回事。老门老户,年纪四十以下的,知道温锅是咋回事的人,也不多。陈六是个例外,四十岁以前就晓得温锅是咋回事,还经常温锅来着,不管你是老门老户,还是外地落

10、户到黑王寨的。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村主任。谁个起新房,搬新家,会少了他呢?无形中,帮人家给温锅了。温锅是黑王寨祖上传下的一项习俗,过去人穷,起个新房不把家底折腾个大窟窿的基本没有,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民以食为天,灶上的东西叫主家作了难,经常有人在起的新房里弄个破炉子破锅煮饭。左邻右舍见了,心里不落忍,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就会送过来,没有的也不打紧,去集上买一个,挑个好日子送过来。天长日久,成了习俗,主家自己就挑了好日子,大家都带上厨房的物件,前来捧场,应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焰一高,主家肯定得留饭,衍生出一个温锅的仪式,很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最近的一次温锅,

11、是年前,在捡破烂的老光棍大老吴家。严格说,那锅温得有点勉强,陈六在那儿帮忙收拾,顺便吃了顿饭。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屋顶盖子全换了,墙壁都刷了白,门口还打了水泥场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有点像过年时节的大老吴,帽子是红色的,裤子是红色的,羽绒袄是红色的,只差袖口裤脚没镶白边了。平日里捡破烂,大老吴穿的,都是看不出颜色的深色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用陈六埋汰他的话,他那衣服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陈六那顿饭吃得并不顺便,出了大力气的。大老吴怕他捡回的破烂被狗半夜撕咬了到处丢,非得搬进新屋里,陈六只好留下帮忙,一帮忙就到了饭点上。大老吴不准他走,说房子虽是翻盖的,可也跟新沾了边,得温锅。陈六

12、说大老吴你会算账啊,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这不新家我一人吃没气氛吗,咱们热闹一下。买锅碗瓢盆来不及了,随点份子钱吧,陈六伸手在口袋里挖,却没挖出一分钱,这才想起,来之前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大老吴不在意,说今天当打箍,等我买了液化气回来,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打箍和洗厨都是黑王寨风俗,就是做红白喜事前后,请帮忙的人白吃顿饭。打箍的言下之意,用一顿饭把帮忙的人心给箍住,那样大家才会给你使上劲。洗厨就更形象,事办完了,厨房还有没吃完的好酒好菜,帮老板清洗干净。说到底,图个热闹。大老吴的锅温完,赶上过年,陈六忙得脚打屁股,直到正月十六那天碰见大老吴从集上回来,他才冷

13、不丁想起来,还欠大老吴一个人情。黑王寨人都知道,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跟以往不一样,大老吴这次依然新衣新帽,抱着一个崭新的包装盒,看陈六骑着摩托车,他老远喊,说正好借你摩托车跑个腿,到寨子下边大老史那儿帮我把液化气铜瓶拖上来。大老吴肯定要正式温锅了,陈六在摩托车往寨子下边跑时在心里说,好在他今天身上有钱,随个一百两百,没问题。拖了液化气钢瓶,上了寨子,陈六直奔大老吴家,竟然什么也没有,这温的什么锅?陈六有点恼了,摸出手机打大老吴电话说你人呢,请我温锅人却躲着?大老吴说你还问我,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陈六奇怪了,我这会儿明明白白在你屋门口啊。呦,瞧我这慌了魂的!大老吴在那边骂了自己一

14、声,说我在村委会呢,你到这里来。温锅温到村委会?陈六寻思着,大老吴又想捡什么宝?只要去村委会,大老吴都不会两手空着回去。大老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陈六气咻咻赶到村委会,大老吴正把双手拢在袖口,东张西望。大老吴很神秘,说你把液化气钢瓶卸下来,喏,这儿!大老吴说的这儿正放着他怀里曾经抱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是一个电子打火灶,陈六这会儿看清了。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陈六脸一黑。瞧你看人觉悟低的,还是村主任!大老吴吸溜一下鼻子,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而且啊,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专门给他们买的?

15、陈六有点怀疑,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第一次看你送东西出来呢。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大老吴咧一下嘴巴,牙疼似的说。不住工作组,就意味着黑王寨脱贫了,进入小康了。陈六心里一热,说大老吴你这锅温得我心里都滚烫了呢。(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黑王寨祖上传下来的温锅习俗的介绍,既写出了黑王寨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人情味。B“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的话和前面“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的“笑”相呼应,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狡黠。C小说结尾陈六说“我心里都滚烫了呢”,

16、写出了以陈六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对美好前景的期待,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之意蕴深沉。D发生在黑王寨的这个关于温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触摸时代脉搏的使命感,体现了当下乡村叙事与时代发展的共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狡黠”错。从下文看,大老吴并没有想占便宜。答案:B5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梳理小说的线索,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梳理情节发展的过程。本文直接讲述了陈六给大老吴温锅的经过,其间也带出大老吴生活情况的变化,这

17、是明线;另外,从“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等句子可推测出,隐藏的暗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脱贫的经过。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则可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角度考虑。如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生动地演绎了发生在困难群众、基层干部和精准扶贫小组之间的故事,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了陈六和大老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结尾处情节发生逆转,通过明暗线的巧妙融合,解答了陈六心中的疑惑,使情节发展富有波澜,同时使情节更为集中,结构更加紧凑。主题表达上,小说并没有过多描写精准扶贫小组对大老吴等人的帮扶,但是读者可以从文中大老吴生活情况

18、的改变以及小说结尾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绩,从而将小说的主题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案:小说的明线是陈六给大老吴温锅的经过和大老吴生活情况的变化,暗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努力脱贫的经过。好处:双线结构将发生在困难群众、基层干部和精准扶贫工作组之间的故事演绎得温馨动人,生动地塑造出陈六和大老吴的形象。小说结尾将明暗双线巧妙融合,形成情节逆转,让陈六心头的疑问有了答案,让文章叙事在平实中富有波澜,也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结构更加紧凑。虽然小说对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的暗线着墨不多,但读者却能够从中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绩,从而把小说主题推向深广的时代背景中,深化了小说的主

19、题。6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欣赏小说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从语言风格看,小说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且口语化色彩浓郁。如“温锅”“打箍”“洗厨”等地方习俗鲜明的词语,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心里不落忍”“没有的也不打紧”“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等语言质朴亲切,口语化色彩浓郁,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且读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从修辞手法看,小说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写大老吴平日里捡破烂穿的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

20、等,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据此分点作答即可。答案:小说叙述语言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如“温锅”“打箍”“洗厨”等地方习俗鲜明的词语的运用,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亲切。小说叙述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征,话语简洁明了,如“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心里不落忍”“没有的也不打紧”“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刻画真实,读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如写大老吴平日里捡破烂穿的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给读者幽默诙谐之感。三、(2019

21、山东临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乡村大厨黄佩华深秋的桂西北高地,早晨起来呼吸都带有淡乳色的雾气。八达镇上的人们都穿上了冬装,五颜六色的羽绒服厚外套亮煞了美食节。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八达镇,傍着驮娘河,西连云南北邻贵州,各色传统美食五花八门,独具边地特色。周边更是名产荟萃,云南广南的八宝米,罗平的牛干巴,贵州兴义的高粱醇,广西隆林的黑山羊,田林的八渡笋,西林本地的黑猪、麻鸭、砂糖橘真是让食客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一大早,李金光熬不住老伴儿的生拉硬拽,也搭上早班公共汽车,到镇上去看热闹。其实,他们到镇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来看看元生是怎么在镇上丢人现眼的。李金光与别人的装束不一样,他身

22、穿一件草绿色的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个空鸟笼,一副旧时赶街人的模样。而老伴儿穿得略显单薄,还是一身秋衣秋裤,头上也只是套了一顶腈纶毛线编的帽子,胳膊上挂的竹篮里装的是三十只还粘有粪迹的麻鸭蛋。不消说,李金光的鸟笼和老伴儿的鸭蛋,还没等他们走到街边就被明眼人给买走了。老伴儿不仅卖掉了蛋,还有一个外乡客看上了她的旧竹篮,一番软缠硬磨之后,硬是以两百块钱的高价给买走了。这样,两个老人一身轻松地顺着人流逛进了临时搭建的美食街。进入街市,人山人海。他们担心走散,两个人不得不手拉起手,就像年轻时他们互相牵手过河一样,生怕脱手了。他们还约好了,两人一个看左边,一个望右边,看看元生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真

23、的在这里做火锅卖腊肉。可是麻烦很快就来了:他们刚走进美食街时,人流密度还不算太大,还能够看见两旁的铺位。但是,人流就像筷条筒里的筷子,越往里走,挨得越紧。最后,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有别人的肩膀和后脑勺,更不用说看两旁的铺位了。李金光意识到,这样走下去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找不到元生不说,还有可能发生被人流冲撞踩伤的危险。于是,他一边抓紧头上的竹帽。一边把老伴儿慢慢地扯出人流,在一个卖山羊肉的铺位前停了下来。李金光忽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这是一种混合了肉香和发酵过的草香的味道。多年以前,他第一次受邀到德峨苗山上的老同家做客,热情的老同为他宰杀了一只山羊,老同把羊肉和羊骨砍成块煮成汤锅,把羊杂、羊血

24、和羊小肠剁碎炒干,与羊胆汁一起熬煮,号称羊瘪汤。那是他第一次吃这种羊瘪汤。当老同给他打了一小碗,让他先尝试吃一勺时,一股难闻的味道从舌尖迅速蔓延向喉咙,冲击他的味蕾,扰得他差一点吐出来。然而,只过了几秒钟,一股爆炒羊肉杂碎特有的香气和一种苦尽甘来的味道,同时溢满了他的口腔。那一次,他竟不顾脸面,在众人面前连续吃了三碗羊瘪汤,后来成为寨上的一个笑话。他一时禁不住诱惑,干脆和老伴儿坐下来,点了一大碗羊瘪汤,外加一份炒羊肉,两个人当成早饭吃了起来。吃过饭,眼看来参加美食节的人越来越多,李金光和老伴儿决定不再寻找元生的铺面,赶早回家去了。第三天晚上,一脸疲惫的李元生被一帮朋友簇拥着回到家里。阿牛还把一

25、尊用红布包扎的东西搁在神龛前的八仙桌上。众人兴高采烈地鼓噪,试图让李金光去亲手揭开红布,却被他拒绝了。母亲禁不住大家的鼓动,也是出于好奇,壮起胆子过去揭了。原来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照得她眼睛都模糊了好一会儿。老毛顺手解开一个纸筒,摊开在两位老人跟前,得意地说:“阿叔阿婶,你们看看,这是两张奖状,都是奖给元生的。一张是他的火锅入选八达镇十大传统佳肴,另一张是他做的火锅拿了美食节亚军。厉害吧!”“那,羊瘪汤呢?”李金光将信将疑。“羊瘪汤?做的人太多了,最高也只是得了个优秀奖,好几十个铺位呢。”阿牛抑起鼻孔说。李金光晓得,儿子这一次应该是真做了一个好火锅,就如同当年他吃到羊瘪汤一样。不过,做一个好

26、火锅又能怎么样呢?能当饭吃吗?会做火锅就能娶到老婆吗?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就能领工资了吗?他不信。他心里只清楚地记得,这个鬼仔还欠他三头大肥猪呢!(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不吝笔墨地罗列各色传统美食,点明了这些美食的边地特色,体现了美食节规模之大,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B“就是想来看看元生是怎么在镇上丢人现眼的”,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李金光对儿子做火锅成功的怀疑埋下伏笔。C外乡客高价买走李金光老伴儿的旧竹篮,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存在很多商机,从侧面交代了李元生能够取得成功的外部条件。D“李金光和老伴儿决定不再

27、寻找元生的铺面”,这一情节设置看似突然,仔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人物形象的特点。解析:B项,根据原文“李金光晓得,儿子这一次应该是真做了一个好火锅”,可知“怀疑”错。答案:B8结合文意,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李金光与别人的装束不一样,他身穿一件草绿色的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个空鸟笼,一副旧时赶街人的模样。答:(2)做一个好火锅又能怎么样呢?能当饭吃吗?会做火锅就能娶到老婆吗?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就能领工资了吗?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因为这两句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句子,答题时首先指出人物描写的手法,然后分析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有什么表达效果。第

28、(1)句运用外貌描写,重点抓住“军用雨披,头戴竹编油帽,手提两个空鸟笼”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第(2)句运用心理描写,从李金光内心的连续反问可分析出他安于现状,思想落后。答案:(1)外貌描写。军用雨披、竹编油帽、空鸟笼等,体现了李金光的传统与古板。(答“守旧”“节俭”等均可得分)(2)心理描写。李金光在得知儿子的火锅成功后依然有很多的疑问,体现了他封闭落后(安于现状)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从连续使用反问的角度回答亦可)9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大篇幅写羊瘪汤?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某个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有以下角度:(1)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3)指向主题,点明和深化主题。本题应从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答案:写羊瘪汤美味可口,最后只得了优秀奖,情节起伏,衬托出李元生火锅的成功;羊瘪汤是传统美食,李金光喜欢喝羊瘪汤,侧面体现出李金光传统保守的一面;羊瘪汤和火锅分别是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代表,表现了父子两辈生活理念的不同,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详写羊瘪汤的做法与味道,让读者口舌生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